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是什麼東西,明十三陵是什麼樣的?

2021-03-28 06:46:02 字數 5235 閱讀 9509

1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明朝的一些皇帝的墳墓,具體的說是遷都北京以後的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文)的墳墓在南京,從明成祖開始一直到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其中代宗不算,因為神宗復辟後費了他的年號,封其為王,雖然明共有16個皇帝,所以在北京的就只有13個,都埋葬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十三陵,現在好像是隻開放了幾個陵,其中有些可能還有珍貴文物的陵不對外開放,怕被損壞

2樓:匿名使用者

明十三陵,是指位於北京郊區的、明代的13座皇帝的陵墓。

明十三陵是什麼樣的?

明十三陵各叫什麼?

3樓:杰倫叫我哥

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境內天壽山南麓,區域面積達40餘平方公里。明朝遷都北京後,有十三位皇帝埋葬在此,故稱十三陵。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體系完整、規模巨集大、氣勢磅礴的陵寢建築群。

明十三陵中,從永樂七年(2023年)營建的長陵,到清順治初年營建的思陵,時間跨度長達二百餘年。建造的順序依次為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長陵和定陵。此間共葬有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一名貴妃和數十名殉葬宮人。

陵區內還曾建有妃子墓七座、太監墓一座和行宮、苑囿、石牌坊、大宮門 、碑樓、神道等附屬建築。

長陵建成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 年),是明朝第三帝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整個陵園由三道大院和兩組建築組成,主要建築有陵門、神廚、神庫、稜恩門、稜恩殿、櫺星門、寶城、明樓、地宮等。稜恩殿最為壯觀,佔地 1956 平方米,全殿由 60 根金絲楠木巨柱支承,黃瓦紅牆,垂簷廡殿頂,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之一。

明樓匾額上寫有「長陵」二字,碑上刻有「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字樣。高聳的明樓,是長陵的標誌。

獻陵是明仁宗朱高熾的陵墓,建於公元2023年。仁宗是明朝第四位皇帝,在位不足九個月。獻陵分為前後兩組建築,前部分建陵門,稜恩殿自成一院落,後一院落則由三座門起始,由二柱門、石供案、明樓、寶城等組成。

昭陵,明昭陵建於2023年(嘉靖十七年),是嘉靖帝為其父選的陵址,因朝中大臣維護封建機制,極力反對,即中斷工程棄而不用。嘉靖三子穆宗皇帝因突然崩逝未來得及營造陵墓,遣官選址天壽山陵區,經反覆審視,決定依舊址建陵。

明昭陵建築規制有它獨特的建築風格,平面佈局嚴謹,施工精細,依山勢建有完整的排水系統。清乾隆年間封地面積有過拆大改小的修繕,距今已有200餘年,原有建築業已殘破不整。2023年經國家文物部門批准,依明代遺存基地,按照明代建築風格進行了全面復原性修建。

於2023年9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陵殿內陳列有祭陵的祭品及一帝三後的生平介紹,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築最為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陵寢建築。

石牌坊建於明嘉靖十九年(2023年),為五門六柱十一樓,全部用漢白玉石築成,寬28.86米,高14米,6根石柱是整塊石料製成,坐落在雕有云龍花紋的石基上,石柱頂端各雕一小臥獸,頂部額枋上有11座帶簷的小石樓。整個牌坊勻稱大方,雕工精細,是明代石坊中的佳作,也是我國最大的一座古石坊。

大宮門是十三陵的正門,左右各有龍、虎二山把門。門右側立有「下馬碑」,從前不論帝后、大臣等,到此必須下馬步行進入陵區,以體現皇祖們的崇高與尊嚴。

碑樓, 進大宮門不遠處,即可見一雙重簷、四面開門的碑亭,內有一塊 「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 」,高3丈,碑名為明仁宗讚美其父成祖朱棣一生功跡的頌文。背面刻有清乾隆帝的巡陵詩。

神道位於長陵前,長達七公里,原是通向長陵的一條大道,後為各陵所共有,也稱陵道。石牌坊是神道的起點,往北依次是大宮門、碑樓、龍鳳門,這組建築的兩側是以巨石雕琢的24座石獸和12座石人(即石像生),為神道增添了幾分威嚴的氣氛。

4樓:林鳳兒

明十三陵是北京旅遊景點十個世界

5樓:

長陵獻陵

景陵裕陵

茂陵泰陵

康陵永陵

昭陵定陵

慶陵德陵思陵

明十三陵是指哪十三陵?分別分佈在何處?

6樓:yzwb我愛我家

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北京約五十公里。

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1、明長陵

明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號永樂)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儲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2、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該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2023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佔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髮掘了的陵墓。

定陵地宮可供遊人參觀。

3、明昭陵

明昭陵位於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莊皇帝朱載垕(年號 隆慶)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也是陵區正式開放的旅遊景點之一。

4、明永陵

明永陵位於陽翠嶺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肅皇帝朱厚熜(年號嘉靖)及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5、明獻陵

獻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熾(洪熙)和皇后張氏的陵寢,就位於天壽山西峰之下,長陵的旁邊,目前封閉沒有開放。

6、明慶陵

明慶陵,位於北京昌平天壽山陵內黃山寺二嶺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貞皇帝朱常洛(年號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

7、明茂陵

明茂陵,位於裕陵右側的聚寶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憲宗純皇帝朱見深(年號成化)和王氏、紀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8、明康陵

明康陵,位於金嶺(又名蓮花山或八寶蓮花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號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寢。

9、明景陵

明景陵,位於天壽山東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號宣德)與皇后孫氏的合葬陵寢。

10、明泰陵

明泰陵,位於筆架山東南麓,這裡又稱「施家臺」,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號弘治)及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

11、明德陵

明德陵位於潭峪嶺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號天啟)和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

