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航母你們
搜尋到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古代詩歌抒情方法示例:歌德曾講過一個耐人尋味的觀點,他認為要檢驗一篇韻文是否是詩,最好的方法是把它譯成另一國文字的散文,若譯過去以後,原韻文中的情感力量喪失殆盡,那麼這篇韻文就不是詩,當然這應把翻譯水平這個因素排除在外。
歌德這番話告訴我們,詩歌是抒情的藝術,詩歌的骨子裡滲透著情感,放逐了情感,也就放逐了詩歌。那麼古代詩歌是如何抒情言志的呢?我們在鑑賞古代詩歌時,又如何體味詩人的婉曲情意呢?
下面,我結合具體詩作,對古詩抒情手法作一翻梳理評析。
(一)直抒胸臆。這是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場景和環境表明愛憎喜怒態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的《寄夫》一詩,寫得率意真誠,叫人怦然心動:
夫戍邊關妾在關,西風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全詩以第一人稱(妾)內心獨白的形式來表現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首句念夫遠隔天涯,次句憂夫邊關苦寒,複次寄衣和淚修書,最後懸想寄衣到否。
四句細膩逼真、層次井然的心理描寫直截了當地揭示出夫妻之間刻骨銘心、體貼入微的恩愛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詩人把自己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當中,通過描寫景物(聲光色態、動靜虛實)來抒發。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全詩無一字說惜別,無一字說傷心,但傷懷惜別之情悠悠不盡,隨水長流。
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懷》:「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全詩選取典型的秋天景象來抒情。
北風蕭蕭,木葉搖落,大雁南飛,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孤獨的詩人面對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鄉呢?這類借景抒情的詩作中有一類「觸景生情」的,特別富有情趣。王昌齡的《閨怨》即為代表作品。
「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詩歌描寫一位閨中**,被一個明媚的春日鬨動了藏蟄一冬的熱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樓頭,忽然看見路頭的青青楊柳,心裡產生了微妙的情感變化:
在這樣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獨守空閨,與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發生了這樣的疑問——我的青春是不是和這楊柳一樣黃了又青呢?早知如此,當初又何必讓丈夫從軍邊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楊柳驚動了**久蟄於心的幽怨相思。
(三)敘事抒情。有些詩歌選取生活中一些細節、場景、片斷和事件來抒情達意,品讀此類詩歌要洞幽發微,體情察意。張籍的《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詩通篇敘事,首句寫在洛陽城裡又見秋風,引起遊子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次句寫想寫家書,而思緒萬千,不知從何說起,這兩句比較平淡。
三、四兩句抓住一個細節,化庸常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際,詩人似乎又想起什麼內容忘記寫入信中,只好拆開信封再檢杳一遍。羈旅之人對家鄉,對親人那種無限牽掛的微妙心理,正是通過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細節活脫脫地表現出來了。
王維的《雜詩》(其二)的敘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詩人用白描手法記錄了一次對話(應該就是詩人對來客的問話):「您從我家鄉來,應該知道家鄉的事吧?您來的時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開了花?
」詩人不直說思念,而我們分明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強烈的思念——詩人對家鄉的景物是那麼熟悉,詩人的語氣是那麼急切,他是多麼想親自回去看一看啊!古詩中還有一些敘事類作品,以曲折見長,在很短的篇幅內寫出波瀾,有尺水興波之妙,頗值得玩味。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緒的《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詩歌以閨中思婦的口吻來寫,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來,就要去打門前樹上的黃鶯兒;為什麼呢?
原來是不想讓它在枝上啼叫;黃鶯的聲音很動聽,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它的啼叫驚醒了我的夢;什麼夢這麼甜美?原來是夢見了在遼西從軍的丈夫相會,難怪要去打那黃鶯兒了。
四句詩,一句一層意思,而且是用了倒敘的手法,環環相扣,思婦的極度失望、煩悶的心理活現紙上,可謂是極盡曲折之妙。
(四)託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詩中
三、四兩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質的熱情讚頌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諷今。這是詠史詩常用的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如李商隱的《賈生》雲: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是摘取漢文帝在未央宮的宣室祭祀後召見賈誼,向他詢問鬼神之事的鏡頭入詩,這件事是帝王千萬件起居活動之一。
詩人為什麼抓住這一點來寫,因為通過這一點,反映了漢文帝求賢是假,表面上禮賢下士,將放逐在長沙當太傅的賈誼召回,可是卻不重用他,賈誼的才華格調是無下倫比的,他主張削弱諸王勢力,鞏固**政權以外抗匈奴的主張是正確的,對這些治國大計,漢文帝卻不問,而偏去問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顧帝王之尊,移動席位靠近,一直聽到半夜,而對千萬苦難蒼生的安危死活卻一句不提,這不是荒唐透頂麼?李商隱嘲諷的是漢文帝,其實也是嘲諷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諷所有以求賢來博取名譽而實際並不重賢的統治者。
(六)用典抒情。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諷刺時事,如王維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尾聯化用王孫典故,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把歷史上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悠遠。
2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總結起來,有以下六種方法:
1:直抒胸臆
2:借景抒情
3:敘事抒情
4:託物言志
5:借古諷今
6:用典抒情
3樓:
(一)直抒胸臆。這是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場景和環境表明愛憎喜怒態度的抒情方式。
(二)借景抒情。即詩人把自己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當中,通過描寫景物(聲光色態、動靜虛實)來抒發。
(三)敘事抒情。有些詩歌選取生活中一些細節、場景、片斷和事件來抒情達意,品讀此類詩歌要洞幽發微,體情察意。
(四)託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
(五)借古諷今。這是詠史詩常用的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
(六)用典抒情。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4樓:貢浩僪涵柳
好像有六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屬於抒情方式,不是種類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有哪幾種?分別有何表達效果?
