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人的習俗江山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2021-03-08 19:40:04 字數 4971 閱讀 9368

1樓:匿名使用者

江山市-文化風俗 江山地傑人靈,文化厚重。歷史上出過9個尚書、240多名進士,**有赫赫有名的(三毛一戴)戴笠、毛人鳳、毛森、毛萬里,全部是中華**時期的重量級人物,對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過偉大的貢獻!!!現有江山籍「兩院」院士5名。

有歷史文化古鎮——廿八都,鎮連三省,方言13種,姓氏140多個,明清古建築群儲存十分完整。有堪稱中國製瓷工藝活化石的三卿口古瓷村。始編於北宋江的《清漾毛氏族譜》,被確定為首批國寶級珍貴檔案遺產,由國家檔案館收藏。

風俗 風味食品 有米糕、薯花、米焦、米豆腐、麻餈、粽子、年糕。 節日 除夕與春節、立春、元宵、清明、立夏、端午、六月

六、中元、中秋、重陽、冬至。 民風淳樸,正直好訐,不畏**,不懼艱險,敢闖好鬥,刻苦耐勞,勤於創業,注重鄉情,危難相助,勤勞儉樸,團結互助,勇於開拓。.

2樓:**的聖誕樹

在浙江江山,春節除夕與春節,通稱過年。舊時,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神上天,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洗刷炊具、拆洗帳被,稱為「掃煙炱」。然後殺年豬、年雞(舊時忌諱「殺」字,改說「旺」)、包粽子、做年糕、米糕準備年貨。

除夕傍晚以豬頭、雞、豆腐飯、酒等祭拜祖先和「社公」、「社母」,謂「謝年」或「辭歲」。年夜飯菜餚豐盛,須備魚,寓意年年有餘。飯後,家長給兒童分「壓歲錢」。

是夜,通宵不眠,閤家「守歲」,謂「坐年夜」。解放前,債主常在此夜手執燈籠上門討債,窮人常外出躲債,俗稱「做皇帝」。

正月初一早餐吃麵或年糕,象徵延年益壽,年年高升。初四日開始,親友之間相互拜年,禮物(俗謂果子包)一般為荔枝、桂圓、紅糖、棗等。拜年活動往往延續整個正月。

解放後,過年中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已廢,代之以「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新春茶話會」等活動。80年代起,大都用江山白毛烏骨雞酒、十全大補酒、雙寶素等作為拜年禮物。

立春俗謂「新春大如年」。舊時民間要用飯、豆腐等祭品祭拜天地,即做新春,謂之「迎春接福」。

元宵農曆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叫燈節。舊時,燈節活動從十五日「上燈」開始,家家門前懸掛燈籠或各式各樣的花燈。十五日,城鎮舉行燈會,開展舞花燈活動。

有龍燈、獅燈、魚燈、馬燈、茶燈等。正月廿日謝燈,各種活動基本結束。俗諺:

「過了正月廿,龍上天,佛歸殿,娜妮(姑娘)做花線,老太婆拆破片(補被衣服),讀書學生歸書院。」解放後,元宵舞燈活動,被其他文娛活動所代替。2023年以後漸又恢復。

3樓:來自南國的你

你是江山**人?清湖、長臺、石門?

4樓:羅念瑩

薯花、米焦、米豆腐、麻餈、粽子、年糕。

5樓:匿名使用者

風味食品有米糕、薯花、米焦、米豆腐、麻餈、粽子、年糕。

江山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6樓:南北杏杏

〖人口〗

江山市下轄15個鎮,14個鄉,560個行政村,總人口56萬餘。

人口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苗、壯、白、滿、布依、蒙古、高山等少數民族。

〖人物〗

江山人民,素重教育,「士多志節而學究本源」,「尚氣節而勵德行」,歷代人才輩出。

宋代有進士180名,元明兩代有進士20名。

(宋代進士之多,和重視教育有關,也和朝廷南遷至臨安(現杭州)有關.

