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灰灰
1.《海韻》與我們熟悉的《再別康橋》在藝術形式上(特別是**性特徵上)有哪些異同,
請仔細比較。
2.《白玉苦瓜》是怎樣把中國古代詩歌技巧與西方現代詩歌藝術手法結合在一起的?
3.如何看待《傷逝》中子君和涓生愛情悲劇的成因?悲劇的主要意義是什麼?
4.《追悼志摩》這篇悼念散文在寫法上的主要特點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一、強烈對比
,融合悲壯悽美之別情
散文的意境是指作者將深邃的立意、
真摯的情感融合到優美獨特的藝術形象之中所造成的一
種和諧、
完美的藝術境界
,是作家的思想、
感情與藝術形象的高度融合統一。
《追悼志摩》
採用間接與直接兩種手段
,以截然相反的意象畫面
,創造出瀟灑與痛苦、幽美與悲烈的動人意
境。《追悼志摩》
一開頭不是抒寫作者的巨大悲痛
,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志摩最富盛名的詩
《再別康橋》的最後一節
: 悄悄的我走了
,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 不帶走一片雲彩。
大家知道
, 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裡」
,死在「那迷的大霧裡」
,死在飛機失事的「烈
焰裡」。然而
,當人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開啟這篇悼文
,展現在眼前的卻是一個風度瀟灑、
滿懷柔情的青年
,正用他那神奇的彩筆勾畫出一個情意纏綿、
悽婉低迴的境界
,以柔和輕盈的
旋律吟唱著對康橋對生活如痴如夢般的依戀
,為了不破壞這和諧統一,他
「悄悄地」
「輕輕地」離開,
竟連一片雲彩也捨不得帶走
!這是志摩生前為我們創造的意境
,一個飄逸幽邃的境界。
作者還沒有抒寫一個字
,但作者內心的那種慘痛欲絕之情已躍然詩間
,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
鳴。作者接著寫道
:「志摩這一回真走了
!可不是悄悄的走
,在那淋漓的大雨裡
,在那迷的大霧裡,
一個猛烈的大震動
,三百匹馬力的飛機碰在一座終古不動的山上
,我們的朋友額上受了一
下致命的撞傷
,大概立刻失去了知覺。
半空中起了一團天火
,像天上隕了一顆大星似的直掉下
地去。我們的志摩和他的兩個同伴就死在那烈焰裡了
!」在「大雨」
、「大霧」
、「烈焰」、「隕
星」這一串慘酷意象裡
,我們彷彿看到志摩的痛苦掙扎和作者的悲切神情
,我們分明聽到志摩
的慘叫和作者的痛哭。在這裡
,作者直抒胸臆
,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悲壯慘烈的境界。
文章一開頭就以兩個不同世界的人、
兩種不同文體
, 兩組截然不同的意象畫面——瀟灑與痛
苦、舒緩與震動、
含蓄與直露相撞擊
,讓詩的寧靜恬美與詩人死的悲壯慘烈的形成強烈對比
,以悼者的悲愴之情為連線
,使兩個境界完美地融合統一
,創造了飄逸與慘酷、
幽美與悲壯的動
人意境,
產生了催人淚下、
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對比是抒情中常用的手法
,而胡適把該手法
用到了極致。
二、寓情於理
,抒寫逝者人生之性情
文學藝術必須具有人生的內涵
, 必須是一種人性與精神的建構。
散文作為文學藝術的一個分
2023年全國註冊建造師考試
建設工程造價管理 建設工程計價 建設工程造價案例分析 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
支也不例外
,其作為抒情的文學樣式
,應有真情實感的美學意蘊
,才能打動讀者
,引起人們心
靈的共鳴。
作為一篇追悼性散文
,《追悼志摩》
的主體部分都是在議論說理中抒情寫人,旨在
謳歌逝者的高尚品德
,總結評價其短暫一生
,抒寫逝者心靈包蘊的人生體驗
,抒發作者哀悼婉
惜之情。
例如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裡
,作者首先就高度肯定了志摩的理想主義人生觀
:「他的人
生觀真是一種
『單純信仰』
,裡面只有三個大字
:一個是愛
,一個是自由
,一個是美。
他夢想這
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裡。„„
他的一生的歷史
, 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
」這段為許多人所贊同的精闢議論,
算得上是對志摩的經典評價
,它飽含了作者對志摩的讚佩之情。
這是在立論中抒情。接著,
