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泉州、廣州,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在陸上絲綢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絲綢之路。
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自漢朝開始,中國與馬來半島就已有接觸,尤其是唐代之後,來往更加密切,作為往來的途徑,最方便的當然是航海,而中西**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這就是我們稱為的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是絲綢,所以大家都把這條連線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的出口漸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人們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還由於輸入的商品歷來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稱作「海上香料之路」。
2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海路通朝鮮、倭國
印度商人海路經蘇門答臘、馬六甲來中國、運絲綢往印度、羅馬[**請求]。
[編輯] 秦朝
徐福東航
[編輯] 漢朝
海路北通朝鮮、日本。
南從日南、徐聞、合浦通都元國、夫甘都盧國、黃支國、皮宗國、已程不國(今斯里蘭卡)[1]。
[編輯] 三國
東吳黃武四年(225年)扶南國王範旃遣使來吳國,歷時四年來到東吳,獻琉璃。孫權派遣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國。
黃武5年(226年)大秦商人到交趾、吳國首都建業(今南京)。
[編輯] 魏晉南北朝
法顯陸上西行,海上歸國,由印度多摩利底經獅子國、耶婆提、到山東牢山。
與中國通商的國家:波斯、天竺、獅子國、扶南、婆利、
[編輯] 隋朝
與中國通商的國家:赤土、丹丹[2]、盤盤、真臘、婆利。
[編輯] 唐朝
唐代中葉,吐蕃進佔西北,陸路交通受阻,海上交通由是更加興盛[3]。
與中國通商的國家:東羅馬、大食、波斯、天竺、獅子國、丹丹、盤盤、三佛齊。
航路:由泉州或廣州啟航,經海南島、環王國(今越南境內)、門毒國、古笪國、龍牙門、羅越國、室利佛逝、訶陵國、固羅國、哥谷羅國、勝鄧國、婆露國、獅子國、南天竺、婆羅門國、新度河、提羅盧和國、烏拉國、大食國、末羅國、三蘭國。
唐人移民海外。
[編輯] 宋朝
宋朝先後在廣州、臨安府(杭州)、慶元府(明州,今寧波)、泉州、密州板橋鎮(今膠州營海鎮)、嘉興府(秀州)華亭縣(今松江)、鎮江府、平江府(蘇州)、溫州、江陰軍(今江陰)、嘉興府(秀州)澉浦鎮(今海鹽)和嘉興府(秀州)上海鎮(今上海市區)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4]其中以廣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與中國通商的國家:占城、真臘、三佛齊、吉蘭丹、渤泥、巴林馮、蘭無裡、底切、三嶼、大食、大秦、波斯、白達、麻嘉、伊祿、故臨、細蘭、登流眉、中裡、遏根陀國、斯伽裡野、木蘭皮等五十八個國。
[編輯] 元代
與中國通商的國家:三島、民多郎、真臘、無枝拔、丹馬令、日麗、麻裡魯、彭亨、吉蘭丹、丁家盧、八都馬、尖山、蘇祿、班卒兒、文老古、靈山、花面國、下里、麻那裡、沙裡八丹、土塔、忽廝離、假裡馬打、古裡佛、放拜、萬年港、天堂、忽魯模斯等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編輯] 明朝
鄭和下西洋, 到過:占城、爪哇、舊港、滿拉加、啞魯、蘇門答臘、那孤兒、勃泥、小葛蘭、彭亨、錫蘭山、三島、蘇祿、呂宋、溜山、打歪、八都馬、柯枝、南巫裡、古裡、坎八葉、木克郎、甘巴里、阿撥巴丹、阿丁、天方、米息、麻林地、忽魯模斯、祖法兒、木魯旰、木骨都束、抹兒幹別、不剌哇、慢八撒、木蘭皮等國。
《明會典》記錄了130個朝貢國,其中海上東南夷有62國,包括:安南,蘇祿國,錫蘭,朝鮮,日本,琉球,爪哇等。
[編輯] 禁海令
[編輯] 元朝
元朝初期由於對外征戰,曾四次禁海。第四次海禁從仁宗延佑七年(2023年)到英宗至治二年(2023年)結束。2023年復置泉州、廣元(寧波)、廣州市舶提舉司,之後不再禁海。
[編輯] 明朝
明朝洪武三年(2023年),為了抵制蕃貨,「罷太倉黃渡市舶司」。洪武七年(2023年),撤銷泉州、明州、廣州三個市舶司。洪武十四年(2023年),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為由,禁瀕海民私通諸國。
洪武二十三年(1390),再次釋出「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下令一律禁止民間買賣及使用舶來的番香、番貨等。洪武三十年(2023年)再次釋出命令禁止下海通番。
明朝法律規定了嚴酷的違反禁海令處罰辦法:「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洩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
「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鬻,其現有者限以三月銷盡。」 (《大明律》)。
永樂年間一度鬆弛,永樂皇帝死後,明朝再度禁海。
從洪武元年(公元2023年)釋出第一個禁海令,到隆慶元年(公元2023年)重新開放,明朝海禁時間接近兩百年之久,這段時期,正值葡萄牙、西班牙開始大航海的時候。2023年葡萄牙人已經來到中國門口,建立了澳門殖民地。
[編輯] 清朝
清朝從順治年間到雍正時期的四十年海禁(公元1655——2023年,公元1717——2023年)。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什麼時候?
