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的仁者愛人

2021-03-05 09:22:18 字數 4685 閱讀 3265

1樓:demon陌

仁者愛人的意思是: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

仁愛的實行是人人皆可為的,和階級地位無關。所有人在仁者的眼中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下貴賤之分。這才是真正博愛的體現,仁者並非只會關懷比自己輕賤的人,仁者眼中只有貼近仁與遠離仁的人。

遠離仁的禍害自己與身邊的人,貼近仁的人能夠成就別人同時成就自己。

遠離仁的禍害自己與身邊的人,貼近仁的人能夠成就別人同時成就自己。然而仁愛的實踐又是任道重遠的,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嚴格遵循「禮」的規範,時時檢束自己的身心,即便在沒有人的地方也能夠如同在大庭廣眾之下一樣不懈怠放縱。

2樓:勤奮的小龍

「仁者愛人」就是說有仁愛之心的人懂得愛惜別人,表現了孔子提倡以「仁」治國的觀點.該觀點對領導階層很有用;「中庸之道」是說為人處事得折中而行不即不過.該觀點對上班族很實用…

不知是否滿意,滿意請給分!

3樓:是誰問的問題

每個都是值得理解的,並且每個人都是可以取的理解的,每個人都有他值得去愛的地方,每個人其實都與自己一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仁者該如何去看待別人,能夠理解便是愛。

如何理解孔子的「仁者愛人」

4樓:匿名使用者

此句譯為: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 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出自:孟子《仁者愛人》

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

仁者愛人的含義

何為「仁」?一是以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為旨歸;二是重視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人的內在道德修養。

孔子言「仁」從「愛人」為核心,包括恭、寬、信、敏、惠、智、勇、恕、孝、弟等內容,而以「以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實行的方法。

所謂仁愛就是:要想自己立得住,同時也要使別人立得住;自己要行得通,同時也要別人行得通。凡事都能推己及人,就可以說是實行仁愛的方法。

仁者愛人,這是孔子思想也是儒家學說的最高道德概念,是儒學所主張的愛的方式。這種愛的基本原則,就是根據血緣關係的遠近,決定愛的程度。

5樓:匿名使用者

(一) 有人認為,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麼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治者內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這裡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對於讀者理解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倫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時代,周天子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其餘庶子則分封為諸侯,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個社會從天子、諸侯到大夫這樣一種政治結構,其基礎是封建的宗法血緣關係,而孝、悌說正反映了當時宗法制社會的道德要求。

孝悌與社會的安定有直接關係。孔子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張都是由此出發的,他從為人孝悌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之事這點上,說明孝悌即為仁的根本這個道理。自春秋戰國以後的歷代封建統治者和文人,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說,主張「以孝治天下」,漢代即是一個顯例。

他們把道德教化作為實行封建統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錮在綱常名教、倫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對民眾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產生了極大影響,也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刻影響。孝悌說是為封建統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務的,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和分析判別,拋棄封建毒素,繼承其合理的內容,充分發揮道德在社會安定方面所應有的作用。

(二)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講的自省,則是自我修養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時代,社會變化十分劇烈,反映在意識領域中,即人們的思想信仰開始發生動搖,傳統觀念似乎已經在人們的頭腦中出現危機。於是,曾參提出了「反省內求」的修養辦法,不斷檢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論語》書中多次談到自省的問題,要求孔門**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

這種自省的道德修養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鑑的地方,因為它特別強調進行修養的自覺性。

曾子還提出了「忠」和「信」的範疇。忠的特點是一個「盡」字,辦事盡力,死而後已。如後來儒家所說的那樣,「盡己之謂忠」。

「為人謀而不忠乎,是泛指對一切人,並非專指君主。就是指對包括君主在內的所有人,都盡力幫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範疇,不止用於君臣關係。

至於漢代以後逐漸將「忠」字演化為「忠君」,這既與儒家的忠有關聯,又有重要的區別。「信」的涵義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內容是誠實不欺,用來處理上下等級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信特別與言論有關,表示說真話,說話算數。

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

(三)仁:「仁」是儒家管理的核心。什麼是「仁」?

「仁者,愛人」,就是去愛別人、幫助別人、體恤別人;「仁」還有「忠恕」的意思,「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即好事要與別人分享,不可獨佔;「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即壞事不可強加於人,比如你不希望自己得大病,也就不要讓你的職工在有毒的環境下工作身患重症。「仁」還有「克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不能私心、慾望膨脹,不擇手段。「仁者愛人」,強調要善待人、友愛人。

儒家的理想就是要通過「仁」的方式,營造一種和諧的人際關係氛圍,使上下級能夠理解溝通,同事間能夠協作配合。而這也正是人本管理所追求和倡導的。在企業當中,滿足人的需要,即是仁。

反過來講,對員工不友善、不體貼,動輒得咎,人人自危,這不是仁。因此,企業在推進企業改革和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緊緊堅持「三個有利於」標準,實踐「****」的重要思想,把不斷提高職工群眾生活水平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貫徹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畢竟,使大多數職工人心不定、得不到實惠甚至失去實惠的改革和管理,不是成功的改革和管理;使大多數職工感覺到不公平不公開不公正的改革和管理,是失敗的改革和管理。

