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不二★熊熊
余光中作為一位生在大陸,成名於港臺的著名詩人,他的詩中充滿了對中華民族和中國傳統文化深深的依戀之情和憂患意識。親情、鄉情、愛國之情成為他詩歌創作的主要方向。這裡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臺灣與大陸本為一體,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但解放後,****的不正常,使臺灣孤立於大陸之外,人為地割斷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絡,但它卻割不斷共同走過五千年風風雨雨的兩岸炎黃子孫的血肉之情。
尤其是解放前夕離開大陸的這一代大陸人,這種現實無疑使他們成為有家不能歸,有根不能尋的遊子。而作為揹負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最富有激情的詩人,其內心的痛苦和渴望迴歸與尋根的心情更是無可比擬的。詩人從小就熟讀的「日暮道且遠,遊子思故鄉。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這些思鄉的詩句可以說無時無刻不被眼前的景物所引發,而產生深深的思鄉之情。這種感情在詩人的心中日積月累,長期鬱於心中,一旦爆發便如決堤的江河之水一發而不可收拾,詩人喊出了自己心中久藏的一個個願望: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一詠三嘆,一個渴望得到祖國文化的薰陶,思鄉愛國的赤子形象躍然紙上。
在詩中,詩人刻意選取的四組意象:「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無一不深深地刻有中華民族的印記,充分體現了詩人的藝術敏感性,對生活感受的深度和傳達感情技巧水平的高超。
2樓:憂鬱的深夜
餘老先生是生於南京,九歲方離開當時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後返回南京讀大學,對於祖國,少年時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離開大陸赴臺灣,此後飄泊於香港、歐洲、北美……半個世紀以後再次蹋上大陸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如果鄉愁只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愁是單薄的……」
證實因為這種濃濃的鄉情,觸發了詩人對故鄉的依戀,在感懷之下,寫下了這首引發無數遊子感慨的「鄉愁四季」
3樓:哭鼻子
自己上網找,我還想問你呢!?
鄉愁四韻(余光中)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5樓:love魔法師
餘老先生是生於南京,九歲方離開當時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後返回南京讀大學,對於祖國,少年時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離開大陸赴臺灣,此後飄泊於香港、歐洲、北美……半個世紀以後再次蹋上大陸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如果鄉愁只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愁是單薄的……」
證實因為這種濃濃的鄉情,觸發了詩人對故鄉的依戀,在感懷之下,寫下了這首引發無數遊子感慨的「鄉愁四季
鄉愁四韻(余光中)
6樓:zhang玘
鄉愁指對家鄉的熱愛.懷念;
情感:作者對家鄉熱愛.懷念,對母親的思念和對母親的讚美.
余光中的《鄉愁》寫作背景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余光中的《鄉愁》寫作背景是余光中於2023年離開大陸去臺灣。當時由於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長時間的隔絕,致使余光中多年沒有回過大陸。他一直思念親人,渴望祖國的統一和親人的團聚。
在強烈的思鄉之情中,詩人於2023年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了這首詩。
詩中通過「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這幾個時序語貫串全詩,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實物,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歷史感。全詩語言淺白真率,情感深切。
8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抗日戰爭爆發後,10歲的余光中隨父母輾轉於上海、重慶等地。
9樓:月似當時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長大後
10樓:匿名使用者
記者 鄧卓明)「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
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前天,余光中先生應邀前往香港主持講座,在當天下午的「獅子山詩歌朗誦會」上,78歲的餘老同鄭愁予、岑昆南、蔡炎培等三位著名詩人及香港文學獎冠軍詩人,與大眾一起分享新詩的朗誦與欣賞心得。
