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為什麼要火化清朝從什麼時候開始皇上不火化了

2021-03-08 21:12:28 字數 5058 閱讀 9974

1樓:心痕盪漾

清朝(也就是滿

族)之前是女真族 屬於遊牧民族 ,女真人的火葬習俗是由於受版契丹族火葬和佛權教思想的影響。和契丹人一樣,女真人火葬習俗的盛行是與佛教的影響分不開的。是效彷彿祖釋迦摩尼火葬之習俗。

佛教的影響是遼金時代火葬墓盛行的主要原因。

但是到了康熙皇帝的時候,康熙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就開始了漢人的土葬。

滿意的話就採納吧。。上面的資料是之前看的一本系列叢書《歷代帝王迷霧重》。。好奇的話也可以去買一本看。。我自我感覺裡面有好多內容都不錯。。

2樓:匿名使用者

滿族以前是遊牧民族,對先人的遺體「棄之不捨,帶之不便」,所以火化。

康熙是個接受漢文化比較多的皇帝,從他開始停止火化。

3樓:匿名使用者

滿族的習俗

就像當時漢族土葬一樣,滿族火葬

4樓:happy磬香

: 火化遺體,科學衛生,方便簡單。遺體火化後僅用一個小盒裝骨灰。骨灰盒可集中寄存,也可以埋入公墓中,這不僅給人們帶來便利,還給國家節約了土地...

5樓:撐犁孤塗之

清朝起源於白山黑bai水之du間,他們是少數民族,說道

zhi這裡就不dao

難理解了,中國好多少數民版族都有自己權獨特的喪葬儀式,比如說蒙古人**,讓狼吃了逝去人的屍體,還有一些地方水葬的...我是東北人,之前我們那裡住的是朝鮮人,他們就是二次葬,等人爛成骨頭後再揀出來重新裝到罈子裡,再埋起來...舉了這麼多例子,你就當他們是野蠻人的表現吧!

但是清朝入關後的幾個皇帝都土葬了!已經吸收漢族文化了!

6樓:深院鎖清秋

清朝皇帝並沒有火化,而是埋在清十三陵裡

7樓:陽城幹部

清皇帝只有未代溥儀一人火化了,因在新中國。

8樓:happy程天賜

火化是當時的殯葬儀式

9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是名俗,但有的是為了表現他的清廉也說不定呢!

10樓:機場大人

貌似順治以後的除了溥儀都在十三陵埋著吧

11樓:匿名使用者

貌似大清入關後 除了順治和宣統剩下的都是土葬吧

12樓:清梅籽

怕到時後有人挖墳拿裡面的財物

清朝從什麼時候開始皇上不火化了

13樓:mr藍山帥歌

從康熙開始,清朝皇帝不再火化了。

因為從康熙開始,滿清逐漸被漢化,並且康熙能很好的接收漢文化,並且康熙時代,清朝統治趨於穩定,於是他按照漢禮「入土為安」的觀念,廢止了滿清以往火化的習俗

14樓:神天聖祖皇帝

康熙順治是火化的,康熙是個接受漢文化比較多的皇帝,從他開始停止火化。滿族以前是遊牧民族,對仙人的遺體「棄之不捨,帶之不便。」所以火化。

15樓:不曾明瞭

除了末代皇帝溥儀,別的都沒火化過,燒皇帝,誰敢?

16樓:解題也樂趣

最後一個在新中國死的好象火花吧。

人死後為什麼要火化?

17樓:匿名使用者

一、火葬的起源與發展

在商代,一些邊遠民族已經有火葬習俗。後來,受佛教的影響,真正意義上的火葬慢慢盛行。應該說火葬的原因是受原始信仰和佛教影響的結果。

相傳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死後,其**火化其屍,各取骨灰儲存起來,稱之為舍利(梵語,意為佛骨),後世僧眾死後,也都火化其屍,將骨灰裝入匣內,藏之塔中(寺廟塔林即為此而設)。在唐以前,火葬也只在邊遠少數民族中流行,火葬在中原地區大量湧現,即至宋遼金時代比較盛行,也是佛教盛行之時 。北京也就是在這個時代出現了火葬。

燕京一帶火葬習俗的出現,與契丹、女真等兄弟民族火葬習俗影響有直接的關係。據《北史·契丹傳》上說他們的喪葬習俗:父母死而悲哭者以為不壯,但以其屍置於山樹之上,經三年後,乃收其骨而焚之。

可見,他們很早的時候即已有火葬之俗。從目前考古發掘來看,有不少火葬墓均能找到與佛教思想相關的物證。金代在金太宗時,佛教傳入女真部落,佛教的普遍傳入是在金熙宗和海陵王之後,從目前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來看,金代盛行火葬也是在金熙宗和海陵王之後,這與佛教的傳入與盛行是相一致的。

