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是幾分鐘,一炷香等於多少小時

2025-04-08 18:55:18 字數 3464 閱讀 1988

1樓:乾萊資訊諮詢

「一炷香」的時間是指3分鐘,卜李也就是兩刻仿弊轎鍾或半小時。

一炷香」這個時間概念起源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

古代除了用「一炷香」來計時,還可以用「一盤香」、「一爐香」。

歷史上,中國古人的記時方法,主要有十六時辰制、十時辰備肆制、百刻制、十二時辰制、以及隨佛教傳入的六十點法等。

2樓:財財不菜

古時指"一炷香殲祥"的時間也就是兩刻鐘左右即大約三十分鐘。 一盞茶指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嚐,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夏天要15分鐘,冬天10分鐘都用不了。

古人的時間計算方式也通常用「一炷香」來代替。

公認說法。古時指"一盞茶"的時間也就是十五分鐘。

其他說法。一炷香」等於一小時。

1.「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炷香,中間休息約20分鐘。仔細想想,在當時,這是乙個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製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那時的香皆為手工製作,且有標準,一炷香燃盡為隱敗半個時辰,即乙個小時。

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2.一炷香=5分鐘;一盞茶=10分鐘。

曾經的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時辰(2小時)有八刻,一刻(15分)【古時把一天做一百刻即分一刻,曰15分一刻】,一盞茶(10分鐘)有兩炷香,一炷香(5分鐘)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彈指,一彈指(10秒)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僧祇律》記載:1剎那者為1念,20念為1瞬,20瞬為1彈指,20彈指為1羅預,20羅預為1須臾,1日1夜有30須臾。換算結果:

須臾=48分鐘,彈指=秒,瞬間=秒,剎那=1念=秒。須臾彈指瞬間剎那=1念。

3.「一柱香」還是「一炷香」?

柱」在商務印書館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柱子」或「像柱子的東西」,第11版的《新華字典》對「柱子」的解釋為「建築物中直立的起支撐作用的構件,多用木、石等製成」,常見詞為「偷樑換柱」「頂樑柱」「擎天柱」等,成語「膠柱鼓瑟」中的「柱」為「樂器瑟上調節聲音的短木」,還是起到支撐的木構件,可見「柱」並無量詞之用。 [1]

炷」字在上述兩部字詞典中都有三個字義,一為「燈芯」,二專指「燒香」,三做為量詞,用灶改顫於點燃的線香,如唐詩人韓偓的《秋村》:「絕粒看經香一炷,心知無事即長生」;宋蘇軾的《書雙竹湛師房二首》有「羨師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盡日留」,都是此用法。唐詩人許渾的《秋夕宴李侍御宅》中的「燭換三條燼,香銷十炷灰」則是表示時間的長短。

一炷香等於多少小時?

3樓:小小杰小生活

半個小時。

用一炷香計算時間是古代的計時方法。通常情況下,四炷香的時間是乙個時辰,乙個時辰是兩個小時,那麼一炷香大概是半個小時的時間。

但是我們現在上寺廟拜神用的香往往並沒有那麼長的燃燒時間,通常可能十五分鐘,二十分鐘左右就燒完了。那是因為每天上寺廟燒香的人會比較多,如果燒香的時間過長可能會不夠位置插香,這是考慮到如今的實際情況的。而在古代那些用於計算時間的香製作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其需要燃燒地更久一些的。

含義:「炷」的本字是「主」,意思為燈心。《玉篇》:「炷,燈主也。」借指燈、燭。引申指可以燃燒的柱狀物。

再借用作量詞,用於點燃的線香,如唐代許渾《秋夕宴李侍御宅》:「燭換三條燼,香銷十炷灰。」表示時間長短的說法,有一句俗語,叫「一炷香工夫」。

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

4樓:阿培談民生

每個朝代的計算方式不同,在主流的說法中,一炷香的時間有兩種,分別為半小時和一小時。一炷香的時間主要受制香時的用量以及燃燒時的風力、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時間計算上有所差別。

一炷香等於一小時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式,一天需要打坐11炷香,中間休息約20分鐘,那時的香為手工製作,一炷香燃盡需要半個時辰,即乙個小時。

