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介紹蒙古包的作文描寫蒙古包的作文600字左右

2021-03-05 14:21:13 字數 5131 閱讀 7829

1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上不有幾個民居是

建在草原上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居是可以攜帶組裝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居是擋風能力極強,可以讓屋內溫暖舒適的呢?

蒙古包歷史悠久,早在匈奴時代就出現了,為了可以在草原上隨意更換軍營,當時匈奴便發明了蒙古包。後來,蒙古族的遊牧人便把蒙古包當成了家,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放牛放羊,一片草吃完了就帶上蒙古包,尋找另一片長滿青草的草地,蒙古包是用牛車運輸的,不用花費人力,組裝也很容易。

蒙古包不但歷史悠久,觀形也很獨特。蒙古包外觀呈圓形,頂部為圓錐形,圍牆是圓柱形,四周的牆壁是用160釐米左右的木板,用木條編圍砌蓋,搭建方法也十分簡單。蒙古包搭建好後人們將會在包外包內進行裝飾,在四周的牆上掛上鏡框和招貼花,在牆的正中間掛一把弓,並在包內鋪上厚厚的羊絨地毯。

隨著現代科學的日新月異,一些現代化的傢俱電器也「走」進了蒙古包。蒙古包的進口會裝上木門,在內外兩側鋪上厚厚的屏風,讓蒙古包的保暖效能更上一層樓。蒙古包外的裝飾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裝飾越豪華就越能體現出身份的尊貴。

古時的蒙古可汗的蒙古包外都會插滿紅色或黃色的旗幟,門口會放兩口大鼓或兩把大刀。現在的蒙古族的遊牧民則會在門口鋪上一塊地毯,並在蒙古包的頂部插一面黃色的旗幟。

在蒙古汗國時代,可汗的蒙古包可容兩千多人,在民居中,蒙古包就是一個智慧的結晶,從貴族王室到遊牧人經歷了幾百年歷史。

蒙古包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讓遊牧人民住下去。

2樓:匿名使用者

在遼闊的蒙古

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

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遊牧人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於遊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毫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克等族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蒙古包是許多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大多數的蒙古人終年趕著他們的山羊、綿羊、犛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隻駱駝運到落腳點,再起帳篷.

現在開始搭了,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便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的地毯,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

現在一些傢俱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時將「哈那」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哈那摺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板.一頂蒙古包只需要40峰駱駝或10輛雙輪牛車就可以運走,20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3樓:快樂的睿兒公主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

據《黑韃事略》記載:「穹隆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

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隆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

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多平方米。現在遊牧生活逐漸被定居所代替,草原上富裕起來的牧民建起磚瓦房,蒙古包越來越少了。

蒙古遊牧人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於遊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克等族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即蒙

蒙古包成為蒙古人的日常大多數蒙古人是終年趕著他們的山羊、綿羊、犛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隻駱駝運腳點,再起帳篷。

古族傳統民居。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一圓形天空,通煙氣。

包門小,朝南或朝東南。具有製做簡便,便於搬運、耐御風寒,適牧等特點。 多用在族「家」、「屋」的意思。

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20多人;小者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便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的傢俱,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一些傢俱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哈納摺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板。

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雙輪牛車就可以運走,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巴里坤的蒙古族因長期與漢族雜居,所以其袍,腰繫絲帶,腳蹬皮靴袍子,配以彩色絲綢腰帶,足蹬蒙古式皮靴,英姿颯爽,俊秀威武。

過去蒙古族以遊牧為主,所以住的全是蒙古除了遊牧,相當多的蒙古族從事農業生產或農牧兼營,他們已定居村鎮。

巴里坤蒙古族的傳統飲食主要是麵食、奶食、肉食以及夏季吃些野韭菜、蔥和蘑菇等。後因長期雜居在漢族中,從事半農半牧生活,現在普遍吃蔬菜。蒙古族熱情豪爽,誠懇待客。

宴請客人時必敬酒並唱「敬酒歌」助興,營造熱烈氣氛,以此表示對客人的歡迎、祝福和尊重。蒙古族特別倡導尊敬長者,愛護晚輩,如果家裡來了年歲大的長輩,必須要迎上去把馬接過來拴好,長輩要走的時候,也要牽馬扶其上鞍。

蒙古族的節日主要是春節和敖包節,除此還有點燈節(祖魯節)、麥爾節等。蒙古族把送冬迎春的第一天,即春節稱:「查幹薩日」。

蒙古節有自己為柱拜的典型。祭喜地雲集在敖包前進行祭祀,先由喇嘛焚香誦經,人們則獻了供品後,自左向右圍歌舞等娛樂活動。因此祭敖包不僅是一次宗教活動,蒙古族青年男女藉此施展才藝、技能、進**感交流的一次機會。

