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門怎麼帶乾糧,古人出門的時候很講究著裝,其中就有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的著裝要求。這句話出自

2021-03-04 00:15:51 字數 1704 閱讀 9704

1樓:初音醬

從西周開copy始,一直到戰國後期,老百姓出門走路走餓了,掏出一把糗來,蹲在路邊,捧著吃,很焦很脆,也很香。光吃糗,味道還是偏寡,最好再來點兒萊,不過菜不方便攜帶,於是退而求其次,蘸滷汁吃。這滷汁,就是「漿」。

這樣一來,先民旅行的典型形象就呼之欲出:或乘馬車,或靠步行,風塵僕僕趕路,肩上挎著一個小圓筐框裡裝著鍋巴;背後揹著一個小瓦壺,壺裡裝著滷汁兒。

有錢人出門,也帶乾糧,他們帶的乾糧不光有糗,一般還有脯。脯,就是臘肉,不過跟現在超市裡賣的臘肉不太一樣,其加工方法,是在鮮肉上擦姜抹鹽,然後擱石臼裡使勁搗,搗得稀爛,再擱鍋裡蒸,蒸熟之後,再抹姜抹鹽,然後掛起來晾乾。

古人出門的時候很講究著裝,其中就有「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的著裝要求。這句話出自:

2樓:夢中起緣

古人出門的時候很講究著裝,其中就有「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的著裝要求出自**規。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

譯文:要注重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釦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繫緊,否則容易被絆倒,一切穿著以穩重端莊為宜。回家後衣、帽、鞋、襪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髒亂,要用的時候又要找半天。

3樓:暖暖炊煙裊裊

出自《**規》

【句子】: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拼音】:guān bì zhèng niǔ bì jié wà yǔ lǚ jù jǐn qiè

【解釋】: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鈕釦;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繫緊。

【相關知識】:《**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

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分為七個部分:即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於德育修養,後一項屬於智育修養,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的踐行,與現今親子教育思想背道而馳。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規》。

4樓:匿名使用者

是**規裡面的。二年級下里有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出自:《**規》

6樓:匿名使用者

5級哈哈哈11(ಡωಡ)hiahiahia

7樓:死開反反覆覆

三字經,**規內是沒有衣服要求的

8樓:匿名使用者

《**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2023年至2023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

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9樓:陳園珠

要注意服裝整齊,襪子要穿整齊,衣服的扣子要扣好,鞋子的鞋帶要繫好,否則會被絆倒的,這就是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的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a,aaaaaaaaaaaaaa

古人對自己的生日怎麼稱呼,古人如何稱呼「生日」?

古人稱呼生日為生辰 祝壽。生辰是指生日和時間,生辰八字在舊時中國民俗中應用廣泛,根據生辰判斷這個人一生是否吉利。祝壽是一種活動,一般指晚輩對長輩或親友之間的敬重之舉。一般壽筵活動由子孫發起,壽禮活動根據家庭情況及社會地位而定,一般會邀請親朋好友來賀道。生辰是指生日和時間,因為古代人要算八字的,所以需...

帶紙巾出門的男人,是「斯文」還是「娘炮」

娘炮,或者是斯文,不能單純靠出門是否帶紙巾來判斷。要結合日常的行為舉動才能比較正確的區別。比如做事扭捏,語氣嗲,喜歡粉紅色系。等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才能說相對而言是娘炮。多正常啊,或許是愛乾淨啊!這年頭,男生都留長頭髮做美甲塗口紅。只能說這個世界太恐怖。為什麼現在的男生越來越娘?我覺得原因有很多,首...

古人是怎樣用木頭捕獲獵物的,古人是怎麼把木頭做成圓圓的木棍的

古人用木頭捕獵有以下幾種 1 木棍削尖直接攻擊獵物的 2 利用氦撫份幌莓呵逢童撫闊木棍韌性做成弓箭 3 做成籠子,放誘餌捕獵的 4 根據動物行走路線等習宮將樹枝等彎曲做射攻擊的。古人用木頭捕獵分幾種 1 木棍削尖直接攻擊獵物的 2 利用木棍韌性做成弓箭 3 做成籠子,放誘餌捕獵的 4 根據動物行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