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過去的發展觀認為,發展就是經濟的快速執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高速增長,它忽視甚至損害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利益。
這種發展觀「見物不見人」,其實質是一種「以物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為本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發展觀。
基本原則:
1、重視人的需要;
2、鼓勵員工為主;
3、培養員工;
4、組織設計以人為中心。
擴充套件資料
以人為本的管理主要包括如下一些機制:
1、激勵機制。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管理者應能找準員工的真正需要,並將滿足員工需要的措施與組織目標的實現有效的結合起來。
2、壓力機制。包括競爭壓力和目標責任壓力。競爭經常使人面臨挑戰,使人有一種危機感;正是這種危機感和挑戰,會使人產生一種拼搏向前的力量。
目標責任制在於使人有明確的奮鬥方向和責任,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職責。
3、約束機制。包括制度規範和倫理道德規範。制度是一種有形的約束,倫理道德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制度指企業的法規使人的行為有所遵循,使人知道應當做什麼,如何去做並怎樣做對。
是一種強制約束。倫理道德是自我約束和社會**約束。
2樓:匿名使用者
1、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過去的發展觀認為,發展就是經濟的快速執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高速增長,它忽視甚至損害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利益。
這種發展觀「見物不見人」,其實質是一種「以物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為本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發展觀。
2、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
首先是「人」這個概念。「人」在哲學上,常常和兩個東西相對,一個是神,一個是物,人是相對於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神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物為本。
大致說來,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對於神本思想,主張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強調把人的價值放到首位。中國歷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強調人貴於物,「天地萬物,唯人為貴」。《論語》記載,馬棚失火,孔子問傷人了嗎?
不問馬。說明在孔子看來,人比馬重要。在現代社會,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作為一種發展觀,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對於物本思想而提出來的。
其次是「本」這個概念。「本」在哲學上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世界的「本原」,一種是事物的「根本」。以人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與「末」相對。
以人為本,是哲學價值論概念,不是哲學本體論概念。提出以人為本,不是要回答什麼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間,誰產生誰,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而是要回答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什麼最重要、什麼最根本、什麼最值得我們關注。以人為本,就是說,與神、與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捨本求末。
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以及「學校教育,學生為本」等,都是從「根本」這個意義上理解和使用「本」這個概念的。
3樓:我是花貓貓噠
「以人為本」的即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的自身價值的理念。
4樓:未一文刀
「以人為本」中的「本」在哲學上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世界的「本原」,一種是事物的「根本」。以人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與「末」相對。以人為本,是哲學價值論概念,不是哲學本體論概念。
提出以人為本,不是要回答什麼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間,誰產生誰,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而是要回答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什麼最重要、什麼最根本、什麼最值得我們關注。以人為本,就是說,與神、與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捨本逐末。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以及「學校教育,學生為本」,那麼「制定國策則以人為本」,國策,要人性化等,都是從「根本」這個意義上理解和使用「本」這個概念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以為文字得看是什麼人說。不同的人說就由不同的含義。我黨說以人為本,就是官方的解釋,你在官方檔案和理論政策裡可以找到太多的資料。
要是一些所謂的自由學者說以人為本,就是比較激進的自由主義,面對一切每個人都高呼「老子說了算」。
以人為本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什麼是以人為本
7樓:匿名使用者
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群眾作為推動歷史前進的主體,不斷滿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其主要內容包括:
基礎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以人為本的基礎。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物質基礎的增強,是人的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馬克思講過:
「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質和量方面得到充分**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獲得解放」。這就表明,生產力的發展,增加物質財富的過程,是人獲得發展的過程。離開必要的社會物質條件,人的發展就失去了依託的基礎。
在這個問題上,不恰當地強調經濟發展對於社會發展的絕對意義,庸俗地把人的發展等同於物慾的滿足,不僅背離了社會演進的規律,也玷汙了人性和人格的尊嚴。然而,否認物質基礎對於人的發展、社會進步的意義,也就否認了社會發展的客觀性和條件性。在社會發展中,憑藉虛幻的理想和空洞的熱情不僅能成正果,而且釀成苦果的教訓比比皆是。
這樣的教訓,我們每每追及曾經的歷史,都會感到切膚之痛。這就警示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只有這樣,才能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奠定基礎。
