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本書分作兩部分,前半部分寫百草園,後半部分寫三味書屋,中間有一個過渡段。對於這兩個部分之間的關係,有三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是和諧統一的。
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一種意見認為,是對比關係。用樂園似的百草園生活來和陰森、冷酷、枯燥、陳腐的三味書屋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
又一種意見認為,是襯托關係。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
課文前半部分寫百草園,後半部分寫三味書屋。對這兩部分之間的關係,它們所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致有下邊三種說法。你有什麼看法?理由是什麼?
1.襯托關係。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襯托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2.對比關係。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3.統一關係。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地方。他於2023年2月,12歲那年到這裡入學。第二年秋後,因祖父下獄,少年魯迅離家去紹興農村——皇甫莊、小皋埠避難,故學業中斷。
2023年夏間回家,仍返三味書屋。這樣一直到大約2023年往南京水師學堂學習前半年才離開,其間斷而復續,首尾竟達六年……
這裡的一切都儲存得十分完好。仍舊如魯迅回憶時寫的那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
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這匾和畫,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後,黨派幹部想盡辦法才找回來。當年和魯迅一道唸書的同學,解放初還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這三位老同學的回憶,三味書屋恢復了原來的佈置。
屋子裡,好像是中國舊式的客廳,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來,是會感到奇特的。學生的座位一共有11個;魯迅的座位排在北牆邊,是一張帶抽屜的長方形桌子,桌子後面放著一張略嫌低些的椅子。這兒光線很暗,空氣也顯得潮溼。
他的書桌右角,至今還刻有一個約一寸見方的「早」字,刀法簡樸挺直,它是魯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極為珍貴的木刻文物。至於它的來歷,據說是這樣的:有一天,魯迅上學遲到了,受到塾師的責備,他就用小刀刻下了這個方方正正的「早」字,來督促自己。
從此,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層。
一層(1段):總的介紹百草園情況。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二層(2段):寫熱天百草園充滿無限樂趣。
三層(3—6段):寫長媽媽講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層(7—8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第二部分(9段—結束):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經歷。可分五層。
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2找出兩段生活的過渡段,劃分結構。
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似乎」表示對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確鑿」則是完全肯定的語氣。有矛盾嗎?
該怎樣理解作者的用意?
——關鍵句是「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似乎」是因為不相見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確鑿」是因為童年生活快樂而難忘記。
劃出有關三味書屋的環境描寫和作者感覺的詞。
———陳舊、呆板、冷清,與百草園的勃勃生機形成對比。
2三味書屋的生活與百草園的生活的對比 。
——學習環境:呆板(黑油竹門,匾,畫)
學習生活:枯燥:(正面描寫)教學內容單調難明,只讀書,習字,對課,古書難明
教學方法死板,發問遭禁止,要打戒尺,罰跪
(側面描寫)折花、尋蟬蛻,做戲,畫畫兒,喂螞蟻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寫了作者對三味書屋怎樣的情感,分為幾個部分懷念三味書屋
3樓:
兩個部分:①讀書環境和對老師的印象②師生讀書情境及書外樂趣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輔修,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也有說法說是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與三味書屋的枯草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還有一說說是通過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海珍
本文通過記敘童年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地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5樓:匿名使用者
讀懂思想感情,讀懂對人和自然的愛。
6樓:買新蘭笪雲
作者通過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寫,表現了少年兒童熱愛大自然,探求各種知識的廣泛的生活興趣,並揭露批判了束縛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封建教育
7樓:兆秀花都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敘事生動,寫人也出色,最感人的是塾師形象.對先生這個人物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他是一個封建老頑固,作者對他是暴露和抨擊的.其實不然,如作品所暗示的,魯迅對先生是「很恭敬」的,作品一開始便以簡潔的線條描繪出他古樸的形象,接著,以肯定語句,介紹了他的品性.
在魯迅的筆下,這位老先生似乎也並不太「嚴厲」,學生行禮,他在一旁「和藹」地回拜,備有一條「戒尺」,定有「罰跪」的規則,但都不「常用」.通常也只是「瞪幾眼」,大聲嚷道:「讀書」.
管制似乎也並不太嚴,學生不是都能溜到小花園裡頑皮,課間也能偷偷地嬉耍麼?但他刻板、迂倔,顯然在他看來學生是隻許攻讀經書子集,其他都是不正經的,不許涉獵.課讀那一場景卻又映現了他性情的另一方面:
樸真.只見學生都悄沒聲兒各自嬉戲去了,就他一人大聲讀書,面帶「微笑」,「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那聲音,那表情,那動作,自我陶醉,神遊其間,真是活顯出一個迂老夫子的天真靈魂,可愛極了.