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凡是盛行火葬的城市,其居民都崇尚佛教。不過從文獻記載來看,契丹人在佛教沒有傳入以前既已有火葬的記錄,契丹人先輩的墓葬中就已留下火葬的痕跡,而女真人又繼承了契丹人的火葬傳統,因此可以說:女真人出於原始信仰的火葬習俗,在佛教思想的影響下得到了鞏固和發展,佛教的影響。

至建立王朝,佔領幽州之後,被掠奪到遼地的漢人也從其俗而實行火葬。到2023年為止,從北京地區墓葬發掘來看,至唐尚未發現一例火葬墓,而遼代墓葬中,卻有不少火葬墓,且墓主人都是漢族人。

漢人實行火葬,明顯是受到契丹民俗的影響。而契丹人素有死不葬的習俗,《舊唐書》載:契丹人是死者不得作冢墓,以馬駕車送入大山,置之樹上,示無服祀。

即使實行火葬,仍不入土。但公元926年,遼太祖死後,則採用了建築陵墓入土下葬的方式,整個陵墓仿漢族帝王陵墓的形式,又顯然是漢化的表現;而且契丹人並不都用火葬。實際上,遼統治的北京地區,是土葬、火葬並行。

宋初,火葬不僅在北方漢族地區流行,除北京外的其它地區如四川、福建、廣東、雲南等地都發現了火葬墓。以致於在公元962年(宋建隆三年)皇帝不得不下詔禁止:王者設棺槨之品,建封樹之制。

元代時,北京還有火葬。

明代時期,朝廷還設立淨樂堂等火葬場所,死去的妃嬪、宮女等還在實行火葬,也有放置這些骨灰的胥井。。洪武五年,明太祖諭禮部曰:古者掩骨埋胔之令,近世狃元俗,死者或以火焚,而投其骨於水。

傷恩敗俗,莫此為甚。其禁止之。若貧無地者,所在官司擇寬閒地為義冢,俾以葬埋。

或有宦遊遠方不能歸葬者,官給力費以歸之。

清朝初期,滿族依照其舊俗(沿襲女真族的習俗)仍實行火葬,清太宗皇太極等都是火葬的。順治九年還議定了火葬制度。清代人吳振棫在《養吉齋叢錄》中記載:

火化,國制也。無貴賤皆然,平時服御各物,歿後盡焚之。遇大喪,則所化者積如山阜。

火葬的隆重不象土葬那樣看出殯的規模,而是看所焚化的東西的多少和貴賤。雍正皇帝曾說過:本朝肇跡關東,以師兵為營,遷徙無常,遇父母之喪,棄之不忍,攜之不能,故用火化。

大量的史實也證明清代初期北京盛行火葬。但自雍正帝以後,卻很難找到火葬的史實,因為雍正帝已明確嚴禁火葬而效漢族的土葬了。從康熙帝開始,各皇帝均不火化,而用土葬,並列入國法,以致於這之後的官修史書中對前代皇族火葬的事實忌諱莫深。

自此以後,從滿族到漢族、從上到下無不實行土葬,滿族古老的火葬習俗基本被革除。

近代以來至2023年,北京的火葬極少,大都只存在於僧眾、居士等佛教徒中;一些家鄉遙遠而客死京城的外地人也有火葬的,為的是便於帶回去。一些辦理喪葬事宜的寺廟設有自制的焚屍爐(即化身窯),這些寺廟化身窯並不對外經營。當時最有名的化身窯是阜成門外白堆子村廣濟寺的塔院,這個化身窯建立於2023年,到2023年也只有200餘人在此火化。

2023年前,除上述廣濟寺外,另有德勝門內大石橋拈花寺和阜成門外下關慈慧寺。

過去北京冬天要飯的倒臥街頭,除一部分被慈善機構、**部門和善主捐棺葬入義地外,也有一部分由寺廟收去火化的。昔年有寺廟專設名叫陸地慈航的馬車,據說已有百年曆史,專門收殮街頭棄嬰屍骨,這些棄嬰也都為寺廟火化。2023年東郊火葬場火化了2000餘具屍體,其中兒童屍體為最多。

二、現代火葬在北京的確立

北京火葬的逐步流行和確立,是在2023年以後。2023年,**領導倡導火葬以來,北京現代的火葬觀念才逐步確立起來,併成為新的喪葬習俗。那時候,人民**除建立火葬場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宣傳火葬,改革喪葬習俗。

應該說這是北京火葬的新的真正的開始。*****期間,北京的火化率極高,個別年達到了90%以上,但文革後又進入低谷。2023年7月1日,北京市人民**下發《北京市人民*******批轉民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殯葬改革工作的報告>的通知〉,其主旨是積極推行火葬,嚴格限制土葬。

