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綠洲農業的主導因素是什麼?

2025-04-07 00:10:25 字數 4325 閱讀 3871

1樓:勾賦逮採萱

河西走廊農業是灌溉農業,但你老師說的綠洲農業也沒錯。

灌溉農業包括綠洲農業。事實上,由於我國的季風氣候不穩定,態御族降水的季節分配和年際變化都很大,很多地拆檔方在發展種植業時都需要引水灌溉,人們把凡是需要水源灌溉的農業都稱為灌溉農業,這是廣義的灌溉農業;狹義的灌溉農業是綠洲農業,亦稱綠洲灌溉農業和沃洲農業。指乾旱荒漠地區,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表水進行灌溉的農業。

而旱作農業就該是介於廣義的灌溉農業和綠洲農業之間的乙個詞,凡指乾旱地區發展的主要依靠水源灌溉的種植業,如我國的華北很多地區,十年九旱,也是旱作農業。另外以色列的帆弊旱作農業也很著名。

河西走廊灌溉農業區歷史悠久,是甘肅省重要農業區之一,是我國西北內陸著名的灌溉農業區。它是西北地區最主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經濟作物集中產區。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糧、幾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啤酒大麥和瓜果蔬菜。

平地綠洲區主要種植春小麥、大麥、糜子、穀子、玉公尺、及少量水稻、高粱、馬鈴薯。油料作物主要為胡麻。瓜類有西瓜、仔瓜和白蘭瓜,果樹以棗、梨、蘋果為主。

山前地區以夏雜糧為主,主要種植青稞、黑麥、蠶豆、豌豆、馬鈴薯和油菜。河西畜牧業發達,如山丹馬營灘自古即為著名軍馬場。

2樓:庚辰琦文瑞

主導因素即。

最大的限制或有利的條廳扮件。

河西走廊扮銷灶處於。

半溼潤地鬥運區。

應該是水源。

河西走廊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晝夜溫差大,氣候乾燥,有利於水果糖分積累。

4樓:匿名使用者

灌溉水源充足,有來自祁連山的冰雪融水。

5樓:匿名使用者

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糖分積累。

6樓:下一秒i最愛

氣候:晝夜溫差大。

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充足。

河西走廊屬於綠洲農業嗎

7樓:最愛娛樂秀

河西走廊。屬於綠洲農業。綠洲農業又稱綠洲跡姿鄭灌溉農業和冊備沃洲農業。指分佈於乾旱荒漠地區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農業。

世界綠洲農業主要分佈於西亞、美國的中西部地區、俄羅斯的中亞。

地區、非洲的撒哈拉。

及北非地區、中國的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等地。

綠洲農業又稱綠洲灌溉農業或沃洲農業。指分佈於乾旱荒漠地區有水源灌溉地方的農業。有新老之分。

老綠洲農姿頌業一般分佈於乾旱荒漠地區有水源保證的河湖沿岸、山麓地帶與沖積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新綠洲農業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水利條件的改善,在乾旱荒漠地區宜農地資源較豐富、開發利用條件較優越的地方開闢的新墾區。

為什麼河西走廊的人口農業沿綠洲分佈?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水源 人類的生產生活 農業的生產 都離不開水資源。

綠洲農業一般分佈於乾旱荒漠地區有水源保證的河湖沿岸、山麓地帶與沖積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河西走廊氣候乾旱,許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公釐,但祁連山冰雪融水豐富,故灌溉農業發達,是西北地區最主要的商品糧食基地和經濟作物集中產地。

河西走廊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河西走廊發展農業的主要水源

9樓:小張漲知識

1、氣候:河西走廊屬於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日照時長約為2550-3500小時,光熱資源豐富,並且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農作物的物質積累。2、地形、土壤:

河流下游地區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3、水源:祁連山4500m以上的高山上的冰雪在特定季節融化後,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

一、河西走廊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1、氣候。(1)河西走廊屬於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雖然年降水量較少,但是當地雲層較少,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長可達2550-3500小時左右),光照資源十分豐富,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發育。

2)河西走廊地區絕對最高溫可達,絕對最低溫可達零下,二者相差,平均晝夜溫差約為15°c,溫度變化幅度較大,有利於農作物的物質積累,尤其是瓜果作物的物質積累。

2、地形、土壤。

在河流下游地區,分佈著面積較廣的沖積平原,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質較細,多為亞砂土和亞黏土。在長期耕作下,形成了厚達1m,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肥力高的土層,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3、水源。高山多冰雪融水,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足夠的灌溉用水。

二、河西走廊發展農業的主要水源

1、河西走廊為我國西北內陸著名的灌溉農業區,在祁連山4500m以上的高山上,有著許多的永久積雪和史前冰川覆蓋,在特定季節時融化後,為河西走廊農業區提供了足夠的灌溉用水。

2、河西走廊為大陸性乾旱氣候,自東往西年降水量逐漸減少,乾燥程度逐漸加大(比如武威年降水量為,敦煌年降水量為,酒泉以東干燥度為4-8,酒泉以西乾燥度為8-24)。

3、河西走廊地區各季節降水量情況如下:春季的降水量佔據全年的15-25%,夏季的降水量佔據全年的50-60%,秋季的降水量佔據全年的10-25%,冬季的降水量佔據全年的3-16%。

