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和新民叢報有什麼共同點民報和新民叢報有什麼共同點

2021-05-30 23:37:56 字數 3608 閱讀 9564

1樓:蘇堤舊事

在《民報》創刊之前,革命派報刊和保皇派報刊之間已經有過一些小規模的筆戰。《民報》創刊後,為了從思想上掃除障礙,擴大革命陣營,遂有組織有計劃地主動出擊,在國內外的兩派報刊之間掀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大論戰,論戰的中心問題是要不要用暴力革命推翻清**,建立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

孫中山的《發刊詞》是進軍的號角和旗幟,同在《民報》第一期發表的陳天華的《論中國宜創民主政體》和汪精衛的《民族的國民》兩篇文章,指名批判康、樑君主立憲的「妖言」。《新民叢報》立即應戰,先後發表梁啟超的《開明**論》、《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等文進行反擊。

2023年春《新民叢報》又將康、樑發表過的反對革命、鼓吹君主立憲的文章彙編成衝國存亡一大問題》的小冊子,廣為散發。接著,2023年4月

報報》第3期號外發表胡漢民寫的《民報與新民叢報辯駁之綱領》,羅列兩報觀點分歧的十二個問題,同時發表汪精衛的長篇政論《希望滿族立憲者盍聽諸》,對康、樑的觀點逐條駁斥。兩派報刊之間的論戰就這樣首先在《民報》與《新民叢報》之間開始了。雙方圍繞著以下四個問題,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

第一,要不要進行民族革命?《新民叢報》否認民族壓迫,梁啟超說:「舉國人民,其在法律上本已平等,別無享特權者。

」《民報》則認為「滿洲之對於漢民也,元一不虐」,滿族統治者對其他民族同樣也實行民族壓迫。不僅如此,清王朝還變成了帝國主義的「守土長官」,所以,要想救國就必須進行民族革命。第二,要不要進行民權革命?

《新民叢報》認為,中國民眾素質低下,還不具備共和國公民的資格,因此只能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或開明**。《民報》則主張在進行「種族革命」的同時,必須進行「政治革命」,主張廢除君主,建立民主共和國,他們相信「我國民必能有民權立憲之能力」②。第三,要不要實行土地國有、平均地權?

《新民叢報》認為,中國不存在土地貧富不均的現象,沒有必要平均地權,實行上地國有對農業生產不利。《民報》則用事實駁斥說,中國確實存在「豪右」

和「細民」的差別,只有實行平均地權和土地國有,生產才能發展,民生問題才能解決。第四,革命會不會引起帝國主義干涉,使中國招致瓜分?《新民叢報》認為,革命是暴烈的行為,必然引起社會動亂,帝國主義乘虛而人,中國就會被瓜分。

《民報》則認為,革命只是推翻清朝**,並不排外,因此不會引起社會動亂和帝國主義干涉,不僅如此,還會從被招致瓜分的危機中挽救出來。如果不革命,中國越來越弱,才會招致瓜分。

論戰一開始,梁啟超傲然自大,文中常常嘲笑革命派,認為《民報》諸人都是浮薄少年,感情用事,理論上不堪一擊,等到論戰以後,梁啟超捉襟見肘,理屈詞窮,不但保皇論點缺少根據,就是援引的材料和外文翻譯上也接連出錯,經《民報》揭發駁正後,梁啟超十分被動。

2023年7月,《新民叢報》求和,《民報》不允,表示「犁庭掃穴,不留餘種」,《新民叢報》勉強支援到2023年11月停刊,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這場論戰中,《民報》獲勝,《新民叢報》失敗,其原因是:第一,《民報》堅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叢報》堅持的改良道路更符合人民的願望和要求。第二,《民報》立論以事實為依據,列舉清朝**的腐敗、立憲的虛偽等讀者看得見的事實,結論是隻有推翻清**才能救中國,令人信服;《新民叢報》說什麼革命必然引起社會動亂,必然招致帝國主義干涉等等,只是推測,難以說服讀者。

第三,《民報》一方由孫中山坐鎮,參與論戰的有二十餘人;而《新民叢報》一方應戰者只有梁啟超一人,儘管他是馳騁文壇的老將,但畢競勢單力薄,交戰幾個回合後他就感到招架不住了。在《民報》與《新民叢報》論戰的同時,革命派與改良派在香港、廣州、新加坡、印尼、仰光、曼谷、檀香山、舊金山、溫哥華等地的報刊之間也論戰,一直持續到2023年辛亥革命爆發,才以革命報刊獲勝而告終。

論戰的性質和意義:

(一)這次論戰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報刊發動的第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進攻,在革命、保皇這個重大的問題上,革命派報刊佔了上風,預示著革命即將取得勝利。

(二)這次論戰是革命陣營與反革命陣營、民族民主革命道路與半封建半殖民地道路的鬥爭,也是一場關係到中國前途命運的鬥爭,時間長、地區廣、人員多、辯論激烈、影響深遠。和戊戌變法前後維新派的宣傳相比,它是一場更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三民主義深人人心,它使人們相信清王朝一定能夠被推翻,民主共和一定能夠實現。