不可否認,魯迅在對這位善良老人的描繪中,隱含有調侃之意,但其間多的是溫和的微笑,眷念的深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的情感變化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韻味之一來自「真情實意」。什麼是「情」,就是作者想通過文章中的景物或事物所要表達的感情。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的字裡行間,我們能看出作者對百草園充滿了喜愛、留戀之情;對三味書屋充滿了厭惡、憎恨之情。
「意」就是閱讀散文,我們要努力使自己進入到作者文章中的境界,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喜怒哀樂。散文的「情」和「意」是緊密相連的。
要弄清楚作者為什麼面對這些景物或事物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感情。這是讀出散文「意「的基礎。比如,作者在寫完百草園過渡到寫三味書屋時,連用了三個「也許」,表明了作者對三味書屋的厭惡,兩個「ade」(再見)表明了我對百草園的留戀。
導致作者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感情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關鍵在於封建教育體制對人性、思想的束縛和桎梏。「我」學習的環境有兩個:
一個是百草園,一個是三味書屋。
百草園的環境是開闊、優美的,在裡面,既可以認識大自然,又能獲得豐富閱歷,更能得到生活經驗。美好的自然景物,使「我」增添了對生活的熱愛;長媽媽的故事,使「我」感受到人生之險;雪後捕鳥,讓「我」懂得了理論聯絡實際的道理。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百草園是「樂園」。
於是,下面對百草園的描述,就處處緊扣一個「樂」字。其實,百草園當時已是荒園,但在天真活潑的孩子的眼裡,那麼充滿樂趣,那麼可愛,那麼生機勃勃。
從「我」童年時代純真好奇心理出發,經這觀察體味,變換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不同角度,捕捉百草園裡各種植物、動物等自然景物的具體特徵,運用精簡文字,著意點染,藝術地再現於筆端。採取何首烏根是牽連不斷地「拔」起來;而採取覆盆子的果實,因為是「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有刺,所以用「摘」字。細細品味,如詩如畫。
無拘無束,玲瓏剔透的文字之中,跳動著作家靈透多姿的心靈。
9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讀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從中體味到散文這一奇妙的藝術特徵。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抒發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10樓:殤夜·殘雪
抒發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嚮往以及故鄉的懷念;它寫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雜和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了兒童熱愛自然,追求新鮮知識,天真幼稚及歡樂的心理。
11樓:匿名使用者
抒發了對童年的思念,和對舊制度束縛兒童的批判
12樓:用心微笑
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寫出作者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
13樓:祺緲汒
本文通過記敘魯迅童年時再拜草原和三味書屋的生活,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舒服兒童身心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對三味書屋和百草園都有什麼印象 5
14樓:
應該說百草園代表了作者的童年,也代表了作者記憶中的美好;而三味書屋代表了作者最初的啟蒙,是作者成長的開始.在百草園中,不僅僅只是花鳥魚蟲,對於童年的作者來說,更是一個小世界,在那裡,作者發揮自己的想象,為創造了一片天空.可以說,那是童年的祕密,是心靈的家園.
對於百草園,作者是回味的,是懷念的,但是也是帶著一種客觀回憶的態度,而且從作者玩耍的種種表現中可以看出作者人格的初始形成,算是回憶成長足跡吧~
後來的三味書屋可能比較百草園會乏味許多,但是也能看到作者「苦中作樂」的身影,也能代表作者對於人生對於事物的一些初級態度,童真童趣也存在.
朝花夕拾,用現在的目光回憶過去,但個人認為二者並非強烈的對比,只是一種歷程,一種回憶,主觀,卻也客觀.
請採納~
15樓:警覺的果子狸
童年的樂趣,對童年的追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作者詳寫三味書屋生活的意圖是什麼?
16樓:小蘊蔚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內的熱愛和對容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對封建社會的不滿。從百草園在寫到三味書屋,敘述了一個過程,從自由快樂到被拘束。
寫百草堂是來體現魯迅先生兒時的快樂回憶,寫三味書屋是寫自己在讀書時的種種回憶,從而來體現作者對封建社會的不滿。
如果滿意請採納我的回答,謝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作者對百草園景色的描寫有詳有略,請分別找出來
詳寫的是 泥牆根一帶,斑蝥,何首烏,覆盆子。略寫的是 菜畦,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是怎樣描繪百草園的美麗景色 作者調動自己的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是中年的魯迅先生對兒時快樂生活的甜美回憶,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好奇。即便是三味書屋的生活,對於童年的魯迅而言也同樣是新鮮...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寫了作者對三味書屋怎樣的情感,分為幾個部
兩個部分 讀書環境和對老師的印象 師生讀書情境及書外樂趣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輔修,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也有說法說是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與三味書屋的枯草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還有一說說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生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後生字意思和拼音
謝謝你的關注 確 鑿 z o 菜 畦 q 桑 椹 sh n 油 蛉 l ng 斑 蝥 m o 積 攢 z n 攢 集 cu n 覓 食 m 收 斂 li n 罕 見 h n 秕 谷 b 淵 博 yu n 宿 儒 s 蟬 蛻 tu 沸 騰 f i 狗 竇 d u 叵 耐 p 紳 士 sh n 盔 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