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增孺軼事翻譯《牛增孺軼事》譯文

2021-03-05 09:21:35 字數 6145 閱讀 3237

1樓:筱pi海

丞相牛僧孺當年應舉時,知道於頔看人非常準,就想去襄陽專門讓他指點。他在襄陽住了幾個月,見了於頔兩次,但於頔就像一個普通人一樣招待他,牛宮非常生氣,就走了。

牛公走後,於忽然把待客的人找來問道:「幾天前有個牛秀才的,走了沒?」待客的人說:

「已經走了。」於再次問:「送了他什麼?

」待客的人回答道:「給了五百個錢。」於問:

「他接受了嗎?」客人回答說:「那個人把錢扔在庭院裡就走了。

」於公非常不安,對身邊的賓客說:「我因為事務繁雜,招待不週啊。」

他立刻叫個手下帶著饋贈的五百錢和寫好的一封信去追,如果牛秀才還沒出襄陽地界,就把他帶回來。如果他已經離開襄陽地界,就把書信給他。」手下在襄陽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把信給了他,牛公卻連信都不開啟,就作揖回絕了。

原文如下:

丞相牛公應舉,知於頔相之奇俊也,特詣襄陽求知。住數月兩見,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後,忽召客將問曰:

「累日前有牛秀才,發未?」曰:「已去。

」「何以贈之?」曰:「與之五百。

」「受之乎?」曰:「擲之於庭而去。

」於公大恨,謂賓佐曰:「某蓋事繁有闕違者。」立命小將齎絹五百、書一函,追之。

曰:「未出界即領來,如已出界即送書信。」小將於界外追及牛公,不啟封,揖回。

拓展資料:

牛僧孺(779~847)唐穆宗、文宗時宰相。字思黯。安定鶉觚(今甘肅靈臺)人。

在著名的牛李黨爭中,是牛黨的領袖。貞元二十一年(805)僧孺登進士第。唐憲宗元和三年(808),與李宗閔、皇甫湜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得高第。

三人策文指斥時政,觸犯宰相李吉甫。結果,主考官和複審官都被貶謫;僧孺授伊闕尉,在元和朝不得志。

後來,僧孺、宗閔與李德裕(吉甫子)等紛爭數十年,這次科場案是個起因。

穆宗即位,僧孺累遷戶部侍郎,因拒絕宣武(今河南開封)節度使韓弘的賄賂,獲得穆宗賞識。當時,李吉甫的政敵李逢吉為相,長慶二年(822),逢吉排擠翰林學士李德裕出任浙西(今江蘇鎮江)觀察使,引僧孺為同平章事。四年,敬宗即位,僧孺出任武昌軍(今湖北武漢)節度使。

文宗大和三年(829),僧孺再次入相,德裕出為鄭滑(今河南滑縣東)節度使。五年,幽州(今北京)大將楊志誠逐節度使李載義,文宗召宰相商議對策,僧孺認為此事關大局,主張任命楊忘誠繼任節度使,為文宗採納。

同年,吐落維州(今四川漢川西北)守將悉怛謀降唐,劍南西川(今四川成都)節度使李德裕派兵入駐維州城,並奏陳用兵事宜。僧孺認為唐與吐蕃結盟,不宜違約開釁。文字從僧孺議,命德裕撤退駐兵,送還降將。

其實,大和四年吐蕃已違約攻唐,此時,唐已可不受盟約拘束。僧孺對幽州和維州的決策,反映了他一貫妥協反戰的思想。

文宗後來對維州的處理不免後悔,僧孺也知文宗對他不滿,便主動告退,出為淮南(今江蘇揚州北)節度使,累遷東都留守、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襄陽)節度使,唐武宗即位後,李德裕當權,僧孺被罷為太子少師。會昌四年(844),又以交結澤潞(今山西長洽)叛藩的罪名,貶為循州(今廣東惠州)長史。宣宗即位後,李黨盡被貶滴,大中元年(847),僧孺復原官太子少師。

同年卒。

2樓:無雙天下

丞相牛公應舉,知於頔相之奇俊也,特詣襄陽求知。住數月兩見,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後,忽召客將問曰:

「累日前有牛秀才,發未?」曰:「已去。

」「何以贈之?」曰:「與之五百。

」「受之乎?」曰:「擲之於庭而去。

」於公大恨,謂賓佐曰:「某蓋事繁有闕違者。」立命小將齎絹五百、書一函,追之。

曰:「未出界即領來,如已出界即送書信。」小將於界外追及牛公,不啟封,揖回。

譯文丞相牛僧孺當年應舉時,知道於頔看人非常準,就專門去襄陽想讓他指點一下(這是唐朝的官場風俗,就像李白求見韓荊州一樣)。他在襄陽住了數月,見了於頔兩次,但於只是像對一般人那樣招待他,牛公很惱火,就走了。牛公走後,於忽然把待客的人找來問道:

「幾天前有個牛秀才的,走了沒?」待客人說:「已經走了。

」於又問:「送了他什麼東西呀?」待客人答道:

「給了五百個錢。」於問:「他接受了嗎?

」待客人答:「那人把錢扔在庭院裡就走了。」於公非常不安,對身邊的賓客說:

「我因為事務繁雜,招待不週啊。」他立刻叫個手下帶著饋贈的五百錢和寫好的一封信去追,並吩咐說:「如果牛秀才還沒出襄陽地界,就把他帶回來。

如果他已經離開襄陽地界,就把書信給他。」手下在襄陽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把信給了他,牛公卻連信都不開啟,就作揖回絕了。

3樓:匿名使用者

牛僧儒:朋黨之爭中的牛黨領袖,代表庶族地主的利益。

《牛增孺軼事》譯文

4樓:阿沾

1、譯文:丞相牛僧孺當年應舉時,知道於頔看人非常準,就專門去襄陽想讓他指點一下(這是唐朝的官場風俗,就像李白求見韓荊州一樣)。他在襄陽住了數月,見了於頔兩次,但於只是像對一般人那樣招待他,牛公很惱火,就走了。

牛公走後,於忽然把待客的人找來問道:「幾天前有個牛秀才的,走了沒?」待客人說:

「已經走了。」於又問:「送了他什麼東西呀?

」待客人答道:「給了五百個錢。」於問:

「他接受了嗎?」待客人答:「那人把錢扔在庭院裡就走了。

」於公非常不安,對身邊的賓客說:「我因為事務繁雜,招待不週啊。」

他立刻叫個手下帶著饋贈的五百錢和寫好的一封信去追,並吩咐說:「如果牛秀才還沒出襄陽地界,就把他帶回來。如果他已經離開襄陽地界,就把書信給他。

」手下在襄陽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把信給了他,牛公卻連信都不開啟,就作揖回絕了。

2、原文:丞相牛公應舉,知於頔相之奇俊也,特詣襄陽求知。住數月兩見,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

去後,忽召客將問曰:「累日前有牛秀才,發未?」曰:

「已去。」「何以贈之?」曰:

「與之五百。」「受之乎?」曰:

「擲之於庭而去。」

於公大恨,謂賓佐曰:「某蓋事繁有闕違者。」立命小將齎絹五百、書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領來,如已出界即送書信。」小將於界外追及牛公,不啟封,揖回。

3、牛僧孺是進士出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賢良方正對策,與李宗閔等共同抨擊時政,為宰相李吉甫排斥而久不任用。穆宗時,累官至戶部侍郎、同平章事。

敬宗時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任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成為牛(僧孺)、李(德裕)之爭中牛派首領人物。武宗時,李吉甫之子李德裕為相,牛被貶任循州長史。

宣宗時召還,不久病卒。

牛僧孺(779~847)唐穆宗、文宗時宰相。字思黯。安定鶉觚(今甘肅靈臺)人。在著名的牛李黨爭中,是牛黨的領袖。

貞元二十一年(805)僧孺登進士第。唐憲宗元和三年(808),與李宗閔、皇甫湜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得高第。三人策文指斥時政,觸犯宰相李吉甫。