5樓:寒巨集義方逸
抒情方法有
直接抒情
和間接抒情
之分。古詩詞的抒情方法以
間接抒情為主
,即通過「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等方法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為最高境界。
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描寫赤壁古戰場的「如畫」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業、年輕有為的儒將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貶謫的處境,從而抒發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的無限感慨
詩有哪幾種抒情方法
6樓:冷月い冰凌
一)直抒胸臆。這是直接
對有關人物、事件、場景和環境表明愛憎喜怒態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的《寄夫》一詩,寫得率意真誠,叫人怦然心動:夫戍邊關妾在關,西風妾妾憂夫。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全詩以第一人稱(妾)內心獨白的形式來表現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首句念夫遠隔天涯,次句憂夫邊關苦寒,複次寄衣和淚修書,最後懸想寄衣到否。四句細膩逼真、層次井然的心理描寫直截了當地揭示出夫妻之間刻骨銘心、體貼入微的恩愛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詩人把自己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當中,通過描寫景物(聲光色態、動靜虛實)來抒發。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全詩無一字說惜別,無一字說傷心,但傷懷惜別之情悠悠不盡,隨水長流。
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懷》:「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全詩選取典型的秋天景象來抒情。
北風蕭蕭,木葉搖落,大雁南飛,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孤獨的詩人面對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鄉呢?這類借景抒情的詩作中有一類「觸景生情」的,特別富有情趣。王昌齡的《閨怨》即為代表作品。
「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詩歌描寫一位閨中**,被一個明媚的春日鬨動了藏蟄一冬的熱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樓頭,忽然看見路頭的青青楊柳,心裡產生了微妙的情感變化:
在這樣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獨守空閨,與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發生了這樣的疑問——我的青春是不是和這楊柳一樣黃了又青呢?早知如此,當初又何必讓丈夫從軍邊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楊柳驚動了**久蟄於心的幽怨相思。
(三)敘事抒情。有些詩歌選取生活中一些細節、場景、片斷和事件來抒情達意,品讀此類詩歌要洞幽發微,體情察意。張籍的《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詩通篇敘事,首句寫在洛陽城裡又見秋風,引起遊子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次句寫想寫家書,而思緒萬千,不知從何說起,這兩句比較平淡。
三、四兩句抓住一個細節,化庸常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際,詩人似乎又想起什麼內容忘記寫入信中,只好拆開信封再檢杳一遍。羈旅之人對家鄉,對親人那種無限牽掛的微妙心理,正是通過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細節活脫脫地表現出來了。
王維的《雜詩》(其二)的敘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詩人用白描手法記錄了一次對話(應該就是詩人對來客的問話):「您從我家鄉來,應該知道家鄉的事吧?您來的時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開了花?
」詩人不直說思念,而我們分明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強烈的思念——詩人對家鄉的景物是那麼熟悉,詩人的語氣是那麼急切,他是多麼想親自回去看一看啊!古詩中還有一些敘事類作品,以曲折見長,在很短的篇幅內寫出波瀾,有尺水興波之妙,頗值得玩味。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緒的《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詩歌以閨中思婦的口吻來寫,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來,就要去打門前樹上的黃鶯兒;為什麼呢?
原來是不想讓它在枝上啼叫;黃鶯的聲音很動聽,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它的啼叫驚醒了我的夢;什麼夢這麼甜美?原來是夢見了在遼西從軍的丈夫相會,難怪要去打那黃鶯兒了。
四句詩,一句一層意思,而且是用了倒敘的手法,環環相扣,思婦的極度失望、煩悶的心理活現紙上,可謂是極盡曲折之妙。
(四)託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詩中
三、四兩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質的熱情讚頌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諷今。這是詠史詩常用的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如李商隱的《賈生》雲: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是摘取漢文帝在未央宮的宣室祭祀後召見賈誼,向他詢問鬼神之事的鏡頭入詩,這件事是帝王千萬件起居活動之一。
詩人為什麼抓住這一點來寫,因為通過這一點,反映了漢文帝求賢是假,表面上禮賢下士,將放逐在長沙當太傅的賈誼召回,可是卻不重用他,賈誼的才華格調是無下倫比的,他主張削弱諸王勢力,鞏固**政權以外抗匈奴的主張是正確的,對這些治國大計,漢文帝卻不問,而偏去問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顧帝王之尊,移動席位靠近,一直聽到半夜,而對千萬苦難蒼生的安危死活卻一句不提,這不是荒唐透頂麼?李商隱嘲諷的是漢文帝,其實也是嘲諷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諷所有以求賢來博取名譽而實際並不重賢的統治者。
(六)用典抒情。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諷刺時事,如王維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尾聯化用王孫典故,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把歷史上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悠遠。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有哪幾種古詩的抒情手法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有兩種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 借物抒情 託物言志 借古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於景 四種。1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1 例 閱讀下面的宋詩,按照要求,...
十首抒情的古詩,10首寫景抒情的古詩詞
這裡有100多首。不知道有沒有你需要的。你看看網頁連結 10首寫景抒情的古詩詞 找了幾個,好像沒有翻譯,但都有解析,不知是否和你的意思,希望採納,謝謝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 歇 王孫自可留。註解 螟 夜色。浣女 洗衣服的女子...
借雨抒情的古詩句,有哪些借雨抒情的古詩詞?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 漁歌子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 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 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 春夜喜雨 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