如今的江山已經進入了浙江省教育強市行列.)清代,興尚武之風,但也不乏文人學者。

明國時期,有追求真理、接受馬克思主義、為革命犧牲的姜天巢、餘開法、徐葆蘭等先烈,

有一批為教育、衛生、科技事業作出貢獻的專家學者。

江山市民素質較高,人才輩出,每年大中專畢業生1000餘人,

江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毛江森、工程院院士徐元森、

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毛子水等知名人士的故鄉。

〖風俗〗

風味食品:米糕、薯花、米焦、米豆腐、麻餈、粽子、年糕。

(怎麼都是我喜歡吃的東西啊,米豆腐好好吃哦,還有媽媽包的粽子和做的米糕。-_-)

節日:除夕與春節、立春、元宵、清明、立夏、端午、六月

六、中元、中秋、重陽、冬至。

民風淳樸,正直好訐,不畏**,不懼艱險,敢闖好鬥,

刻苦耐勞,勤於創業,注重鄉情,危難相助,勤勞儉樸,團結互助,勇於開拓。

〖宗教〗

佛教 南朝蕭樑時代,佛教傳入江山。縣內較早的寺廟,

有建於樑天監五年(506)的峽口國泰寺,建於天監十八年的城內海會寺(初名龍華寺)、

施水寺等。五代後晉天福七年(942),湖州興國寺高僧法湮在張村鄉琚豐村建琚源寺。

(深山裡有古剎,回家後有機會定去看看,還好離家不遠。)

道教 據舊志記載,唐貞元初,鄱陽(今江西波陽)人詹妙容曾在江山修煉。

解放後,道士法事活動漸少。

**教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德籍傳教士湯銘星來江山傳教

,建立中國內地會福音堂江山分堂。**14年(1925),

上海**教內地會派加拿大籍傳教士韓耀基(女)、高維義羅(女)來江山傳教,

在縣城文明坊樟樹巷設教堂,稱江山**教內地會。

〖姓氏〗

據2023年調查資料,江山境內有402姓,

其中人口5萬以上2個姓:周、毛。3萬以上5萬以下4個姓:徐、王、姜、鄭。

據宗譜資料,從外地遷入江山的主要姓氏,其遷入年代、始祖、目前分佈狀況為:

周氏 主要分佈於(1)五坦周氏(2)石門元峰周氏(3)太常周氏(4)定村、雙溪口周氏

毛氏 主要分佈於(1)清漾毛氏(2)邑前毛氏(3)棠峰毛氏

〖方言〗

境內方言主要有江山話、廿八都話兩種。江山話屬吳語,通行於全市,南部(上路鄉)與北部(下路鄉)略有差別,不影響彼此交際。廿八都話屬官話,當地人稱「正字」,通行於廿八都鎮。

民間諺語:「春霧晴,夏霧雨,秋霧霜,冬霧雪。」 「天紅霞,嘸水泡茶」

「春寒多雨水。」 「雨天挑稻草--越挑越重」

7樓:匿名使用者

agp【刻了伽坪林人個人給人若熱讓他好好特好聽他和太太很好

江山市習俗

8樓:匿名使用者

江山市-文化風俗

江山地傑人靈,文化厚重。歷史上出過9個尚書、240多名進士,**有赫赫有名的(三毛一戴)戴笠、毛人鳳、毛森、毛萬里,全部是中華**時期的重量級人物,對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過偉大的貢獻!!!現有江山籍「兩院」院士5名。

有歷史文化古鎮——廿八都,鎮連三省,方言13種,姓氏140多個,明清古建築群儲存十分完整。有堪稱中國製瓷工藝活化石的三卿口古瓷村。始編於北宋江的《清漾毛氏族譜》,被確定為首批國寶級珍貴檔案遺產,由國家檔案館收藏。

風俗 風味食品 有米糕、薯花、米焦、米豆腐、麻餈、粽子、年糕。

節日 除夕與春節、立春、元宵、清明、立夏、端午、六月六、中元、中秋、重陽、冬至。

民風淳樸,正直好訐,不畏**,不懼艱險,敢闖好鬥,刻苦耐勞,勤於創業,注重鄉情,危難相助,勤勞儉樸,團結互助,勇於開拓。

9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文化習俗的由來,現狀,存在的問題,應該採取的保護措施,如何繼承、弘揚、發展

急啊!快快快,明天要交的啊!

正月初一早餐吃麵或年糕,象徵延年益壽,年年高升。初四日開始,親友之間相互拜年,禮物(俗謂果子包)一般為荔枝、桂圓、紅糖、棗等。拜年活動往往延續整個正月。

解放後,過年中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已廢,代之以「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新春茶話會」等活動。80年代起,大都用江山白毛烏骨雞酒、十全大補酒、雙寶素等作為拜年禮物。

立春俗謂「新春大如年」。舊時民間要用飯、豆腐等祭品祭拜天地,即做新春,謂之「迎春接福」。

元宵農曆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叫燈節。舊時,燈節活動從十五日「上燈」開始,家家門前懸掛燈籠或各式各樣的花燈。十五日,城鎮舉行燈會,開展舞花燈活動。

有龍燈、獅燈、魚燈、馬燈、茶燈等。正月廿日謝燈,各種活動基本結束。俗諺:

