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與農曆的關係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2021-03-07 04:04:38 字數 4961 閱讀 8775

1樓:哆啦a夢是夢想家

二十四節氣是按照農曆劃分的,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23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擴充套件資料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依據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2樓:木子嘿嘿

二十四節氣被包含於農歷中,作用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現在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即二十四節氣)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因此,現在的農曆包含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2023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上古時代以北斗斗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3樓:手機使用者

很多人過生日的時候,大家會問,是陰曆還是陽曆?陰曆就是農曆的俗語,也稱夏曆、中歷、舊曆。定月的方法是用朔望月週期給出,朔所在日為初一,朔望月長約29天半,所以農曆大月30天,小月29天。

什麼是朔望月呢?

當月亮軌道上繞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月亮的黑暗半球對著地球,這時叫朔,正是農曆每月的初一。

當月亮繞行至地球的後面,被太陽照亮的半球對著地球,這時叫望,一般在農曆每月十五或六十日。

在農曆每月初八前後,這時月亮的西半邊是明的,東半邊提暗的,叫做上弦。

農曆每月二十三日前後,這時月亮東半邊是明的,西半邊是暗的,叫做下弦。

農曆平年有十二個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閏年為十三個月,其中某一月為閏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閏月則為閏八月。閏年全年383天或384天。設定閏月的方法是:

農曆月份中無「中氣」的月份則是閏月。

什麼是中氣?

農曆根據太陽的位置,將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其中,十二個為節氣,十二個為中氣。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

「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農曆和公曆有沒有確切的換算關係呢?

答案是沒有。農曆記法中採用十九年七閏,即十九年內有七個閏月,所以大體上的一個規律是十九年輪迴一次,但並不十分準確,偶爾會前差一天,偶爾會後差一天,如果不信看看各自十九歲生日那天,陰陽曆是不是相當接近甚至重合。除十九年的大迴圈外,某些年份,由於閏月的調整,依然存在公曆農曆重合的情況,8年之中約有三個閏月,也存在8、9年一輪的公曆農曆迴圈,誤差要大於19年的迴圈,可以差幾天。

嚴格的說,8,9年的迴圈應該在19年迴圈內,起點年份應該相同。例如,已知x年的農曆,可以推演除x+19年,x+28年的近似農曆,誤差很小。

4樓:是機器的

二十四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

東亞傳統夏曆(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分別根據日、月的執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為基準確定的,歲是以迴歸年(太陽年)為基準確定的。陽曆每迴歸年約365.

2422天,二十四節氣據此而劃分。

由於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1] 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

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漢族勞動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執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2023年4月中國文化部正式啟動將「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工作。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將地球繞日週期分為二十四段,

每段(約15日)叫做一個節氣,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並將其作為農曆的重要成分。

春分、秋分合稱「二分」;夏至、冬至合稱「二至」;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為「四立」。以上又合稱為「八節」。

6樓:匿名使用者

《淮南子·天文訓》所載二十四節氣比...二十四節氣在中國古代農業生產中作用的充分發揮,還有賴於曆法的進一步完善。...這就不但解決了長期以來歷法與民間生產和生活習慣的矛盾,而且建立了朔望月與二十四節氣協調的對應關係。

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的關係是什麼?

7樓:瑾瑜

24節氣與農業的關係:

每個節氣都指導著農民農業生產的某個時節,是勤勞的勞動人民長期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也給農業的帶來了及時的農時提醒與氣候。

提醒與氣候。

一、立春:

2月6日左右,象徵著春季的開始,氣溫回升,大地回春。雨水:2月21日左右,降雪停止,開始下雨,雨量逐漸增加,生產上主要指導農戶抓好小春作物的田間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屯集農家肥,制定大春生產工作計劃。

二、驚蟄:

3月6日左右,開始雷鳴,蟄伏地下的冬眠動物開始甦醒和出土活動,樹木生根發芽,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時期。

三、春分:

3月21日左右,太陽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佔一半,是氣候溫暖的春季,生產上主要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後期田間肥水管理,翻犁冬閒田地,籌備種子、化肥、農膜等農用物資,進入春耕備耕工作。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現在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23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8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節氣都指導著農民農業生產的某個時節,是勤勞的勞動人民長期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也給農業的帶來了及時的農時提醒與氣候。

一、二十四節氣

立春-開始預備春耕

雨水-天氣變暖,春回大地

驚蟄-打雷的話預示風調雨順

春分-越冬作物,比如冬小麥開始生長,晝夜等長

清明-清明前後一場雨,強如秀才中了舉

穀雨-雨生百穀

立夏,作物生長繁茂

小滿-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漸見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有芒作物開始播種

夏至-白晝最長,光合作用最長的時候

小暑-天氣更熱,雨水增加

大暑-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雨澇災害最頻繁

立秋-秋天到了

處暑-夏天過去了

白露-草木上開始有露珠,天氣真正轉涼

秋分-晝夜等長

寒露-比白露更冷的露水

霜降-開始下霜了,這時候柿子才好吃

立冬-冬天到了

小雪-開始下雪了,但是不大

大雪-瑞雪兆豐年

冬至-白晝最短

小寒-開始進入最冷的時候,要防止農作物凍害

大寒-天寒地凍但是開始有轉暖跡象

二、二十四節氣與季節、氣溫關係

24節氣不僅與農業有關,也有的和季節,氣溫變化有關的

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處暑動刀鐮,白露煙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臘月,大寒整一年。

9樓:敢說真話也有罪

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的關係是節氣指導了農民農業生產。節氣是勤勞的勞動人民長期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也給農業的帶來了及時的農時提醒與氣候。24節氣不僅與農業有關,也有的和季節,氣溫變化有關。

立春開始預備春耕。春分種植越冬作物,比如冬小麥開始生長。

立夏開始作物生長繁茂。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漸見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節氣有芒作物開始播種。到了大暑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雨澇災害最頻繁。

立秋代表秋天到了。霜降開始下霜了。也開始收作物。

立冬就是冬天到了。小雪開始下雪了,但是不大。大雪代表瑞雪兆豐年。小寒開始進入最冷的時候,要防止農作物凍害。

二十四節氣對聯,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對聯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廿四節氣歌 立 春北陸辭寒暑 東皇告協風。柳條漏洩傳春早 梅萼芳菲得氣先。太昊司權,寒收北陸 勾芒布令,春迓東郊。月動游塵,風消積雪 寒收北陸,氣轉東郊。春 分三春過半 百刻平分。採雲母石 奉延壽齋。立 夏銜杯傾綠蟻 煮豆愛青蠶。晨鐘報...

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的關係

24節氣分別為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每個節氣都指導著農民農業生產的某個時節,是勤勞的勞動人民長期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也給農業的帶來了及時的農時提醒與氣候。一 立春 2月6日左右,...

二十四節氣歌全文是什麼,二十四節氣歌全文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1,二十四節氣介紹 1.立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2.雨水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3.驚蟄 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4.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