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學的基本概念,康德哲學的幾個基本概念,請教一下

2021-03-03 20:41:49 字數 4918 閱讀 7963

1樓:年華

康德哲學bai框架分析

命題是主語包含

du謂詞的命題;綜zhi合命題是主詞不包dao含謂詞的命題專分屬析命題都是先驗命題;綜合命題多是後驗命題;但存在先驗綜合命題,這論證了數學的可能康德認為這可以推演到形而上學領域,即在物自體和現象界存在這樣的調和性概念:也就是他所謂的純粹理性將之類推在實踐中則是實踐理性 。將之類推在審美中則為批判力 。

康德寫了三本重要的書: 《純粹理性批判》 講人如何認識世界—真。《實踐理性批判》講人的倫理規則是如何—善。

前者的物件是現象界,後者的物件是本體界。在現象與本體之間,有一道不可超越的鴻溝,在鴻溝上架起一坐橋,使現象過渡到本體。這座橋樑,便是自然的目的性。

它包括了美感—美。意即自然界藉著人主觀的美感,過渡到其目的,即客觀的本體。這包括美感的自然目的性,便是第三本書《判斷力批判》的主要內容。

康德哲學的幾個基本概念,請教一下

2樓:匿名使用者

感性:通過我們bai為物件所du刺激的方式獲得表象的zhi能力(接受dao力).感性是我們的意識活專動的一個屬特殊方面,它是認識能力的一部分:

被動接受的能力(另一部分是知性).感性的先天形式是:時間與空間.

直觀:直觀的所指與感覺有近似之處,但有區別.感覺主要表示主觀方面的感受,直觀是直接與物件聯絡的表象.

包括經驗直觀和純直觀.通過感覺與物件相聯絡的直觀叫經驗直觀,而時間與空間的表象就是純直觀.

表象:凡意識到的、想到的一切都可以叫做表象經驗:經驗是知性對感覺加工後的最初產物

經驗是一切知識的開始,就要從感覺說起。感性受物件刺激,物件按照感性的形式時間和空間呈現為表象。

3樓:zhen水真子

感性,直接感受所得

直觀,由感性所得結論

表象,非理性資訊

經驗,有目的或無目的實踐所得結論

其中,經驗是最重要的。涵容其他所有。

4樓:匿名使用者

b34,a20:當我們被一個物件刺激時,它在表象能力上產生的結果就是感覺;這種被定義的

回性質稱為感性。

參見第一部答分,第一節:空間:直觀分為內外直觀以及先驗和經驗性直觀,純外直觀僅含物態,包括形狀,狀態,廣延性等所有基本性質;純內直觀(加入心理分析,《純粹理性批判》中不曾大篇幅提到,作為一個擴充套件):

心理層次和非理性情感變化的觀望。先驗和經驗直觀從語詞上我想你就明白了。

表象:純表象是無情感的外在接受性的具體體現。

經驗:我想和你一般情況下想的是一樣的。無需多解釋了。一個理性的定義是無意義的。

具體關係參照「參考資料」(主要在前幾章)

5樓:匿名使用者

感性即感覺,就copy是認知的方法bai,比如用手去摸柔軟的皮毛,是手du告訴我們zhi,皮毛是柔軟的。dao直觀即感覺在大腦中形成的概念,比如柔軟就是一個概念。

表象即事物的外觀,質感,形狀等等,就是表面的現象。

經驗就是『概念』經過實踐的檢驗所形成的記憶,在以後碰到類似的情形時,可以憑經驗很快的解決問題。

以上為自己的理解。

關於康德哲學的幾個概念搞不清楚

6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的意思bai是,人的認識能力有一種先du天的形zhi

式.也就是把感覺經驗綜合起

dao來內的能力,這種能力叫做感容

性直觀.感性直觀也有先驗形式,就是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說,人在認識事物的時候,時間和空間的形式幫助人們把混亂雜多的感覺經驗加工成為人們可以認識的知識形式.

