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浣溪沙 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

2025-04-15 17:05:15 字數 1875 閱讀 6019

浣溪沙·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譯文 | 註釋 | 賞析

1樓:成大文化

浣溪沙·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 [宋代] 姜夔 雁怯重雲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禁持。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枝,一年燈火要人歸。

譯文及註釋譯文重疊的彤雲低壓著,連大雁也嚇得不肯啼叫了。當航船經過石塘西畔時,我心中的愁苦更加濃重。船兒被迎頭打來的風浪惡作劇地擺佈著。

迎著歸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漸生出一層嫩綠;小小的梅樹,新枝該長得壓著門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燈節已經開始了,彷彿在催促我:快點回來啊!

註釋浦:水濱。棹(zhào):

划船的迅脊工具,船槳,也指船。長(zhǎng)亞門:長得靠近門楣。

一年燈火:指春節至元宵節的燈籠、焰火之類。要:

通「邀」。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

重雲:重重雲層。石塘:

在蘇州的小長橋。惡(wù):勐,厲害。

禁(jīn)持:「禁」通「今」,擺佈。

賞析 「雁怯重雲不肯啼。」起筆寫向空中。大雁無聲,穿過重雲,飛向南方。

南方溫暖,對大雁來說,是一溫馨的家,用比喻的手法表現作者歸家的情景。長空彤雲重重密佈,雁兒心情緊張,故說「怯」字。但雁兒急於回家,乙個勁往南飛,故不肯啼。

此一畫面,恰成詞人歸心似箭的寫照。「畫船愁過石塘西」,次句寫出自己,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畫船,是載了滿船清愁而行大首,又妙。

作者既然歸家但是描寫的卻都是慘淡景象,「打頭風浪惡禁持」,作者巧妙的寫出了實情,大風阻擋詞人歸路,人間有風浪勐打船頭。天上有重雲遮攔鳥道,對於思家心切的作者憂愁更深一步滾昌數。

創作背景。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後面題目。浣溪沙 姜夔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雁怯重雲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

2樓:▉幽靈戰狼

小題1:畫船經過石塘西時,滿河打頭風浪,把船猛烈擺佈(1分),著一「愁」字,將「畫船」擬人化(2分),似乎畫船也是載了滿船清愁而行,形象表現出詞人因風浪阻礙行程的愁緒(1分),更突出了詞人的歸家心切(1分)。

小題2:詞上片極寫雁怯重雲,畫船載愁,風浪打頭,景象慘淡,借景抒發歸家受阻急切而沉重的心情(2分)。下片極寫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景象喜慶,將自己即將歸家的歡愉心情寓於景色描寫中(2分)。

全詞運用對比手法,將上片的哀景愁情與下片的樂景歡情進行對比(1分),以突出詞人的歸家之樂(1分)。

小題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鑑賞語言中的煉字。「愁」形容的是畫船,因此手法上就運用了擬人。

類似題目解答時先解釋字的意思,然後結合句子分析,最後點明表達效果。類似題目規範的答題就是以上三步。

小題2:試題分析:本題實質考查對藝術手法的理解。因為題目要求是怎樣將景和情聯絡起來的。

因此鑑賞時首先要分析寫景的特點,上片明顯是抒寫愁情,而下片「春浦漸生迎棹綠」寫的是樂景,因此鑑賞時首先應想到以樂景寫哀情、對比這些表現手法,然後再嵌入相應的思想感情即可。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浣溪沙 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姜夔雁怯重雲不肯啼。畫船愁

3樓:使用者

(1)既寫出了家人盼歸之殷切,亦寫出了詞人自己歸意之深切、歸興之濃郁。

2)此詞的顯著藝術特色是以哀景寫快樂,以淡筆寫濃情。上片以雁怯重雲、畫船載愁、浪打船頭等慘淡景象反襯歸家之歡欣,下片的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淡語寫想家的濃情。(意對即可)

浣溪沙·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的作品原文

4樓:滅世精英1奯

雁怯重雲⑷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⑸西,打頭風浪⑹惡⑺禁持⑻。

春浦⑼漸生迎棹⑽綠,小梅應長亞門⑾枝,一年燈火⑿要⒀人歸。

試比較李清照《聲聲慢》和姜夔《揚州慢》的分別抒發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 聲聲慢 主要寫國破家亡的悽慘心境和痛苦感情,流露出故國之思和昔盛今衰之感 姜夔 揚州慢 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發為吟詠,以寄託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聲聲慢 以悽清蕭索的環境來烘托悽慘悲切的心境。在詞中,無論忽寒忽暖的天氣 淡薄的酒味 入夜忽起的秋風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