3樓:匿名使用者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廣州,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在陸上絲綢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絲綢之路。
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自漢朝開始,中國與馬來半島就已有接觸,尤其是唐代之後,來往更加密切,作為往來的途徑,最方便的當然是航海,而中西**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這就是我們稱為的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是絲綢,所以大家都把這條連線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的出口漸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人們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還由於輸入的商品歷來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稱作「海上香料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4樓:學姐
隋唐時期,在國力強盛和造船及航海技術進步的基礎上,由中國航海前往阿拉伯乃至非洲沿岸國家,已由過去的分段航行實現了全程直航。根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唐時,中國東南沿海有一條通往東南亞、印度洋北部諸國、紅海沿岸、東北非和波斯灣諸國的海上航路,叫作「廣州通海夷道」,這便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
中國海員還掌握了通過觀測天體(特別是北極星)的高度,來判定船的地理位置(主要是南北位移)的天文定位技術,從而使航跡推算的船位誤差得到了關鍵性的修正。
宋元時海員測量天體高度的工具主要是「望鬥」和量天尺。正是憑藉磁羅盤定量測向技術與量天尺定位技術,中國海員將「海上絲綢之路」的航路質量提高到新的歷史水準。在這個時期,中國海員開闢了橫渡印度洋的航路。
5樓:勝寒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在陸上絲綢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絲綢之路。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
6樓:月似當時
海上絲綢之路雛形在秦漢時期便已存在,已知有關中外海路溝通的最早史載來自《漢書·地輿志》,其時我國就與南海諸國觸控,而有遺址實物出土標明中外溝通或許更早於漢代。
在唐朝中期以前,我國對外主通道是陸上絲綢之路,之後由於戰亂及經濟重心搬運等原因,海上絲綢之路替代陸路成為中外**溝通主通道。唐代,我國東南沿海有一條叫作「廣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這便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這條航線全長1.
4萬千米,是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
在宋元時期是範圍掩蓋大半個地球的人類前史活動和東西方文化經濟溝通的重要載體 。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首要大宗貨品仍是絲綢,所以後世把這條銜接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出口漸成為首要貨品,因而又稱作「海上陶瓷之路」。
同時由於輸出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而也稱作「海上香料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是約定俗成的總稱。
7樓:少陵五老
海上絲綢之路,又名陶瓷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形成於宋元時期,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這條航線由於運輸貨物的不同,又有許多別稱。隨著阿拉伯半島及東南亞香料的輸入,這條航線又被稱為「香料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歷代有所變遷。起點包括徐聞、合浦、臨海、廣州和泉州等等。
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徐聞古港,從公元3世紀30年代起,廣州取代徐聞、合浦成為海絲主港,宋末至元代時,泉州超越廣州,並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第一大港」。明初海禁,加之戰亂影響,泉州港逐漸衰落,漳州月港興起。
8樓:匿名使用者
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起點是福建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在陸上絲綢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絲綢之路。
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自漢朝開始,中國與馬來半島就已有接觸,尤其是唐代之後,來往更加密切,作為往來的途徑,最方便的當然是航海,而中西**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這就是我們稱為的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是絲綢,所以大家都把這條連線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的出口漸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人們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還由於輸入的商品歷來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稱作「海上香料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淺談海上絲綢之路的意義是什麼海上絲綢之路的由來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條以中國徐聞港 合浦港等港口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 網路。海絲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 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海上絲綢之路的政治和歷史意義
海上絲綢之路 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 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廣州,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海上絲綢之路開闢後,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陸上絲綢之路的一種補充形式。但到隋唐...
海上絲綢之路作文四年級海上絲綢之路作文四年級800字
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絲綢譽滿天下,早在公元前就分海 陸兩路向外傳播.中外學者對陸上 絲綢之路 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還沒有系統地研究中國絲綢通過海路外傳,以及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影響和所佔有的重要地位.其實,中國的絲綢由海路外傳,比陸路持續的時間更長,到達的地區更廣,在歷史上的影響也更大.這些問題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