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杭騫仕
美德比美貌更重要。
培根隨筆中談美主要闡述了什麼道理
2樓:網友
闡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
培根隨筆中談美主要闡述了什麼道理
3樓:沐雨蕭蕭
《培根隨筆》中《談美》主要闡述了什麼道理?
答:主要闡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
短文筆墨不多,但卻十分精彩,說理透徹,且語言優美。他在培根的隨筆中頗有代表性,集中體現了培根善於用詩話的語言闡述精闢的哲理的特點。
讀《培根隨筆之談美》有感600字
4樓:孤獨藍天
讀《培根隨筆之論美》有感。
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才發現了另乙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乙個培根!」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說,這則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評述。
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乙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
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讀完這書後,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乙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談美》原文
5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談 美。 培根。
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其於人也,則有德者但須形體悅目,不必面貌俊秀,與其貌美,不若氣度恢巨集。人不盡知;絕色無大德也;一如自灶塵慶然勞碌終日,但求無過,而無力製成上品。因比美男子有才而無壯志,重行而不重德。
但亦不盡然。羅兄棚馬大帝奧古斯特與泰特思,法王菲力浦,英王愛德華四世,古雅典之亞西拜提斯,波斯之伊斯邁帝,皆有巨集圖壯志而又為當時最美之人也。美不在顏色豔麗而在面目端正,又不盡在面目端正而在舉止文雅合度。
美之極致,非圖畫所能表,乍見所能識。舉凡最美之人其部位比例,必有異於常人之處。阿貝爾與杜勒皆畫家也,其畫人像也,一則按照幾何學之比例,一則集眾臉形之長於一身,二者誰更不智,實難斷言,竊以為此等畫像除畫家本人外,恐無人喜愛也。
餘不否認畫像之美可以超絕塵寰,但比美必為神筆。而非可依規矩得之者。樂師之譜成名曲亦莫不皆然。
人面如逐部細察,往往一無是處,觀其整體則光彩奪目。美之要素既在於舉止,則年長美過年少亦無足怪。古人云:
萬美之中秋為最。」年少而著美名,率由寬假,蓋鑑其年事之少,而補其形體之不足也。美者猶如夏日蔬果,易腐難存;要之,年少而美者常無行,年長而美者不隱握免面有慚色。
雖然,但須託體得人,則德行因美而益彰,惡行見美而愈愧。
培根隨筆第一章概括 培根隨筆的簡介
6樓:曦蓮灘
1、培根隨筆第一章是《論真理》,概括:這一章主要講什麼是真理,在教義中、哲學中和世事的真理分別進行介紹。闡述「真理」具有任何事物都無法阻擋的穿透性。
2、《培根隨缺侍筆》是英國哲學家、文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創作的隨筆集。隨筆主要是收錄了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論讀書》 《論真理》《論嫉妒》《論死亡》寫得語伏悉吵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精華,是培根文陸明學方面的代表作。
3、《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1985年被美國《生活》雜誌評選為「人類有史以來的20種最佳書」之一;同年入選美國《優良讀物指南》的推薦書目。
讀培根的《論美》
7樓:夢之緣文化
美——賞心悅目、人人嚮往,但由於受到個人喜好,知識結構,環境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對於美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和理解。
美就像寶石,裝點自然為美;美就信猛耐像星辰,有閃光為美;美有時候是一種個性,美有時候是一種特點。
對於美女,容顏的美是一種俊美。優雅姿態的美是一種極致的美,丹青妙筆都無法描繪,有種乍看一眼不能識之,但越看越耐看,越看越有味道。
有的畫者喜歡按幾何比例畫人像,有種**分割的美;有的畫者則喜歡將眾多面孔的最美之處彙集知悔到一起,個性的完美有的時候並不等於集合的完美滑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上也本沒有完美。
美是一種神來之筆,而不是憑藉什麼規則尺度或是條條框框來定義的。
培根隨筆>的寫作特點+思想主題+主要內容+點評
8樓:影視達人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乙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乙個朋友傾吐,渣坦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乙個角色,可以為如鉛桐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激亂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
世界上沒有乙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乙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區域性的。
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乙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的寫作手法和技巧《培根隨筆》在講道理時運用哪些手法與技巧,找出文中三處,加以賞析。
比喻 排比 比擬 比喻 將人的天賦比作 野生的花草 將錄要的書比作 蒸餾的水 將相當的學問可以補救精神上的缺陷比作 肉體上的各種疾病有適當的運動來 比擬 吞下 指的是全讀,但不必細心的讀 嘗 指的是選讀其中一部分 咀嚼消化 指的是要全讀,精讀。我覺得這些隨筆的格式有兩個特點。1 篇幅並非十分長 這正...
培根隨筆的好詞好句以及評價
家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搖籃,是每個孩子棲息的港灣。我就有乙個溫馨 幸福 和睦的友猜鉛家。我愛我家。我愛我家,乙個幸福溫暖的家。爸爸媽媽對我百般的疼愛,使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家中兆悉的溫暖。每逢放學回來,媽媽正忙著在廚房為我做著可口的飯菜,爸爸坐在我的一旁,陪我學習,當遇到不會的題,爸爸便會耐心地給我講解,媽...
培根的散文常常採用什麼手法,培根的散文隨筆有怎樣的特點
培根的散文結構嚴謹,論證合理,語言形象生動 常常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論說通俗易懂。培根隨筆 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 培根所著.本書分為 論求知 論美 論善 論真理 論健康 論家庭 論友誼 等多篇隨筆。在 論求知 中,培根說道 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