中國古代普遍採用一天十二個時辰的計時制度,根據漏刻計時的刻度,一刻等於15分鐘,一炷香燃盡大約需要兩刻鐘,所以人們便認為一炷香的時間為半小時。

古代計時單位: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時辰(2小時)有八刻,一刻(15分)。古時把一天做一百刻即分一刻,曰15分一刻,一盞茶(10分鐘)有兩炷香,所以一炷香就是5分鐘。一分(60秒)有六彈指,一彈指(10秒)有十剎那。

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古時人們通過日晷計時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有四刻鐘,這是官方的計時方法。但在民間,人們在生活中對時間的要求並不需要很精確,便產生了一些模糊的時間計量詞,比如彈指間、一炷香的功夫、一盞茶的時間、一頓飯的時間等。

一炷香等於多少分鐘

5樓:欺男霸女

古時指"一炷香"的時間也就是兩刻鐘左右即現在大約三十分鐘。古人的時間計算方式也通常用「一炷香」來代替。還有另外兩種說法如下:

1、「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源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炷香,中間休息約20分鐘。在當時,這是乙個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頃顫響,攜帶方便,製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那時的香皆為手工製作,且有標準,一枯乎旦炷香燃盡為半個時辰,即乙個小時。

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2、曾經的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時辰(2小時)有八刻,一刻(15分)【古時把一天做一百刻即分一刻,曰15分一刻】,一盞茶(10分鐘)有兩炷香,一炷香(5分鐘)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彈指,一彈指(10秒)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僧祇律》記載:1剎那者為1念,20念為1瞬,20瞬為1彈指,20彈指為沒擾1羅預,20羅預為1須臾,1日1夜有30須臾。換算結果:

須臾=48分鐘,彈指=秒,瞬間=秒,剎那=1念=秒。須臾彈指瞬間剎那=1念。

一炷香等於多少分鐘

6樓:

長度不同的香,燃燒的時間是不同的,因唯磨此無法通過或禪統一的公式計算出等於多少分鐘。一般而言,普通的香燃燒時間在兩小時左右,即7200秒左右。如果是臥香,燃燒時間會相對更長。

如果是速燃香,則燃燒時間會相對更短。因此,一炷香等於多少分鐘,需要指團鬥就香而論,而非統一的乙個值。

一炷香等於多少分鐘

7樓:万俟柏

古時指「一炷香」的時間也就是兩刻鐘左右即大約三十早梁分鐘。

一盞茶指喝一盞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嚐,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夏天要15分鐘,冬天10分鐘都用不了。古人的時間計算方式也通常用「一炷香」來代替。

公認說法:一炷香的時間:半個小時。一盞茶的時間:一刻鐘-十五分鐘老睜者。一頓飯的時間:通常理解為半個小時。古時指「一盞茶」的時間也就是十五侍薯分鐘。

佛前三炷香是什麼意思佛家上一炷香是什麼意思

許多善男信女經常到寺院在佛前燒香磕頭,祈福祈壽祈子,祈求升官發財 姻緣美滿 萬事勝意。作為一種善意的精神寄託,無可厚非,但是,在佛前上三柱香 磕三個頭的本意卻不是這樣的。在佛前上三柱香 磕三個頭而不知上三柱香 磕三個頭是什麼意思,是迷信 同樣,當一個人沒有弄清楚在佛前上三柱香 磕三個頭是什麼意思,就...

時辰有多久?一炷香又是多少?一盞茶呢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古時指 一柱香 的時間也就是一刻鐘左右即現在大約十五分鐘。而現在的香有長有短,有粗有細 有易燃的也有不怎麼快燃.不能作為計時參考。喝一碗茶的...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看瓦崗一炷香」,古人為何這麼說

桃園三結義中劉關張是真正的情投意合,利益相同一致 而瓦崗寨的四十六人不同,他們結義只是因為兄弟之間的義氣,但是他們的利益追求,各不相同,甚至相反。在古代,因為幾人比較投緣而結拜的不在少數,而其中比較出名的便是三國時期的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而且因為三人的結拜,創造了三國時期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以及隋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