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桃花庵》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這首桃花詩是是唐寅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膾炙人口。有人認為這首詩寫得是飄逸瀟灑,是唐寅一生快活自在的寫照;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他消極避世,悲觀無奈之餘的感情寄託。不管是那一種,這首詩裡溢位的閒情雅緻是足以讓我等傾倒的。
那麼唐伯虎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2023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年(2023年)。
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歷來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徵明,世稱「吳門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歷坎坷,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曾作詩自責,說大丈夫雖不名,也應慨當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樣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寧王宸濠聘用後,發現寧王有反意,於是裝瘋回到蘇州,從此放蕩不羈,思想也發生了變化。
唐寅性格狂放不羈,在繪畫中則獨樹一幟,自成一路。他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這首詩很有他行文的代表性。
試想像一下,浪漫繽紛的季節裡,桃花奼紫嫣紅,群芳爭豔,少了哪一種色彩,都會顯得孤單,都會有幾分的失落,正如人生,不就因為她七彩的顏色和箇中的滋味,才更令人痴迷執著嗎?清新固然可人,但絢麗同樣惹人垂青。一個失意但風情仍然的文人,倚於桃花樹下,身影隨桃枝晃動,或不時輕步桃花叢中,手提酒壺酒杯,飽餐秀色,安靜而又閒適,又放蕩不羈。
這種生存境界,不是有超凡意境的雅士所不能為。那麼與唐伯虎的生活經歷聯絡一下,也不難看出,到如此境界還能這樣超凡脫俗,也確屬不易呀!唐寅出身於商人家庭,地位比較低下,在當世「顯親揚名」主導下,刻苦學習,11歲就文才極好,並寫得一手好字。
16歲中秀才,29歲參加南京應天鄉試,獲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匯考,「功名富貴」指日可待.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大地主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
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遭受刑拷**。才華橫溢的唐伯虎,考中秀才第一名案首,參加鄉試,又中解元不料會試時卻因牽連科場冤獄,無端受到牽連,自此才高自負的唐寅對官場的「逆道」產生了強烈的反感。
有人說這時的唐伯虎對紅塵心灰意冷,產生了遠離塵囂的念頭,但終不能捨棄,只好忘情於桃花,選擇了消極的生活方式。我認為其實不然,古代的文人雅士往往,心懷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聖賢守世之道,唐伯虎當然也沒有逃出這個思想的局囿,這也是時代的侷限性造成的;失意於仕途的唐伯虎,對現實無能為力,這也是古代文人的共同之痛,但又不甘心,種種無奈交織於胸中,他能做到獨善其身當然是最可惜的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最可憐的選擇。桃花豔麗嬌媚,但是她所透露出的多情也許最能說出唐伯虎的心境吧!
自建桃花閹,種上些許桃樹,寄情於在桃花林的寧靜,但也時時見桃花的多資多彩,這是矛盾的結合,也是詩人的感情之結,到底難以適懷呀!不要看寫得很平靜,用桃花換買酒的錢,喝醉了就在桃花叢中睡,酒醒了就坐於花前,賞心悅目,悠閒自在;但後面寫的應該是一些感懷吧,「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雖然說是隻願天天以酒買醉,相伴著花開花落,只一心想著過這種日子,雖然平凡但不失愜意,就是不願在達官貴人面前彎腰。
可以說是一種氣節,也可以說是一種酸楚,這與他多次入仕聯想起來就很明白了。「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這幾句詩說出了詩人心中平實的胸襟,你富貴我貧窮,各不相干,你有你的嬌奢淫慾,我有我的酒盞花枝,但是兩相比較,我在天堂你在地獄,你成天忙於用心於存亡之道,我可是悠閒得很。
