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自己的生日怎麼稱呼,古人如何稱呼「生日」?

2021-03-21 05:19:37 字數 5949 閱讀 9487

1樓:大大大大倩倩

古人稱呼生日為生辰、祝壽。

生辰是指生日和時間,生辰八字在舊時中國民俗中應用廣泛,根據生辰判斷這個人一生是否吉利。

祝壽是一種活動,一般指晚輩對長輩或親友之間的敬重之舉。一般壽筵活動由子孫發起,壽禮活動根據家庭情況及社會地位而定,一般會邀請親朋好友來賀道。

2樓:匿名使用者

生辰是指生日和時間,因為古代人要算八字的,所以需要時間.

古代一般也就叫生日,但是有例外.皇帝的生日叫聖誕,太子的生日叫壽誕,太后的生日叫做壽誕.這個"誕"字是要有級別的,一般的**百姓,也就弄八個字,湊成個生辰,好記.

如果是年事已高,可以弄壽辰.(其中有些記載分什麼上中下壽,分歧不少)貴庚,是說您多大年紀;呵呵,問老人得問高壽....

3樓:夢囈的魚

生辰:和生日一樣,都是出生的日子的意思

母難之日:有道是「兒的生日,孃的難(nàn)日」,孩子出生的日子就是母親受苦的日子,很有孝心的叫法

4樓:天堂下面

生辰-生日

貴庚-年齡

應該是這樣的.

5樓:匿名使用者

貴庚or壽辰or誕辰

古代人的生日怎麼稱呼?

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6樓:張敦揚小男神

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

4.齠齔(tiáochèn):兒童換齒。《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

6.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7.總角:指**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9.及笄:女子十五歲。

10.束髮: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11.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

15.知命: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五十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16.耳順: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以「耳順」為六十歲的代稱。

17.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8.耋(dié):七十至八十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19.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

十、九十曰耄。」

20.期頤:一百歲。《禮記・曲禮上》:

「百年曰期頤。」孫稀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

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後因稱百歲為「期頤」。

稱呼指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應酬之中,所採用的彼此之間的稱謂語。

在人際交往中,選擇正確、適當的稱呼,反映著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敬的程度,甚至還體現著雙方關係發展所達到的程度和社會風尚,因此對它不能隨便亂用。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總角是**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7樓:亨時達奢侈名錶售後

襁褓:指不滿週歲的孩童

孩提時代:指2至3歲的孩童

黃口小兒: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髫年:女子七歲

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之年:女子十五歲。女子年滿十五時,用簪子將頭髮束起,代表到了出嫁的年齡

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韶年:男子七歲

舞勺之年:男子十三至十五歲舞象之年:男子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之年:男子二十歲。這一天父親長輩要為其舉行及冠之禮,表示成年。

而立之年:男子三十歲

不惑之年:男子四十歲知命之年:男子五十歲花甲或耳順之年:男子六十歲古稀之年:老人七十歲

杖朝之年:意思是年紀過了八十歲便可以撐著柺杖上朝

耄耋(mào dié):八十至九十歲

米壽:老人八十八歲

鮐(tai)背之年:男子九十歲。因為這時老人身上會長斑,就像鮐魚背

白壽:即一百去掉一,老人九十九歲

期頤:老人一百歲,指的是期待頤養天年的意思,說明老人年邁,需要子孫贍養

茶壽:老人108歲。茶上面的「艹」字頭為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點一個八,二十加八十加八,就是108

8樓:苦心居士

古人創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使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學習古文並加以承傳。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髮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巍=柚贛啄輟t謖飫錚

9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中,生日怎麼說?

10樓:匿名使用者

1、老人的生日叫「壽辰」,但是要稱為「壽辰」,至少要到60歲,擺壽宴,吃長壽麵,接受家人的祝福。

2、生辰:有生之日,生日。生辰八字在舊時中國民俗中應用廣泛,特別在舊時訂婚時,男女雙方要把各自的生辰八字寫在庚貼上互相交換,以推算婚姻是否大吉。

3、誕辰:誕生的時辰,即出生的時間。現在一般是對所尊敬的人,說「誕辰」。

11樓:喵喵喵

古代生日:一般用生辰、誕辰、華誕等。

1、誕辰:讀音為dàn chén,意思是誕生的時辰,即出生的時間。現在一般是對所尊敬的人,說「誕辰」。

例如:當代 郭沫若在《洪波曲》第十五章一中所寫的:「這一天是孫中山的誕辰,我們在操場上還舉行了一個紀念會。」

2、生辰:讀作shēngchén,意思是有生之日,生日。生辰八字在舊時中國民俗中應用廣泛,特別在舊時訂婚時,男女雙方要把各自的生辰八字寫在庚貼上互相交換,以推算婚姻是否大吉。

例如:元朝李致遠 《還牢末》楔子:「今日是你嫂嫂生辰之日,我回家去與他遞一杯壽酒去來。」

3、華誕:讀作huá dàn,意思是對生日的美稱,虛浮,不實在。

例如:明史謹 《壽達夫次韻》:「螺杯獻酒逢華誕,鶴髮同筵敘舊情。」意思拿起酒杯一起慶賀生日,看到白髮蒼蒼同桌人一起重溫舊日情分。

擴充套件資料

生日的發展歷史:

