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高一

2021-03-05 09:22:18 字數 4921 閱讀 3289

1樓:匿名使用者

商品經濟繼續發展,明中期以後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是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封建統治者對內重農抑商,對外閉關鎖國,使得資本主義萌芽不能壯大,中國逐步落後於西方。

2樓:荷處是人家

明清時期社會的發展情況,明清時期調整了一些經濟措施和賦稅

制度,這些措施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明清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和緩慢發展,但明清腐朽的封建制度嚴重阻礙其成長;閉關政策的實行,使中國落伍於世界。

「董學」到底屬於什麼性質

即使撇看《三策》不談,人們圍繞董仲舒的主要著作《春秋繁露》所體現的董仲舒學說即「董學」的內容,已經為學界所熟知,因而沒有必要在這裡贅述,存在爭議的是關於「董學」的性質。

愚認為,「董學」是為適應漢代一統國家的政治需要,從揉合「六藝之科」和「孔子之術」入手,而精心炮製的一種專門為政治統一作理論解釋的學說。它適應加強一統的**集權的需要,編造了適應大一統的「天人感應」和「三統」(黑統、白統、赤統)迴圈的政治理論;它適應加強君權的需要,敷衍了「君權神授」的神學目的論;它適應維護大一統綱常的需要,將先秦多家(不止儒家)的相關思想改造成以「三綱五常」為基礎的「忠孝」理論(人們往往認為「三綱五常」 只是對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發揮,欠妥!因為至少「儒家」以外的韓非也提倡「忠孝」);它適應維護和延續一統國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併,主張限田、薄斂、省役等主張等。

總之,「董學」是在對先秦「六藝之科」與「孔子之術」進行揉合,對包括陰陽五行、儒、道、墨、法、名、雜,乃至術數和方技等家在內的百家學說,加以雜交、嫁接、揆度、敷衍、改造的基礎上,而炮製的一套以「天人感應」、陰陽五行和「三統」(黑統、白統、赤統)迴圈等學說為其理論基礎,以「君權神授」和「三綱五常」為其核心內容的,駁雜而又系統化、理論化的思想體系。

因此,它既非以往之「儒術」,也非其它以往某一學派之「術」。因為從其融合陰陽五行和儒、道、墨、法、名、雜,乃至術數、方技諸家的思想觀點來看,它與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學」差別實在太大。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學」,是以「仁」即人道主義為其理論基礎,以民本主義為其施政綱領的學說,而「董學」則是以神學目的論即神祕主義為其理論基礎,以「君本主義」為其施政綱領的學說。

「董學」所宣揚和強調的「以人隨君,以君隨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春秋繁露・玉杯第二》),與孟子所主張的「民貴君輕」恰恰成鮮明的對比。所以,要是按照習慣硬把它說成是「儒術」的話,那麼這種「儒術」也絕非以孔孟為代表的原有「儒學」。而是吸納了包括陰陽五行、儒、道、墨、法、名、雜,乃至術數和方技等家在內的等家思想在內的宗天神學。

至於人們已經習慣於把它稱之為「新儒學」,愚以為這是個以訛傳訛的歷史性誤謬。因為在世界觀和基本的學術旨意上都與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學相距甚遠的「新儒學」,也可以隨便換成其它什麼「新」的舊學說,如「新陰陽學」、「新雜家學」等等。

「董學」所帶有的鮮明的神學目的論、迴圈論和宗教的色彩,無疑播下了讖緯迷信和宗教化的種子,更是以往任何某個單一的學派所沒有的。所以,這個專門為適應大一統國家的政治需要,而綜合「六藝之科」和「孔子之術」,再加上個人杜撰和臆造所精心炮製的,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創」無「新」的,帶有明顯的神學和宗教色彩的,龐雜的理論體系,還是稱之為「董學」為最妥。

當然,「董學」也可算作是一種「綜合創新」,但與以往的學說譬如「荀學」所不同的是:就其主觀動機而言,它至少不是完全出於探疑求真的目的,而主要是出於為適應一統國家的政治需要所進行的,因而帶有很大程度上的雜糅、敷衍、杜撰、臆造的成分。如果說李斯當年為適應秦始皇一統天下之政治需要,向秦始皇建議實行的文化**方案,還十分簡陋、裸赤的話,那麼,到董仲舒出於同樣的動機所向統治者提供的實行文化**的方案,則精緻、隱祕得多了。

