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古詩如何解讀古詩詞中的杜鵑意象

2021-03-06 17:39:47 字數 5692 閱讀 2306

1樓:北方一樹

解讀古詩,正如瞭解一個人,不僅要看外在,也要看內涵。

解讀古詩,好比做任何一件事,要有始有終,還要選擇值得的,去付出行動。

解讀古詩,就像與作者和所處的時代對話,詩人或直抒胸臆,或古風含蓄,都和他當時的情境有關,我們可以通過一首詩,瞭解一個人,可以通過一本詩集,把握一個時代。

解讀古詩,最怕的就是斷章取義,只尋訪美詞佳句,卻忽略了古詩通篇的意義,也忽略了一首詩只是作者某一階段某一瞬間的表達,不要因為某一句,就妄下論斷。

詩無達詁,名家翻譯註解,不一定能夠道出詩人原本的寓意,也不一定能夠達到讓所有讀者滿意的程度,所以,詩似乎更適合獨自品讀,玩味,一時一處之景,也能因不同境遇的人,生出不同的感觸,何況飄渺蘊藉的文字呢?

說了這麼多,要解讀古詩,似乎無從下手,但是世事因果相隨,既然詩人此刻作成此篇,定然有其緣由,所以,追本溯源即可,例如,因潦倒而生懷才不遇之感,因遭貶而作憂憤之訴,等等。理解了成詩背景,我們大體就可以領會古詩的大意。

我還有一點建議,就是可以作本類文學中的比較文學,例如,把幾個作家,相似的作品作對比,把同一個作家同類作品不同時期的作品,選取某一角度,做對比,以此類推,以至無窮,能夠對以往的註解和權威的觀點,有新的見解,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論證充分,沒準你也能成為學術大師。我這就是一個小小構想,怕見笑於方家,還是說歸正題。

以此類推,以我之拙見,總結了以下幾點,權作參考,不免疏漏,望見諒。

首先,瞭解古詩的背景知識,例如,作者,時代,生平,思想。

然後,瞭解古詩的基礎知識,例如,標題,字義,句讀,主旨。

接著,瞭解古詩的延伸知識,例如,風格,流派,影響,傳承。

仔細體會古詩的意境,意象,情感,韻律,藝術手法,藝術特色,煉字煉句等。

最後,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品味,感悟,昇華。

古詩可以如此學習,古文等等文學,皆可參照此路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可。

2樓:這一年好難過

看標題找時間地點推出環境,看句子找意象和一些形容詞如悲之類的 可以通過它們把握情感 ,看註釋 會有作者的經歷之類的 被貶啦什麼的。

3樓:尚丁革爾

區分中心思想 找出它的中心思想 其它圍繞這中心思想去明朗化

懂麼就是指其它的字詞陪襯中心思想 或說明中心思想的含義

就這麼簡單

4樓:尐灬爺拽

一首成功的好詩一定有獨到的藝術手法和技巧.鑑賞古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賞析詩歌的藝術手法和技巧,這一考點既是古詩鑑賞的重點,又是古詩鑑賞的難點. 藝術技巧的鑑賞一般包括三個方面:

表達方式的評析,藝術手法的賞析,修辭手法的體味. 一,表達方式的評析 表達方式包括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所謂表達方式的評析就是指能辨析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記敘.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紹.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古人莊》),"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越王勾踐滅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李白《越中覽古》)等. 2,描寫.用形象的語言對人,物,環境等的形態,特徵作具體生動的描繪.

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睹其物,如臨其境.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等. 3,抒情.

在作品中抒發主觀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滄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等. 4,議論.

在作品中直接闡述觀點,表明態度.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江東**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題烏江亭》)等. 這四種表達方式在具體運用時並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經常交融在一起,我們需要注意這一點,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式.

二,藝術手法的賞析 1,有關描寫的藝術手法:從描寫角度看,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從描寫用筆看,有工筆和白描;從描寫的內容看,有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 2,有關抒情的藝術手法: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古詩詞大多借助景物來抒情,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與情的關係通常有四種: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

3,襯托手法:涉及到正襯和反襯. 4,對比手法.