729年,唐玄宗在位的第17年,首次規定以皇帝的生日為官方節日,**放假一到三天,對罪犯施行大赦。這個節日的稱法很多,包括「降聖節」「千秋節」(字面意思是1000個秋天的節日;「千秋」約定俗成的意思是長壽,因此,千秋節就是長壽節)。

之所以叫「千秋節」,玄宗的生日在八月肯定是原因之一。玄宗晚期,他的生日又被更名為「天長節」。無論如何,「千秋」作為皇帝生日進入了語言。

當然,後來的皇帝時不時也會為因自己生日而設的假期取特殊的名字。

9世紀,日本僧人圓仁在日記中三次提到皇帝的生日(840、841、843年的六月十一)。宮廷準備「齋飯」(信眾為僧人提供的素食,主要在正午斷食以前食用)以示慶祝。

在宋代,寺廟需要在皇帝生日之前唱誦特定的**三十日,在某些特定時期,皇帝死後一週年的紀念日(周忌)也要設飯齋僧。

從唐代起,四月八日慶祝佛生日成為規矩,稱為「浴佛節」「佛誕」。如同圓仁所看見的,那一天,寺廟要設齋飯。

其他神靈的生日也要慶祝(比如二月二十五日老子生日),這些節日都是官方節日,但並未延續到宋朝。然而,在民間,人們仍然會在這些日子裡慶祝佛誕和老子生日。公元170年,每年兩次祭祀孔子成為制度。

唐代是首次提到按照生辰八字推算人生命運的朝代。因此,慶祝生日的習俗可能是隨著佛教的普及、在南朝時才進入中國,這是極有可能的(如今所見,首次提到為佛慶生的資料比首次提到為人慶生的資料早了400年)。

只有到了唐代,在皇室所樹立的榜樣影響下,慶生習俗才慢慢普及開來。正因如此,唐代以前的詩歌和信件中沒有慶祝生日的,絕非偶然。

在宋代,皇帝生日的名稱有「長春節」(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生日)、「壽寧節」「壽聖節」。「天壽節」是忽必烈汗的誕節名稱。

到清代,帝后生日最常用的詞語包括:萬壽聖誕、萬壽、萬壽聖節、萬壽節(皇帝生日);千秋節(皇后生日,有時也可以用於皇太后);聖壽節、聖節(聖誕節、誕聖節的省稱,皇太后生日)。

其他生日可以稱為「聖誕節」的歷史人物是佛祖、老子和孔子。17 世紀,「聖誕節」被用來翻譯慶祝耶穌**誕辰的節日。「聖誕節」還可以用於觀音等神祇的生日。

到帝國晚期,通常的做法是在位皇帝宣佈帝后的生日、慶典的時間和性質(這些生日一般會包括他父母的、他本人和皇后的,以及孔子的),這些日期會被納入法令。

在清代,遇有皇家生日,**們必須穿朝服,停止公務和刑罰,並齋戒。此外,屠宰牲畜(和唐代一樣)也是禁止的。皇帝的逢十生日,特別是六十生日,會舉行盛大奢華的慶典。

與皇帝關係密切的**會從各地趕往京城參加慶典,甚至退休**也不例外。其他**要進賀表。人們紛紛送上鉅額的錢財和奢華的壽禮。

清代的宮廷畫和木板畫冊中生動地刻畫了康熙皇帝六十大壽時(1713)的公共遊行隊伍,以及乾隆皇帝八十大壽時(1790)仿照前者的場面,見naquin(2000,349—351)。

1761 年,為了慶祝母親的六十大壽,皇帝舉行了精心準備的儀式,包括在藏傳佛教寺廟真覺寺(五塔寺)的貢獻。這些也都以卷軸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

到這個時候,皇帝不僅要赦免罪犯,還要蠲免拖欠的賦稅,這已經成為通常做法。皇后、皇太后的逢十生日也會舉行大型慶典。康熙皇帝開始在祖母生日時抄寫經卷獻給她,後來的皇帝繼承了這種做法。

古人怎麼稱呼自己,古人如何稱呼自己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合,自稱 是不一樣的,很多很多。皇帝 朕 王爺 小王 孤王,孤家,孤 爵爺 本爵 本閣 本院 夲督 對皇帝 臣 微臣 對同僚 下官 學生 對下屬 本府 夲督 本縣 百姓 小人 在下 老夫 老漢 小子 小女子 老寡婦 妾身 老奴 鄙人 小生 小的,等等。古代謙辭 1 表示謙遜的態度...

古人怎麼稱呼算命先生,古人怎麼稱呼算命先生

古時候的算命先生叫 相士。一般精通卜筮 堪輿 命理 相術 占夢 擇吉等。指迷算命的歷史相傳始於戰國時代的鬼谷子,想要算命的人,多會求助於某些對命理有鑽研或是受人推崇者,以尋求替自己指點迷津,排憂解難。種類1 相術 相術是舊稱觀察人或地的形貌以預言吉凶的一種方術。是五術之一,所謂 相 一般言包括 印相...

古人是怎樣互相稱呼的,古人怎樣稱呼朋友?

不滿週歲 襁褓 2 3歲 孩提 女孩7歲 髫年 男孩8歲 齠年 幼年泛稱 總角 10歲以下 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 15歲 舞勺之年 15 20歲 舞象之年 12歲 女 金釵之年 13歲 女 豆蔻年華,15歲 女 及笄之年 15歲 男 志學之年 16歲 女 破瓜年華 碧玉年華,二八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