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或評價科舉制的必然性 合理性 進步性和科學性

2025-04-04 13:10:07 字數 2486 閱讀 9992

科舉制度的「歷史合理性」是什麼?這對當今社會的人才選拔有什麼歷史借鑑價值?

1樓:地煞

歷史價值:

1)政治方面: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任職。

2)教育、社會風氣方面: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3)文學藝術方面: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制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於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別)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四個顯著的特點。

科舉制極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對中國在內的漢文化圈諸多國家,以及西歐國家啟蒙影響深遠。

2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第一,要設法建立任人唯賢的制度,儘可能避免任人唯親的現象發生。科舉制度的考試就是為了避免任人唯親而設立的;

第二,要設法從多個角度考察人才,而不能僵硬化、死板化,這是科舉留給後人的反面教材。

科舉制有何積極意義和侷限性

3樓:哲哥聊歷史

科舉制度的積極作用:

1、科舉制度合情合虧辯喚理的平等廣泛的為國家選灶殲拔了大量的人才。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則,自然詮釋了中國式的民主,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一項選人用人制度。

2、科舉制度促進了儒學文化的普及和發展,促進了出版事業的發展,提高了國民的文化素質修養,帶動了民間社會崇尚人文教育的良好風氣,從而推動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3、一般情況下,科舉制度可以有效的降低人事腐敗。 科舉制度產生以後,逐漸配套了彌封制,篹錄製,鎖院制,複試制等。

科舉制度的負面影響和侷限 :

1、由於科舉制度的巨大的優越性。使得封建社會統治者過分重視科舉選拔文官武將而忽視了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人員的選拔和政治地銷凱位,有誤導民眾之嫌。

2、考試的內容沒有做到與時俱進。

3、科舉制度不應成為選拔人才的唯一形式。。

4、古代基本上杜絕了女性的參與。

你怎樣評價科舉制的歷史作用?

4樓:暖憶江南

一、科舉制對唐宋文化發展的影響。

1、積極影響。

1)科舉制培育與維繫了中國傳統文化。科舉制將儒家思想全面推進到社會各層面,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科舉制強化了讀書尚文的文化傳統,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造就了大批優秀的文化人才。

2)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任職。

3)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宋詞的繁榮。

科舉制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5樓:夢之緣文化

積極影響:它為唐統治者招攬了人才,為社會下層民眾提供了新的上公升通道,動搖了門閥制度,擴大了統治基礎,推動了文化知扒的發展。消極影響:

科舉成為束縛知識分子思想的枷鎖,導致追求部分士人產生了畸形的價值觀,科舉制度導致官場腐敗。

1、積極影響

科舉制徹底否定了以門第和出身作為選拔標準的特權制度,為封建國家選官用人搭建了乙個相對公開、公平、公正的平臺,為社會精英的流動提供了一灶歷條有效的途徑,使成百上千的中小地主階級、甚至平民階層的子弟有機會進入治國行列,這就為國家的發展增添了活力。

與以前的客卿制、察舉制等比起來,科舉制的進步性是毋庸置疑的。

2、消極影響

以儒家經典為基本科目明顯地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發展,應舉的士子們志為了功名利祿,窮畢生精力讀經,研經,而非儒學的自然科學理論、製造技術和工藝,卻被視為「旁門左道」和「雕蟲小技」,從而造成中國社會長期因循守舊、思想停滯不前的局面。

同時,落後刻板的考試內容和考試模式也束縛了人們的頭腦,特別是明清以來以「八股文」取士,使中國的教育陷入了一種病態的畸搭辯昌形發展之中,士子們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狀況愈演愈烈。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科舉制終於走進歷史,終結了它1300餘年的生命。

各朝科舉考試科目都在不斷變化。唐朝考試科目很多,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經義)、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學)。到明朝只設進士一科。

清襲明制,但也開過特製(特別科),如博學鴻詞科、翻譯科等。

科舉除了特製科目外,明經,進士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考試在各個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時務策(策問)、墨義、口試、貼經、詩賦等,宋朝主要是經義、策問、詩賦等,到明代只有經義一門了。

怎樣評價科舉制如何評價科舉制?

科舉制,又稱科舉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自己報名參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

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或困境,你如何看待和應對就業中將要面臨的困境和挫折?

人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性格!生活中自己的不足之處外人惡言相向的橫加指責對我來說一點也沒有用!甚至會變本加厲的,惡性迴圈的仍然無動於衷的我行我素的讓事態的發生!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知道隨時自我反思,反省的人!當認識自己的缺點後,一半堅持自我,一半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響鼓不用重鍾 自己知道該怎樣改正自己的不...

你怎麼看待杜甫,對杜甫是如何評價的?

杜甫多次被貶,老又多病生活在戰亂的年代,窮困潦倒他詩中寫到 衣袖露兩肘,麻鞋見天子 茅屋被秋風所破歌,什麼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他渴望和平與安定詩中寫到 安得廣夏千萬傾 杜甫詩的境界和價值是高於李白的,對後世的影響更是無人能及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總是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