河西走廊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10樓:恨別枉凝眉

1、地質河西走廊屬於祁連山地槽邊緣拗陷帶。喜馬拉雅運動時,祁連山大幅度隆公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來的洪積、沖積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現南山北麓坡積帶、洪積帶、洪積沖積帶、衝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圍,由山區河流搬運下來的物質堆積于山前,形成相互毗連的山前傾斜平原。

2、氣候河西走廊冬春二季常形成寒潮天氣。夏季降水的主要**是侵入本區的夏季風。氣候乾燥、冷熱變化劇烈,風大沙多。

自東而西年降水量漸少,乾燥度漸大。如武威年降水量公釐,敦煌公釐;酒泉以東干燥度為4~8,以西為8~24。降水年際變化大。

夏季降水佔全年總量50~60%,春季15~25%,秋季10~25%,冬季3~16%。

3、土壤河西走廊的耕地主要分佈在山前平原上。沖積扇中部和下部組成物質以沙土為主,多闢為耕地。沖積平原土質較細,組成物質以亞砂土、亞粘土為主,也是開耕的主要區域。

在長期耕作灌溉條件下形成厚達1公尺、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力高的土層,為發展農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河西走廊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1、河西走廊一帶有色金屬資源較豐富。

2、河西走廊有隴海線、蘭新線經過,交通較便利。

3、國家政策支援。

4、地價低廉,廉價勞動力資源豐富。

5、河西走廊接近黃河上游的水電基地,電力資源豐富。

河西走廊發展什麼農業,附區位條件

11樓:小光生活百科

河西走廊發展灌溉農業。河西走廊的年降水量只有150公釐左右,地表以荒漠和半荒漠芹棚為主,但因為使用祁連山的冰雪融水進行灌溉,所以使得該地區的農業較發達,綠植覆蓋面積較廣孫首好。河西走廊自東向西長約1000千公尺左右,寬2-3公里左右,中間為沖積平原,每個平原的中部通常為綠洲區,綠洲貫穿沙漠和戈壁,其中的河流發源於祁連山地的內陸水系。

一、河西走廊發展什麼農業

1、河西走廊發展灌溉農業。河西走廊的氣候較乾燥,年降水則鉛量只有150公釐左右,地表以荒漠、半荒漠為主,但由於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可以作為灌溉用水,所以使得該地區的農業較發達,綠植覆蓋面積較廣。

2、該地區自東向西長約1000千公尺左右,寬約為2-3公里左右,土壤大多為黃土(扇形地上部多由礫石組成),走廊中間為沖積平原。

3、該地區內每個平原的中部通常都是綠洲區,綠洲之間貫穿著沙漠和戈壁,其中的河流全部發源於祁連山地的內陸水系。

4、該地區1月份的平均氣溫通常為-8°c至-12°c,7月份的平均氣溫通常為20-26°c,全年無霜期通常為160-230天左右。

5、在古代河西走廊是從長安通向西域的必經之路,它是我國歷史上的中西交通要道,所以自古便是富饒之地。

二、河西走廊農業區位條件

1、區位條件。

1)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祁連山的冰雪融水以及石羊河、黨河等河流能夠提供灌溉水源。

2)溫帶大陸性氣候,沙漠性較強,溫度適宜,光照充足。

3)農業歷史悠久,農民具有豐富的種植經驗。

2、主要作物。

1)平地綠洲區。

1糧食作物:包括大麥、糜子、玉公尺、春小麥、穀子等,也有小面積種植土豆、水稻、高粱。

2瓜類作物:包括西瓜、白蘭瓜、仔瓜等。

3油料作物:主要包括胡麻。

4果樹:包括蘋果樹、棗樹、梨樹等。

2、山前地區。

主要種植黑麥、油菜、青稞、豌豆、土豆、蠶豆等作物。

西氣東輸為什麼經過河西走廊

地形 河西走廊是屬於谷地吧,地形較為平坦相對於別的地方,市碧耐場 有城市,有消費的市場悔耐春,畝或也有基礎設施,可以為西氣東輸工程提供的建設保障。這個問題不應從地形和市場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其最主要的原因應是資源地這個方面,因為河西走廊作為內陸地區和大西北的重要連線點,他是西北天然氣運往內陸地區的必經...

河西走廊在哪裡?有什麼樣的地理意義?

河西走廊。又被稱之為是甘肅走廊。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途徑之地,中原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連線到了一起,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河西走廊。在古時候絲綢之路的繁榮,你讓河西走廊逐漸步入了我們的視野。河西走廊途經酒泉,張掖,武威,金昌以及嘉峪關。這就是我國古代和西域進行交流的幾個重要城市。張騫出使西域,雖然當初的...

請告訴我地理 河西走廊的所有知識點(常考點),靠 考了三次了都。。。

在整個走廊地區,以攔局毀祁連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綠洲農業較盛。走廊自古為溝通西域要道,北 絲綢之路 也經過這裡。嘉峪關 敦煌莫高窟和陽關均位於走廊西部。在祁連山,公尺以上的高山上,有著豐厚的永久積雪和史前冰川覆蓋,這些積雪和冰川在每年特定的季節融化,為這臘敬一地區大量的綠洲和耕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