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們一起去度假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copy鑄品bai,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du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zhi2023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dao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832.
84千克。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2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是中bai國商代後du期(約公元前16世紀zhi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dao
祭祀用的青銅方回鼎,2023年3月答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一片農地中出土,因其鼎內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釐米、長110釐米、寬78釐米、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隻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複製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
司母戊鼎是做什麼用的
3樓:
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原器於2023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
一、「後母戊鼎」介紹
(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原器2023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
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後母戊鼎初為鄉人私掘,因體積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將其重新掩埋。2023年6月重新出土,存於南京**博物院。2023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於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至今。
經研究考證,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的廟號。後母戊鼎是用陶範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經測定,鼎含銅84.77%、錫11.
64%、鉛2.7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
後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23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二、文物特徵
後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為後配),折沿寬緣,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飾一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稜脊,腹部周緣飾饕餮紋,均以雲雷紋為地。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週凹弦紋。
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字型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的起止多顯峰露芒,間用肥筆。該鼎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氣勢恢巨集,紋飾美觀,鑄造工藝高超,亦是已發現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
擴充套件資料:
「後母戊鼎」流傳歷史
2023年3月,河南安陽武官村的吳培文的叔伯哥哥吳希增在野地裡探寶,探杆探到13米時,碰上了堅硬的東西,挖出來一看,頭上帶著銅鏽。當晚,他們找了十七八個人,趁著夜幕動工挖掘,為了防備日本人發現,到天亮再用原土封住洞口。
第二天晚上,挖掘隊伍擴大到40多個村民,連挖了三個晚上,抬上來一個銅鏽斑斑的龐然大物正是震驚後世的青銅器國寶後母戊鼎。早在2023年11月,安陽被日寇佔領。後母戊大方鼎出土後,祕密運回村中,暫時埋到了吳培文的院中,用柴草偽裝好。
可很快就有人走漏訊息,向當時駐東營飛機場的日本警備隊隊長黑田榮報告此事。黑田榮很快就來了吳培文家,繞著鼎一邊轉圈一邊嘀咕「寶物!寶物!
」大鼎落入了當時侵華日軍的眼中。日本人走了,吳培文他們的心也提起來了,再留著鼎,可能性命難保。
一番商量後,他們找來了北平的大古董商肖寅卿「看貨」,打算賣掉。肖寅卿來了後,出價20萬大洋,卻要求將大鼎分割成幾大塊裝箱。據資料記載,農民們還真用鋼鋸、大鐵錘,趁著夜深人靜分割大鼎。
雖然是受了20萬大洋的**,但畢竟越砸越覺得作孽,吳培文阻止大家再砸下去,大家橫了一條心,決心要把大鼎好好保護起來。之後,日本人連續派兵進村搜寶。第一次,日軍100多人將吳家大院翻了個底朝天,由於此時大鼎被村民重新埋入地下,日本人終於無功而返。
日本人走後,吳培文將大鼎轉移到了自家馬棚地下。第二次,日軍來了三輛大卡車,一進村,就架起了機關槍,吳培文急急忙忙檢查了馬棚的偽裝,又潑了些泔水,成功混出了日軍包圍圈。一直在村外待到天色擦黑,吳培文聽到了日本人收兵的哨聲,他立刻跑回家。
直奔西屋馬棚,謝天謝地,大鼎仍在。吳培文大嘆「大爐有靈,天助我也。」這之後,吳培文花20大洋從古玩商處買了一個青銅器贗品,藏在自己家炕洞裡。
不久以後,日本兵和偽軍又進村了,直撲吳家後院,扒開吳培文的睡炕,搶走了那個贗品青銅器。
但由於日本人仍舊盯緊了吳培文的行蹤,要繼續搜捕他。為了保護大鼎安全,吳培文將大鼎祕密託付給自家兄弟,遠離家鄉避難,直到抗戰勝利才回到安陽。吳培文等鄉親為保護國寶,在吳家大院三次轉移埋藏地,最終將其埋藏在吳家大院東屋,免遭日寇掠奪。
直至抗戰勝利。
2023年6月,當時的安陽**一位「陳參議」打探到大鼎的下落,他勸說吳培文等人把大鼎上交**。時任安陽縣古物儲存委員會主任陳子明和國民**安陽縣縣長姚法圃帶著一班警察,將大鼎從吳家大院東屋挖了出來。
這一事件登載於當時的《民生報》:「7月11日夜派隊並商得駐軍x部之協助,至該村掘至終夜,於天明12日早晨將古爐用大馬車運縣存放古委會內。」此文中「古爐」即後母戊鼎。
曾任國立**研究院院長的蔡元培先生倡議建立的國主**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通過收購、撥交、發掘,集中全國第一流珍品約二三十萬件,其中便包括後母戊鼎。
2023年,大鼎在首都南京首次展出,據記載,蔣介石曾親臨參觀,大鼎轟動了整個南京城。2023年國民黨撤往臺灣時原有意將大鼎運往臺灣,但由於大鼎過於沉重,大鼎流落在南京飛機場,後被解放軍發現,轉移到南京博物院。