那種把發展社會生產同以人為本對立起來的認識,本身就沒有真正搞清楚以人為本的內涵。 尺度 以人為中心,維護人的尊嚴,尊重和保護人權,是以人為本的尺度。以人為本必須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其基本要求有三:一是在人、自然和社會的關係中,強調人既是自然的產物,又是改造自然、推動社會進步的主體。對人的主體地位的認定和維護,是實現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前提;二是強調維護人的主體地位,必須維護人的尊嚴,保障人的基本權利,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權利;三是強調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維護人的尊嚴、人的權利的直接體現,只有人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獲得切實保護時,人的尊嚴才能得到真正的維護。
這樣三方面的要求,為我們衡量是否堅持以人為本提供了起碼的尺度。也就是說,離開了人的尊嚴、人的權利來討論以人為本,就失去了評價的標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健全民主法制,保障人民依法享受廣泛的權利和自由,特別是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結合起來的所有實踐,從制度安排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尺度。
要求 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是以人為本的要求。以人為本在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同時,也把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質的問題,提到了突出的地位。這就是說,社會發展要以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目的,而人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素質的狀況,又決定著社會發展的程度和水平。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範圍內現代化發展的程序表明,一個國家即便擁有優越的自然資源或一定的現代化裝置,也不可能自然地使這些資源和裝置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國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在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同樣,現代社會物質財富的積累,也不會自然而然地造成社會的和諧與人的需求的滿足。社會文明的演進,除了外在地表現為物質財富的積累外,實質上則表現為社會的和諧和人的素質的提高。那種在實踐中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換取物質生產進步,最終經濟發展受到制約的教訓;那種專力於資金、裝置引進而疏於人文環境營造和人的素養提高,結果導致欲速不達的結局,都是需要引以為戒的。
因此,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問題上,如果說物質生產、外在環境的改善是人的發展之「形」的話,那麼,人的素質的提高,則是人的發展之「神」,「形神兼備」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的全面發展。無形而神無載,無神則形無帥。 保證 創造人們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是以人為本的保證。
堅持以人為本,謀求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創造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環境。人們的經濟、政治、文化環境,是人的發展的條件。「共產主義所造成的存在狀況,正是這樣一種現實基礎,它使一切不依賴於個人而存在的狀況不可能發生,因為這種存在狀況只不過是各個人之間迄今為止的交往的產物」。
正是為了這樣一種「現實基礎」,社會主義在其發展中,從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到中國革命的勝利,雖歷經坎坷,但目的就是一個,即改變阻礙人的平等權利的獲得和人的價值實現的制度桎梏和社會條件。而當代中國社會正在進行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改革,也在於消除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制約人們平等發展,影響他們聰明才智發揮的種種消極因素,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因此,以人為本,就是要為促進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夠更為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
圍繞這一目的,我們已經做了許多工作,但仍然需要付出長期而艱鉅的努力。 目的 依靠人民群眾,使最大多數的人成為社會發展成果的支配者與享用者,是以人為本的目的。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這種主體地位,一方面要求經濟、社會的整個執行與發展,應當始終圍繞人來,以人為本取代以物為本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實現人與物的統一。
另一方面,還必須把「一切為了人」的原則,建立在「一切依靠人」的基礎上,既確立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利益的理念,也要具有一切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推進改革與發展的力量源泉的方法。使人民群眾能夠平等、公正、有尊嚴地參與社會實踐,支配他們的勞動成果。正是從這樣的意義上,社會主義以革命的方式,摒棄了資本主義使勞動與勞動成果的獲得相分離的狀況,並且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達到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樹立了中國在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理論;進一步闡明瞭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進一步提煉和概括出深刻反映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深刻反映中華文化的精神實質、深刻反映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深刻反映當今時代和中國發展的客觀要求的價值觀念。如果說發展理念主要解決的是物質文明的問題,執政理念主要解決的是政治文明的問題,價值觀念主要解決的是精神文明的問題的話,那麼,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就的確是我們全面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遠指導思想。
為什麼說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黨的十六大以來 突出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以人為本,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古已有之。馬克思主義在科學闡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同時,也指明瞭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規律,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
環境保護應該以人為本還是以自然為本
阿基米德說過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支起來。現在,請各位給我三分鐘,我將帶領大家拯救地球。李白詩說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說的什麼,說的是唐朝的黃河,而今天的黃河呢,我們大家可以看到,工廠 家庭廢水是這麼樣地流進孕育我們中華文化五千年的長河之中,在上游地帶,濫砍濫牧導致內陸沙漠化嚴重,...
環境保護應該以人為本還是以自然為本
以人為本與以抄自然為本是和諧統bai一的。環境以人為本是du以人的生存發展需要 zhi為本,但這種為本不是dao建立在破壞環境的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環境和人類可持續發展之上的。而以自然為本,不只是只保護自然,而不考慮人的發展,是二者的協調發展。所以二者並不矛盾。隨著工業bai得發展,人du類環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