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影子
克爾凱郭爾所提倡的存在主義,強調哲學家應**現實中人生問題。他反對德國觀念專門講理想的東西,而以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體地把握住個人的存在,克爾凱郭爾個人對自己「孤獨」與「例外」的感受,所以創造出對自己關心的哲學-存在主義。克爾凱郭爾的哲學,可以說是利用最簡單的、感性的、我們日常生活裡的方法,希望利用普通的、實際的、具體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存在,解消自己內心中的苦悶與荒謬。
存在指此時族敏宴、此地、此人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個人存在。個人存在中有喜怒哀樂,經由喜怒哀樂才能體驗倒真正人生。語言、理性和邏輯無法揭示每乙個人獨特的個性,無法揭示人的兆銀真正存在。
對於後者,只能依靠拿盯每乙個人本身內在的獨特的主觀體驗。他的個人是一種為恐懼、顫慄、悲觀、絕望等消極情緒所支配的個人。
克爾凱郭爾的存在主義
2樓:黑科技
克爾凱郭爾的存在主義的特點是,重視個人的生命特色,重視個人在宗教信仰中的特殊性,即每乙個人在上帝面前的都是特殊的。
存在」針對的是「個人」,而不是其他物體。「存在」的定義是, 個人藉由自我抉擇、自我承擔而實現自我。
首先,存在是一種」自由選擇」的可能性,也就是先要有「選擇的機會、選擇的能力、選擇的自由」,才能得到選擇的結果,叫「存在先於本質」。比如,人通過立志、選擇,自我塑造,最終成就了所希望的自我,叫「我選擇成為我自己」。
在面空喚臨關鍵性抉擇時,要考慮自己是不是真誠,因為「人的外在表現是以內在的真誠作為基礎的」(自我抉擇);做出抉擇之後,自己要隨之投入,無論出現什麼後果,都需要自己負責(自我承擔)。
然而,克爾凱郭爾也指出,大多數人只是「存」而「不在」。從小到大,我們都由習俗、觀念、老師、父母提供一些生活的模式,並沒有自己決定雹消和選擇自己的路;有時候我們思考的源虧知內容也是由別人提供的,像大眾**。老馬識途,我們只是那位喝醉的農夫,被這匹識途老馬帶回家,而不是自己選擇回家的。
我們的思想、感受、行動都受到群眾的影響,而群眾「只不過是人云亦云,大家造成一種風氣,一種聲音,讓你覺得好像應該這樣想,讓你放棄自己去作選擇的機會」。
當自己反省存在問題時,首先要把自己和群眾剝離開,要有自己的思考、感受、判斷、行動。這也不是指要跟群眾徹底劃清界限,在行動上可以和別人做的一樣,但先要經過自己的反省,清楚自己這麼做的理由。
克爾凱郭爾認為人是什麼的存在
3樓:小陳娛樂醬
克爾凱郭爾認為,人的穗侍「存在」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為感性的物質享受,只顧個人與眼前;第二層則是理性存在,讓自己的人生比較嚴肅、盡責,合乎社會倫理與道德;而第三層則是人所應追求的最高層次:宗教性存在。這是一種祈禱和愛的生活,是對神的自覺和崇敬,從而使精神有所寄託的存在。
而人在從最低層次的「猜數吵存在」向最高層次的「存在」邁進的過程中,則會產生出三種絕望。如果乙個人,不想讓自己活成「一張桌子」,而懂得去追求自身的「存在」,那他便必然要經歷這些絕望,直到他到達「存在」的第三層次,宗教性的存在,這種絕望才會消失。
索倫·克爾凱郭爾簡介
索倫·克爾凱郭爾(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年—1855年),丹麥宗教畢兆哲學心理學家、詩人,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後現代主義的先驅,也是現代人本心理學的先驅。曾就讀於哥本哈根大學。後繼承鉅額遺產,終身隱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費出版。
他的思想成為存在主義的理論根據之一,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
反對黑格爾的泛理論,認為哲學研究的物件,不單單是客觀存在,更重要是從個人的「存在」出發,把個人的存在和客觀存在聯絡起來,哲學的起點是個人,終點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