到這裡自然地,就想有了陶淵明那種歸去來辭中的歡快之情,卻與阮籍窮途之哭有同種情懷但有不同表現,但詩人還對紅塵心存幻想,不然唐伯虎若真是看破仕途也不會有很長時間的墮落,與同鄉「狂生」張靈交友,縱酒不視諸生業,後在好友祝允明規勸下,才發奮讀書,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遠遊祝融、匡廬、天台、武夷諸名山,並盪舟於洞庭湖、彭蠢,然後鬱郁回到蘇州。文人總是心懷「治國、齊身平天下」的抱負,但他們的遠大理想總是與現實產生很多衝突,雖然感悟是很多,詩人的博聞強識和複雜的感悟到底使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時不予他們;可能詩人自己也有自作多情,作繭自縛之感,但總是想找一個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為廣大的民眾盡一點綿薄之力,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沒有知音,得不到人們的理解,人們記住的往往只有他們的狂傲和瘋癲。「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結果總是讓人鬱悶的,苦悶的詩人也只有用富有的才華和無尚的靈性道自己的寂寞和痛苦,就是在詩情中把持自己,這也保持了自己,不至於走向精神的孤涼和感情的荒原,最後只能得一片淨土,了卻一生,「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做不成豪傑,也可能沒有花沒有酒,但還可以用情於桑梓,獨享這田野之趣。
唐伯虎選擇了遠離塵世,與桃花為友,但仍心存天下,矛盾的心情與對現實的無奈糾集於胸。但仍不可說他是消極避世,悲觀厭世,他的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這不是出世之人所能的。他晚年信佛,也算是找到感情寄託吧,而桃花只是他抒發胸臆的媒介而已,也是他感情的一種象徵,既豔麗又瀟灑。
唐伯虎這首桃花詩,是其風格的典型代表,行文的優雅,真切平易,口語化的表述,意境警拔清新,通過對物我一體的盡情描繪,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詩人坎坷的感情經歷和複雜生活背景,後人讀來,餘味仍存。
唐寅的詩其中有一句「你問我是誰,原來我是你?
2樓:匿名使用者
桃花庵》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這首桃花詩是是唐寅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膾炙人口。有人認為這首詩寫得是飄逸瀟灑,是唐寅一生快活自在的寫照;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他消極避世,悲觀無奈之餘的感情寄託。不管是那一種,這首詩裡溢位的閒情雅緻是足以讓我等傾倒的。
那麼唐伯虎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2023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年(2023年)。
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歷來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徵明,世稱「吳門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歷坎坷,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曾作詩自責,說大丈夫雖不名,也應慨當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樣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寧王宸濠聘用後,發現寧王有反意,於是裝瘋回到蘇州,從此放蕩不羈,思想也發生了變化。
唐寅性格狂放不羈,在繪畫中則獨樹一幟,自成一路。他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這首詩很有他行文的代表性。
試想像一下,浪漫繽紛的季節裡,桃花奼紫嫣紅,群芳爭豔,少了哪一種色彩,都會顯得孤單,都會有幾分的失落,正如人生,不就因為她七彩的顏色和箇中的滋味,才更令人痴迷執著嗎?清新固然可人,但絢麗同樣惹人垂青。一個失意但風情仍然的文人,倚於桃花樹下,身影隨桃枝晃動,或不時輕步桃花叢中,手提酒壺酒杯,飽餐秀色,安靜而又閒適,又放蕩不羈。
這種生存境界,不是有超凡意境的雅士所不能為。那麼與唐伯虎的生活經歷聯絡一下,也不難看出,到如此境界還能這樣超凡脫俗,也確屬不易呀!唐寅出身於商人家庭,地位比較低下,在當世「顯親揚名」主導下,刻苦學習,11歲就文才極好,並寫得一手好字。
16歲中秀才,29歲參加南京應天鄉試,獲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匯考,「功名富貴」指日可待.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大地主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
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遭受刑拷**。才華橫溢的唐伯虎,考中秀才第一名案首,參加鄉試,又中解元不料會試時卻因牽連科場冤獄,無端受到牽連,自此才高自負的唐寅對官場的「逆道」產生了強烈的反感。
有人說這時的唐伯虎對紅塵心灰意冷,產生了遠離塵囂的念頭,但終不能捨棄,只好忘情於桃花,選擇了消極的生活方式。我認為其實不然,古代的文人雅士往往,心懷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聖賢守世之道,唐伯虎當然也沒有逃出這個思想的局囿,這也是時代的侷限性造成的;失意於仕途的唐伯虎,對現實無能為力,這也是古代文人的共同之痛,但又不甘心,種種無奈交織於胸中,他能做到獨善其身當然是最可惜的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最可憐的選擇。桃花豔麗嬌媚,但是她所透露出的多情也許最能說出唐伯虎的心境吧!
