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余光中詩中用了哪些意象表現鄉愁 說說這些意象的具體含義

2021-03-25 07:29:48 字數 6365 閱讀 9851

1樓:瀟嘎嘎嘎喔

長江水 雪花白 海棠紅 臘梅香

四個物象本身即具有濃重的中國味,與所表現的主題符合

鄉愁的意象

2樓:匿名使用者

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愁寄託在小小的(郵票)上。成年後,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了寄託鄉愁的媒介。到後來,一方矮矮的(墳墓,).

一灣淺淺的(海峽)將「我」與祖國大陸隔開,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家國之思.

簡單的說,郵票表達了對遠方母親的思念。

船票是對妻子的思念

墳墓是對去世母親的不捨

海峽是期盼祖國的統一。

鄉愁這首詩中寫到哪些意象

3樓:匿名使用者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這些都是「我」的「鄉愁」的物化,

是離別的見證.

簡答余光中詩歌鄉愁的四個意象

4樓:阿沾

《鄉愁》的四種意象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郵票」意象涵蘊著的是詩人憂愁的情感,它暗示著造成最為親密的母親不能直接相見這種結果的原因是由於大陸和臺灣政治上的睽隔。

「船票」暗示隨著歲月的增長,鄉愁的睽隔也日益沉重,「墳墓」暗示鄉愁因長時間的睽隔而化為永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劇。「海峽」則把隱性的政治顯性化,深刻地暗示大陸和臺灣的政治睽隔,不僅是個人、家庭的悲劇,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劇。

《鄉愁》是余光中詩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鄉愁四韻》《羅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風抒發鄉愁的經典之作。

余光中被稱為「以鄉愁之詩撼動億萬華裔」的詩人,「鄉愁」是其眾多詩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題。《鄉愁》對一個抽象的、很難作出描繪卻被大量描繪所覆蓋的主題作出了新的詮釋。

余光中本人曾說,這首詩是「蠻寫實的」:小時候上寄宿學校,要與媽媽通訊;婚後赴美讀書,坐輪船返臺;後來母親去世,永失母愛。詩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後一句想到祖國大陸這樣「大母親」,於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開朗,就有了「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一句。

創作背景:該詩寫於2023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於2023年離開大陸去臺灣。

當時由於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長時間的隔絕,致使余光中多年沒有回過大陸。他一直思念親人,渴望祖國的統一和親人的團聚。在強烈的思鄉之情中,詩人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了這首詩。

5樓:豬豬將軍

似平常,卻蘊涵飽滿的詩情 :

郵票(小)——母子深情(綿長)

船票(窄)——夫妻恩愛(厚重)

墳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峽(淺)——思鄉哀愁(綿綿無盡)

這裡看下寫作的分析:

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意象的筆法.詩中主要設定了四個象徵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郵票」,它象徵著作者少年時代鄉愁的骨肉之情.

母親牽掛兒子,兒子想念母親. 二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它象徵著作者青年時代鄉愁的戀人之情.這是青年男女之間的思戀和嚮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墳墓」,它象徵著作者中年時代鄉愁的生死之情.這是一種只能埋於心底、無法在兩者之間傳遞的刻骨銘心的思念.墓裡墓外雖然只有咫尺,然而卻又是那麼遙遠.

四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它象徵著作者晚年時代鄉愁的故國之情.海峽雖然「淺淺」,但是故國之情卻是深不可測.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層層深入、步步遞進,它綿遠深長、回味不盡.

作者「鄉愁」的內涵和境界,隨著自己的成熟和時代的發展,得到不斷的深化和提升,從個人和家庭的親情,擴充套件到海峽兩岸的愛國之情.這就使「鄉愁」具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物象看似平常,卻蘊涵飽滿的詩情:

郵票——母子深情(濃烈)船票——夫妻恩愛(熱烈) 墳墓——生死悲痛(巨大)海峽——思鄉哀愁(深沉)

詩人為這人生的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一個表達鄉愁的對應物: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後的船票——後來的墳墓一現在的海峽. 郵票:

小時候離家讀書,鄉愁惟有通過那小小的郵票以寫信的方式來向母親訴說心中的思念. 船票:長大後,為生活所驅遣而奔走他鄉,這時候,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惦念,所以,那縷縷的鄉愁,便只有寄情於那一張張來來回回的船票.

墳墓: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後,鄉愁都有所寄託與排遣.到後來,時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溝通,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生者與死者,永遠地隔開了.