(至於為什麼時間和空間是先驗形式,康德有專門的證明,樓主你自己可以去看)

感性\知性\理性

感性是人接受感覺經驗刺激的能力.對應的是感覺經驗.其中時間和空間形式是其先驗形式,幫助把雜多的經驗組織整理成為可以被認識的知識材料.

知性是運用邏輯形式對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對應的是邏輯判斷形式(十二個範疇).

而理性,對應的就是邏輯推理形式.由這個推理形式人們可以認識理性所能認識的最高概念.

我引用趙敦華的西方哲學簡史裡的話:傳統的邏輯推理形式是三段式,每一個三段式都蘊涵著一個理性的最高概念,作為它的統攝原則.直言式三段式指向的是一個自身不再是賓詞的主詞,這就是靈魂的概念.

假言式所指向的是一個不再以任何事物原則為條件的前提,這就是世界的概念,選言式所指向的是一個自身不再是部分的整體,這就是上帝的概念.

靈魂,世界,上帝是理性思維的最高概念.這個先驗理念.

7樓:維爾里奧

我不喜歡康德就是因為他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原因和結果」!!!

康德哲學的基本觀點

8樓:自治區區

首先,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序之中,闡明瞭對理性進行批判的必要性首先在於確定一般形而上學是可能還是不可能,以及規定源流、範圍和界限。但是康德於第二版序之中,反而不是著重於進行理性批判的條件,而是改變了知識與物件的關係:「不是知識依照物件,而是物件依照知識」,這一新概念,導致康德發動了哲學界中的「哥白尼式革命」。

在導言中,康德提出了全書的總綱:純粹理性的總任務是要解決「先天的綜合判斷」、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又擴充套件了知識內容的真正科學知識是「如何可能」的問題,並按這總問題細分了以下的四個問題:1.

數學如何可能?2.自然科學如何可能?

3.形而上學作為自然的傾向如何可能?形而上學作為科學如何可能?

康德把全書大致的分為了五部份:「1.先驗感性論,2.先驗邏輯論,3.先驗分析論,4.先驗辯證論,5.先驗方**」

[編輯]先驗感性論

「先驗感性論」主要是闡明,只有通過人的感性知識(接受能力)所先天具有的直觀形式即「空間」和「時間」兩大要素去整理自在之物(的表象即現象界)刺激感官的感覺材料,才能獲得確定的感性知識,同時,空間和時間也是數學知識的先天直觀形式。

[編輯]先驗邏輯論

「先驗邏輯論」的闡明「感性必須與知性結合,直觀必須與思維結合,才能產生自然科學的知識」,因而必須有一門不同於形式邏輯的先驗邏輯來**知性的結構及其運用於經驗物件時的各種原理。先驗邏輯立足於知識與物件的關係,即知識的內容,而不是單純的思維形式,這標著辯證邏輯在近代的萌芽。

[編輯]先驗分析論

「先驗分析論」(真理的邏輯)闡明瞭知性的先天概念和先天原理是自然科學之所以可能的根據和條件。在概念分析論中,通過對知性判斷中的邏輯機能的分析。而先驗分析論當中的原理分析論主要闡明瞭知性指導判斷力把範疇運用於現象的法規。

[編輯]先驗辯證論

「先驗辯證論」(幻相的邏輯)主要闡明瞭理性不可避免地要超越現象去認識的本體,由此產生的作為自然傾向的形而上學只不過是一些先驗的幻相,而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學。康德在先驗辯證論的導言之中指出,理性這種推廣能力由於要從有條件者出發通過推論去認識無條件者。

