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司使是什麼職位

2021-03-06 05:30:25 字數 1580 閱讀 1046

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北宋前期最高財政長官。後唐長興元年(930),始設三司(鹽鐵、戶部、度支)使,總管國家財政。宋初沿舊制,三司總理財政,成為僅次於中書、樞密院的重要機構,號稱「計省」,三司的長官三司使被稱為「計相」,地位略低於參知政事。

太平興國八年(983),廢三司使,分為鹽鐵、戶部、度支三個機構,各置使分領。淳化四年(993)五月,又合併為三司,設三司使一員。不久,全國分為十道,分屬左、右計,東京為左計,西京為右計,設左、右計使各一員分管,不久又設總計使判左、右計事。

次年底,罷十道和左、右計,又分為鹽鐵、戶部、度支三部,各置使分領。鹹平六年(1003)再度合併為三司,設三司使一員總領財政,下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個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後設有兵、胄、商稅等二十多個案,分理事務。王安石變法時,三司的部分職務歸屬其他機構,如胄案歸軍器監,修造案歸將作監等。

元豐改制廢三司,職事大多歸尚書省的戶部和工部,三司使改任戶部尚書,受宰相領導。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漢語中「司」就是掌管的意思

三司,就是指三公,即太尉(大司馬)、司徒、司空。

大司馬:漢武帝(劉徹)廢太尉設大司馬,光武帝(劉秀)又廢大司馬為太尉,故大司馬即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職,即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東漢時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

大司農:秦時稱治粟內史,景帝改稱太農令,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為大司農。魏初設大農,文帝(曹丕)黃初二年(221年)改稱大司農,蜀、吳亦各有大司農。

兩漢時大司農掌管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而到了三國時期,由於權力的分散則只能負責這些物資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司 徒:

西周始置,東漢時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東漢時掌管水土及營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隸校尉:漢武帝始置,負責督率京城徒隸,從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簡稱司隸。劉備在蜀稱帝時以張飛為司隸校尉。

司金中郎將:曹操於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鐵、錢幣和農具的鑄造的**。

中國北宋前期最高財政長官 。 後唐長興元年(930)始設三司(鹽鐵、戶部、度支)使,總管國家財政。宋初沿舊制,三司總理財政,成為僅次於中書、樞密院的重要機構,號稱計省,三司的長官三司使被稱為計相,地位略低於參知政事。

太平興國八年(983),廢三司使 ,分為鹽鐵、戶部 、度支三個機構,各置使分領。淳化四年(993)五月 , 又合併為三司,設三司使一員。鹹平六年(1003)三司使下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個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後設有兵、胄、商稅等20多個案,分理事務。

元豐改制廢三司,職事大多歸尚書省的戶部和工部,三司使改任戶部尚書,受宰相領導。

三司使 使 副使 判官 鹽鐵使 度支使 戶部使 三部副使 三部判官三司之職,國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總國計,應四方貢賦之入,朝廷之預,一歸三司。通管鹽鐵、度支、戶部,號曰計省,位亞執政,目為計相。其恩數廩祿,與參、樞同。

太平興國八年,分置三使。淳化四年,復置使一員,總領三部。又分天下為十道:

曰河南,河東,關西,劍南,淮南,江南東、西,兩浙,廣南。在京東曰左計,京西曰右計,置使二員分掌。俄又置總計使判左、右計事,左、右計使判十道事,凡干涉計度者,三使通議之。

五年,罷十道左右計使,復置三部使。鹹平六年,罷三部使,復置三司一員。關正使,則以給、諫以上權使事。

三司使是什麼,古代三司使是什麼職位?

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財政長官。後唐長興元年 930年 始設三司 鹽鐵 戶部 度支 使,總管國家財政。宋初沿舊制,三司總理財政,成為僅次於中書 樞密院的重要機構,號稱 計省 三司的長官三司使被稱為 計相 地位略低於參知政事。太平興國八年 983年 廢三司使,分為鹽鐵 戶部 度支三個機構 各置使分領。淳...

古代學官是什麼職位古代三司使是什麼職位?

古代學官是指主管學務的 和官學教師。西周的學校有大學 小學之分。天子的大學叫辟雍,諸侯的大學叫頖宮,以師氏掌教武藝,以樂正掌教詩書禮樂,以司成為掌學之官。秦及漢初有博士官,漢武帝採納公孫弘的建議,設五經博士,從此後博士專掌經學傳授,成為一種教職。西漢有博士僕射為其首領,東漢改稱博士祭酒。博士講學的地...

司的讀音是什麼,“司”拼音是什麼?

si第一聲,雖然我不是第一個回答的,回答的內容也不多,不過我的回答證明si第一聲是正確的可能性非常大,望採納!司 拼音是什麼?司拼音是什麼 司的拼音是什麼呢 司 的拼音是 s s 是個整體認讀音節 讀音是什麼?讀音 讀音 d y n 釋義 文字的讀法 語言的發音。示例 及時查閱詞典是掌握語言文字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