「過了正月廿,龍上天,佛歸殿,娜妮(姑娘)做花線,老太婆拆破片(補被衣服),讀書學生歸書院。」解放後,元宵舞燈活動,被其他文娛活動所代替。2023年以後漸又恢復。

江山地傑人靈,文化厚重。歷史上出過9個尚書、240多名進士,**有赫赫有名的(三毛一戴)戴笠、毛人鳳、毛森、毛萬里,全部是中華**時期的重量級人物,對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過偉大的貢獻!!!現有江山籍「兩院」院士5名。

有歷史文化古鎮——廿八都,鎮連三省,方言13種,姓氏140多個,明清古建築群儲存十分完整。有堪稱中國製瓷工藝活化石的三卿口古瓷村。始編於北宋江的《清漾毛氏族譜》,被確定為首批國寶級珍貴檔案遺產,由國家檔案館收藏。

風俗 風味食品 有米糕、薯花、米焦、米豆腐、麻餈、粽子、年糕。

除夕與春節、立春、元宵、清明、立夏、端午、六月

六、中元、中秋、重陽、冬至。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浙江江山,春節除夕與春節,通稱過年。舊時,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神上天,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洗刷炊具、拆洗帳被,稱為「掃煙炱」。然後殺年豬、年雞(舊時忌諱「殺」字,改說「旺」)、包粽子、做年糕、米糕準備年貨。

除夕傍晚以豬頭、雞、豆腐飯、酒等祭拜祖先和「社公」、「社母」,謂「謝年」或「辭歲」。年夜飯菜餚豐盛,須備魚,寓意年年有餘。飯後,家長給兒童分「壓歲錢」。

是夜,通宵不眠,閤家「守歲」,謂「坐年夜」。解放前,債主常在此夜手執燈籠上門討債,窮人常外出躲債,俗稱「做皇帝」。

正月初一早餐吃麵或年糕,象徵延年益壽,年年高升。初四日開始,親友之間相互拜年,禮物(俗謂果子包)一般為荔枝、桂圓、紅糖、棗等。拜年活動往往延續整個正月。

解放後,過年中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已廢,代之以「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新春茶話會」等活動。80年代起,大都用江山白毛烏骨雞酒、十全大補酒、雙寶素等作為拜年禮物。

立春俗謂「新春大如年」。舊時民間要用飯、豆腐等祭品祭拜天地,即做新春,謂之「迎春接福」。

元宵農曆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叫燈節。舊時,燈節活動從十五日「上燈」開始,家家門前懸掛燈籠或各式各樣的花燈。十五日,城鎮舉行燈會,開展舞花燈活動。

有龍燈、獅燈、魚燈、馬燈、茶燈等。正月廿日謝燈,各種活動基本結束。俗諺:

「過了正月廿,龍上天,佛歸殿,娜妮(姑娘)做花線,老太婆拆破片(補被衣服),讀書學生歸書院。」解放後,元宵舞燈活動,被其他文娛活動所代替。2023年以後漸又恢復。

江山的春節有什麼習俗江山過年有什麼風俗習慣

1 貼春聯 這是江山的重要傳統習俗之一,在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需要貼對了,又因為是過春節貼的故也 聯,下午之前必須全部到位。貼春聯第一個你寫的字必須要工工整整其次就是你自己在貼的時候一次的話需要重頭來過。2 守歲 這是春節常見的傳統習俗之一,在除夕夜裡由家裡面年輕的小夥在那一天晚上也必須一直從晚上守...

形容民風民俗的成語描寫民風民俗的成語有哪些?

1 抱素懷樸 成語解釋 素 樸 指事物的自然狀態。借指民風淳厚,人心安定。出自 樂府詩集 郊廟歌辭 漢郊祀歌 易亂除邪,革正異俗,兆民反本,抱素懷樸。翻譯 更改混亂和不正的民風,將不正當的民俗更改,百姓在國家安定興盛時,保持淳樸的本質而安居樂業的景況。2 關西出將,關東出相 成語解釋 關 函谷關。函...

蘇州獨特的民風民俗蘇州的民風習俗有哪些?

1 晒書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蘇州有晒書習俗。在這一天,圖畫書在法庭上晒太陽,昆蟲和蟑螂被腐蝕,這是特別有效的。修道院和寺廟將 移到陽光中暴晒,僧侶們藉此機會給村裡的婦女開 翻經禱告 他們在炎熱的太陽下,聲稱 可以翻過十次,世界可以迴歸世界 2 乞七節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乞七節,又名女兒節。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