「情人」香港風韻依舊
話閘子從他對「情人」香港的印象開始。餘先生笑稱,說香港是「情人」,源於其在《從母親到外遇》的文章裡有此一提。「香港是情人,因為我和她曾有12年的緣分,最後雖然分了手,卻不是為了爭端。
」「那10多年,是我收穫最大的時期。當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書的時候,我出了好多的作品。香港緊靠內地,又與西方文化聯絡緊密,中西交匯,古今銜接,無論是自然景色,還是人文景觀,都值得欣賞。
」30多年過去了,香港,在余光中的眼裡,仍像昔日的「情人」一樣,「混血美人」,驚豔無減、風韻依舊。
鄉愁也有很多層次
余光中的鄉愁詩歌,被認為是臺灣文人中最深沉、最悲慼,也是最細膩的,尤其是關於兩岸的離愁。到底是什麼引發了詩人如此深厚的鄉愁情結?「鄉愁、鄉情,以中國文化、歷史、地理等為背景的這類詩,我至少寫過100首以上;《鄉愁四韻》後來還被譜曲。
」余光中回憶說,「我的大學時代,一半在內地,一半在臺灣完成。離開內地時,我已經20多歲了,那時我的中國意識已經很深了。如果只有十二三歲的話,對文化的認同,歷史的感覺不夠,當然寫不出像《鄉愁》這類作品。
但作為一位青年,當時對中國文化藝術等,都已經有了清楚的認識。」
在餘先生看來,「鄉愁」有著不同的層次,像同鄉會之類的鄉愁,是地理上的鄉愁;而更高層次的,則包括文化、歷史、習俗的鄉愁,對文化傳承、對歷史背景的認同。「鄉愁可大可小,可以平面,可以立體。不過,文化人的鄉愁,更包括文化的和歷史的。
」兩岸文脈不容割斷
不過,余光中也不諱言其擔憂:「在臺灣,除老一輩的民眾外,在臺灣長大的青少年,如果沒去過大陸,只能從父母或祖父母口裡聽到以前的種種,他的鄉愁情結就要少些。臺灣是個小島,外來文化的衝擊較大,如果他們不讀文言文,又被西化了,自然會與祖國文化漸行漸遠。
」「兩岸同文同種,一脈相承。文化作為連線的紐帶,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根深蒂固,深入人心,這是任何人無法割斷的。在臺灣,我們同樣過春節、一起拜媽祖,方言是閩南話,中國文化哪會那麼容易被去掉?!
」餘先生斷然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急於要積分,請設問最佳答案。謝謝)
余光中的《鄉愁四韻》賞析
11樓:大超love雪子
全詩採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為一位生在大陸,成名於港臺的著名詩人,親情、鄉情、愛國之情成為他詩歌創作的主要方向。嚴滄浪曾說過:
「詩有別材,非關理也;詩有別趣,非關書也。」。
第一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詩人選取「長江水」作為第一意象,含義深刻。
第二章,聯想自然,環環相扣。詩人索取的是一張「海棠紅」,是「血一樣的海棠紅」。是第一章意象的發展。
第三章,音韻和諧,一唱三嘆。詩人選取了「雪花白」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詩人的反思,一種新的追求。
第四章,無理而妙,富於別趣。詩人選取的意象是「臘梅香」。「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是營造亮色。
全詩,詩人熾熱的思鄉愛國之情猶如一根紅線,將富有民族特色的「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四組意象有機地組織在一起。詩人選取象徵現代文明的「長江水」為第一意象。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風格
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 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 ,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
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20世紀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迴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12樓:第一職責
編織在《鄉愁四韻》中的四個意象——長江、海棠、雪
花、臘梅——均為中國古典詩歌所常見;抒發的情思,也是中國曆代詩人反覆吟唱過的意緒。表現中國詩歌母題之一的鄉愁,古典意象的擷取自有其得天獨厚之處。
將情感託付給傳統的物象載體,投射到民族共同的文化背景中得以放大,自然會在民族感情中得到巨集大的迴應,同時,這也表現出詩人抒情和選材的某種偏好與執著。
對此,詩人曾有明確的解說:中國是「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余光中《當我死時》),「中文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美麗的文字」、「我對中文始終不渝的敬愛」、對於我來說,當然是中國文學、傳統文化影響最大」、「對我的詩文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古典詩詞」。
古典意象的採擷,雖然有其先天之利,但也帶來了難度和挑戰,因為創作既不能重複前人,也不能重複自己這就對意蘊的開掘和意象的營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眾多的古典意象中,詩人為什麼要選擇這四種意象入詩呢?它們又是怎樣融進鄉愁的抒寫中去的呢?