(三)通過兩派報刊論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廣泛傳播,許多原來支援改良派的人也轉變了立場,紛紛退出保皇會而加人同盟會。同時通過論戰還培養和鍛鍊了一批革命骨於。除《民報》的主編和撰稿人以外,其他地區的革命報人也在論戰中受到了洗禮和考驗,他們逐漸成長起來。

論戰還促進了革命報刊的發展。論戰前革命派報刊不過40家,論戰後到辛亥革命前夕就增加一百多家,它們大造革命**,促進革命形勢的發展。

①《中論種族革命與民族革命之得失》,《新民叢報》第76期。

②汪精衛:《駁(新民叢報)最近之非革命》,《民報》第4期,第29頁。

2樓:養優戊寄雲

這是關於革命與改良的辯論2023年至2023年,圍繞中國究竟是採用革命手段還是採用改良方式這個問題,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與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改良派各自分別以《民報》和《新民叢報》為主要**陣地,了一場大論戰

民報的出版發行

3樓:年華

2023年,黃興與民報社同仁在東京合影。前排左起:1未知,2程家檉,3黃興,4陳天華版,5章士釗;後排左起權:1宋教仁,2柳揚穀,3未知

《民報》編輯與發行分設,編輯部在同盟會總部,發行處設於孫中山的日本朋友宮崎寅藏家中,國內派代所在第一期時僅6處,第2期時增至15處,13期時擴充為28處。

歷任主編:1到5期編輯兼發行人掛名張繼,實際由胡漢民主持,第6期始編輯發行人改署名為章炳麟,至2023年12月,章因腦病乞休,改由陶成章主編,第23、24兩期,章恢復工作。2023年汪精衛負責。

《民報》的發行工作,先後由宋教仁、曹亞伯、程家檉、黃復生負責。

為什麼民報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刊物

4樓:匿名使用者

《民報》發刊詞為同盟會領導人孫中山所撰﹐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這是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三大綱領﹐為當時政治革命的最高奮鬥目標﹐成為當時進步的政治團體(包括文學團體)的旗幟。

《民報》雖是政治刊物﹐但也是進步文學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指導性讀物。它的編輯方針﹐貫徹孫中山的三大主義﹐對內主張﹕顛覆現今之惡劣**﹔建設共和政體﹔土地國有。其所載文章﹐以政**為主﹐間亦附記時事述評﹐登載少數譯著**。

自章炳麟主編併為撰稿人後﹐亦常載其學術**。

《民報》當時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與梁啟超等改良派所主辦的《新民叢報》的尖銳論戰﹐駁斥改良派的君主立憲﹑開明**﹐反對土地國有等主張﹐抵制改良派的政治影響﹐促進革命運動的發展﹐指導廣大革命群眾鬥爭的方向。一時成為革命鬥爭的號角﹐起了重要的進步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

「該報的創辦及其宣傳壯大了革命派的聲勢,也壯大了同盟會的隊伍,成為進步**的中心。它以宣傳同盟會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為宗旨,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社會政治學說。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主要**陣地。

與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刊物《新民叢報》等進行論戰,鼓吹暴力革命和共和制度,反對改良和立憲,促進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擴大了同盟會的政治影響。」

「但是其宣傳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過分強調了排滿而陷入了狹隘的民族主義,後期該報大談佛法,進步性銳減。」

有點難說。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而中國同盟會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

窮人有哪些共同點,窮人家的風水有什麼共同點

相同點 都是凡人,都長著一個頭兩隻手。不同點 窮人沒錢時老想著有錢瞭如何如何花錢,富人即便很有錢了但還是好想著如何如何去賺錢。窮人一般都很節儉,不亂花錢。既使有很多錢,也會節省的花。窮人很會省錢,一般只把錢花在應該花的地方。窮人買東西,一般只買最便宜的東西。窮人吃飯,一般只求溫飽,不求味道。窮人穿衣...

ER圖和領域圖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

我這個資料流bai程圖就du是 資料的傳輸路線,zhi在每條線上的東西dao都是資料。頂圖比較概括,中版圖 底圖越來越權 詳細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即使你忘了某一個符號,只要自己造一個並在卷子上給出解釋老師就應該算對 e r圖是資料庫中的 實體之間有一定關係相聯,實體和關係都有屬性你應該看幾個案例,這...

你覺得王寶強和賈乃亮有什麼共同點

你吃飽撐得慌了,共同不共同和你何干 當烏龜王八那是命 和醜俊沒關係 說明一個問題,最毒婦人心,沒錢 別想女人,有錢別愛女人 愛情是假象,旁 清,當局者迷,逢場作戲 太聽老婆的話,什麼也是老婆說了算。我覺得王寶強和賈乃亮有太多的共同點了,他們兩都同樣的優秀,努力,對待演戲這件事情,他們都一絲不苟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