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婷迷土兵
我最喜歡的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用歷史的眼光看,我們都是微不足道的,不管你是社會名流還是無名小卒,百年之後終歸塵土,人生苦短,我們要好好的珍惜時間,該快樂就盡情快樂,不要讓人生留下遺憾。
將進酒這首詩歌有許多傳誦千古的名句,想一想,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100字
2樓:長纓在手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
求李白將進酒裡邊的千古名句
3樓:我是龍的傳人
李白《將進酒》的千古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賞析名句:詩人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讚歎的句子。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簡直象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於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
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為什麼不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呢!破費又算得了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
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裡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
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麼豪壯的詩句!
李白《將進酒》全詩及簡介、作者。
1、【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2、【簡介】
這首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裡,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表示對富貴、聖賢的藐視。
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
3、【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4樓:gxi菜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
5樓:匿名使用者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6樓:匿名使用者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7樓:匿名使用者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8樓:甜心潮居
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千古傳誦的名句有
千古傳誦的名句
三句千古傳誦的名句
9樓:∈北極的夏天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樓:我在海里吃火鍋
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屈原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李賀--石氏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11樓:2小海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2樓:匿名使用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李白生平簡介
13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於中亞的碎葉城(今蘇聯吉爾吉斯境內)。
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
李白早年在蜀中就學漫遊。青年時期,開始漫遊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
但因權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遊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隱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後參加永王李璘幕府。
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潯陽獄,第二年長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於武昌、潯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762)病死於其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處。
擴充套件資料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藉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
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
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藉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14樓:三多堂**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15樓:匿名使用者
1、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2、生平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遊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
3、評價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杜甫:「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憶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賀知章:「謫仙」(《本事詩》)。
魏顥:「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許多文人都對李白有著很高的評價。
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書黃子思詩集後》)
16樓:5無為無畏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
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
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
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雲: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有《李太白集》。
分別寫出《將進酒》,《琵琶行》中流傳千古的名句。(各一句)
17樓:匿名使用者
君不見,黃河之說天上來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李白和羅隱的資料
18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 江油縣)。
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
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
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
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其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登(今浙江新登)人。鹹通元年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乃自編所作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
「讒書雖勝一句休」。黃巢起義後,避亂歸鄉。晚年依吳越王錢鏐,任錢塘令、諫議大夫等職。
羅隱的諷刺散文的成就比他的詩要高。收在《讒書》裡的諷刺小品又都是他的「憤懣不平之言,不遇於當世而無所以洩其怒之所作」(方回《讒書》跋)。羅隱自己也認為是「所以警當世而戒將來」的(《讒書》重序)。
如《英雄之言》通過劉邦、項羽的兩句所謂「英雄之言」,深刻地揭露了那些以救民塗炭的「英雄」自命的帝王的強盜本質。最後更向最高統治者提出了警(意彼未必無退遜之心、正廉之節,蓋以視其靡曼驕崇,然後生其謀耳)。類似這樣的光輝思想在羅隱的雜文中是不時流露的。
《說天雞》、《漢武山呼》、《三閭大夫意》、《敘二狂生》、《梅先生碑》等篇,也都是嘻笑怒罵,涉筆成趣,顯示了他對現實的強烈批判精神和傑出的諷刺藝術才能。
羅隱也頗有詩名,有一些警快通俗的詩句流傳人口。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籌筆驛》)就是一例。
又如諷刺小詩《雪》: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瑞雪兆豐年,但對貧苦的人民說來,卻成了災難。他的詠史詩《西施》一首也寫得比較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第一句多少有一些宿命論的意味,但他反對把吳王夫差的亡國歸罪於西施,的確是對傳統成見的有力翻案。魯迅在《小品文的危機》一文中對晚唐小品文在唐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有非常精闢的見解。
他說:「唐末詩風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輝。但羅隱的《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皮日休和陸龜蒙,自以為隱士,別人也稱之為隱士,而看他們在《皮子文藪》和《笠澤叢書》中的小品文,並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榻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芒。
」作為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他的《贈妓雲英》。《唐才子傳》中有一段故事,原文如下:隱初貧來赴舉,過鍾陵,見營妓雲英有才思。
後一紀,下第過之。英曰:「羅秀才尚未脫白」隱贈詩云:
「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羅隱才高,雲英色藝兼美,如何是不如人呢?
只是社會沒有給他們機會吧?每次讀此詩都會感動,可能是我的遭遇與他們也相似吧
一些優美的千古傳頌的詩句千古傳誦的古詩文名句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唐 李白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 杜甫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 白居易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唐 白居易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唐 李紳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唐 秦韜玉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唐 劉媛自是人...
你讀過抗金名將岳飛寫的那首傳誦千古的《滿江紅》嗎
靖康 寧欽宗趙桓年號。靖康元年 1126 金兵 攻陷汴京,次年擄徽宗趙佶 欽宗趙桓北去,北宋滅亡。靖康恥 指此而言 失地收復 江山一統 指北宋末年靖康之難,當時,北宋都城汴京 今開封 被金國攻破,皇室人員被全部擄走,黃河以北基本上被金國佔領。收拾舊山河,就是要收回失地之意。岳飛的 滿江紅 的意思是什...
使至塞上王維本詩的頸聯千古傳誦的名句請從煉字的角度對這兩句詩
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 孤煙 一個 孤 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 直 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 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 長 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裡用一 圓 字,卻給人以親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