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齊、晉、秦、楚、陳、吳、越、韓、趙、魏、宋、魯、衛、鄭、鉅、邾、杞、楊、蔡、剡、任、藤、費、倪、曾、繒 、邳、巢、隨、鍾吾、劉、
六、召、周、道、房、沈、申、蘇、溫、廖、舒、舒鳩、舒庸、舒廖、燕、南燕、許、徐、虞、虢、黎、無終、中山、安陵、鄧、賈、邢、甘、榮、巴、蜀、單、州、胡、唐、賴、權、萊、逼陽、紀、遂、譚、代、黃、項、耿、霍、魏、息、樑、芮、滑、薛、邿、章、頓、陸渾、肥、鼓、赤狄潞國、江、根牟、應、羅、樊、毛、程、宿、詹、焦、祝、呂、聶一百零四國。 另有義渠、大荔、孤竹、山戎。共計一百零八國。
2樓:範丹問佛
齊、晉、楚、燕、周、陳、秦、吳、越、韓、趙、魏、宋、魯、衛、鄭、鉅、邾、杞、楊、蔡、郯、任、昔、蜀、巴、褒、平周、奉、庸、麋、絞、若、昌、谷、鄧、盧、羅、權、蓼、申、厲、隨、州、唐、軫、貳、鄖、繒、應、蠻氏、不羹、柏、房、道、江、樊、息、弘、黃、蔣、番、胡、英、
六、州來、鍾離、徐、居巢、鍾吾、邗、奄、蕭、芮、虢、群舒、宗、巢、桐、樑、耿、蒲、箕、屈、霍、虞、滑、蘇、溫、雍、凡、共、鼓、邢、宿、鄣、鑄、譚、陽、紀、遂、介、根牟、騰、薛、逼陽、顓臾、魚、夔、其、代、無終、令支、孤竹、屠何、箕子朝鮮、曹、茅、郜、戎、胙、南燕、戴、葛、原、甲氏、留籲、潞、鐸辰、許、頓、項、沈、牟、莒、呂、聶、祝、焦等國。
3樓:星灬曜丿
曾和隨不是一個國家嗎
春秋戰國時期 分別是哪幾個國家
4樓:刀玉花函君
秦始皇,是姓趙的後裔,始姓趙,名鄭
,應該叫做趙政
。史記說的
齊威王版,名田因齊,公元前權356年,父田齊桓公去世後即位,至公元前319年,在位37年。
楚莊王(?-公無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熊氏,名旅(一作呂,侶),春秋時楚國最有作為的國君。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繼位,在位23年。
戰國時的燕國,皇帝是姬噲
韓國皇帝是韓昭侯
趙國皇帝是趙敬侯
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初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至魏惠王時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故又稱樑國。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決河溝灌大梁城,虜魏王假,滅魏
5樓:凰伯爵鴉
春秋戰國時期
主要國家:周、齊,楚,燕,韓,趙,魏,秦等
春秋戰國版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簡權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諸侯國:
齊、晉、秦、陳、吳、楚、越、韓、趙、魏、宋、魯、衛、鄭、曹、鉅、邾、杞、楊、蔡、剡、任、滕、費、倪、曾、繒、邳、巢、隨、鍾吾、劉、
六、召、周、道、房、沈、申、蘇、溫、廖、舒、舒鳩、舒庸、舒廖、燕、南燕、許、徐、虞、虢、黎、無終、中山、安陵、鄧、賈、邢、甘、榮、巴、蜀、單、州、胡、唐、賴、權、萊、逼陽、紀、遂、譚、代、黃、項、耿、霍、息、樑、芮、滑、薛、邿、章、頓、陸渾、肥、鼓、赤狄潞國、江、根牟、應、羅、樊、毛、程、宿、詹、焦、祝、呂、聶一百零五國。
另有義渠、大荔、孤竹、山戎。共計一百零九國。
6樓:浦信毛夏
東周(bai
前770年—前256年),商朝之
du後的周朝zhi京都從鎬京東遷至洛邑dao(今河南省洛專陽市),歷史屬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之前周朝國都在鎬京之時稱為西周。
東周又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兩個時期。因此這一時期也稱為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7樓:叔雲德帥羅
戰國來時期最有實力的是齊、楚、自燕、秦、韓、趙、魏,人稱「戰國七雄」。
春秋一百多國,經過不斷兼併,戰國初年,約有十幾個國。大國有秦,魏,韓,燕,趙,齊,楚,即「戰國七雄」。此外還有越國一個較為強大的國家。
小國有東周,宋,衛,中山,魯,滕,鄒等。另外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分佈在四周,北與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儀渠,南有巴,蜀,越。
8樓:風竹
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有爭議、不同版本)
戰國七雄:秦、魏、韓、燕、趙、齊、楚
9樓:趙
五塊五錄取兔兔路上不急酷兔兔
10樓:中傑廣告
齊、來晉、秦、陳、吳、楚源、越、韓、bai趙、魏、宋、魯du、衛、鄭、曹、鉅、邾、
zhi杞、楊、蔡、剡、dao任、滕、費、倪、曾、繒、邳、巢、隨、鍾吾、劉、
六、召、周、道、房、沈、申、蘇、溫、廖、舒、舒鳩、舒庸、舒廖、燕、南燕、許、徐、虞、虢、黎、無終、中山、安陵、鄧、賈、邢、甘、榮、巴、蜀、單、州、胡、唐、賴、權、萊、逼陽、紀、遂、譚、代、黃、項、耿、霍、息、樑、芮、滑、薛、邿、章、頓、陸渾、肥、鼓、赤狄潞國、江、根牟、應、羅、樊、毛、程、宿、詹、焦、祝、呂、聶、義渠、大荔、孤竹、山戎
春秋戰國有那幾個國家 20
11樓:墨海愚者
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大大小小一百多個。不過國家都是諸侯國,和現在的國家區別較大。春秋時期比較強大的國家有「春秋五霸」,戰國時期比較強大的有「戰國七雄」。
春秋五霸
關於「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 中學歷史教科書主要介紹兩種最具代表性的:《史記索隱》—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這些君主在位時期,國家也是非常強盛的。
以《荀子·王霸》簡介如下:
1、齊國:在今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裕,地近渤海,有山海漁田之利,是東方的一個大國。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
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
2、晉國:因為晉文公而強大,成就百年霸業,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3、楚國:楚莊王是在楚國大力推行華夏文明的第一人。楚國是當時能夠與晉國南北分庭抗禮的大國。
4、吳國:吳王闔閭執政時期,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軍,使國勢日益強盛。
5、越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滅吳後成就一帶霸業,雄踞東南,並向北擴張。
戰國七雄
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1、齊國:經過春秋時期的洗禮,戰國時期還是保持著強國地位;
