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是什麼意思

2021-03-07 05:07:12 字數 5123 閱讀 1496

1樓:尹樂芸束遠

原:「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譯:天道,就像是把弦繃在弓上射箭一樣,弦位高了就要壓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

多出來的時候,就要加以減損,不足的時候,就要加以補足。天道,是減損有餘的,用來補給不足的。但人之道卻不是這樣,總是減損不足的,用來供給有餘的。

有誰能夠把有餘的拿來補給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夠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

所以,開悟的道者不會儲藏財物,而是把多餘的財物用來幫助別人,他們越這樣做,反而越是會擁有財物。越是給予別人,自己反而越多。

道的創造總是利於萬物,而不是去傷害它們。開悟的道者無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會去與人相爭。

2樓:匿名使用者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的意思是:天道,就像是把弦繃在弓上射箭一樣,弦位高了就要壓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來的時候,就要加以減損,不足的時候,就要加以補足。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原文: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意譯:自然的法則,是損減有餘來補充不足。人類社會世俗的作法卻不然,而是損減貧窮不足來供奉富貴有餘。

誰能讓有餘來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聖人有所作為卻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願顯示自己的賢德。

3樓:池高軒堂朗

自然的大道規律,是損壞那些有多餘的,而補充那些有所不足的;人間的規律卻不一樣,往往是要損壞那些不足的,而補充那些有多餘的

天道自然,就是順乎萬物的自然規律,所以只要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一定會相互轉換的。高山變成滄海,滄海化成桑田。有生有死,有死有生。

一切的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變化著,所以一切都是平等的。

人道與天道恰恰相反。那些富貴之人永遠與權威聯絡在一起,所以當權者總是要保護富人的權益,於是富貴永相連。而富與貴永遠也沒有一個追求的終點和止境,那麼他們便狼狽為奸,一起去剝削那些不富且不貴的人。

對於「窮人」來說,只要在「寒冷」的時候,能夠給送上一點點「爐炭」,那麼他們就會被溫暖得「曲身成直身」,但是這種機會很難出現,如果那天當權的施捨了一點「恩惠」而「窮人」們不感激涕零的話,那麼就會被冠以「刁民」一詞。而那些統治者們更喜歡把恩寵施給那些本來就是富且貴的人,結果是錦上添花,無關痛癢。

該給的不給,不該給的卻濫給。這就是如今的社會現象。結果天道勝人道,一定會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

出處: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

原文: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譯文:自然法則不象弓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

自然規律是減少過剩和不足的供給。然而,社會規律是不一樣的。應該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

那麼,誰能減少有餘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因此,道的聖人可以做一些沒有佔有的事,有所成就而不居功。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

5樓:蘇冰堰

你好!「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的主要意思是: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是人類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指自然規律會把萬物進行平衡,太高的山,它就倒塌,太深的谷,就被填平。水從高處流到低處,低處的水位也因此而變高。

濃的氣味會擴散到淡的地方,於是淡的地方的氣味就變濃。

人之道,奉有餘而損不足:是指人因為懶散,有貪念等等小心思,希望藉助權威,藉助貴人,藉助富人的力量,以實現自己的目的。於是大多數人會奉承討好,希望得到他們的照顧。

其結果勢必使富人擁有更多資源,富者愈來富,貧者愈貧。

該句是老子在《道德經》裡的話,「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講的是: 自然的法則,是損減有餘來補充不足;人類社會世俗的作法卻不是這樣,而是損減貧窮不足來供奉富貴有餘。

誰能讓有餘來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希望對你有幫助~

6樓:百度使用者

這裡天之道指自然規律,最常見的就是水往低處流既流體效應和位差效應。人之道就是弱肉強食,權利力至上。這裡面還有一個隱藏項,就是中庸既平衡,無限制就打破平衡,失衡了就毀天滅地民不聊生。

7樓:田雍鄔訪天

是老子在《道德經》裡的話,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註釋】

事物中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觀自然。損有餘而補不足,是老子以辯證思維方式總結出的一條自然規律。

【意譯】



自然的法則,是損減有餘來補充不足。

人類社會世俗的作法卻不然,而是損減貧窮不足來供奉富貴有餘。

誰能讓有餘來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聖人有所作為卻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願顯示自己的賢

