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1)生物遺傳因素:根據研究:遺傳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響因素,遺傳因素對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徵的不同而異,通常在智力、氣質這些與生物因素相關較大的特徵上,較為重要;而在價值觀、信念、性格等與社會因素關係緊密的特徵上,後天環境因素更重要。
在個體發展過程中,人格是遺傳與環境互動作用的結果,影響人格發展方向及難易。
2)社會文化因素:社會文化塑造了社會成員的人格特徵,使其成員的人格結構朝著相似性的方向發展,而這種相似性又具有乙個維繫社會穩定的功能。使個人嵌入文化形態裡。
其影響力因文化而異,社會對文化要求是否嚴格,越嚴格,影響力就越大。影響力的強弱也要視其行為的社會意義的大小。社會文化對人格的塑造,反映在不同文化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不同自然環境下民族也反映出人文地理對人格的影響。社會文化對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後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徵。社會文化因素決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徵,它使同一社會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環境因素:不同教養方式對人格差異所構成的影響不同。家庭教養方式:
權威型: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中表現過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悄扒控制。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極、被動、依賴、服從、懦弱、做事缺乏主動性,甚至會形成不誠實的人格特徵。
放縱型: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讓孩子隨心所欲,教育達到失控狀態。孩子多表現為任性、幼稚、自私、野蠻、無禮、獨立性差、唯我獨尊、蠻橫胡鬧等。
民主型:父母與子女在家庭中處於乙個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父母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自主權,並給孩子以積極正確的指導。使孩子形成一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如活潑、快樂、直爽、自立、彬彬有禮,善於交往、容易帶漏合作、思想活躍等。
4)早期童年經驗:麥肯儂:早期童年經驗對人格影響力總結:
早期的親子關係定出了行為模式,塑成一切日後的行為。首先,人格發展的確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幸福的童年有利於兒童向健康人格發展,不幸的童年也會引發兒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對應關係。
其次,早期經驗不能單獨對人格起決定作用,它與其他因素共同來決定人格。再次,早期兒童經驗是否對人格造成永久性影響因人而異。
5)自然物理因素:生態環境、氣候條件、空間擁擠程度等物理因素都會影響人格。總之,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遺傳與環境交啟行昌互作用的結果,遺傳決定人格發展的可能性,環境決定人格發展的現實性。
2樓:社會達人啊西
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什麼是人格?
3樓:小楓帶你看生活
人格(personality)是指個體在對人、對事、對己等方面的社會適應中行為上的內部傾向性和心理特徵。
表現為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價值觀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心身組織。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徵。
特點:人格是人類獨有的、由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與後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類靈魂本質及個性特點的性格、氣質、品德、品質、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嚴、魅力等。人格的特徵主要有四個,它們分別是人格的獨特性、穩定性、統合性、功能性。
乙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互動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生存及教育環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點。人與人沒有完全一樣的人格特點。
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就是人格的獨特性。
人格的心理學是什麼的主要包括什麼,,學什麼
主要學的就是各種人格理論!各個流派的!有本北師大心理學院院長 許燕老師出的人格心理學!你可以參考 人格的定義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思想 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統合模式,這個模式包括了個體獨具的 有別於他人的 穩定而統一的各種特質或特點的總體。人格包括兩部分,即性格與氣質。人格心理學就是研究這...
什麼是雙重人格,雙重人格初期表現是什麼?
就是一個身體裡住了兩個靈魂。發病後會形成一個與病前人格完全對立的人格,他們有各自的想法,性格,記憶,愛好,性別,年齡,可以說就是兩個人。但是一般在某一時間段,只有其中一種人格明顯。雙重人格,是多重人格的一種,是嚴重的心理障礙。具體指一個人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 相對獨特的並且相互分開的亞人格,是為多重...
什麼是人格尊嚴
人格尊嚴的含義 人格尊嚴是指公民的名譽和公民作為一個人應當受到他人最起碼的尊重的權利。它包括名譽權 肖像權 姓名權 隱私權 榮譽權等。何謂人格尊嚴權 立法和司法上並未有規定或解釋,因為人格尊嚴本為抽象。民法學理上,有認為人格尊嚴是具有倫理性品格的權利,是主體對自己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統一,是對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