結果,主考官和複審官都被貶謫;僧孺授伊闕尉,在元和朝不得志。後來,僧孺、宗閔與李德裕(吉甫子)等紛爭數十年,這次科場案是個起因。

穆宗即位,僧孺累遷戶部侍郎,因拒絕宣武(今河南開封)節度使韓弘的賄賂,獲得穆宗賞識。當時,李吉甫的政敵李逢吉為相,長慶二年(822),逢吉排擠翰林學士李德裕出任浙西(今江蘇鎮江)觀察使,引僧孺為同平章事。

四年,敬宗即位,僧孺出任武昌軍(今湖北武漢)節度使。文宗大和三年(829),僧孺再次入相,德裕出為鄭滑(今河南滑縣東)節度使。五年,幽州(今北京)大將楊志誠逐節度使李載義,文宗召宰相商議對策,僧孺認為此事無關大局,主張任命楊忘誠繼任節度使,為文宗採納。

同年,吐蕃維州(今四川漢川西北)守將悉怛謀降唐,劍南西川(今四川成都)節度使李德裕派兵入駐維州城,並奏陳用兵事宜。僧孺認為唐與吐蕃結盟,不宜違約開釁。文宗從僧孺議,命德裕撤退駐兵,送還降將。

其實,大和四年吐蕃已違約攻唐,此時,唐已可不受盟約拘束。僧孺對幽州和維州的決策,反映了他一貫妥協反戰的思想。

文宗後來對維州的處理不免後悔,僧孺也知文宗對他不滿,便主動告退,出為淮南(今江蘇揚州北)節度使,累遷東都留守、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襄陽)節度使,唐武宗即位後,李德裕當權,僧孺被罷為太子少師。

會昌四年(844),又以交結澤潞(今山西長洽)叛藩的罪名,貶為循州(今廣東惠州)長史。宣宗即位後,李黨盡被貶滴,大中元年(847),僧孺復原官太子少師。同年卒。

5樓:匿名使用者

丞相牛公應舉,知於頔相之奇俊也,特詣襄陽求知。住數月兩見,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後,忽召客將問曰:

「累日前有牛秀才,發未?」曰:「已去。

」「何以贈之?」曰:「與之五百。

」「受之乎?」曰:「擲之於庭而去。

」於公大恨,謂賓佐曰:「某蓋事繁有闕違者。」立命小將齎絹五百、書一函,追之。

曰:「未出界即領來,如已出界即送書信。」小將於界外追及牛公,不啟封,揖回。

譯文丞相牛僧孺當年應舉時,知道於頔看人非常準,就專門去襄陽想讓他指點一下(這是唐朝的官場風俗,就像李白求見韓荊州一樣)。他在襄陽住了數月,見了於頔兩次,但於只是像對一般人那樣招待他,牛公很惱火,就走了。牛公走後,於忽然把待客的人找來問道:

「幾天前有個牛秀才的,走了沒?」待客人說:「已經走了。

」於又問:「送了他什麼東西呀?」待客人答道:

「給了五百個錢。」於問:「他接受了嗎?

」待客人答:「那人把錢扔在庭院裡就走了。」於公非常不安,對身邊的賓客說:

「我因為事務繁雜,招待不週啊。」他立刻叫個手下帶著饋贈的五百錢和寫好的一封信去追,並吩咐說:「如果牛秀才還沒出襄陽地界,就把他帶回來。

如果他已經離開襄陽地界,就把書信給他。」手下在襄陽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把信給了他,牛公卻連信都不開啟,就作揖回絕了。

牛增孺軼事翻譯及答案

6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譯文】丞相牛僧孺當年應舉時,知道於頔看人非常準,就專門去襄陽想讓他指點一下(這是唐朝的官場風俗,就像李白求見韓荊州一樣)。他在襄陽住了數月,見了於頔兩次,但於只是像對一般人那樣招待他,牛公很惱火,就走了。

牛公走後,於忽然把待客的人找來問道:「幾天前有個牛秀才的,走了沒?」待客人說:

「已經走了。」於又問:「送了他什麼東西呀?