關於第一節中的「長江水」。古老的東方有條龍,它的名字叫長江。作為龍的子孫,自然不能忘懷祖國的母親河長江,長江的濤聲夜夜響徹在海外遊子的不眠中。
選此意象入詩,當取其源遠流長和傳統意蘊的深廣(「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千江有水千江月」等等),以便生髮,由水而酒,而醉灑的滋味,而鄉愁的滋味。本節抒寫鄉愁的濃烈悠長。
關於第二節的「海棠紅」。舊中國的地圖,人多言像一片海棠葉。所以紅海棠難免引起詩人的故國之思。
花色、血色、火色同紅,火燒血沸,由沸血的燒痛而鄉愁的燒痛。本節寫鄉愁的痛苦難耐。
關於第三節的「雪花白」。雪花是臺島難覓的。歌雲「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對雪花的思念,即是對大陸的思念。冬日的雪花是又一年時光流逝的標誌,是無情歲月的一種催逼,使鄉情、鄉思更添一分沉重。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暌別與企盼中,「家書抵萬金」,而信紙與雪花同為白色,故由雪花聯想到家信。五十年的久疏音訊,是怎樣漫長而揪心的等待,而鄉愁竟未得短暫的抒解。本節寫鄉愁飢渴中的等待與企盼。
關於第四節的「臘梅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花是美好品德與人格的象徵。梅香淳厚久遠如同母愛,就文化底蘊而言,梅花比牡丹更具有國花的氣質。
傳統文化的哺育使詩人把臘梅芬芳與母愛的芬芳聯絡起來,與養育自己的鄉土聯絡起來。
本節寫海外遊子神遊故國,沉浸在歸依的溫馨中,使鄉愁暫得舒解。臘梅的芬芳來自苦寒,也許詩人亦欲藉此寓含海峽兩岸衝破政治的隔離而迎來和平、復興的希望。本節從文化層面表達的認同和歸依,是前三節思想內容的延伸和歸結。
《鄉愁四韻》的意象組合顯示了圓融的技巧。首句表達祈望的意象只是一種故土風物,既是古典詩歌中鄉愁的載體,也是與詩人心靈相通的對應物象。第二句沒有像古典詩歌那樣就首句意象的本義作線性的生髮,而是注入主體感受使之變形,並藉助比喻帶出喻體作為過渡。
第三句通過聯想加以引申,切換到第四句鄉愁形態的描述。尾句在字面上是首句的反覆,但意象的內蘊發生了質的化,成為鄉愁的象徵,具有鄉愁的本體意義。
每節詩中的三個意象的原始含義雖然風馬牛不相及,但通過比喻、變形、聯想、象徵、反覆完成了意象的跨越和轉換,詩思跳蕩而連貫,靈動而自然,最終均指向鄉愁的表述,這種奇妙的組合顯示了東西方詩藝的融合。
層遞性是《鄉愁四韻》意象組合的又一特點。由鄉愁的濃烈綿長,引出鄉愁的痛苦,這必然導致渴望舒解的等待,而舒解的途徑只能是對母親、鄉土、祖國的歸依,迴歸祖國母親的懷抱。全詩脈落連貫,文義層進,而鄉愁則成為貫穿全詩的線索和組合的契合點。
意象組合的層遞性使詩緒也相應表現出某種起承轉合。
第一節寫鄉愁的滋味是發軔,承前而來的第二節寫鄉愁的燒痛是拓展,第三節寫鄉愁的等待寓示轉折,第四節寫遊子歸依鄉土使鄉愁得以舒解形成全詩的高潮。
詩緒的這種變化構成了詩歌的內在旋律。與抒寫鄉愁的古典詩歌相比,《鄉愁四韻》對鄉愁的演繹,由平面轉為多維,由片斷走向過程,由朦朧隱約趨於清晰理性,突破了傳統審美的樊籬而睥睨千秋。
《鄉愁四韻》的詩格具有復調詞作的形式美。一是和諧整齊。四節詩的行數、頓數乃至字數(第四節有一處略有出入》相等,排列的方式相同,押韻的位置相同,重疊反覆的方式相同,這正如復調詞作的重章疊句,迴旋往復,既有建築的均衡對稱之美,又便於入樂譜曲。
二是富於變化。
在齊整工麗之中不乏變化之美,四節詩的視點依次有感覺、視覺、嗅覺的變化,四節詩的意象色彩有碧、紅、白、黃的區分。
「韻律象徵著內容。」(趙元任《談談漢語這個符號系統》p73)這種復調詞作的精緻形式,不僅是因為它適合表現鄉愁這個古典色彩甚濃的文學母題,也是詩人去國懷鄉情感的寄託。這表明余光中的詩歌創作,記憶體情感的抒發方式和審美取向都繼承發展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秀傳統。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鄉愁四韻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余光中鄉愁的寫作技巧
鄉愁 全詩共四節。一方面,詩人以時間的變化組詩 小時候 長大後 後來 現在,四個人生階段。另一方面,詩人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為這四個階段共同的特徵 小時候的母子分離 長大後的夫妻分離 後來的母子死別 現在的遊子與大陸的分離。詩人為這人生的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一個表達鄉愁的對應物 小時候的郵票 長大後的船票 ...
鄉愁,余光中閱讀答案,鄉愁余光中閱讀答案急
閱讀 鄉愁 完成練習。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1.在詩中,作者分別把鄉愁比作 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 表達了詩人 思...
《余光中的鄉愁》全文請寫出來余光中的鄉愁全文請寫出來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可見作者愁思之重.小時候,作者將鄉愁寄託在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