2、楚國:春秋後期勢衰,經過戰國前期的發展,還是南方大國;
3、燕國: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國滅亡。
4、韓國:「三晉」同盟之時,韓國隨之瓜分中原,獲利頗多,國勢達到鼎盛。
5、趙國: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晉為諸侯,趙氏正式建國,因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而鼎盛。
6、魏國:魏文侯時期,魏國獨佔中原。軍事上,以吳起、樂羊為將,滅中山(魏文侯死後復國),聯韓趙,敗嬴秦,弱羋楚,攻姜齊,中原地區魏氏獨大。
7、秦國:秦孝公即位後,下求賢令,衛鞅入秦,見用於孝公,孝公委之以國政實施變法,史稱「商鞅變法「,從此秦國開始不斷強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蜀,從此秦正式成為一個大國。前246年秦王嬴政 即位,前238年掌權,開始了他對六國的征服。
從前230年秦滅韓國起,到前221年秦滅齊國,統一中國。
12樓:物述文迪戈
春秋時期,全國共分為一百四十多個大小諸侯國,而其中比較重要的有
齊國、晉國、宋國、陳國、鄭國、衛國、魯國、曹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燕國等。
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53年,另一說公元前403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晉的結果為標誌,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到了戰國中期,剩下來的七個主要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國七雄。
擴充套件資料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
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13樓:軍中錳將
齊、晉、秦、陳、吳、楚、越、韓、趙、魏、宋、魯、衛、鄭、曹、鉅、邾、杞、楊、蔡、剡、任、滕、費、倪、曾、繒、邳、巢、隨、鍾吾、劉、
六、召、周、道、房、沈、申、蘇、溫、廖、舒、舒鳩、舒庸、舒廖、燕、南燕、許、徐、虞、虢、黎、無終、中山、安陵、鄧、賈、邢、甘、榮、巴、蜀、單、州、胡、唐、賴、權、萊、逼陽、紀、遂、譚、代、黃、項、耿、霍、息、樑、芮、滑、薛、邿、章、頓、陸渾、肥、鼓、赤狄、潞國、江、根牟、應、羅、樊、毛、程、宿、詹、焦、祝、呂、聶一百零五國。
另有義渠、大荔、孤竹、山戎。共計一百零九國。
戰國時期最有實力的是齊、楚、燕、秦、韓、趙、魏,人稱「戰國七雄」。
春秋一百多國,經過不斷兼併,戰國初年,約有十幾個國。大國有秦,魏,韓,燕,趙,齊,楚,即「戰國七雄」。此外還有越國一個較為強大的國家。
小國有東周,宋,衛,中山,魯,滕,鄒等。另外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分佈在四周,北與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儀渠,南有巴,蜀,越。
14樓:葉佐豪
主要國家有以下幾個:
1. 齊國
齊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為今山東。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
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大國之一。
2. 楚國
楚國(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3. 燕國
燕國(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
燕國國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諸侯列國中始終處於中下游地位。
4. 韓國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
5. 趙國
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國君嬴姓趙氏,為商朝名臣飛廉(蜚廉)次子季勝之後,原為趙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趙夙,趙夙孫趙衰事晉獻公之子重耳。
趙衰隨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國為晉文公,趙衰任國政。
6. 魏國
魏國(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7. 秦國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並遂為諸侯。
參考資料:
戰國時期的國家有哪些,戰國時期有哪幾個國家
主要有七個國家 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最有實力的是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人稱 戰國七雄 戰國前期形勢 春秋一百多國,經過不斷兼併,戰國初年,約有十幾個國.大國有秦,魏,韓,燕,趙,齊,楚,即 戰國七雄 此外還有越國一個較為強大的國家.小國有宋,衛,中山,魯,滕,鄒等.另外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分佈在四周...
春秋戰國時期四君子分別指的是誰,戰國時期四大君子
戰國時期四大君子 齊國的孟嘗君 趙國的平原君 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1 孟嘗君 田文,即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君 之一 注 戰國四君亦稱戰國四公子 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闢疆之侄。因封襲其父爵於薛 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 又稱薛公,號孟嘗君。孟嘗君依...
春秋戰國時期是哪個國家最先滅亡
韓國最先滅亡。秦國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 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 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 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 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 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