」待客人答道:「給了五百個錢。」於問:

「他接受了嗎?」待客人答:「那人把錢扔在庭院裡就走了。

」於公非常不安,對身邊的賓客說:「我因為事務繁雜,招待不週啊。」他立刻叫個手下帶著饋贈的五百錢和寫好的一封信去追,並吩咐說:

「如果牛秀才還沒出襄陽地界,就把他帶回來。如果他已經離開襄陽地界,就把書信給他。」手下在襄陽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把信給了他,牛公卻連信都不開啟,就作揖回絕了。

20、據《古代漢語詞典》提供的部分義項,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選擇恰當的解釋。(4分)

(1)以海客遇之( ) 遇:a.相逢,不期而會b. 碰到,遭受 c.相待,接待

(2)於公大恨( ) 恨:a.遺憾,後悔 b.不滿 c.通「很」。違逆,不聽從

21、聯絡上下文,在括號內填入被省略的內容。(3分)

( ▲)去後,(▲)忽召客將問曰:「累日前有牛秀才,發未?」 (▲)曰:「已去。」

2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立命小將齎絹五百、書一函,追之。

23、結合文中語句,說說牛公是個怎樣的人。(3分)

【參***】

20.(4分)(1)c (2) a (各2分)

21.(3分)牛公 於頔 客將

22.(3分)於頔立即命令小將,帶上五百匹絹綢、一封書信,追趕他。

23.(3分)當受到冷遇時,他「怒而去」;當贈他五百錢時,他「擲之於庭」;當於頔派人追上他,送上絹綢、書信時,他「不啟封,揖回」;可見他是一個個性鮮明,有傲氣,率性而為的人。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丞相牛公應舉

丞相牛公應舉,知於頔相之奇俊也,特詣襄陽求知。住數月兩見,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後,忽召客將問曰:

「累日前有牛秀才,發未?」曰:「已去。

」「何以贈之?」曰:「與之五百。

」「受之乎?」曰:「擲之於庭而去。

」於公大恨,謂賓佐曰:「某蓋事繁,有闕違者。」立命小將齎⑤絹五百、書一函,追之。

曰:「未出界即領來,如已出界即送書信。」小將於界外追及,牛公不啟封,揖回。

——唐·張固《幽閒鼓吹·丞相牛公應舉》

【註釋】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當時還是秀才。②於頔dí: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居無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將:客籍將領。⑤齎jī:攜帶。

文言文翻譯方式,古文今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

1.關於直譯

所謂直譯,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詞和句子進行對等翻譯的方法。它要求忠實於原文,一絲不苟,確切表達原意。

2.關於意譯

所謂意譯,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這種方法多用來翻譯詩歌。

《牛增孺軼事》譯文

1 譯文 丞相牛僧孺當年應舉時,知道於頔看人非常準,就專門去襄陽想讓他指點一下 這是唐朝的官場風俗,就像李白求見韓荊州一樣 他在襄陽住了數月,見了於頔兩次,但於只是像對一般人那樣招待他,牛公很惱火,就走了。牛公走後,於忽然把待客的人找來問道 幾天前有個牛秀才的,走了沒?待客人說 已經走了。於又問 送...

庖丁解牛的翻譯,庖丁解牛 翻譯

課文 庖丁解牛 原文及翻譯,最全面的講解,快快收藏 dismember an ox as skillfully as a butcher 庖丁解牛題解 這個寓言故事選自 莊子 內篇 養生主 它說明世上事物紛繁複雜,只要反覆實踐,掌握了它的客觀規律,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迎刃而解。當對某種事物很瞭解...

誰能幫幫我粵語翻譯《姐總是徘徊在牛a和牛c之間 》這幾個字

姐只存喺牛a和牛c之間 阿姐我只會響牛a同牛c之間.廣東人很少直接用粵語說牛abcdefghijklmn,說的時候也是普通話說的 姐姐我淨系存在系牛a 和牛c之間 多數 牛 字會講普通話 你家姐我係出於南利同北利之間!誰幫我翻譯一下這首粵語歌?散仔賭仔重有戇居仔 散仔賭仔還有傻瓜 有衰仔有好仔反骨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