由將相和的故事你能聯想到什麼成語?

2025-04-02 11:50:32 字數 2823 閱讀 4227

1樓:匿名使用者

立冬過後,黑夜就開始漸長了;冬至過後,黑夜就開始漸短了。

立冬那天,黑夜不是最長的;冬至缺銷那天,黑夜才是最長的。

冬至一過,極長極長的黑夜也就過去了;從此光明漸長,黑夜漸短。

立冬以後,天氣不是最冷的;冬至以後,天氣才開始最冷起來。

立冬那天,天上還有晚秋的秋高氣爽;冬至那天,天上也沒有在陰雲密佈,寒風呼號。

冬至一過,極冷極冷的天氣才真正到來了;從此以後,數九寒冬,白雪飄飄!

極長極長的黑夜,都在初冬的歲月裡出現,卻不是冬日裡最冷的時候;漸短漸短的黑夜,卻在嚴冬的歲月裡到來,嚴冬的歲月,才是最最寒冷的。

這就告訴了你我,最漫長最漫長的黑夜,並不是你我人生中最寒迅頃冷最難熬的時侯;倒是黑夜漸行漸短,嚴冬來了,大雪小雪,大寒小寒,直到一月過盡,二月抬頭,才伏昌遊是你我人生中最寒冷最難熬的季節!

這也告訴了你我,最長最長的黑夜,有時候並不可怕;倒是漸行漸長的光明,有時候才真正可怕!

作者的話】這篙短文相當短小,只想闡明乙個道理,那就是:最漫長的黑夜並不最寒冷,所以,人處在最漫長的黑夜之中,也不用怕受到最寒冷的侵襲! 這篇短文,原本是想當作散文詩發表的。

但考慮到所用的語言太平實了,沒多大詩意。反正,讀文齋也允許三百多字的短文發表出來,也就當文章來發了。

2樓:婷叫神

佳答案: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將相和是乙個成語故事嗎?

3樓:南邕

將是廉頗,相是藺相如。

和,指相安,諧調,和合,和衷共濟。

廉頗(西元前327年-西元前243年),是戰國後期趙國的名將,傑出的軍事家。被趙惠文王封為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為趙國立了大功;長平之戰時,堅壁固守三年;後來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遭致慘敗,燕國乘機攻趙,趙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頗,戰勝燕軍;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任相國。趙悼襄王時,廉頗不得枝老培志,投奔魏國;魏國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將;最後老死在楚國。

有名言: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藺相如(西元前329年-西元前259年),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趙惠文王時得到世上稀有的寶玉——和氏璧,秦國強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璧出使秦國,與秦王當庭力爭,完璧歸趙。事後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大夫。

西元前279年,他又隨趙惠文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使趙王未受辱於秦,歸國後因功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憤憤不平,藺相如以國家安危為重,對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愧悟,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

將相和》故事: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含瞎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

猛唯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儘量不與他相見。後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之後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將相和一文由什麼三個故事組成的

4樓:網友

1全部《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將相和」這出故事宣揚的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侮辱。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次故意挑釁說:

以後讓我見了他,讓他下不了臺。」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後廉頗終於頓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將相和好,共同輔國,國家無恙 。

5樓:蹦蹦小玫瑰

相如面對想要強奪趙國和氏璧的秦王,當庭力爭,最終完璧歸趙。後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憤憤不平,藺相如以國家安危為重,對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愧悟,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

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

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6樓:鳳尾魚

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7樓:金屬爆狂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我學過,選我做吧~~~求求求求求求求!!!

8樓:喵喵

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

9樓:網友

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澠池會見。

10樓:叛逆愛流浪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澠池會見。

11樓:網友

荊軻刺秦王,負荊請罪,完璧歸趙。不知道對不對。

將相和有兩個成語出自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是出自於哪兒作者是誰這本書被魯迅稱為?

12樓:巫菡楣

完璧歸趙。完:完整,完好;璧:

中間有孔的扁圓形玉器。原指戰國時期的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將原物完好地歸還原主。

同義詞有,物還原主,合浦珠還。2)負荊請罪。荊:

荊條,古時候用作打人的刑具。背上荊條請對方責罰。比喻賠禮認錯。

同義詞有,肉袒面縛,出自漢。司馬遷)《史記》中《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魯迅評價是,史家之絕唱,無論之離騷。

將相和一文是由那故事組成的,將相和一文是由那三個故事組成的

1全部將相和 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由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和 負荊請罪 3個小故事組成。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封了上大夫 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侮辱。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

將相和的故事當中和的意思是什麼,《將相和》中的和的意思是和好和字主要體現這個故事中。

將 字指 將軍廉頗 相 是指 宰相藺相如 和 和睦,和好的意思 將相和出自於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廉頗因不滿藺版相如外交取得成功而深受趙王權倚重,對藺相如一直頗有微詞。而藺相如為顧全國家大局,處處禮讓廉頗。有一次,藺相如在路上遇到廉頗還主動讓路,廉頗嘲笑藺相如膽小怕事,而藺相如對...

將相和是什麼時候的故事,《將相和》寫的是發生在什麼時期故事

廉藺列傳,春秋戰國時期 將相和 寫的是發生在什麼時期故事 將相和 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趙國,出自司馬遷的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由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和 負荊請罪 3個小故事組成。將相和 這出故事宣揚的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將相和,平天下。將相和的故事背景 你說的將相和是說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