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enjoy蘰踄繧鍴
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也有兩千多年的**主義,如何看待傳統文化,以什麼樣的態度、立場、觀點看待國學,是關涉到國學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毋庸諱言,中國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一樣也有自身的侷限與不足,民主傳統缺乏、權利意識淡薄使我們在向現代社會的轉型中步履維艱,困難重重。隨著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與提倡,人們在講「同情理解」的同時,自覺不自覺地忽略了對傳統文化負面內容的檢討與反省,從這一點講,提倡批判精神仍有其積極意義。
但我們提倡批判,最終目的仍是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所以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相輔相成,並不矛盾的。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政治、文化傳統,如「大一統」的政治思維方式,追求統一的民族心理,多民族共同相處之道等等,它們構成了中國國情的一部分,對於這些內容就不能簡單地貼上王權的標籤了事,而應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心理機制、社會原因並加以調適、轉化、引導,在此基礎上走出一條「中國道路」來。
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國學,文化是有階段性、時代性的,「經濟發展的程度大體也決定了文化的發展程度」,而國學、儒學的內容「是上個歷史時期的東西,從中國現代化程序看,其中固然有可取的養分,但從體系看,更多是阻力。
當前國學的使命就是創造出與我們正在努力建設的民主、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滿足廣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這當然需要通過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同時吸取外來先進文化並加以融合、創造之來實現。更重要的是,對傳統文化的積極弘揚,本身就是建立在對傳統的客觀分析之上的,包含了對傳統負面內容的批判。我們只有首先了解了哪些是傳統的積極面,哪些是消極面,然後才能去做正面的弘揚。
同樣,我們提倡、弘揚正面的價值觀,也就是對傳統消極內容的批判和否定。例如,我們提倡仁愛、和諧的價值觀,就是對傳統的「窩裡鬥」、「醬缸」文化的批判和否定;我們提倡民主、人權的政治理念,就是對**政治漠視人的生命,踐踏人的尊嚴的**和控訴。傳統文化就是在這樣的創造轉化中「從歷史中走出來」,並發展為當代的新文化。
劉先生認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主旨和核心價值不可能來自於國學、來自傳統文化」,又說古人講的和諧是差別、等級下的和諧,與今天的社會是不相容的,這就讓人難以理解了。劉先生講沒有一成不變的民族文化精神,是對的。但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我們對古人的思想有繼承同時有發展,「剔除糟粕,吸取精華」,「注入新的生機,昇華新的境界」,使民族文化精神得以延續、發展,否則,哪還有民族文化精神呢?
劉先生何必要畫地為牢
2樓:最北的季節
何謂國學?
曰:國有學之謂國學。(《禮記•學記》:「術有序,國有學。」)
如何對待以國學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曾提出明確主張:總結整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推陳出新,古為今用。***有一句名言: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所以我們有時學的也不僅僅是知識,是學習別人怎樣學,怎樣用。
2.前二天看分類,國學被分為歷史文化的分類,如果這樣,國學真沒有前途了。國學是中國的綜合學科,僅剩下文化了,原來的國學的基礎學科都被排除了,那國學就離實用越來越遠了。
學國學的意義不在於國學本身,而在於如何應用國學。
3.國學融百家,百家融360行,家家有長,行行有所精,國學只有百家,而卻遠離360行,國學無足矣,日漸遠矣。
4.國學與西方,本來就是中國與各國的對比。只是西學被整合成了一個西學,細分是各國,各民族。
5.***反對拘於一家一派之言,主張「庇千山之材而為一臺,匯百家之說而成一學,取精用巨集,根茂實盛」。循「博學於文」的學習之道,***博覽群書,對各種學說「挈其瑰寶,而絕其淄磷」。
6.國有百姓,民有百言,百言之和即國學。
7.國學是網,要不斷的填充,才能實;西方是畫,要不斷的堆,就會豐滿。一個是虛中求實,一個是實中實大。
一個是全域性中找細節,一個是細節連成全域性。到一定階段完全相同,只是過程不同而矣。國學體系甚至比西學的更完整,更能變通。
國學是假證結果,由因求果的證明過程,西學是已知結果,由果求因的倒解釋過程。
8.看不起國學的,要好好從頭學。國學是講邏輯的,只是現在的國學大師都不講。
從「道」到「名」就是邏輯的開始。「名」的出現是混沌到清晰的開始,名的確立是分類、順序的開始,「名」的作用是把不清楚的說清楚,講明白。一切邏輯從有「名」開始。
這才是真國學。
9.道為術破,術為道用。術之高,可以破舊道,道之高,可以道御術。
10.有派者,狹自現,無派者,心無邊。《道德經》國學之父,《周易》國學之母,諸子百家比生於此,無論那派皆為其子孫。
即使外來學說,也有在翻譯與理解時受其影響,被其變化。強今勢,各派相爭,索本歸源,派無爭。
11.五行八卦在國學中的作用,相當於西學中數學的作用,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學科,基礎沒有了,所有的體系就瓦解了。
12.道本容百家,當成為道家裡,就容不下了。道為國學之父,易為國學之母。
《道德經》是議**,講其何來何去,如何定義,是定義法;《易》是說明文,講如何推演、替換,是窮舉法,也叫列舉法。固定定義生百家。
13.承認無知是認識世界的開始!每一種觀點,每一類分析、每一個體系其實都有侷限,類同盲人摸象。瞭解真相,必聽百家之言。
14.西方固然好,但國學不能少。西學主講如何立,國學主講如何破。不破不立,不立不破。
15.道為無知,對於道的求解,取決於已知。已知越多,則未知數越多,即變數越大;已知越少,則定數越多,變數越小。
道之解,在於用已知,求無知。識無知者,方會問道,知有知者,常關心於名。即問道者尋規律(忽略於名,關於邏輯與替換),而學知者常關心名(概念、名詞)。
16.想法=思考力,辦法=執行力,做法=行動力。想法=道,辦法=法,做法=術。
其實事事皆有法可依。依法而行。所有翻譯西方的相關管理、營銷的書藉都要以用最傳統的國學翻譯,形成東西對照,從而合二為一。
17.關於國學中的道、術,許多人都常提及,但其實都未能真正理解,何為道,何為術。其實很簡單,同一件事可以是道也可以是術,道在術中,術在道里。
它們是不斷相互轉化的。學與思時為道,行與用時為術。道與術存於任何的思考與行動之間。
18.抽象是思,具象是行。思行結合,才效果最好。
按國學的說法,抽象是道,具體是器。論具像就是以器論道。其實這個背後,還暗藏了二樣沒說,一個是法,一個是術。
法是判斷,在思考變行動中的取捨,術是抽象變具象的技術。我在學習以具象思抽象,以抽象做具象。
19.一部《道德經》寫盡天下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一個代名詞,用來代表未知,所有能說出來的都不是道。道沒有具指,也不是具象。道是一個假設,一個未知量,可以設為x,道是一個規律,一種結果,一種現象,一個方法。
在不同的時期,道是不同的,因為未知,已知不為道。
20.莫把國學也變成國術。中國的國學與國術一樣,在幾千年內是具有實際作用的,而在現在社會,國學變成與國術一樣花拳繡腿,這種研究是可怕的。
所有的哲學源自於生活,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就去論哲學,把哲學當成知識來學習與推廣是可怕的!
