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剃龍蛋 這句俗語的由來?

2025-04-18 10:00:30 字數 2861 閱讀 2764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及傳說習俗100字

1樓:meet招兒

民間傳說在唐朝武則天當政時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罰三年無雨,人間河干溝竭,樹枯苗死,人們難以過活。

司管天河的龍王心中不忍,在陰曆二月初二這天私自給人間降雨,因而受到責罰。人們用炒熟的玉公尺花、豆子供獻龍王,報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動了玉皇大帝,允許龍王繼續為人間降雨。以後二月二祭龍王,相沿下來成為節日。

二月二龍抬頭也被稱為春龍節,青龍節,中和節作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日期也是農曆二月初二,因為兩個節日在同一天,所以中國民間常常將中和節與龍抬頭混為乙個節日。

在龍抬頭這一天,家家戶戶準備好了各種祭品用來祭祀龍王,祭祀土地爺,用來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能夠讓作物五穀豐登,稻穀滿倉,寄託了美好的願望與嚮往。

在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的」二月初二」,傳說是土地神生日,稱「土地誕」。土地神主管風調雨順、人畜平安,因而受到人們的敬仰。

這天,信奉土地神的村莊盛行演白戲、做黎歌(雷州歌)、粵劇,殺豬「做社」,黎話(雷州話)稱「做眾」,拜祭土地神,搞完儀式,按照戶數平均分「社肉」,然後再按戶分攤「社錢」。此俗在遂溪縣部分農村一直沿襲至今。

2樓:戀人的蜜語吹過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的民諺。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

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3樓:湘雪晨晨

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公升起,故稱「龍抬頭」。

龍抬頭日在二月初,二月的月建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裡,震為龍,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於地表上,嶄露頭角。「龍抬頭」標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

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時節作為乙個祈福納祥轉運的日子。「龍抬頭」源於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對星辰執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出現在文獻上將龍抬頭與節俗聯絡在一起是在元代後。

二月初二「龍抬頭」相關的活動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它是人們寄託生存希望的活動。就全國而言,由於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農曆「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由於節期重疊,南方「二月二」(古時為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為主,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龍抬頭節習俗,又有以祭社為主的習俗,祭龍多在端陽節。

4樓:178愛涵不後悔

二月二這一天是我國重要的一天,因為是龍抬頭節和社日節等都在這一天,有著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但凡是傳統節日,總會有其萌芽期、成熟發展期和定型期,據學者研究,二月二這一傳統節日在唐宋時期產生萌芽,並在元代正式得以定型,成為我國的乙個重要節日。元人熊夢祥在其文中記載:

二月二日,謂之龍抬頭。五更時……男子婦人不用掃地,恐驚了龍眼睛。」在之後的明代也有「二月二曰龍抬頭」的記載。

由此可見二月二自元代一直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重要節日。所以我們就習慣了。

二月二,龍抬頭 時理髮有何由來?

5樓:網友

二月二,漢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苗、壯、滿、侗、黎、畲、布依、赫哲、鄂溫克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此節風俗活動較多,又有花朝節、踏青節、挑萊節、春龍節、青龍節、龍抬頭日之稱。

因時在農曆二月初二日,故稱。此俗唐代已有記載,白居易《二月二日》詩:「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當時及其後民間以刀尺、百穀、瓜果種籽、迎富貴果子等相問遺,並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動。元費著《歲華紀麗譜》:

二月二日踏青節,韌郡人遊賞散四郊。….又汪灝《廣群芳譜•天時譜》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朗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

明以後,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燻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清咸豐《武定府志》:「以(二月)二日為春龍節,取灶灰圍屋如龍蛇狀,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

此外尚有上工、試犁、炒蠍豆、戴蓬草、祭龍王、敬土地、謁高禖、嫁女住春、童子開筆等節俗活動。布依族二月二要進行三天,主要祭祀土地神。節日當天,家家殺雞敬祖,吃兩色(黑、白)糯公尺飯,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寧。

是日有許多關於龍的活動,故稱龍抬頭日。二月二龍抬頭之俗,早見於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二月二日,曰龍抬頭,放元旦祭餘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清代仍沿其俗。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也。

令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鬚麵。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

龍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顯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俗雲「龍不抬頭天不雨」,龍抬頭意味著雲興雨作,而天地交泰、雲興雨作是萬物生育的條件。又,古以為龍為鱗蟲之精,百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

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農事開始之時,又是百蟲出蜇、蠢蠢欲動之時,故民間有扶龍頭、引青龍、剃龍頭之舉,又有食龍皮、龍鬚、龍子、龍鱗餅之俗,還有停針、忌磨等禁忌。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是怎麼來的二月二的由來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1 二月二,龍抬頭 又稱春耕節,春龍節,是中國一個傳統的節日 龍抬頭 源於人類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在古時文獻記載頗多,陽氣生髮,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寓意春耕開始,自古以來,人們將這一天作為祈福納祥的好日子。2 二月二,龍抬頭,關於這一天的禁忌,你知道多少呢?我記得往年到了這一天,理髮店生意爆滿,人...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講究,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寓意

二月二乃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為了紀念軒轅黃帝所以把這天稱之為,龍頭節。北方很多地方尤其陝西一代在這天 沐浴理髮,意喻 去掉煩惱絲。真龍就抬頭。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寓意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 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 龍頭節 俗話說 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

二月二龍抬頭不能放鞭炮,農曆二月二有什麼講究

二月二,漢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苗 壯 滿 侗 黎 畲 布依 赫哲 鄂溫克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此節風俗活動較多,又有花朝節 踏青節 挑萊節 春龍節 青龍節 龍抬頭日之稱。因時間在農曆二月初二日,故稱。此俗唐代已有記載,白居易 二月二日 詩 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青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