12、明裕陵

位於天壽山西峰石門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鎮和皇后錢氏、周氏的合葬陵寢。

13、明思陵

思陵約建於2023年,本是思宗寵妃田貴妃之妃園寢。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命人將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貴妃之墓,為攏絡人心並改名思陵,使思陵成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與妃嬪合葬之陵,而相較於明朝諸陵,思陵的規模也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貼身太監王承恩陪葬墓,清順治帝、康熙帝亦曾為王承恩立碑以嘉許其貞忠殉主。

明十三陵主要的特點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看建抄築 地面建築和地下宮殿的建築,古代沒有精準的測量儀器,但是他們可以巧妙的設計出來地下宮殿,和皇帝的奢華。還有一些明樓的,沒有一顆釘子,也居然可以堅持到現在,明朝距離現在已經有幾百年了 ,這些幾百的建築,依然矗立

明十三陵有什麼建築特點?

8樓:易書科技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昌平縣北十公里天壽山南麓,從明成祖朱棣選為陵址開始,一直到明朝滅亡,歷經二百餘年,陵園經過不斷修建,成為一座規模巨集大、建築完美的明代最大的陵墓建築群。陵區東、西、北三面群山聳立,重巒疊嶂,如拱似屏,南面為蟒山、虎峪山相峙扼守,氣勢磅礴的大宮門坐落在兩山之間,為陵區的門戶。整個陵區得天獨厚,雄偉壯觀,範圍約四十多公里。

整個十三陵陵區共用一條神道為引導,以後又在大紅門外約1300米處增建氣勢巨集大的石牌坊一座,前推了陵區起點。石牌坊為六柱五間十一樓形式。「樓」就是屋頂,五間上各一座,各間之間及全坊外側也各一座,大小相間,高低錯落,輪廓豐富,通寬達30米,是中國最大的牌坊。

在十三陵中,明成祖朱棣與徐皇后合葬的長陵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佈局合理,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傑作。

朱棣是一個頗有建樹的帝王。他曾命翰林院學士解縉等負責召集天下文土三千人,編寫了舉世無雙的《永樂大典》,並親自為此書寫了序。這部舉世空前的大部頭類書,成為研究中國歷史、文學藝術的寶庫。

他還派太監鄭和六次下西洋,遍歷亞非大小三十餘國,促進了明朝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陵園縱貫南北,由三個院落組成。第一院落從石碑坊到稜恩門。石碑坊位於十三陵神道最南端,為漢白玉雕刻而成,晶瑩光潔,六根大柱排空屹立,上系藍天,下接白雲,遠遠望去猶如天地間浮沉的一朵彩雲,又好似神話傳說中的南天門。

石碑坊北是大紅門,它是陵園的門戶,坐北朝南,共三洞,丹壁黃瓦,單簷歇山頂,莊嚴雄偉,渾厚端莊。黃色的琉璃瓦頂與硃紅色的門牆交相輝映,色彩協調,誘人遐想。

大紅門北面是長陵碑亭,碑亭雖名為亭,體量卻十分巨大,各面達26米,高22米。有一通龍首龜趺石碑,記敘了明成祖一生的經歷,都是****之詞,這也是十三陵中唯一有文字可訓的碑亭。碑亭四角各有一個華表,底座和表身浮雕蟠龍紋和流雲紋,叫做「望天吼」,又叫「望君歸」,意思是希望君王不要貪戀深宮,應該走出去瞭解瞭解民情,又盼望君王不要在外面流連忘返,早日歸朝,免得國事無人處理。

亭北石砌神道長1200米,兩旁相向列石柱、石獸、石人共19對。神道北端以並列的三座石櫺星門結束,門間有短牆。自此以北,長陵尚有4公里多再無設定,有如面中空白,以虛代實,更加含蓄。

第二院落是稜恩殿,是「藏衣冠几杖,起居薦藏物」的地方,也是十三陵中最雄偉的建築。大殿全部建築用珍貴的楠木建造,體量橫長,而且都是白臺紅牆朱柱黃瓦,一派皇家氣象,經過五百多年風雨剝蝕,尚未傾斜變形,充分表明了中國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築技術。在院庭內外滿植松柏,氣勢蕭森,有很強的紀念性。

第三院落由內紅門與明樓等組成。方城明樓為磚石結構,體量豎高,作城樓形式,與稜恩殿形成鮮明對比。內紅門是稜恩殿和寶城之間的一座門樓,因為接近朱棣的陵墓,所以內紅門的彩繪色調顯得深沉、肅穆,使謁陵的**走進門內即產生一種誠惶誠恐之感。

長陵建築雄偉、肅穆幽深,以獨特的建築藝術反映了明代初年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一個側面。

明十三陵旅遊明十三陵好玩嗎

明十三陵,明代帝皇的墓葬建築,坐落於北京昌平縣天壽山下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距離京城約50公里,自永樂七年五月 1409年 起用,直到安葬崇禎帝後結束,歷時230多年,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皇后 2位太子 30餘名妃嬪 1位太監,是全球儲存完整皇陵墓葬群,200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概況明朝...

明十三陵在什麼地方明十三陵位置在哪裡?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這裡自永樂七年 1409 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輝煌的皇帝陵墓 七座妃子墓 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 二十三位皇后 二位太子 三十...

明十三陵把嘉靖皇帝陵挖了沒,明十三陵為什麼偏偏就挖了萬曆皇帝的定陵

沒有,只挖了萬曆皇帝的定陵。挖的是定陵,萬曆皇帝神宗朱翊鈞的 明十三陵為什麼偏偏就挖了萬曆皇帝的定陵 明朝歷史上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麓,所以稱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從永樂七年 1409年 開始修建長陵至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葬入思陵 1645年 前後歷時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