「仁」強調以德服人,以教育培訓為主,促其自覺,而不是以消極的、高壓的方式使其被動接受管理。管理者必須做細做實思想政治工作,使改革和管理措施得到職工的理解和支援。 「仁」有兩種體現:

「內仁」和「外仁」。「內仁」主要是指對企業員工待之以仁。但企業還有一些更重要的關係,即與外部的關係,如:

與國家、與社會的關係,與同行的關係,與**商的關係,與經銷商或消費者的關係,等等。「仁內」,是追求「內聖」的境界;「仁外」,是為了達到「外王」的效果。「內聖」才能「外王」。

那麼,在對外關係上,企業如何「以仁為本」呢? 對國家、對社會的「仁」,就是要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為國家經濟建設出力。這是一個企業存在的基本的功能,也是最基本、最大的「仁」!

企業必須盡力挖掘潛力,提高效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虧損是不人道的。其他如誠信守法、遵章納稅也是「仁」,做好安全、環保、節能工作等也都是企業的「仁」。

不加強安全管理,不進行環保治理,對員工是「不仁」,對社會是「不仁」,對國家也是「不仁」。這種「不仁」有時上升到觸犯國家法令的地步了,法律就要追究責任。 對同行業廠家的「仁」,就是要避免惡性競爭,免得兩敗俱傷,而要引入「競合」理念,建立起雙贏模式,在適度競爭中促進行業發展,共同富裕。

無序的競爭只會使雙方都陷入「窘境」,路越走越窄,最後走進死衚衕裡。常言道「送人玫瑰,手留餘香」,說的是對別人的「仁」,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仁」。 對**商的「仁」,就是不能一味地「壓迫」(從本質上講,一個企業利潤的取得,總是建立在對上游的「壓迫」和對下游的「剝削」之上的)。

因此,企業開展目標成本管理,不能把降低成本的重點一味地放在壓低原材料的採購**上,應該更多地放在內部挖潛上。因為原材料的**再低總有一個極限,太低了質量就難以保證。一種極端的情況是,把**商壓得無利可圖了,致使其不能維持經營,那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設身處地地想,我的產品購買者對我採取這種方式,我也不會高興。所以必要的時候,對**商應採取一種「仁」的態度,適當讓利,適當扶持發展。**商多,企業自身採購餘地就大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對經銷商(消費者)的「仁」,就是要適當剋制自己的「剝削」慾望,適度謀利而不是超額榨取。短期內榨取超額暴利,只會縮短這種產品的市場生命週期,對企業、對行業都是利小於弊。因此,對產品要有一個理性的利潤判斷,企業要在合理的利潤與慾望中的最大利潤之間尋找平衡點,應該是謀求「合理的最大利潤」或者是「最大的合理利潤」。

供、產、銷之間是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保護消費者利益,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不強買強賣,這也是「仁」的表現。能夠提供更好的質量、更好的**、更讓上帝滿意的服務,這是更進一步的「仁」了。

「仁」有「大仁」「小仁」之別。有時對小部分是「仁」,對大多數、對全域性就不一定是「仁」,所以「小仁」要服從於「大仁」。比如現在企業出臺的一些改革措施,小部分人暫時會失去一點點利益,這是為了將來能得到更多的利益,是為了使更多的人得到利益;小部分人的不穩定,是為了使大多數人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是為了使更多的人今後能夠生存得好一些,過得更安穩一些。

否則,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隨著加入wto後國外「大鯊魚」的闖入,企業生存都會很不容易,那時必然造成全體的窘迫。所以,有時看上去是「不仁」,實則是「大仁」。 對「仁」也要辯證地理解。

「仁」並不是一味地散漫放縱,「仁」也強調嚴格管理。「仁」、「禮」不可分。孔子所說的「禮」,就是企業的規章制度。

「仁」雖然以一種寬鬆的方式、提倡自我管理的方式出現,但當自律失效的時候,孔子也強調「是可忍孰不可忍」,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該嚴格管理的地方還是要嚴格。這裡關鍵是個「度」的問題,掌握了「仁」與「不仁」之間的「度」,就是理解了「中庸之道」的真諦。

怎樣理解愛人,如何理解仁者愛人?

你越是怕失去女生,你就不敢跟她聊天,約會,這樣你真的就會失去女生。回答你好 1 丈夫或妻子 在跟第三者說話時,夫妻一方對另一方的暱稱,表現出更加恩愛的感情 2 或指他人夫婦中的一位 3 情人 戀人。戀愛中男女的一方,未婚的戀人。4 所愛的人。指男女雙方心裡在乎的那個人,可以無私的為其付出,又不要求對...

如何理解孔子的辯證法思想如何理解主觀辯證法和客觀辯證法的關係?

孔子與 仁 的學說 孔子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之一,是中國思想文化的創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羅永珍,博大精深,中國文化發展的所有豐富性特徵都可以從孔子那裡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徵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 仁 的思想,以至後來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為 仁學 那麼,孔子關於 仁 的思想...

如何理解孔子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如何理解孔子論語的 知其不可而為之 與莊子的 知其

這個理解起來很麻煩,因為這句話不是孔子親口說的,而是其他人對孔子的評價。論語 憲問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 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 道之將行也與,命也 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子曰 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 作者七人矣。子路宿於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