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關於孝道報告觀後感,關於孝道的理解和感悟

2025-04-04 11:00:36 字數 1415 閱讀 3369

關於孝道的理解和感悟

1樓:社會生活娛樂至上

關於孝道空賀的理解和感悟如下:

1、我們必須孝順父母,不僅要尊重我們家中的老人,照顧自己的孩子,同時我們必須尊重和照顧其他家庭的老人和孩子。

2、孝順是乙個陽光的詞,溫暖父母疲憊的心。孝順是一種責任,分擔父母的痛苦。孝順是一首溫暖的小歌,解釋了父母的感受。

3、孝順,也許是乙個吻,或者乙個微笑,也許是一桌子的菜,或者下雨時及時出現的雨傘,甚至可以是溫暖的擁抱,美好的祝福。

4、作為孩子帶虧敬,我們必須知道父母的年齡。一方面,我們要慶幸,因為我們的父母還活著。另一方面,我要要擔憂,因為他們正在慢慢變老。

5、孝道不僅僅是為父母做事,為父母提供支援,更重要的是尊重,就是在父母面前,不要體現出自己的不開心,不讓父母擔心。

6、需要孝順的人其實不多,只想告訴你,選擇孝順,不要讓迷霧遮住你的眼睛,讓汙垢掩蓋靈魂,為老人,為自己,蠢慎抱著一顆純潔而孝順的心。

7、孝順,不需要驚天動地,不需要太多感人話語,也不需要昂貴的禮物。父母需要的,是子女能把他們放心上,用心愛他們,他們就很滿足了。

8、我國最關注的孝順,給父母,表達愛意,真摯敬意,不只是物質質上給予支援。

9、孝道是一切道德的基礎,乙個能為父母雙親服務的孝子,應該始終以最誠摯的敬意照顧父母,為父母服務,精心照顧。當父母去世時,要有最悲傷的心情來追思。

10、孝順就像父母給孩子的半粒糖一樣,親密而純潔。孝順就像一杯回報父母的酒,溫暖而甜蜜。孝順就像一朵綻放在心中的花朵,它比大自然更持久和永恆,還散發著芬芳。

孝道 觀後感

2樓:網友

――畢淑敏《孝心無價》

既然父母對兒女如此恩重如山,做兒女的又有什麼理由不孝敬父母呢?不僅沒有任何理由,而且做兒女的對父母的孝敬無論好到什麼程度都不為過。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子女者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從古到今,沒有哪個朝代不重視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倫理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臺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凡是精忠報國、事業有成的人,都和聽從父母善言、尊敬奉養父母、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是分不開的。凡是不敬師長、不講信用、不思進取、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無惡不作、幹盡天理不容、危害社會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敗家子、逆子;尤其是對父母忘恩負義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選用良才時,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們認為: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麼會對我君王盡忠呢?

此說十分有理。因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實在可靠。可見,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礎。

所以,中國古代是以孝道作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盡孝的好榜樣。

關於唐朝歷史的觀後感,關於唐朝歷史的觀後感300字

唐朝 618年 907年 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國二百八十九 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 今西安 稱帝建立唐朝。626年,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其後唐高宗承貞觀之遺風開創永徽之治,之後武則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龍革命後恢復大唐國號。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

關於電影《阿甘正傳》的觀後感,《阿甘正傳》的觀後感400字左右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 阿甘正傳 使我感觸很深。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阿甘從一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故事。阿甘看起來總是莽莽撞撞 傻里傻氣,說起話來也痴痴呆呆的,因此總是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忽視。可是人生並沒有放棄他,賜給了他一雙天生的 飛毛腿 並在珍妮的鼓勵下,他勇敢地開創出屬於自己的...

誰能寫篇關於懷柔生存島觀後感誰能寫篇關於懷柔生存島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四至六年級的同學們到懷柔生存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清晨,天邊剛露出一絲曙光,我們就興高采烈的背起書包從學校出發了。一路上,同學們歡歌笑語,惹得老師不值得側目。大家有的三兩個湊在一起閒聊,有的互相打鬧,有的靜靜的觀賞之窗外的景色,還有的聚在一起,想象著這次新機的探索之旅。突然,遠處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