不管是郵票還是船票,都無法叩開這一小小的墳墓,都無法連線這阻隔的陰陽.詩到這裡,感情加重,悲劇氣氛更強,讓人唏噓感嘆不已. 海峽:

而現在,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僅把我與祖國故鄉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 這四個對應物,都顯示了漂泊.隔離.絕別.可望而不可歸的離愁別緒.

幫你總結一下:郵票:小時候離家讀書,惟有通過那小小的郵票以寫信的方式來向母親訴說心中的思念.

船票:對愛人的惦念

墳墓:把我與母親——生者與死者,永遠地隔開了.

海峽:不僅把我與祖國故鄉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

余光中的鄉愁用了哪些形象來表現其鄉愁的

6樓:罒卷耳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詩人通過對船票、郵票、墳墓等意象的描寫,抒發了思鄉情懷,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

7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通過對船票、郵票、墳墓等意象的描寫,抒發了思鄉情懷,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

鄉愁運用了那幾個意象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8樓:life無明小魚

鄉愁寫了四個意象:

1、郵票,表達少年學子,對母親的思念;

2、船票,表達青年遊子,對新婚妻子的思念;

3、墳墓,表達詩人移居臺灣後,對去世的母親的懷念之情;

4、海峽,表達余光中先生,以及海峽兩岸人民,翹首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強烈情感。

感情上隨詩人成長,時間推移,年代變遷,是遞進的關係,意象的選擇也從小小的郵票到淺淺的海峽,逐層遞進,由家至國,反映出詩人隨著成長,由思念親人到心繫祖國的熱切情感變遷。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該詩寫於2023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於2023年離開大陸去臺灣。當時由於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長時間的隔絕,致使余光中多年沒有回過大陸。

他一直思念親人,渴望祖國的統一和親人的團聚。在強烈的思鄉之情中,詩人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了這首詩。

內容上,按時間順序,從「幼子戀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後的「生死之隔」,再到對祖國大陸的感情,不斷髮展的情感,逐漸上升,凝聚了詩人自幼及老的整個人生歷程中的滄桑體驗。不同階段的鄉愁,凝聚兩端的分別是:我——母親。

我——新娘;我(生)——母親(死);我(遊子)——大陸(祖國)。鄉愁的物件,由具體的「鄉」,到抽象的民族的「鄉」,從地域之鄉,到歷史之鄉和文化之鄉。使「鄉愁」逐漸沉澱出豐富的內涵和表現力。

詩形上,四段文字在字數、句式上基本一致:「……(時間狀語),鄉愁是……(作為意象的具象化的『鄉愁』的載體),我在這頭,……(具體的『鄉愁』的物件)在那頭」。一氣呵成,迴環往復,似乎是情感的一唱三嘆,餘音繚繞,歷久彌篤。

詩歌在語言上純淨、清淡,淺白真率而又意味雋永。「小小」、「窄窄」、「矮矮」、「淺淺」等疊音的形容詞,用來修飾中心意象,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

這首詩在藝術風格上,一反詩人早年「現代時期」那種刻意錘字煉句、苦心經營意象和矛盾語法、追求陌生化效果以作驚人之語,在晦澀中求深奧的特點,轉而追求恬淡、圓融的美學風格。以簡代繁,以淡取勝,也算是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9樓:兆秀花都己

這首詩用「郵票」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用「墳墓」表達對

席慕蓉的《鄉愁》中有哪4個意象?這些意象對錶達鄉愁有何作用?急,**等。 70

10樓:匿名使用者

《鄉愁》是當代詩人席慕蓉於20世紀80年代初創作的一首現代詩。詩分三節。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寫故鄉月夜的笛聲;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寫離別故鄉時心中模糊的悵惘;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恆,寫別後對故鄉的綿綿思念。

全詩境深幽比喻新異,語言貼切自然、樸素優美。

《鄉愁》後被選為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三冊》、高教版《大學語文》等教材中的課文。[1][2][3][3][1][2]

作品名稱

鄉愁創作年代

20世紀80年代初

作品體裁

現代詩作者

席慕容作品出處

《席慕容詩選》

快速導航

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鄉愁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4]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20世紀80年代早期,當時的臺灣與大陸之間仍不能公開往來。但是很多臺灣人,包括海外的遊子,卻身在海外,心繫大陸。而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裡出生,也不在那裡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

她只有在夢裡,在詩中,寄託無限鄉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繼承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恆的主題,寫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摯的這首《鄉愁》。[5][6]