作者針對社會上對志摩的批評與攻擊
,以志摩一生最受社會嚴厲批評的兩件事——與原夫人
張幼儀的離婚和與陸小曼的結婚為切入點
,反覆闡明瞭志摩追求的是
「愛與自由與美」的「三
位一體的人生」
,充分肯定了志摩對愛情理想的大膽追求、
執著熱烈的精神
,有力地批駁了人
們對志摩的不公正指責。字裡行間
,飽含作者對志摩為追求「真戀愛」所表現出的敢冒天下
之大不韙的勇氣的敬佩
,對志摩人格美的讚賞
,對志摩不幸的同情與理解。
這是在立破結合中
抒情。文章正是採用了此種將感情融注於議論說理之中的間接抒情方法
,既體現了胡適文章
的「長於說理、機靈雄辯」的特點
,又流淌著作者的讚美欽佩之真情
,情理交融
,極具說服力
和感染力。
三、獨闢蹊徑
,創造詩情畫意之境界
我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說
:「文學之工不工
,亦視其意境之有無
,與其深淺而已。
」他把意境
之有無和深淺當作衡量文章優劣的一個重要尺度。
胡適也說
「文學之一要素,在於
『美感』」。
在一篇說理較強的散文裡
,如何創造美感
,創造意境
?胡適不愧為大師
,他獨闢蹊徑
,大量引用
志摩的詩句來追悼志摩的遇難
,借用志摩詩人意境來創造散文的詩情
,體現出志摩一生的追
求、痛苦與失敗。
借用抒情是一種間接抒情
,一些散文與**也曾用此方法來達到抒情效果。
如**《人到中年》
中裴多芬詩句
「我願是激流」
的多次出現
,恰當地表達了主人公的心情
,給作品帶來一種美的旋律和悲劇氛圍;但與
《追悼志摩》
中的借用手法比起來
,後者更顯其抒
情構思的奇巧絕妙。
文章引用的第一首詩
《再別康橋》
, 就是詩人追求藝術、
追求純美的一篇佳作。
詩人曾說過
,康橋是他「最心愛的地方」
,是孕育他「單純信仰」的搖籃。
「康橋理想」
,就是作者的「布
爾喬亞理想」
。引用的第二首是《他眼裡有你》
。該詩共三小節
,文中引用的是第一小節和第
三小節。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到
,志摩不懈地追求著他的「布林喬亞理想」而「攀登了萬仞的
高岡」,
儘管現實是殘酷的
,「荊棘扎爛了我的衣裳」
,讓他遍體鱗傷
,儘管這理想還在
「飄渺的雲天外」
,但他還是
「眼裡亮著愛」
一直在奮力追求。
文章借用詩中
「高岡」
、「荊棘」、「眼
裡亮著愛」
等意象,
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志摩的追求、
挫折與奮鬥
,抒發了作者對志摩追求美好
理想的高度讚揚之情。文章引用的第三首詩《生活》
,再現了詩人「暗慘的可怕」的處境和
心境。詩抒寫了一系列陰暗恐怖的意象
「甬道」
、「冷壁的粘潮」、「
陰沉,黑暗,
毒蛇似的蜿蜓」
, 「在妖魔的臟腑內掙扎」
„„在這個意象世界裡
,我們彷彿看到詩人四面受敵而痛苦地掙扎
,彷彿聽見詩人因恐懼而悽婉絕望的哀叫。
從詩的境界中
,我們可以體會到
:徐志摩處在一個貧
困的國度最黑暗的年代
,他滿懷著「愛」
,「自由」
、「美」的希望
,在時代的夾縫中苦苦追求
著理想的光芒
,但都如海灘上的鮮花
,一朵朵在瞬間凋謝
,所以他頹廢、絕望。作者通過《生活》,
渲染了志摩當時的處境、心境的暗慘
,形象地表現了詩人一生的挫折、失敗和痛苦,從
而突出了歌頌志摩在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和失敗後仍繼續歌唱的勇敢精神之主題。
文章引用的
第四首詩
《黃鸝》
共兩小節
,這裡是第二小節
:等候它唱
,我們靜著望
,怕驚了它
;但它一展翅
,衝破濃密
,化一朵彩雲
;它飛了
,不見了
,沒了——像是春光,火焰
,像是熱情。
詩中的黃鸝和彩
雲就是志摩。
他衝破各種傾瀉而至的
「濃密」
,繼續歌唱
;他的歌唱給人們以
「春光」
的明媚、
「火焰」的「熱情」
,他的歌唱是真情流動
,給人一派天真和可愛
;這春光、這火焰
,是他《猛
虎集》自序中告白的他的
「復活的機會」
,他重新燃起了追求理想的希望;然而
,他「飛走了」
,離開了人世。美麗哀婉的意境寄託了作者無盡的哀思和對志摩人品的讚美
,收到情景交融、
交相輝映的藝術效果。
文章引用的第五首詩《偶然》
,是志摩最愛的一首小詩
: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 這首小詩
, 很可能是一首情詩
,是寫給一位偶然相愛一場而後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過
,作者借用這首詩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在詩中
,我們看到徐志摩對於美、對於愛、對於人
生懷著深深的眷戀
,執著的追尋
;只是「美」與「愛」都像天空中的雲影
,黑夜海上的光亮
,在瞬間都無影無蹤。如今
,志摩苦苦追求的理想
,連同他的生命