並在全市進行長期不懈的宣傳。2023年2月8日,***釋出《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提出積極地、有步驟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喪葬習俗,提倡節儉、文明辦喪事。

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北京火化率迅速上升,並穩定下來。通過多年的努力,火葬已完全徹底地代替遺體土葬,成為現代北京的最主要的喪葬習俗。

古代的火葬儀式:

1、女真人火葬習俗中有兩項重要的儀式,即燒飯和嫠額。《大金國志》上說:貴者生焚所寵奴婢、所乘鞍馬以殉之。

其祀祭飲食之物盡焚之,謂之燒飯。(1) 這是一種祭奠送喪的儀式。燒飯可以在停靈之間或親友來吊時進行,可以在墓地同死者一起焚化,也可以在死者祭日焚化,《金史·鎬王永中傳》:

明昌二年正月辛酉(十二日),孝懿皇后崩……辛卯(十二月)始克行燒飯禮。這是死後一個月行燒飯禮。2023年8月,在北京通縣城關公社發現的兩座金代石槨墓均系火葬墓,墓主人石宗壁系金朝**,死於公元2023年(即金大定十五年),它的妻子是女真貴族;另一墓系石氏家屬,在該墓骨灰盒內發現了經火焚變形的銀簪金飾等,這些東西正是燒飯之俗的遺存。

這種習俗實際上就是火葬的衍生物,屍體通過火化可以登遐**,祭祀之物何嘗不可以這樣。嫠額也是一種送喪儀式:其親友死,則以刃嫠額,血淚交下,謂之'送血淚'。

(1) 這種悼念方式看來特別壯烈。

2、元代的火葬在《析津志輯佚》中有一些紀錄(引文見上)。從這一段記載來看,可以知道當時的火葬習俗有:(1)請和尚唸經超度,並用**(屬**佛事之類);(2)在家停靈一二天;(3)停靈後即在門外入殮;(4)然後出殯,孝子扶轅,親友挽送;(5)至寺廟內火化,並就地宴請親友;(6)火化後再入葬;(7)孝子歸家,一哭而止。

(8)葬後祭奠,向火化方向灑以酒飯等。有一點可以肯定,火葬禮儀比土葬要簡單得多。

2、清代帝后的火葬儀式較為複雜。順治十八年(2023年)初,福臨因患天花,死於紫禁城養心殿(正月初七),第二天一大早,天安門外的金水橋畔,宣詔官向守侯在那裡的眾臣宣讀哀詔,要求**們頭九天每天要到乾清門外哭喪,在治喪期內的三九二十七天內不得私自回家。福臨的靈堂布置在乾清宮,大殿和東西兩廡掛著白幔,乾清門兩邊遍插旌旗幡幢,建了佛、道兩個道場,和尚、道士們日夜唸經焚香不斷。

第七天,舉行小丟紙儀式,皇太后身著黑色長袍,宮女們全身縞素,擁著太后來到乾清門,面南二立,乾清門兩旁黑壓壓地跪著文武百官,在陣陣哭聲和哀樂聲中,將福臨御用的冠袍帶履及珍玩器皿一併焚燒。

清朝從什麼時候開始皇上不火化了,清朝皇帝為什麼要火化

從康熙開始,清朝皇帝不再火化了。因為從康熙開始,滿清逐漸被漢化,並且康熙能很好的接收漢文化,並且康熙時代,清朝統治趨於穩定,於是他按照漢禮 入土為安 的觀念,廢止了滿清以往火化的習俗 康熙順治是火化的,康熙是個接受漢文化比較多的皇帝,從他開始停止火化。滿族以前是遊牧民族,對仙人的遺體 棄之不捨,帶之...

為何清朝沒有昏君為什麼清朝的皇帝沒有昏君

第一。清朝的王子教育制度非常嚴格。每位王子每天 從早上五點開始到晚上睡覺都有一連串的學習。每年也只有兩天的假期而已。我說這個制度非常嚴格。是因為即使是皇帝自己。也無法改變這個制度。為任何王子開後門偷懶。第二。採用傳位密詔形式確立繼任皇帝。使王子間的競爭一直到最後時刻。既減少了傳位既失誤,也使王子登上...

清朝武將諡號,清朝歷代皇帝諡號是什麼?

努爾哈赤 初諡武皇帝,改諡高皇帝 皇太極 文皇帝 順治 章皇帝 康熙 仁皇帝 雍正 憲皇帝 乾隆 純皇帝 嘉慶 睿皇帝 道光 成皇帝 咸豐 顯皇帝 同治 毅皇帝 光緒 景皇帝 宣統 諡號 無 多爾袞 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後被順治下旨追論生前謀逆罪,削爵。溥儀 愛新覺羅家族在臺灣的後人,1967給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