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12分)
⑴ 經濟形態:小農經濟(或自然經濟)(1分)特點:
精耕細作(1分)其他特點: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種植業為主,家庭畜牧業為輔;規模小。(2分,答對兩點即可)
⑵ 現象:出現了具有僱傭關係的農場(或資本主義萌芽在農村出現)(2分)
原因:生產力的發展和農業商品化的發展等(2分)
⑶ 原因:統治者固守「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傳統自然經濟的阻礙;官府的沉重剝削導致農民購買力低。(4分,答對兩點即可)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祕籍。
(1)中國古代的經濟形態只能回答小農經濟(或自然經濟),這是常識問題。最適度的運用就是指對土地資源的精耕細作,最大限度內開發土地的潛力。所以「對資源作最適度運用」指的是這一經濟形態的「精耕細作「的特點。
這一經濟形態還有自給自足、規模小、家庭為單位、種植業為主等顯著特點也是在考試過程中很容易想到的,也是教材中常講到的中國古代農業的特點。
(2)用僱傭勞動力經營農場、進一步充實了農業中僱傭關係發展的證據足以證明當時農村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僱傭關係就是資本主義出現的標誌性文字。而導致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根本原因只能回答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的必然產物。明清時期,在中國的農村和中國的城市都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如果不是發生了鴉片戰爭,中國也必然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所以說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的歷史程序。
(3)材料二中出現的新的生產方式是指資本主義萌芽,而導致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原因也是常識問題,也是常考的知識點,封建制度的壓制是根本原因,這是必須答上的。另外,統治者固守「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傳統自然經濟的阻礙;官府的沉重剝削導致農民購買力低,都是教材上常常講到的基本知識點。當然,如果能答上富裕的地主、商人不把錢財轉化資本,而是用來買地買房也是很好的正確的答案。
當代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認為:「小農的經濟行為,絕非西方社會一般人心目中那樣懶惰、愚昧,或沒
2樓:賣萌自粽
d試題bai分析:本題考查閱
du讀理解,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zhi能力dao,四個選項都體現了農版業政策,而a在一定程度存權在弊端,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雖在一定程度上放寬了農業政策,給農民一定的實惠,但是不如中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更能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是實現的生產資料私有制發展成社會主義公有制,與材料不符。故選d。
(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黃梅戲《天仙配》中有這樣一段唱詞:「……你耕田來我織布,我
(12分)閱讀下列材料,並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代法律中對農田水利、山林保護、牛馬飼養、國家糧食的貯存發
3樓:初夜
(1)秦律的職bai能:維護封建土du地所有制;保護私有財產zhi;規dao
範社會經濟行動;維護封建等內級制容度和封建秩序。(4分)
作用:促進封建經濟的發展,鞏固**集權統治,具有歷史進步性;但過於嚴苛,激化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成為秦朝滅亡的原因之一。(4分)
(2)即時作用:緩和社會矛盾,鞏固羅馬的統治。
「永恆價值」:對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鬥爭和近代資本主義法律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4分)
試題分析:(1)秦律極為嚴苛,根本目的在於維護自己的統治。秦律的具體職能從材料「盜徒封,贖耐」、「盜採別人桑葉不滿一錢者,要判處30天勞役」、「秦法對「宦大夫」等地主階級、「隸臣妾」等被壓迫階級的身份、地位以及戶籍等都有明確的規定,不得任意變更」等處進行概括分析。
在歷史上的作用需要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2)這一題首先要學生理解題幹中「即時作用」和「永恆價值」的含義,主要是想讓學生從羅馬法對當時的古羅馬和後世所起的作用兩個角度分別作答。由「羅馬法正是在一波波社會矛盾鬥爭中逐漸走向完善的」和「羅馬法中所蘊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則,具有超越時間、地域與民族的永恆價值」即可得出答案。
(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宋朝放寬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業大發展態勢,各個階層的人士都被
(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如圖,18世紀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印象 圖1 巨人中國材料二 如
(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商鞅的成功,在於他的改革抓住了問題的核心,那就是帝道、王道
4樓:顧誹糜
(1)抓住秦孝公富國強兵抄的需bai要,得到他的全力支援。簡單的行之有效du的改革zhi措施。(4分)
順應春秋戰國dao時期歷史發展的趨勢。(2分)
(2)禁用鮮卑語,改說漢語。(2分)
意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做出了貢獻。(2分)
智慧:兼具政策的強制性(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利於減少改革阻力。(2分)
試題分析:
(1)本小題主要考查獲取材料有效資訊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材料一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指出秦孝公富國強兵的需要和對變法的支援,後半部分強調改革措施行之有效。一般來說,歷次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順應當時歷史的發展潮流。
(2)本小題主要考查解讀材料資訊的能力。改革措施由材料二很容易判斷。禁用鮮卑語,改說漢語,意義在於加速北方民族融合,為以後統一做貢獻。
「詔斷北語,一從正音」顯示出孝文帝改革的決心和原則性,對不同年齡**的區分對待顯示出策略的靈活性。
(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九年前,少數同
1 皇帝制度 或封建君主 制度 郡縣制。4分 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4分 相權不斷被分割削弱直至消失,皇權不斷加強。主義 集權制度不斷強化 4分 試題分析 材料一中 海內為郡縣 去泰,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說明秦朝採取郡縣制 皇帝制 材料二中皇帝 中書 門下 尚書 六部...
(1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6 19世紀英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材料二人口向城市
1 城市化程序加快。2分 圈地運動和工業革命的推動。4分 2 起步晚,專 發展緩慢,程度屬低。4分 3 通商口岸的開放 列強的經濟侵略 洋務運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推動 小農經濟破產,農村人口的流動。8分 略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16 19世紀英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 1 城市化...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
1 工業革bai命使各國間du交往密切,世界連zhi為整體,行業性組織建立dao,為國聯的建立奠內定了基礎 威爾遜十四點原容則的提出 戰後反戰和平思潮的興起。2 實質 戰後帝國主義列強瓜分殖民地 維護統治的隱蔽手段。進步性 在國際組織的監督下,按照國際法解決列強糾紛,以避免更大的國際衝突,即國際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