8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解釋多數情況下因為看似離題而不被理解,其實出題入題,遊刃而已。

這句話從外物到身體仍然可以有2個解釋

一、外物角度

自然之道,在於不去控制,任其自然調諧,最終都會達到平衡(損有餘 補不足)。

而人之道,以自己為神,主觀干預然後再努力追求客觀...自以為是,背道而馳

二、身體健康角度

天之道就是指正確的身體修養方式是:有意控制過於奔放的部分,留出餘地激發和鍛鍊遲鈍木納的部分,來達到一種能效相對平衡,最終目標是後期整體共同扶持身體的目的。

而常人的做法是,有強項就全力推進,最終打破了平衡,導致身體代償行為出現。因為常人身體不會脫胎換骨,而代償的本質就是「消耗與妥協」就是損那些不平衡造成的不足,來儘可能的彌補和追求平衡應有的狀態,而這又加速損耗。

9樓:乄小兔幾

該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意思是事物中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觀自然。損有餘而補不足,是老子以辯證思維方式總結出的一條自然規律。

具體原文如下: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參考譯文如下:

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

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

那麼,誰能夠減少有餘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聖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佔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10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譯文:自然法則不就像射箭嗎?射箭就是你弓箭拿高了就放低一點,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弓弦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

天道自然就是取長補短達到平衡狀態。然而,人是不一樣的。人會用自己的智慧來奴役那些不夠智慧的從而讓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誰能把自己的智慧奉獻出來給天下(天下字面意思就是天的下面,這裡指天下蒼生)呢?只有懂得治理之道才行。:所以統治階級(聖人)要治理好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不要躺在功勞薄上過日子。

你難道就不想見到越來越好嗎?

天之道就是大環境的意思,人之道就是指的我們人。 :比如天道是自然環境,人道就是人類,我們人類能肆意破壞自然環境嗎?

這就是人道破壞天道。:再比如天道是國家,人道就是國家中的一員。作為國家的一員,能肆意破壞國家嗎?

身為大環境中的一員,我們都是一損俱損,一榮共榮。人道是不能肆意破壞天道的。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

11樓:匿名使用者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你的有餘**來,福報裡來,!福報從**來?做善不求回報中來!

損有餘,如果你不做善事,則有餘會越來越少!補不足,做善事是付出,天之道補給你的不足就是福報有餘。富不過三代就是指此家世以前是付出行善,則天之道補其不足使其富,但三代之中雖富卻又不行善不付出,則天之道不再補其不足,所以富不過三代,三十年河東河西!

12樓:nice久見賢

自然的法則,是損減有餘來補充不足;

人類社會世俗的作法卻不然,而是損減貧窮不足來供奉富貴有餘.

13樓:金湖三河兄弟

天之道象水那樣趨平,人之道也象水那樣趨平,物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發展變化著,人是物質構成的,人受宇宙中的基本規律制約著。人世間有人人平等的一面也有人人不平等的一面,這平等和不平等是動態呈現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有點和馬太效應像似,貧者愈貧,餘者愈餘

天道輪迴,蓋莫能外

政治家的思維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自然的 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出自 春秋 老子 道德經 第七十七章。原文選段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譯文 那麼,誰能夠減少有餘的,以補給天...

翻譯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

楚國有多餘的土地但不能滿足百姓的需要,殺掉土地不充足的百姓而去徵收土地充足百姓的稅收,不能說是明智的選擇.僅供參考 您好,答題不易 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荊州楚國這個地方土地富足有餘,可老百姓人口卻不足,把本來不足的人給殺了,卻為了爭取它富足有餘的土地。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

心有餘而力不足,請寬恕我吧。這句話深意是什麼,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謝謝

心裡肯定,想支援一個人或想做一件事,但能力有限或因某種原因而不能支援或做不了,想支援,支援不了,想做,做不了 很無奈的一種情況,希望您能理解和原諒。主要表達一種無奈和愧疚。自己想做 但迫於現實或現在 自己又沒能力做到!請原諒自己的不能!從而從側面諷刺那些可以做到去不做的人 剪愛作詞 林秋離 作曲 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