文學賞析

寫鄉愁的詩很多,而席慕蓉的這首《鄉愁》寫得清爽纏綿,清爽纏綿中又透著淳厚。

遠離家鄉的人時常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像思念中的親人的音容最容易出現在眼前一樣,故鄉的聲音、故鄉的容貌時時縈繞在遊子的腦際。詩人將詩意賦予這種最普通也是最深切的思念。詩中寫故鄉的聲音是清遠的笛音,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月是故鄉明。在古詩月夜思鄉的意象中增添了牽魂攝魄的清麗悠遠的笛音。與清遠的鄉音形成鮮明的對比,故鄉的容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惆悵」。

這正是詩人對人們情感的準確把握,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愈是熟悉的、瞭解的、親近的,往往愈不容易一下子說出其容貌來。那種彷彿在雲裡霧裡的模糊感覺更牽動人們的情思。

最精彩的是最後一節。看到月亮,就彷彿聽到故鄉的聲音;想在記憶的螢幕上看清楚故鄉的容貌,故鄉卻隱隱約約、朦朦朧朧。這就是鄉愁,這就是被聲音和容貌牽動起來的、夢縈魂繞的鄉愁,不離不散的鄉愁。

把這種飄忽無定的鄉愁,準確形象地表達出來多少人找不到方法,但多少人表達不出來的,被詩人表達出來了,一句「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這一比喻抒發了情深似海的愁緒和懷念悵惘的情感,充分表現「思鄉之情」不會因為人的老去而漸失,而是永具活力。語言的貼切自然、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7]

名家點評

中國作協第

五、六屆全委會委員周政保:寥寥數語,卻寫出了「鄉愁」的形態與方式。這是席慕蓉作詩的好處。

她那纖細的情感總是有所發現、有所抽象,特別是「故鄉的面貌」、「霧裡的揮手離別」。而「鄉愁」是什麼呢?詩人從自己的經驗世界中撈出了絕妙的回答這回答只屬於詩。

它突現了浸泡在鄉愁中的人們普遍感受到了的、但又難以言表的心境。這詩易記而動人。可見,精短且富有意味也是詩之所以煥發魅力的原因之一。

(《20世紀中國新詩分類鑑賞大系》)[8]

現代詩人毛翰:「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既然掙不脫古人鄉愁詩境的籠罩,就索性從這裡出發,再圖拓展。

而當「一棵沒有年輪的樹」在月夜笛聲中拔地而起時,一個全新的創造便完成了。(《20世紀中國新詩分類鑑賞大系》)[8]

當代作家陸梅:紙上的故鄉,心裡的鄉愁。在席慕蓉的詩、文裡,鄉愁是一首唱了再唱的出塞曲:黃河岸,陰山旁,草原千里閃金光。(《滿目星辰》)[9]

作品影響

《鄉愁》後被選為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三冊》、高教版《大學語文》等教材中的課文。[1][2][3]

作者簡介

席慕蓉,2023年9月出生。四川重慶人。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

女詩人。筆名肖瑞、漠蓉、穆論、千華、席連勃等。2023年遷至香港。

2023年自香港赴臺。14歲入臺北師範大學藝術系,正式開始習畫,同時開始寫詩和散文。2023年向《自由青年》等刊物投稿。

2023年入臺灣師大藝術系。畢業後曾在臺北市仁愛初中執教。2023年9月,詩集《七里香》出版,出版一個月後就再版。

另外一本詩集《無怨的青春》也成為暢銷書。主要作品有:詩畫集《畫詩》,詩集《七里香》《成長的痕跡》《無怨的青春》《有一首歌》,美術論著《心靈的探索》《同心集》《寫給幸福》等。

[4]糾錯參考資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 初中語文第3冊[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第63頁

[2] 李紅霞主編. 大學語文[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07. 第180頁

[3] 杜蘇主編. 大學應用語文[m].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2010.08. 第51頁

百科星圖發現萬物之間的聯絡

席慕容的詩文作品

全部鄉愁

七里香錯誤塵緣

鄉愁,余光中閱讀答案,鄉愁余光中閱讀答案急

閱讀 鄉愁 完成練習。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1.在詩中,作者分別把鄉愁比作 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 表達了詩人 思...

鄉愁閱讀題,鄉愁,余光中 閱讀答案

3.該詩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訴說鄉愁,表達思念祖國 渴望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的心情。這首詩是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寫的,他要表達的西鄉不可能僅僅侷限在小小的對母親對某個人的思念,再者,整首詩是一個遞進的關係,最重要 作者最要表達的思想肯定是在最後,前面的都是在為最後一句做鋪墊做渲染。這首詩所 表達思念祖國 ...

《余光中的鄉愁》全文請寫出來余光中的鄉愁全文請寫出來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可見作者愁思之重.小時候,作者將鄉愁寄託在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