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隨想散文欣賞
1樓:我的士多啤梨你的美
當太陽來到黃經180°的位置,秋分節氣就到了。如果晨起望向初公升的太陽,我們便找到了正東方的位置。
不由得想起了春分節氣。還記得春分時太陽在黃經的位置嗎?對了,那是黃經0°。從3月到9月,從春分到秋分,在繞日的軌道上,我們的地球,用180°的轉彎劃出了優美流暢的半個弧圈。
自然界是無序的?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精妙的事物?就如春分與秋分,絕好的對稱與平衡:
同樣是晝夜等長,同樣是陽光直射赤道,同樣是日出東方日落西方。當望向太陽的一刻,我們甚至有些恍惚:春與秋,區別在何處?
宇宙間的事物,有時候不容我們想的透徹。
除此,春與秋,還有諸多相似的`感覺:太陽微斜,溫度適宜,有雨細且綿。
而書本上言談碼灶中,亦常見春與秋的對舉並提,不是嗎:「春花秋月」,「春華秋實」「春種一粒黍,秋收萬顆籽」..想想看,還有哪些?
不過,春與秋的對稱、相似,只是我們所見所感,而在本質上,它們卻是不同。
春天是暖,秋天是冷。
春天是向著溫暖進發,熱量在積累,而秋天,熱量在散失,寒冷漸近。
走過了秋分,平衡被打破,太陽更進一步偏斜,黑夜更長,氣溫更低,寒冷的冬天即將接踵而至。
春與秋的不同還在於:生命往往誕生於春,而終瞎散結於秋。從春到磨模氏秋,代表了生命的週期,代表了光陰荏苒,時光流逝。
但是,生命終結於秋天,卻還是留下希望。「秋收萬顆子」,這其實是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在延續。度過秋分,再有6個月,又會走入春分,新的生命再度誕生。
一歲一春秋,生命的興盛凋亡,迴圈往復,直至永遠。
注:2016年秋分為9月22日 22:21:05,
關於《二十四節氣歌》美文
2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關於《二十四節氣歌》美文具體如下:
也許從小在農村長大的緣故,我很喜歡農村的節氣。而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又難得遇上一位上過私塾的老先生,他對傳統的民間民謠爛熟於心。
我經常在課堂上順口背誦出來,尤其是對《二十四節氣》,不僅能背誦出來,還能一一解釋,受其影響,我始終對「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牢記在心,雖不能像老先生那樣一一解釋,但也略知一二。
我還依稀記得老先生說過的話:「立春談枯在咱們農村也叫打春,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在第一位,說明了它的重要,也標誌著春天的開始。」
今年立春這天,我沒忘老先生的教誨,當天就寫了一篇歌轎鋒頌春天的散文《春天的腳步》:「今天是立春,『立春』的節氣彷彿是乙隻報春鳥,應時而來,我們彷彿聽到了春天的腳含帆洞步,現在雖說乍暖還寒,但已不再是那麼寒冷了。
人們久盼的春天攜著嫋嫋東風,悄悄地,輕盈地向我們走來了,春天來了,春天的序曲輕輕地奏響了。
到了雨水,天氣漸漸回暖,冰雪開始融化,降水就漸漸多起來,「雨水」因此而得名,我敬佩於我們富有聰明智慧的祖先,他們能把《二十四節氣》定名並把這些時令觀察得恰到好處。
生活在農曆「二十四節氣」裡,感受著氣象的變化,物象的不同,品味著五千年的農耕文明,享用著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
請問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別指立春 春雨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指春季的開始。春雨 指的是雨水量漸增。驚蟄 指喚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春分 春...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 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 黃道 也稱 日道 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
二十四節氣清明特點二十四節氣的氣候特點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樂圖資料 竭誠為您提供優質文件 雙擊可除二十四節氣特點篇一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立春 謂春季開始之節氣。雨水 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驚蟄 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