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朝服顏色是怎樣的?

2025-04-15 14:35:12 字數 1433 閱讀 2169

古代顏色和服色有什麼區別?

1樓:筆含春y開始

對顏色作出規定的,正是唐代的「官品服色制」,這是唐人獨特的色彩審美觀對傳統服飾色彩文化所做的一次總結性規範。

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緋(紅色)、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這個制度主要針對**常服而言。常服形成於南北朝時期,脫胎於鮮卑服飾,逐漸代替了漢魏的褒衣博袖。

以紫、緋、綠、青四種顏色直觀地標示身份等級的做法也並非源自漢魏傳統,而是吸收北方民族的習俗,經過隋及唐前期的不斷發展,從而趨於完備。但在其日趨嚴整的同時,各種服色的僭越行為也在破壞著唐代官品服色制。

大唐「官品服色制」明確了不同品級官吏所穿服飾都是有明顯等級界限的。其背後,突出顯現的就是我國古代社會組織萬變不離其宗,血親血緣紐帶一直未受到根本的觸動,這也正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倫理化的秘密之所在,致使服色也被賦予禮儀尊卑倫理文化之內涵。

清代親王的朝服是什麼顏色?

2樓:網友

清代親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龍袍,而貝勒是蟒袍。有關蟒、龍的差別,歷來沒有明確的答案。

一般根據《野獲編》:「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即皇帝)所御(龍)袍相肖,但減一爪」及《大清會典》中「凡五爪龍緞立龍緞團補服 ..官民不得穿用。

若頒賜五爪龍緞立龍緞,應挑去一爪穿用」的禁例,得出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結論。

親王的朝服的顏色只能用土黃或者暗黃,不能是明黃,而龍必須是盤龍或者降龍,不能是公升龍或者正龍。親王朝服的下襬也繡有「海水江涯」。

親王補搏清服圖案: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郡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貝勒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團。

貝子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行蟒各一團。

鎮國公、輔國公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補服圖案:身前身後繡九蟒。

子爵補服圖案:身前身後繡麒麟。

男爵補服圖案:身前身後繡獅。

明朝的朝服是什麼樣的服裝

3樓:枕戈待兔夜溫馨

明朝的朝服,依照文武官品和等級,訂定了衣服的花紋和顏色,其中有一小部份,採用元朝漢官服制。高階**穿的袍服,沿用元朝皇帝穿的紅袍,中等**穿青袍或綠袍,基層官吏穿的檀色或褐色服,是沿用元朝漢官的色彩。衣料上的花朵也有分別。

官做得最大,袍服上面的朵也最多,最基層官吏,不準穿有花紋的服裝。明朝的官服,已經開始用「補子」了。補子又叫補服,就是帝制時代做官的人,在服裝上縫的徽識,是自明代起新訂的制度。

官服都是盤領式的袍服,前後胸背除了縫著一塊補子外,衣襟都是右開,衣袖寬約三尺。一至四品文官穿緋袍,五至七品穿深藍袍,八至九品穿綠袍,不入流的雜官,穿戴興九品文官相同。命婦穿的穿官服,頭上戴的是鳳冠。

從明代出土的一具金冠,是用細金絲編成的乙個金網,那是皇后戴的。最高階的命婦,是封有王爵的夫。

中國古代是怎樣計時的,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古人計時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日晷 漏刻 更夫打更,還有更高階的水運儀象臺。最早由日晷計時,銅壺滴漏計時。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 日晷 二是 漏 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詩詞中所常用的漏壺,即刻漏制記時法,最早出現於西漢,將一...

中國古代最尊貴的顏色是什麼,中國古代最尊貴的顏色

中國古代最尊貴的顏色是黃色,凌駕於所有 顏色之上。黃色成為最尊貴的顏色是從隋朝時期才開始的,在此之前並沒有很嚴格的顏色等級制度。自隋以來,帝王的確也著黃色,起初僅是因為黃色為日常所通服,為取方便的緣故。如 舊唐書 所稱 隋代帝王貴臣,多服黃文綾袍,烏紗帽,九環帶,烏皮六合靴。百官常服,同於匹庶,皆著...

中國古代貨幣是如何演變至今的,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中國使用貨幣的歷史已經有4000年了,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無論是天然貨幣還是人為製造的貨幣,亦或是紙幣,都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公元前21世紀到秦朝建立,天然海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中原地區的人們一直在用天然海貝進行物品的交換,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才有了金屬貨幣和紙幣。一 秦漢時期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