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絕句律詩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

2021-03-06 12:49:59 字數 5338 閱讀 5482

1樓:匿名使用者

律詩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個字的律詩叫五言律詩,簡稱五律(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每句七個字的律詩叫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如陸游的《遊山西村》)。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即10句以上的,則稱排律或長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

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簡稱五絕(如李白的《靜夜思》);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如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

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於南朝。樑、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

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

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各體詩。宋代洪邁曾輯錄唐人絕句萬首,約佔現存唐詩總數1/5。除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以絕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名篇,並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

另外,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此外,每首詩偶句句末必須押韻,如陸游的《遊山西村》押韻的字是「豚」、「村」、「存」、「門」,李白的《靜夜思》押韻的字是「霜」、「鄉」。七言律詩的

三、四句和

五、六句要對仗,《遊山西村》中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就是對偶句。

七律和七絕,作法上應該分開說,七律要工整,主沉穩,宜巨集大,我不主張七律寫得過於輕巧靚麗,這種風格與它的體質不合,又如李長吉那樣的奇幻風格,就不適合寫七律,李義山的言情七律固然纏綿綺麗,但仍然氣質精練氣象闊大。七絕則大大適合輕巧靚麗,我們讀小杜的七絕,簡直是一群時尚美女,嬌俏明豔,令人讚歎,老杜的七律,就是不苟言笑的君子了,試想一位男子漢拋個媚眼給看官,恐怕誰都不適應。然而世事無絕對,人間也有梅豔芳張國榮這樣的例外,何況於詩。

七絕多工筆,七律多寫意,這個寫意的意思,是說它適用於較廣的視角,拿攝影來比喻,七絕如微距,七律如廣角,五言如長焦,古體較近於標頭。杜甫的《又呈吳郎》,寫一件極小的事,仍要從中折射出時代和悲天憫人的大情懷。但不可空洞,尤其是寫時事或感懷的,最忌一味豪言壯語,我一直認為詞中劉改之與辛幼安的差距很可借鑑,這不僅僅是文采學問上的差距,各人經歷不同,有些東西是不能勉強的。

寫感情則忌粘膩痴重,這個很難,往往有真情的就泥於事,無真情的就拿些密麗句子湊數,前一種多少給人詞不達意的感覺,後一種更常見些,說它不好,它倒也工工整整,說好呢,它又不過是東拉西扯,並沒有真正的情感在裡面。

從技術的角度上說,七絕的重點在後兩句,部分四句份量平均,很少有重點在前兩句的。前兩句鋪墊得體,輕重均衡,就算是無過有功,要讓人記住,關鍵在後兩句出彩,是自前面的基礎上推進,或者是大轉,都無不可。也可以前三句鋪墊,到末句終章明意,重頭戲都是在後面,但並非說前兩句就可以順手隨意。

如杜牧的《屏風》:"屏風周昉畫纖腰,歲久丹青色半銷。斜倚玉窗鸞發女,拂塵猶自妒嬌嬈",第一句鋪出背景,次句在大色調下點出重點,隱伏後面的轉折,倘若這句單純承上句續寫屏上美色,後面的轉折就少了大半力量。

第三句轉移視線到主人公身上,末句結明主旨,句句承轉,結構極其嚴緊,不可移易。這結構是好的,可以打一百分,詩總體多少分,那是另說。我不主張太強調結構,詩的神韻更重要。

寫七律,學養的底子很重要,不比七絕,重靈氣,可以略微取巧些。讀的書少,詞彙語句缺少變化,詩就容易輕,壓不住陣腳。七律的具體寫法,字、句、聯、章,歷代都有不少說法,網上也有專章論述,各有道理,信哪種不妨照哪種做去,大半殊途同歸,只要寫得出好詩來,路徑無關緊要的。

真正的好詩,有力量扭轉欣賞習慣,而不是遷就普遍的欣賞習慣。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

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的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還有很少見的六言詩。

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仿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詩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聲韻;

c.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d.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長律自然也是近體詩。長律一般是五言的①,往往在題目上標明韻數,如杜甫《風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韻》,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這種長律除了尾聯(或除了首尾兩聯)以外,一律用對仗,所以又叫排律。

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一半。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字。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古絕可以用仄韻。即使是押平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則的束縛。這可以歸入古體詩一類。

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在形式上它們就等於半首律詩。這可以歸入近體詩②。

總括起來說:一般所謂古風屬於古體詩,而律詩(包括長律)則屬於近體詩。樂府和絕句,有些屬於古體,有些屬於近體。

五言就是五個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個字一句。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古風分為五古、七古,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實除了五言、七言之處,還有所謂雜言。雜言指的是長短句雜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

雜言詩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類法,是沒有什麼理論根據的。

簡單的說,

七、五是以詩每句的字數而言的。律詩的限制比較嚴格,而古體詩的限制比較鬆。

這裡,還需要對詩的平仄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要區別平仄,先要懂得四聲。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平仄是根據傳統四聲(不是現在普通話的四聲)分的。

