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傳隆中對重點句子

2025-04-15 01:25:26 字數 1555 閱讀 3333

在「隆中對」一文中,諸葛亮的眼裡劉備是怎樣乙個人?請從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說明。

1樓:日落東風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這是隆中對中諸葛亮對劉備的直接描述,可以看出這其中有不少拍馬屁的成分,因此隆中對中並沒有諸葛亮對劉備的真實想法,可從後來諸葛亮對劉氏政權忠心耿耿的表現來看,諸葛亮對劉備的知遇之恩還是感激涕零的。

在隆中對裡,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什麼戰略方針,根據是什麼,要原文,別複製.

2樓:得書文化

我來幫您吧,我不喜歡抄襲網路,希望您能夠尊重我。

隆中對的具體內容可以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裡面找到。

先附上原文,我後面再給您分析。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型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

首先,諸葛亮分析了董卓專權以來的天下形勢---即群雄並起。

然而,曹操擊敗了袁紹,孫權佔有了江東---成為群雄中少數的成功者---諸葛亮分別分析了他們的成功原因。

曹操在於天時---攜天子以令諸侯。

而孫權在於地利---國險而民富。

而劉備志在復興漢朝,所以只能聯吳抗曹,故諸葛亮認為,短期不可以和曹操,孫權相對抗---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然後,諸葛亮指出荊州的戰略價值和益州的經濟價值---而又分析這兩州的州牧---劉表和劉璋的性格弱點,並指出劉邦當年也是先取益州作為的霸業基礎。

所以諸葛亮主張劉備應當以其大義作為號召,先奪荊州,然後進取益州。

等到北方發生變化---天下有變」,則從荊州,益州兩路出兵,最終收復中原。

以上就是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即以人和(復興漢朝的大義)為號召,佔有荊益二州---實現三國鼎立,然後再等待機會,北伐,恢復漢室。

希望您能夠。

從隆中對的描寫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個怎麼樣的人?請你再舉出乙個關於諸葛亮的其他故事!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空城計·七擒孟獲·六出祁山·舌戰群儒·諸葛出山·隆中三策。

4樓:網友

他們說的都是演義。其實要了解諸葛亮,我覺得只要看看《前出師表》就能感受的到了。

如何看待諸葛亮的隆中對呢?《隆中對》 諸葛亮

首先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屬於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所以他的籠中對呢,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鑑的,畢竟他經歷的事也比較多,讀過的書也比較多,所以知識非常的淵博。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可以看出來諸葛亮對阿斗的多種不放心,給他出謀劃策,還幫他分析了當時的環境。隆中對 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 制定了蜀漢陣營的大致攻略,之後諸...

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是什麼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是什麼?

雄才大略的表現 三國志諸葛亮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 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 雖輕必戮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 而不貶 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 不齒 終於邦域之內,鹹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

諸葛亮隱居隆中的故事簡介,諸葛亮隆中中菜的故事

諸葛亮其實不管是在歷史還是演義,都是位偉人,是那樣的高高在上,遙不可及。人們往往疑慮他的滿腹經綸到底是怎麼來的?答案很簡單,當然是學習,不斷的學習。而這學習的主要時間應該就是集中在他隱居隆中的那十年左右的時間裡。那麼諸葛亮在隆中期間都讀了些什麼書?歷史上雖無明文記載,但我們從他日後的一些言行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