5,賦比興手法. 6,用典. 7,虛寫與實寫.

8,象徵手法. (以上內容詳看附錄) 三,修辭手法的體味 古詩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借代,對偶,設問,反問,雙關等.在鑑賞詩歌時,我們要能辨別這些修辭手法,並能分析他們的藝術效果.

(以上內容詳看附錄) 附: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例析 1,比興手法:賦比興是對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歌表現手法的總結.

其後的詩歌繼承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賦,就是詳細地敘事寫景,並表示出作者的態度.如《詩經•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纏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描寫一群伐木的奴隸替奴隸主砍伐檀木製造車子,在艱苦繁重的勞動中聯想到奴隸主不勞而獲,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詩經•碩鼠》把奴隸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

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漣漪"就屬於"興",它引出了下面的敘述."興"和"比"常常聯絡起來在一篇詩中運用.

如《孔雀東南飛》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既是"興",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過對某些事物,某個問題的敘述,描寫或議論,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就是間接抒情.中國古典詩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間接抒情,達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手法.

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斷古典詩歌有無意境的標誌;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斷古典詩歌是否為上乘之作的標誌.如張可久《[雙調]清江引•秋懷》: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裡.

詩人緊緊把握題意,用西風,北雁,紅葉,黃花,芭蕉,雨聲,點染成一幅蕭瑟的秋景.又因"西風"的到來而聯想到"歸期"的未卜;因"芭蕉雨聲"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輾轉反側的愁思.句句是寫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統一起來.

如果是考試的話::

技巧型題考查方式

①這首詩(兩首詩或句子)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技巧)?並作簡要分析。②從某個角度(如動與靜、情與景、修辭等)來賞析這首詩。

解題提示

表現技巧是詩人用來抒發情感、表達題旨的一種手段方法,要準確回答就要熟悉古詩中常用的一些表現方法。①修辭手法:比喻、對偶、誇張、對比、擬人、雙關等。

②描寫手法:a.襯托手法,又分正襯和反襯,反襯又有動靜襯、聲寂襯、樂哀襯等;b.

側面描寫;c.虛實結合;d.象徵手法等。

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和託物寓理三種。

解題祕訣

①準確地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②結合詩句分析,為什麼運用這種手法;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常用術語: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覆、襯托、對比、用典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想象、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 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怎麼樣才能理解一首古詩詞的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1、要踐行,可讀不懂怎麼辦?那就學!聽別人講總比不學好,自己學總比聽別人講好。

學總比不學好,早晨學總比中午學要好!因此,從現在開始,拿起詩詞,一首一首自己鑽研。達到看懂一般的古文的水平並不需要多少功夫。

也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難。

2、那麼,我們需要做哪些熱身準備了?很簡單,《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這樣的暢銷書到處都可以買到。再買一本普通的《古漢語詞典》與《現代漢語詞典》。

有了這兩個東西就夠了。一個是學習的材料,一個是學習的工具。

3、有了這些東西之後怎麼著手?這是最麻煩的,也是最重要的。空洞的理論是沒用的。

我下面通過具體的詩詞來講解如何學習,如何自主學習,如何針對普通大眾的自主學習。讓人們拿起一首陌生的詩詞的時候,能講出個一二三來。

4、我們許多在職老師,在講解詩歌時候,口若懸河,但卻文不對題,講了一大通學生還是不理解,考試的時候照樣不會分析一首詩詞。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分析與講解不是從詩詞本身出發的,而是從資料出發的。

5、如果他們沒有對資料的充分佔有,甚至是豐富的佔有的話,他們自己能否理解我想是個問題。從這我們也可以歸納出詩詞鑑賞的第一條總原則:對任何一首詩詞都要從詩詞本身出發,而不要從資料出發,資料的作用在於驗證我們的理解,而不是從資料中去了解詩詞本身。