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如果說李斯是「君學」的肇始者,那麼,董仲舒則是「君學」的創始人。是董仲舒步李斯之後塵,在作為知識分子統稱的「儒」者中,第一個主動帖服在君王的御座上,專門為君王**統治的維護和延續而吹喇叭、抬轎子,並殫精竭慮地編造相應的理論和學說。董仲舒是學者爭當統治者的御用文人,使學術屈從於政治,理論屈從於權勢,從而進一步強化「官本位」的始作俑者。

所以,清末民初的「國學」家如鄧實,把這類學問就其實質而稱之為「君學」,是非常確切的。

從「董學」開始,「君學」因為受到歷代君王的青睞,所以董仲舒一流的「儒者」不斷地湧現,隊伍越來越壯大,「君學」的內容和形式也相應地不斷被「創新」,成為「國學」發展中的主流。

「董學」作為「君學」,自然主要是為了衛護和鞏固皇權的**統治服務的,但由於它所包含的災異祥瑞之類的預警內容,而董仲舒又偏偏篤信躬行,那麼,當災異等不祥的預警出現時,自然就會遭受迷戀權勢的統治者的疑忌。所以,這種學說本身所隱含的某種程度上的「雙刃」性質,就迫使它的創立者自己也處於誠惶誠恐之中。主父偃竊其書稿的一次告發,就使董仲舒遭遇牢獄之災幾乎丟掉腦袋,使其體驗到了其中的利害而從此驚魂不定。

這大概是董仲舒雖為其君王編造了最有利於維護和延續一統天下的「君學」,卻終不得重用,而主動退居故里專門著述的一個重要緣由罷。從其退居而專門著述作為其主要著作的《春秋繁露》來看,董仲舒除了動機上的根由之外,確實還有認識上的原因,這從他篤信災異祥瑞之說也能看得出。不然就無法解釋一個已經在仕途上鑽營無望的人,為什麼還那麼專誠地堅持和著述他的學說。

但是,也不能排除他可能存在的良苦用心:因為據《漢書・董仲舒傳》載,董仲舒「年老,以壽終於家,家徙茂陵,子及孫皆以學至大官。」茂陵乃漢武帝之陵寢所在地,其死後舉家遷徙到茂陵,足見其一家對皇帝的至誠至忠;而其「及孫皆以學至大官」,又足見「董學」對其�鈾鎦�福廕了。

這其中的緣由,很值得品味!

從另一方面說,董仲舒似乎不知道任何專權的統治者,不管他們如何信誓旦旦地發誓遵循什麼學說、理論,而在實際行動上絕對不可能真正恪守。因為一切握有實權、大權獨攬的統治者,都是百分之百的實用主義者。他們所念念不忘、處心積慮地要維護的,只是他們自己手中的權力,怎麼可能受某一學說、理論的約束呢!

這也許是作為「君學」的「董學」即使表面上為漢武帝所採用,終究不可能為這個專權自用、好大喜功、征伐不斷、勞民傷財,而又酷好「封禪」、「祀神求仙」的君王所實行,而它的炮製者董仲舒也始終未被重用,反而幾乎招致殺身之禍的根本緣由。

四、「新儒學」非原儒學

人們將「董學」稱為「新儒學」,蓋與班固所言董仲舒「推明孔氏」有關,但是,當某種學說一旦被冠之於「新」的桂冠時,那隻能意味著這種學說已經不便歸屬於原有的相關學說了。只要回看一番中外古今的學術文化史,就不難看清楚這一點。且不說其它,即以當今世界標榜「新馬克思主義」的各種理論、學說而言,就很難從其中找到有一種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有的實不過為列寧說的是「被逼得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的「馬克思主義的敵人」而已。

董仲舒所精心炮製的一套以「天人感應」、陰陽五行和「三統」(黑統、白統、赤統)迴圈等學說為其理論基礎,以「君權神授」和「三綱五常」為核心的,駁雜而又系統化、理論化的「君學」體系,由於畢竟迎合了統治者維護和加強君王**的需要,所以,儘管兩千多年時有沉浮,但總起來說成為維護和加強君王家天下**的重要的理論基礎。