202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建成,後母戊鼎從南京調往北京,成為鎮館之寶,並一直存於國家博物館。成為了中國國家的鎮國之寶。2023年,大鼎迴歸安陽「省親」,已經83歲的吳培文在殷墟門口,時隔59年終於再次與大鼎見面。
他一眼就認出大鼎來「分別時兵荒馬亂,再見時國富民強」。
老人一直覺得,保護了大鼎沒有落在日本人手中,是他一生之中做得最有價值的一件事。那一天,作為大鼎的發現人和保護人,他被特許可以撫摸大鼎。2023年12月2日下午,***總理***陪同來華訪問的英國首相卡梅倫參觀了國家博物館。
兩國總理先後參觀了後母戊鼎等青銅器、佛造像以及青花瓷器等藏品,並與兩國大學生親切交談。
4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 原器2023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5樓:匿名使用者
用途: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丁文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鼎,故為孝心。
朝代:商朝青銅器。
特點:形勢雄偉,氣勢巨集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了莊嚴凝重的風格 司母戊鼎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800多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發
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影響: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密切配合。象徵著商朝燦爛輝煌的文明。
6樓:老七的石頭
司母戊鼎,現在稱為後母戊鼎。鼎在中國古代是作為炊食器用的,而司母戊鼎應該是作為禮器使用的。
之所以叫他後母戊鼎,是因為商王武丁的兒子丁文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鼎。
7樓:匿名使用者
青銅器,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
8樓:上小丫
上香,祭祀,樂器你選一樣
司母戊鼎的特點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後母戊鼎)的特點:
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釐米、長110釐米、寬78釐米、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隻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複製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10樓:孤獨藍天
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釐米、長110釐米、寬78釐米、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隻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複製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11樓:京榮花赤畫
現稱後母
戊鼎。1、特點
後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為後配),折沿寬緣,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飾一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稜脊,腹部周緣飾饕餮紋,均以雲雷紋為地。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週凹弦紋。
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字型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的起止多顯峰露芒,間用肥筆。該鼎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氣勢恢巨集,紋飾美觀,鑄造工藝高超,亦是已發現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
2、簡介
鼎通體高133釐米、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重達832.84公斤,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個字而得名後母戊鼎。
發現於2023年3月,2023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通過研究考證,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jǐng)的廟號。後母戊鼎是用陶範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重達832.84公斤的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銅鑄造業的巨集大規模。
3、文物價值
後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饕餮是傳說中好吃的野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
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
後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
欣賞司母戊鼎這幅作品司母戊鼎特點美術方面欣賞,要300字左右
司母戊鼎特點 商代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中國古代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通高1.33米,口長1.10米,口寬0.79米,重達875公斤。鼎身呈長方形,深腹平底,口角有扉稜。口沿上有兩個立耳,腹下有4個圓柱足 上部中空 鼎身四周飾以雲雷紋為地紋的獸面紋及夔紋,中間為素面。耳側面飾雙虎食人頭紋。鼎足上部飾獸面...
司母戊鼎出土何處?現在成列何處司母戊鼎出土何處?現在成列何處?
出土於河南安陽市的一片農田。方鼎的出土始終是在極為祕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但是訊息還是洩露了出去。不久,駐安陽飛機場的日軍警備隊長黑田榮次前來 參觀 後北平古董商肖寅卿也來祕密造訪,並表示願出20萬銀元購買,但要求村民將鼎砸成四至十塊,以便分批裝箱運走。村民受20萬銀元 真的開始肢解方鼎,先是用鋼鋸條鋸...
司母戊鼎的歷史地位司母戊鼎的歷史地位
司母戊鼎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 技術的發展水平和中國高超的鑄造水平。司母戊鼎是商後期 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 鑄品,重達 832.84公斤,高達133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