賽馬、摔跤、」是草原馬背民族的拿手好戲。蒙古族無論男女,自幼學習騎馬,到十來歲就縱馬如飛。

4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包是蒙古民族的傳統居所,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蒙古包的形狀、結構、色彩、佈局、功能、尺寸比例,製作技術,裝飾裝修,不僅完全適合蒙古草原上的自然環境和蒙古民族遊牧征戰的社會生活,同時充分體現了蒙古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思想智慧,包含了許多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內容。

由於蒙古民族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從事的經濟活動不同,所追求的審美要求不同,從事的經濟活動不同,所追求的審美要求不同,因此蒙古包具有了形圓、色白、計時、環保、摺疊五大基本特點。

蒙古包的「圓形」特點是由蒙古高原平坦遼闊的地形,冬春季節多大風和夏秋季節多暴雨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決定的,也與蒙古民族對天地日月的認識和崇拜有關。蒙古包下圓上錐形外部造型,從任何角度受風阻力小而不易被大風颳倒和全面快速排出雨雪而不易被大雪壓垮或大雨中漏水。

蒙古包內部造型為天地日月組合型,蒙古包的天窗為日月形,烏尼杆圍繞天窗形成日月光芒四身狀,哈那組合成天幕狀。蒙古包內部的天地日月組合形獨特造型,具有了計時功能,這是蒙古包其他任何居室相區別的又一大特點。蒙古包的 60 根烏尼杆圍繞在圓形天窗,每一個烏尼杆之間形成 6 °角,全包內形成 360 °角,形如今天的鐘表。

日出日落,陽光從天窗射入蒙古包內,每天的光線在蒙包內順時針繞一週,牧民根據太陽光線照射的不同位置確定時間,因此蒙古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太陽時的民族之一。

「色白」是蒙古包的又一個基本特點,蒙古人自古尚白貴白 , 以像徵純潔、真誠、光明和希望的白色做蒙古包的基本顏色,以此祝福大草原的光明未來。

蒙古包由木製構件、氈制結構和帶索構件等三大基本結構組成,在建造和遷居過程不使用一鍬土和一塊磚瓦,因此不產生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而具有了難得的環保居室的特點。蒙古包的環保特點充分體現了蒙古民族崇拜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優秀傳統風俗。蒙古包完全適合於蒙古人的遊牧和征戰生活,具有了摺疊式可折裝移動的特點,而且拆裝和搬遷規範化和程式化,速度十分快捷方便。

蒙古包的天窗、烏尼、哈那三者之間有嚴格的**比例,每一個構件都要標準等生產,每一個構件都有嚴格的選材要求,整個製作技術科學簡單,因此蒙古包的結構和製作在建築學上得到極高的評價。

蒙古包的內外佈局規範,藝術性文化性裝飾裝修十分講究,尤其圍繞蒙古包中的生活起居形成的一整套民俗文

描寫蒙古包的作文600字左右

5樓:樂觀的幸福小子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

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

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

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蒙古包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釐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運輸。

克等族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這就是那有特點的蒙古包!

蒙古包蒙古包的由來蒙古包的由來蒙古包的由來和特點

1 蒙古包的形成經過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 猿人住天然山洞,古人改造利用現成山洞居住。到了今人時代,才會自己製造 洞室 在地面挖一個地洞,沿洞壁用木頭 石頭之類謅甃起來,甃得快齊至洞沿,再在洞中栽一排木杆,上面搭一些橫木封頂,就成了洞室 烏爾斡。2 洞頂要留一口子,靠口子斜支一根粗木通到洞底,上面刻一些...

關於蒙古包的只要一百字關於蒙古包的資料只要一百字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 休息 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 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 一個畫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 哈納 用2.5 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而成 架好,再架上頂部的 烏尼 長約3 2 米的柳條棍 將 哈納 和 烏尼 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

蒙古包有哪些特點和優點蒙古包的特點

蒙古包以圓形為總風格,無稜無角,呈流線形。包頂為拱形,其承受力最強,包身近似圓柱形,上下形成一個強固的整體。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風雪,不會使蒙古包陷於滅頂之災。搭蓋堅固的蒙古包,可以經受冬春的十級大風,由於包頂是圓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時候,把蒙古包的頂氈蓋上,它就形成了一個球狀封閉體。因此它還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