,都像詩中的「雲影」和「光
亮」一樣消逝了。作者巧妙抓住詩中瞬間即逝的「影子」和「光亮」不放
,給它一個
(下轉第63頁
) 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
正如熱奈特所說
:「與戲劇的表現相反
,任何敘事都不能『模仿』和『展示』它講的故事,而
只能以詳盡、
準確、生動的方式講述它
,因此造成程度不同的
『模仿錯覺』
,這是唯一的敘事模仿,
理由只有一個
,而且很充分
,口頭或語言敘述是一種言語行為
,而言語則意味著不模仿」。
要在敘事中做到徹底的
「戲劇化」
是十分困難的
,要作到這一點
, 我們必須對文字中的
敘事因素作嚴格的區分
,並把前者清除得乾乾淨淨。例如,
只有不帶任何介紹與匯入性質的動
詞如「他說」
,不帶作者任何闡釋性描寫的純粹的人物對話才能算作非敘述因素
,但在任何敘事中,
這些因素都是很難避免的
,敘事中的對話
,必然伴著「他說」之類的匯入性詞語和「抬
起頭來」一類最簡略的行動描寫。這些敘述話語
,只要不致破壞讀者那種正在親身經歷敘述
事件的幻覺
,就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展示」的效果。
勞倫斯在他的作品
《虹》里正是這樣
, 讓讀者進入到了他所敘述的事件裡頭去。
如下面的引文:
「在我的臥室裡我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
」她叫道
:「你憑什麼要干涉我?」
她穿上一件晨衣,
蹲在火爐前。她穿上了衣服
,這讓他感到自在多了。她的幻影總在折磨他
,她一直是一個
陌生、高高在上、
跟他沒關係的人。
從這天起
,他心上的門似乎就關上了。
他的眉頭緊鎖著
,變得無動於衷了。他的雙眼不再去看什麼
,他的雙手滯住了
,他的意志就象一隻動物蜷曲了
,藏在內心的黑暗處。不過,
這意志在潛在地動著。(第
217 頁)
該引文中第一自然段是
「講述」
的敘事方式
,第二自然段便開始由「講述」過渡到「展示」的敘事方式。第三自然段
,已經是
「展示」了。
5.除了《閒人》你還讀過賈平凹的哪些作品?談談你對賈平凹作品的認識。
6.《鮮血梅花》與傳統的武俠**有什麼根本的不同?
7.理解古代文學中的《將仲子》
、《迢迢牽牛星》
、《遊俠列傳》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8.
名著人物形象分析,如林沖,魯智
,哈姆萊特等
9.《吉檀迦利》三則這首詩的主要藝術特點是什麼?
《吉檀迦利》
是一部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現詩人宗教哲學思想的抒情詩集。
孟加拉文
《吉檀迦
利》有著嚴格的韻律,而英文《吉檀迦利》則以散文為體,即為散文詩,因此它具備了散文
詩的基本特點:感情是強烈的;想象是豐富的;意境是和諧的。
《吉檀迦利》是生活化的,
但又在淺顯的生活故事中蘊藏了深邃的人生哲理
,這就是它之為散文詩的最大特徵。它運用
了形象化的表現手法,
把抽象的道理通過形象的生活故事細節表現出來,
通俗易懂,
又耐人尋味。形象鮮明具體,語句生動活潑,詩情與哲理完美結合。他的情感是真實的,洋溢著一
種率真的樸實美;他所描寫的形象是意想化的,
「畫中又詩,詩中又畫」
,如詩如畫,確實令
人稱歎;他口語化的語言是凝鍊的,形象的比喻又是恰到好處的。
王國維是怎麼死的啊,王國維的真實死因
王國維之死,是一個世紀的謎語,但總覺得他是為 憂心 而死。他找到叔本華做他的精神引領,而從叔本華那裡領會到的悲觀主義恰好促成驟然赴死的決心。人生問題,往復胸臆 度量王國維的一生,尋覓於哲理,探求於史學,往復於 人生 他在探索史學上做出現代少有人與之比肩的大貢獻,問題在於,他的死是不是說明他往復於 人...
王國維是怎麼死的,王國維究竟是為什麼死的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早起盥洗完畢,即至飯廳早餐,餐後至書房小坐。王國維到達辦公室,準備給畢業研究生評定成績,但是發覺試卷 文章未帶來,命研究院的聽差從家中取來。卷稿取來後,王國維很認真地進行了評定 王國維和研究院辦公處的侯厚培共談下學期招生事,相談甚久,言下,欲借洋二元,侯給了五元鈔票,王國維...
王國維的死因是什麼?王國維究竟是為什麼死的?
王維國冤嗎 不冤。1971年9月,時任空四軍第一政委的王維國因牽涉林立果的陰謀活動,被關押審查。1982年,王維國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刑期從他被關押之日算起。1985年,王維國刑滿釋放。出獄後的他被安置到家鄉河北邯鄲永年縣定居,戶口落在永年縣民政局幹休所。來到永年幹休所居住的王維國,平日寡言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