反之,本末倒置。

6樓:桐吉敏世慈

指傳遞書信,因此稱書信。最早出自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客從遠方來:古代用絹帛書寫:鴻雁

在古詩詞中是傳遞書信的使者

尺素,指傳遞書信。

魚傳尺素。呼兒烹鯉魚,成語你的他是去南邊了吧詩詞意思是

你的話像春風拂面溫柔

點點滴滴我都會記在心中

如果傳遞書信的鴻雁北飛

一定會捎去我對你的相思意

注,遺我雙鯉魚,通常長一尺,中有尺素書

如何解讀古詩詞中的"杜鵑意象"?

7樓:小鬍子不是我

杜鵑花:表達喜悅之意。

杜鵑鳥:即子規,表達思念盼望之意。

一、杜鵑花

又稱山石榴、映山紅,系杜鵑花科落葉灌木,落葉灌木。全世界的杜鵑花約有900種。中國是杜鵑花分佈最多的國家,約有530餘種,杜鵑花種類繁多,花色絢麗,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是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

傳說杜鵑花是由一種鳥**染成的。

二、杜鵑鳥

杜鵑又叫杜宇、子規、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

六、七月嗚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所以叫杜鵑啼歸。別名:

子規,布穀鳥,常指杜鵑亞科和地鵑亞科的約60種樹棲種類。杜鵑科鳥分佈於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在東半球熱帶種類尤多。杜鵑棲息於植被稠密的地方,膽怯,常聞其聲而不見其形。

三、杜鵑鳥傳說

春末夏初,當你在風景區內遊覽時,常常可以聽到"布穀、布穀"的叫聲,或者叫"早種包穀、早種包穀",或者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還有"快黃快割"。

這種聲音清脆、悠揚,非常悅耳動聽;當聽成"不如歸去"時,又感到令人惆悵、憂傷。山民們都叫它"布穀鳥",實際就是杜鵑。它是催春鳥,吉祥鳥,因也叫"布穀鳥"與"子規鳥"。

相傳它是望帝杜宇死後的化身變的,而杜宇又是歷史上的開明皇帝,當他看到鱉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樂業,便主動讓王位給他,他自己不久就去世了。他死後便化作杜鵑鳥,日夜啼叫,催春降福,所以這種鳥十分逗人喜愛。

我國自古有"杜鵑啼血"之說,並將它視為為民喋血的望帝的化身。所以杜甫詩中有"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為喂其子,禮若奉至尊"之句。

四、相關詩句

1.《子規》

唐代:吳融

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悽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2.《大德歌·春》

元代:關漢卿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

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

一春魚雁無訊息,則見雙燕鬥銜泥。

如何鑑賞古詩詞中的「景物」,如何鑑賞古詩詞中的「景物」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鑑賞景或物的內形象的同時容,往往要聯絡鑑賞詩人的形象。這兩者是一致的。一般有 景物描寫 季節 時令 地域等 場面描寫 農事 戰爭 狩獵 離別等 色彩描寫。鑑賞此類形象,基本思路是 以所寫景物的自然屬性為依據,挖掘其社會屬性 作者...

戴望舒的《我思想》,各位如何解讀

我思想戴望舒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萬年後小花的呼喚 透過無夢無醒的雲霧 來震撼我斑斕的彩翼 這是一首人生和藝術自由式的小詩,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價值和藝術創造價值的確信。他有感於自己創造作品的不被理解,卻堅信有創造生命的美麗的東西,其價值是永恆。作者這樣感慨,一方面說明當時黑暗時代的讀者無暇光顧他的歌聲 ...

如何透徹理解古詩詞,如何鑑賞古詩詞?

李清照 1084 1155 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生於書香門第,在家庭薰陶下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對詩詞散文書畫 無不通曉,以詞的成就最高。詞清新委婉,感情真摯,且以北宋南宋生活變化呈現不同特點。前期反映閨中生活感情自然風光別思離愁,清麗明快。後來因為丈夫去世再加亡國傷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