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窗幽記》有感
1樓:得書文化
今夜讀到明代文學家陳繼儒的《小窗幽記》,為書中諸多精妙詞句,不禁拍案叫絕,該書堪稱文人志士,用以修身養性,處世為人的一部百科全書。
其中有以下兩段最為著名的警世名言,其一原文如下:
時光,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流年,長短皆逝。浮生,往來皆客。
大意是指,人生在世,無論是開心的事,還是悲傷的事,都以平常心看待,好與壞當成是乙個人的妝容,無論是精緻還是粗糙,淡然處之為宜。
人冊虛心,無論是知已貼心的好友,還是苦大深仇的仇人,順其自然則可安好。
美好的年華,無論長短,都要逝去,人生在世,空虛無定,來來往往的,都是生命中的過客而已。
其二原文如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這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源於中國的傳統思想,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心境平和;視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淡泊自然。
濃淡相宜,遠近相安,往來皆公升橡客,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都確係人生的絕頂境界,心空比天,心寬似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細細思量,此種境界,豈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夠輕易達到的,正如《孟子·盡心上》所言: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州笑燃天下。
後來唐代詩聖杜甫在《望嶽》一詩裡,亦有所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其實都是在暗喻著,人這一輩子,要想達到以上境界,就要先臥薪嚐膽,勵精圖治,力爭登頂,唯有拿得起,方可放得下。
大乘佛教的主要經典《華嚴經》裡有以下記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通俗地說,人人原本都是佛,但是因為在世俗社會里,因妄想分別而迷失了本性,使得智慧德能無法顯現出來,倘若歷經萬千磨礪,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立刻就能恢復佛的智慧神通,並且與佛不二。
老子在《道德經》裡也有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看出,在道家先聖眼裡,人,地,天,道,自然這個世界序列裡,人是處於最低端,人只有不斷去順應規律,參禪悟道,最終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順其自然而然,而成其所以然。
縱觀儒家,佛家和道家三派的思想精髓,基本上是殊路同歸,只是在用不同的語言,在詮釋著類似的道理。我國古往聖賢無不是,歷經千辛萬苦,在苦難裡,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你我皆在入世的泥濘山道上,奮力前行,登頂的期盼,出世的願望,就是最強動力。物質財富,不是與生俱來,更不能死後帶走,有生之年,若能精神登頂,此生無憾!
小窗幽記和幽窗小記是一本書嗎
真正的書名應該是 小窗幽記 吧 我開始也疑惑了很久,到書店也沒看見什麼 幽窗小記 難道是沒得賣 囧 而且之前我在網上看的是說 小窗幽記 裡面收錄了 菜根譚 的這句話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我買的那本 小窗幽記 卷5第137條有這句話 原文不太同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
昆蟲記讀後感,昆蟲記讀後感500字
神氣的昆蟲世界 讀 昆蟲記 有感 昆蟲記 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 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昆蟲記 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昆蟲記 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
觀舞記讀後感,觀舞記 讀後感500字
觀舞記 仿寫 獻給足球舞蹈家卡卡 我應當怎樣來形容卡卡在球場上的舞蹈?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他變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彩色,點染出他穿紅黑戰袍時高大的身軀。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出他輕捷的舞步。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出他的充滿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