21.關於百家的說法,其實馮友蘭有總結司馬談的意思:儒家者流蓋出於文士;墨家者流蓋出於武士;道家者流蓋出於隱士;名家者流蓋出於辨士;陰陽家者流蓋出於方士;法家都流蓋出於法術之士。
對於其它未說,其實類推應是農家出於農士,佛家出於僧侶。所有百家其實是不同階段的各類人。
22.研究國學與研究科學一樣,要心無雜念。善於假設去尋找事物關係,從面實現道存萬物的關聯。
不要試圖用用已知的知識去後拼湊完美的世界,要明白所知有限,而知無限,學會用現有知識去拼圖,在不懂處留有空白,從而更加的準確還原世界。
23.國學研究是要「尋出中國之魂」,在充分吸收外來學術文化的前提下,重鑄中國傳統學術與教育之魂,在世界之林闖出一條中國之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百年孤獨中的國學命運,我們可以看到國學的消長升降與中華文明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
24.國學的尊儒是因為管理者推崇,實際上中國提倡的還是百家爭鳴,和爭鳴後的萬法歸宗。西方提倡的是哲學,辨證法,思辨;而國學提倡的是易,相生、相剋、相侮,是思變。
辨注重的是論,而易注重的思。
25.國學與西學的最大差別不在於哲學觀上,在於對世界的認知假設上。國學的基礎是道,道其實是一個對結果的假設,即無窮大或無窮小。
道存於萬物,道法自然。已知結果去找規律。西方的哲學源於對驗證的假設,先假設再證明,最後得到結果。
所以差別在於一個假設原因,一個假設結果,所以方法與驗證方式不同。
26.論中醫首先得論國學,因為中醫的醫理在於中國的道,即全息世界觀,所有的萬物皆有聯絡。研究西醫需研究科學,但要知科學除了已知技術,還有未知的探索與證明,只有證明有關係後才能成為技術。
中國的道與西方的體系完全不同,所以無法用西方的技術論證,但西方的科學假設其實就是狹義的「道」,小假設!
27.2023年***在一封信中寫到:「世界文明分東西兩流,東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內,要佔個半壁的地位。
然東方文明可以說就是中國文明。吾人似應先研究過吾國古今學說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學才有可資比較的東西。 」
28.***曾說過這樣的話:《詩經》,是2000多年以前的詩歌,後來做註釋,時代已經變了,意義已不一樣。
這或許是「詩無達詁」的意思吧!點評:知識沒有應用邊界的侷限,任何一種知識思維都抽象為邏輯,可以通用於各種不同的領域,但都只適用於不同的條件與階段下。
29.***幾乎都有所涉獵。正如他與黎錦熙的信中所說:
我對於學問,尚無專究某一種的意思,想用輻射線的辦法,門門涉獵一下,頗覺常識不具,難語專攻,集攏常識,加以條貫,便易達到深湛。
30《.淮南子》是諸子百家中雜家的代表作。那麼,什麼是「雜家」呢?有系統、有宗旨、成專門學術的,可稱之為「家」。所謂「雜家」,就是雜採諸家之言而成。
談談對國學熱的看法,國學現在還有用嗎
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鼎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 尋根 熱,九十年代 國學 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
國學教育的意義是什麼,國學教育對於孩子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國學教育其實本身就是對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他和國畫 書法一樣,都是屬於潛移默化影響我們的,技巧只是型,其實最主要的是由外而內的一種對內在的影響,特別對於孩子來說,從小接觸國學,對人格的完善十分重要,現在也有國學國畫書法於一體的課程,如今孩子電子產品接觸得多,容易沉不下心,國學對於蒙養孩子心...
幼兒國學教育的重要意義是什麼,國學教育對於孩子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學習國學經典可以提升孩子的氣質,讓孩子更注重自身的修養,孩子較早開始學習國學,有助於開發孩子智力潛能,培養兒童記憶能力和語言學習能力,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心理品質 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還能督促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改變自理能力差 依賴性強 任性等不良行為。對我個人來說,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