自建桃花閹,種上些許桃樹,寄情於在桃花林的寧靜,但也時時見桃花的多資多彩,這是矛盾的結合,也是詩人的感情之結,到底難以適懷呀!不要看寫得很平靜,用桃花換買酒的錢,喝醉了就在桃花叢中睡,酒醒了就坐於花前,賞心悅目,悠閒自在;但後面寫的應該是一些感懷吧,「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雖然說是隻願天天以酒買醉,相伴著花開花落,只一心想著過這種日子,雖然平凡但不失愜意,就是不願在達官貴人面前彎腰。
可以說是一種氣節,也可以說是一種酸楚,這與他多次入仕聯想起來就很明白了。「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這幾句詩說出了詩人心中平實的胸襟,你富貴我貧窮,各不相干,你有你的嬌奢淫慾,我有我的酒盞花枝,但是兩相比較,我在天堂你在地獄,你成天忙於用心於存亡之道,我可是悠閒得很。
到這裡自然地,就想有了陶淵明那種歸去來辭中的歡快之情,卻與阮籍窮途之哭有同種情懷但有不同表現,但詩人還對紅塵心存幻想,不然唐伯虎若真是看破仕途也不會有很長時間的墮落,與同鄉「狂生」張靈交友,縱酒不視諸生業,後在好友祝允明規勸下,才發奮讀書,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遠遊祝融、匡廬、天台、武夷諸名山,並盪舟於洞庭湖、彭蠢,然後鬱郁回到蘇州。文人總是心懷「治國、齊身平天下」的抱負,但他們的遠大理想總是與現實產生很多衝突,雖然感悟是很多,詩人的博聞強識和複雜的感悟到底使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時不予他們;可能詩人自己也有自作多情,作繭自縛之感,但總是想找一個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為廣大的民眾盡一點綿薄之力,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沒有知音,得不到人們的理解,人們記住的往往只有他們的狂傲和瘋癲。「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結果總是讓人鬱悶的,苦悶的詩人也只有用富有的才華和無尚的靈性道自己的寂寞和痛苦,就是在詩情中把持自己,這也保持了自己,不至於走向精神的孤涼和感情的荒原,最後只能得一片淨土,了卻一生,「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做不成豪傑,也可能沒有花沒有酒,但還可以用情於桑梓,獨享這田野之趣。
唐伯虎選擇了遠離塵世,與桃花為友,但仍心存天下,矛盾的心情與對現實的無奈糾集於胸。但仍不可說他是消極避世,悲觀厭世,他的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這不是出世之人所能的。他晚年信佛,也算是找到感情寄託吧,而桃花只是他抒發胸臆的媒介而已,也是他感情的一種象徵,既豔麗又瀟灑。
唐伯虎這首桃花詩,是其風格的典型代表,行文的優雅,真切平易,口語化的表述,意境警拔清新,通過對物我一體的盡情描繪,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詩人坎坷的感情經歷和複雜生活背景,後人讀來,餘味仍存。
憫農這首詩最能體現哲理的是哪兩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後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第二首哪一句是名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原文 憫農 二 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賞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 二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
最能體現團隊的動物,有團隊精神的動物
1 不同的人都可以給出不同答案的 2 說到團結的力量應該是螞蟻,他們可以一起搬動很重的東西 3 說道捕食可能要算狼了,一個狼並不可怕,但是一群狼能夠戰勝比他們強大很多的野獸 4 說道勤勞當然要數蜜蜂了,他們共同勞作,為著同一個目標,為建造自己的家而努力 5 最能體現配合的當然要算大雁了,他們可以共同...
祖父的園子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
祖父的園子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其實這就是表達出他對於他祖父的一種思念,也表達了一種親情和旺 作者的思想感情祖父的園子裡頭。種了很多的菜。讀書的園子裡作者很喜歡的那種田園生活。原子力能體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話,就是大家共好的好好在一起,把這個園子做的更好 囑咐的原則,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