[編輯]先驗方**

先驗方**首先闡明,純粹理性的經驗使用雖然有正確的使用法規(知性的先更原理),但其理論的(思辨的、先驗的)奧用卻沒有法規可言,因而必須對其先驗使用方法(從定義出發的獨斷論、從正反兩方爭辯並互相證偽懷疑論方法、還有假設和證明的的方法等四個方面)加以訓練,確立一些「消極的」規則,以限制純粹理性的擴充到可能經驗之外的傾向,從而為建立一種有關經驗的形而上學準備了方**的原則。

[編輯]知識論要義與其他

雖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學,他本人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學理論。他本人自稱發動了一場哲學領域內的哥白尼革命。在康德所處的時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

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以及笛卡兒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於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於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則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兩者的觀點。康德認為知識是人類同時透過感官與理性得到的。經驗對知識的產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把經驗轉換為知識,就需要理性(康德與亞里士多德一樣,將這種理性稱為「範疇」),而理性則是天賦的。人類通過範疇的框架來獲得外界的經驗,沒有範疇就無法感知世界。因此範疇與經驗一樣,是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

但人類的範疇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觀念的因素,他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而時間和空間在康德看來是兩個先天特殊的概念。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康德指出,沒有人可以想像一個存在於沒有時間與空間的世界中的物體,因此他強調沒有時間與空間,經驗就是不可能的,這兩者先於一切經驗。

此外康德也認為經驗必需來自於心靈以外。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圍的世界,但永遠無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為知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空間與範疇三個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謨的觀點。休謨認為因果律並不存在,人類只是由於習慣才認為兩個現象之間有關聯。也就是說,我們只能感知白球與黑球的運動,但卻無法感知白球導致黑球移動的肇因。

正是因為我們無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謨認為我們無法證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認為因果律是人類理性的結果,康德贊同休謨認為因果律不來自於經驗,但他相信可以證明自然法則,因為自然法則就是人類認知的法則。因果律其實就是人類理性的表現。

在宗教問題上,康德承認無論是經驗還是理性都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認為,為了維護道德的緣故,我們必須假設上帝與靈魂的存在。他把這些信仰稱為「實踐的設準」,即一個無法證明的假設,但為了實踐的緣故該假設必須成立。

[編輯]《實踐理性批判》的哲學要義

倫理學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說法,而是認為意志為自己立法,人類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從後天獲得。這套自然法則是無上命令,適用於所有情況,是普遍性的道德準則。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是純粹基於義務而做的行為,而為實現某一個個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認為是道德的行為。

因此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康德還認為,只有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才是自由的,因為我們遵守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道德準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因為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

康德哲學的學說結論

其學說用其自己的說法乃是主要回答四個問題:

我能認知什麼?

我應該做什麼?

我希望什麼?

人是什麼?

康德哲學的幾個基本概念,請教一下

感性 通過我們bai為物件所du刺激的方式獲得表象的zhi能力 接受dao力 感性是我們的意識活專動的一個屬特殊方面,它是認識能力的一部分 被動接受的能力 另一部分是知性 感性的先天形式是 時間與空間.直觀 直觀的所指與感覺有近似之處,但有區別.感覺主要表示主觀方面的感受,直觀是直接與物件聯絡的表象...

關於康德哲學的問題,一個關於康德哲學的問題,

第二位回答的不錯。第三位回答很可笑。看起來很有新意,但是毫無價值可言。而現代哲學的現象學認為世界不是被認識的物件,而是一種外在世界的經驗衝擊人的體驗流 你站在我面前,我為什麼知道你是你,你不是我?這裡的你和我其實並不有曾區別,是主客渾然一體的,意識的即物件的,物件的即意識的 你意識到了一個物件,而這...

如何評價康德在哲學史上的地位

1 康德是德國抄哲學家 bai天文學家 星雲說的創du立者之 一 德國古典哲學zhi創始人,唯心主義,不dao可知論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2 康德一生對世界發展貢獻眾多,但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的三大批判。三大批判 構成了他的偉大哲學體系,它們是 純粹理性批判 實踐理性批判 和 判斷力批判 3 康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