傳統四聲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簡稱「平、上、去、入」,而現在普通話中的四聲是指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簡稱為「陰、陽、上、去。無論是古四聲還是今四聲,他們都是按字音高低升降的不同而分。

不過古「入」聲拿-b、-d、-g收尾讀音比較短促。廣州話現在還保留有-b、-d、-g韻尾(斑竹是北方人,沒有聽過廣州人說話)。普通話中裡古入聲字的-b、-d、-g韻尾已經消失,古入聲字就分別歸到今「陰、陽、上、去」四聲裡去了。

例如:古入聲字「八」現讀陰平音(一聲),古入聲字「拔」現讀陽平音(二聲),古入聲字「筆」現讀上聲(三聲),古入聲字「必」現讀去聲(四聲)。類似這樣的字有很多。

因此,我們在讀古人寫的詩詞時經常發現不合平仄的現象,其原因正是因此。

明白了四聲,下面就可以說平仄了。「平」就是平聲(包括普通話中的一聲、二聲),「仄」就是除「平」以外的另外兩聲(三聲、四聲,另外還有古人或今廣州中的入聲)。在詩詞的平仄格式中,凡「平」的位置必需選用平聲字,凡「仄」的位置需選用「上、去、入」三聲。

古人寫詩,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跟字音的高低升降有關。同一句話中用相同的聲調就有點呆板,用不同的聲調才有變化,才能有節奏。詩詞中的平仄交替或對立,就能構成詩的節奏與旋律,形成詩的**美。

因此,平仄是詩詞格律的重要因素。

以《早發白帝城》(李白)為例,第3、4句分別為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相對。

格律詩是在字數、韻腳、聲調、對仗各方面都有許多講究的詩。它規定詩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講平仄,嚴格壓韻,而且律詩的中兩聯要對仗等。它是根據漢語一字一音,音講聲調的特點和詩歌對**美、形式美、精煉美的特殊要求而產生的,所以具有相當強的生命力而流轉不息。

格律詩對聲律的要求極為嚴格。聲律包括壓韻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所說:「因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給**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詩分為絕句和律詩,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詩還有排律。那種以為絕句就是律詩的分割的觀點應該說是不正確的,絕句產生在律詩之前,絕句產生的時候格律詩還沒有完全定型,故而還有不合律的古絕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詩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體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詩的中間兩聯一定要對仗。韻腳方面格律詩多以平韻為主,起首一句可壓韻也可不壓韻,其他的單句尾字講究平仄,一定要與韻腳的平仄相反。那麼最難的,應該就是句中字的平仄問題了。

這裡,我們簡單地說一下格律詩的創作規則。關於格律詩的創作,王永義先生編了個歌謠,可供參考:

格律不難記,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為平仄平。

上下句要對,鄰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連同。

七絕重一遍,七律也就成。雙末押平韻,單末多仄聲。

七言去兩字,五言不費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體意思是:近體詩的格律不難記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應該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

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與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對立,鄰句,就是第一聯的末句和第二聯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個字一定要防止出現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鄰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個字應防止全平或全仄。確定了絕句格律的步驟,再重複一遍就成了律詩的格律。

律詩雙句末一字都是平聲,押一個韻,單句末一字多數是仄聲。七言詩的格律去掉前面兩個字,注意,此時第四字應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詩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詩是平起還是仄起,是平收還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該句末一字。

離職要注意些什麼,離職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很多人在離職的時候,並沒有跟公司索要離職證明的習慣,其實你拿到這個離職證明,才代表從公司正式離職。公司辦理離職要注意些什麼?手續不全或不合規,以後有很多麻煩。職場小知識,記住以下六點,助你步步高昇!離職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離職時要注意哪些事項?一 辭職時要注意的問題都有哪些。應注意的問題 辭職後,單...

人在交運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一 注意事項 1 即將進入的大運是有利命局的,簡單說就是命局所需的喜用神大運。2 把握好交運的時間點,儘量避免衝 刑 害 孕產 孤寡 疾病 喪事等不吉之象。3 交脫大運期間穩定心態 確定一個主要方向,儘量少受動態環境的影響。4 新的大運正式起運後,若恰逢吉利的大運,可以把握十年的良機,奮發努力 開拓...

咳嗽的時候在飲食方面應該注意些什麼

哈哈,你找對人了.這個我是有經驗的,因為本人有段時間老咳嗽,吃了一副偏方,一吃就好.5片白蘿蔔,1個生薑切成片,2勺蜂蜜,5顆紅棗,放入水中,煮沸騰了,喝裡面的湯水,一喝就好,咳嗽飲食宜忌 咳嗽是呼吸系統疾病最為常見的症狀,通常可分為急性咳嗽與慢性咳嗽。急性咳嗽多為病毒 冒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