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桓公,那個拉開春秋大幕的男人

2025-04-21 09:31:59 字數 1459 閱讀 5252

鄭桓公曆史相關的故事

1樓:阿恆說文化

史書中對鄭桓公的描述並不多,我們只能從《史記·鄭世家》中領略他的風采和智慧。

在鄭世家這一篇文章中,開頭的一段文字充分展現了鄭桓公的聰明睿智和憂患意識。為了保護自己的封地和民眾,鄭桓公將鄭國從關中遷往中原地區,這一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桓公寄孥」或者「虢鄶寄孥」。

西周經過武王伐紂建國,成康之治,昭王喪六師,穆王征戰,開始面臨財政危機和軍事危機;之後到周厲王時期,財政危機加大,厲王改革失敗,國內矛盾加劇;到宣王時期出現短暫的中興,但是宣王后期由於宣王的昏聵,軍事上的失敗,西周面臨危機。與此同時,犬戎對西周的威脅日益加大。

周宣王駕崩後,太子宮涅繼位。作為厲王的小兒子,宣王的異母弟,鄭桓公姬友被任命為司徒,負責掌握財政和土地。桓公對周朝的現狀有清楚的認識,他知道王朝危在旦夕,自己沒有辦法依靠王室的力量保護自己和自己的封地。

於是,他向太史伯詢問對策。太史伯告訴桓公只有洛陽東面,黃河濟水南部可以居住,並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太史伯告訴桓公,虢、鄶兩個小國的國君貪婪好利,他們的百姓不依附他們。與此同時,桓公作為周王朝的司徒,位高權重。如果桓公用權勢去要求虢鄶兩國國君,又用珠寶財物賄賂他們,他們很可能答應桓公的要求割讓土地。

周幽王九年,鄭桓公請求周幽王,將自己的民眾東遷。。得到幽王同意後,鄭桓公便派長子掘突帶上豐厚的禮物向虢鄶二君借地。虢鄶二君因鄭桓公是當朝司徒、天子叔父,位高權重,並貪圖禮品豐厚,於是各自獻出五座城池。

鄭國因此在中原有了立足之地。不久之後,鄭桓公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東遷,根據太史伯的建議,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的京城。

這就是歷史上的「桓公寄孥」。這件事的直接影響就是鄭國在中原成功立足,並在之後的時間裡在鄭武公的領導下,鄭國吞併了鄶國和東虢國。

鄭桓公是什麼人?

2樓:北京創典文化

史料記載鄭桓公名友,或稱多父,或稱桓友,是周厲王少子、周宣王的異母弟。

對他的真實身份眾說紛紜,雖然西周時期對人們鑄造青銅器的條件並沒有明確的限制,但就當時而言,銅是極其珍貴的,鑄造較大的一件銅器是尋常百姓難以負擔的,而且按照西周的規定,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等級才能得到豐厚的賞賜。

從鼎的銘文中可以得知,如果不是宣王的弟弟,沒有爵位和官銜的普通人是不可能受到如此隆重的禮遇和厚重的賞賜的,因此推測,多友鼎的鑄造主人是鄭桓公。

鄭桓公的介紹

3樓:冬哥

鄭桓公(?-前771年),姬姓,名友(受封前稱王子友),周厲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靜異母弟,周朝諸侯國鄭國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前806年,受封鄭地(今陝西華鎮芹縣東),建立鄭國,伯爵,故稱鄭伯友。

局帶前774年,擔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鄭桓公見王室多有變故,禍患將至,於是遷徙其國民桐旅蘆到東虢國和鄶國之間。前771年,犬戎攻陷鎬京,鄭桓公與周幽王一同遇害,諡號桓,故稱鄭桓公。

高一歷史 王(周桓公)奪鄭伯,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左傳》

充分,因為諸侯有定期朝覲天子的義務,否則天子可以予以討伐 一是周王剝奪了鄭莊公的職務權力,二是平王東遷後周王室衰落權威喪失,鄭莊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周王室的衰微 東周遷都洛陽後,王室衰微,而鄭莊公號稱 小霸 已經不服周王的號令,更是射中大王的肩膀,周王室的尊嚴已經喪盡 從春秋戰國的時代背景分析。王...

林依晨是為了錢才當那個叫鄭家堯的女朋友嗎?

瞭解林依晨家庭就知道為什麼需要有經濟基礎,當年拼命拍戲賺錢還貸的經歷誰又能懂,選擇有點經濟基礎的人也無可厚非。林依晨是不可能跟小鄭元暢在一起,小綜畢竟有點傾向喜歡同性。我最覺得跟胡歌最配,我作為姓胡認為胡歌真沒有用,愛情這是太過於聽父母的話,缺少一點男人的果斷,真是讓人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相愛為何考慮...

那個讓兒子退學,自編10套教材給兒子學的鄭淵潔,後來怎麼樣了

在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對於教育都非常的重視。2500多年前的孔夫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直到現如今因材施教對中國的教育事業一直影響非常重大。在古時候,人們對於教育並沒有像現如今這麼普及,所以孔夫子作為一個老師自然能夠對學生一對一的因材施教。但是在現如今,中國人對於教育早就已經實行了普及。而人口基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