儘管「新儒學」的稱謂對「董學」並不確切,也並非原來的儒學,但既然已經成為史實,矯正也難,所以愚認為沒有必要再在這方面作文章,而關鍵的倒是弄清它的本質:「新儒學」「新」就新在,不僅與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學根本不同,而且與以荀子等為代表的儒學也大相徑庭;「新」就新在完全失去了先秦儒學先立論,然後遊說統治者實行的探疑求真的學術指向,而蛻變成為迎合統治者的政治需要,絞盡腦汁地編造理論的所謂「君學」。董仲舒不愧為「傑出的理論家」,不過他的理論只是為**君王服務而已。

而中國的**統治在他之後之所以得以一直延續兩千多年,正是得益於董仲舒這樣的「傑出的理論家」地不斷湧現。

概括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3樓:石小希

明清經濟的特點如下:

農業:棉花推廣,高農產品引進,農產品商業化,形成專業生產區域。

手工業:工具革新(紗綢機的出現),技術提高(雙色印套技術),分工細密,規模大,資本主義萌芽。

商業:國內市場擴大,農產品種類增多,國際長途販運**發展,江浙地區出現了以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

4樓:洛qing川

1種植作物更加多樣化,經濟作物廣泛種植

2租佃制度更加廣泛,佃戶人身自由度大大提高3、以家庭手工業為主(自然經濟、自給自足);

4、在分佈上很不均勻(南多北少);

5、生產方式(男耕女織)

5樓:我的真愛是王晗

農產品商品化

工商業市鎮大量湧現

貨幣經濟,商業資本活躍

區域性商幫

如何認識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6樓:匿名使用者

在經濟上,突出的是明清商品經濟繼續發展,在此基礎上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中國農村經濟的新變化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1)據材料一分別概括春秋戰國、隋唐時期鄉村生活的主要特點。(6分)

(2)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中國農村經濟的新變化有哪些?這說明了什麼?(8分)

【考點】(1)古代中國商業的發展——春秋戰國城市發展;古代中國的經濟——小農經濟;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古代中國的土地制度——租佃制;古代中國商業的發展——明清商品經濟發展

【解析】(1)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特點抓住材料關鍵資訊「有的甚至成為新興商業都市」、「新的居民點不斷出現」、「兼營家內手工業的自耕農成為鄉村主要勞動者」。隋唐時期鄉村生活根據材料「鄉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農家庭習慣於組成三代小家庭」來概括。

(2)變化根據材料「但這一時期的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絡日益緊密」、「農戶在種植糧食作物之外,都普遍開始種植旨在交換的經濟作物」、農民出現了階層的分化、以及「一般租佃關係普遍採用契約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額的方式納租」來歸納。鄉村經濟與市場聯絡密切,經濟作物在鄉村普遍種植說明農耕經濟高度發展,商品經濟活躍。

【答案】(1)特點:春秋戰國鄉村生活逐步繁榮,出現新興商業都市;新居民點不斷出現;自耕農經濟為主。(4分,答出兩點即可)隋唐鄉村生活以家族式村落為主。(2分)

(2)變化:鄉村經濟與市場聯絡密切;經濟作物在鄉村普遍種植;農民出現了階層的分化;租佃關係逐漸普遍。(6分,答出三點即可)

說明:農耕經濟高度發展,商品經濟活躍。(2分)

宋朝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請簡要概括宋代經濟發展的特點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 印刷業 造紙業 絲織業 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 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 發達,和南太平洋 中東 非洲 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1 賦役 宋代的農材賦役制度,大致延續唐末的兩稅法,但增加了丁稅,而差役則甚為繁重造 民...

如何看待明清時期農耕經濟的高度發展

一 明清時期我國農耕經濟高度發展,農業的發展使手工業出現繁榮,私營手工業在明中後 期占主導地位,並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二手工業的繁榮再加上世界 的流入,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具體表現為 商業資本活躍 一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的興起,區域性商人群體的形成.但統治階級卻採取重農抑商 閉關...

簡述明清時期的繪畫特點,明清時期的繪畫有哪些特點?

明代繪畫的發展大致可分為早期 中期 晚期3個階段。清代初期畫壇上正統派的代表人物有被稱為 四王 的王時敏 王鑑 王翬和王原祁,他們在藝術上嚴格遵循古法,加上另外兩位正統派畫家吳歷和惲壽平,被稱為 清初六家 唐代懷述 常達,後梁彥冉,宋代晤恩四位高僧明末清初的南京畫壇是畫家雲集之地。著名的有龔賢 樊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