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信仰佛教的人很多都是文化水平很低或者品性不好的人

2021-03-30 15:32:13 字數 5062 閱讀 2042

1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六、七十年代眾所周知的原因,人們沒有正確地認識佛教,被認為是迷信,在打壓之下出現斷層,很多出家人都還俗了。而正面宣傳跟不上,加之一些年紀大的人喜歡以鬼神之類的來誤導人,致使社會上對佛教更認識不清,不知道佛教是教育,是教人認清宇宙自然真相,並且如何解脫的過程。

現在這種情況正在逐步好轉,比如北京龍泉寺出家人層次就很高,博士生、研究生等比比皆是。還有一些教授等也為了追求解脫出家了。

再說佛性人人皆有,與品性等無關,只要按佛陀指的路一直走,持戒修善,總有一天也能成佛的!

2樓:桂林

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預設前提,不值得回答。

佛教中說的上品、中品、下品,這三品在世間人是什麼位置?

3樓:荒誕不經

九品是佛教名詞,極樂世界之四土,每一土中各分九品,九品之中每一品中又各分九品,九品之中每一品中又各分九品,如是層層無盡,品位亦無盡也。

以下所說九品之相,是將四土九品合而論之,非指一土中之九品也。

下品下生

若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後乃改悔,發心唸佛。若信願具足,唸佛之時心多散亂,妄念紛飛,謂之散心念佛,是下品下生之相,以五逆惡障故,不能攝心為戒,障於禪定,故心多散亂。

對治散亂之法,可用印光大師十念記數法。

下品中生

若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雖已破戒,卻不生慚愧,遮掩破戒,不淨說法。說法是善,破戒是惡,故成雜毒之善。

後乃改悔,發露懺悔,發心唸佛,唸佛之時,若干句中,不夾雜妄念,謂之成片唸佛。此時散亂漸少,定力漸增,正在念佛之時,時而散亂,時而成片,是下品中生之相。《文鈔·復馬契西居士書四》雲:

「成片者,純一無雜之謂也。」 純一無雜是定,此人以破戒故,障於禪定,故僅能成片。以說法故,集積善功,故高於下品下生中人。

若欲更高品位,當嚴持淨戒,極力懺悔。

唸佛之人,貴在持戒,律淨雙修最為穩當,如比丘犯四根本戒,是波羅夷罪,不通懺悔,人天無分,何況涅槃。唯淨土法門有勝義方便,因唸佛故,得生西方,可下品中生,如《觀無量壽佛經》曰:「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

」偷僧祇物是破盜戒,不淨說法是指破淫戒人而為他人演說佛法教義。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但是此人修唸佛法門,故得下品中生,此是淨土勝義方便也。

若修餘門,則不通懺悔,必墮地獄矣。

下品上生

若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後善根成熟,自省改悔,發心唸佛。若信願具足,正在念佛之時,從頭至尾毫無散亂,心存 正念,除佛號外所有妄念皆不生起,不念佛時則心仍散亂,如是念佛謂之成段唸佛,是下品上生之相。

總而論之,下三品中皆是不善眾生,是謂下根凡夫。下根之中又分三根:

一、下下根,造上品五逆十惡者是下下根人,下下根唸佛時,從始至終皆有妄想,是謂散心念佛,屬下品下生;

二、下中根,造中品十惡者為下中根人,下中根唸佛時,時而散 亂,時而成片,是謂成片唸佛,屬下品中生;

三、下上根,造下品十惡者為下上根人,下上根人正念佛時,便全無妄想,不念佛時,妄想又起,是謂成段唸佛,屬下品上生。祈勉勵。

中品下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下品十善,行世仁慈,恪守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性調柔善,不簡自他是非人我,見物遭苦慈心救之,雖不曾聞佛法,但其心其行暗合佛教五戒,屬世俗善。此人若遇善知識教以唸佛,信願具足,唸佛之時貪心不起,是中品下生。

中品中生

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此位中人,能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但僅以一日一夜持戒功德,戒香薰脩,由戒生定,唸佛之時嗔心不起,是中品中生。

中品上生

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此位中人,能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無論重戒輕戒,嚴持不犯,畢命為期,非僅一日一夜。若不慎犯戒,立即懺悔,不使罪業超過一日一夜,如是戒香功德,薰修禪定,故唸佛之時痴心不起,是中品上生。

結而論之,中三品中皆是善人,與《佛說無量壽經》中下輩齊,此中分三根:

一、中下根,合於五戒世間八德者,是中下根人,又名世間善人,中下根人唸佛之時貪心不起,可中品下生。

二、中中根,若一日一夜不犯諸戒者,是中中根,又名小乘下善凡夫。中中根人唸佛之時嗔心不起,可中品中生。

三、中上根,若一生不犯諸戒者是中上根人,又名小乘上善凡夫。中上根人唸佛之時痴心不起,可中品上生。

複次,中三品中,僅是伏住貪嗔痴,而絲毫未斷,是名相似事一心,以四土論,屬凡聖同居土,以圓教論,屬五品觀行位,為外凡位也。以三昧論,屬凡夫唸佛三昧。

上品下生

若有眾生,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自利利他之無上菩提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雖是大乘下善凡夫,但是,唸到斷見惑,是圓教初信、別教初住位。

唸到斷思惑是圓教七信、別教七住位,此時證入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者,已斷見思二惑,故不為見思二惑所擾亂耳,是為上品下生,以三昧論,屬二乘唸佛三昧。以四土論,屬方便有餘土。若僅斷見惑,思惑未斷,則仍屬凡聖同居土。

上品中生

若有眾生,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或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或不誦大乘方等經典,但是善解義趣,於第一義空之理,深信不疑,心不驚動,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雖是大乘中善凡夫,能唸到斷塵沙惑伏無明惑者,是上品中生,在圓教八信、九信、十信位,假觀現前,見俗諦理,開法眼,成道種智。

八信斷三界內塵沙,九信斷界外塵沙,十信伏無明,仍屬方便有餘土,仍屬事一心不亂,亦可名相似理一心不亂。以五位論,屬資糧、加行二道。仍是內凡位。

上品上生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

具三心者,即是發菩提心,又能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則淨業三福具足。雖是大乘上善凡夫,但唸佛之行,能唸到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者是上品上生,是名理一心不亂。

以三昧論,屬菩薩唸佛三昧。在圓教初住至等覺位,計四十一位次也。以四土論,屬實報莊嚴土。

以五位論:屬見修二道。初住為見道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計四十一位次為修道位也。

總而論之

上三品中,也有三根:

一、上下根,發菩提心,半信因果者是;

二、上中根,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或讀誦大乘,或不誦大乘者是;

三、上上根,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者是。仁者善思之。

理一心不亂,若言悟入,即大勢至法王子所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之謂,若言證入,即是上品上生。凡夫之心(圓教十信位以下皆名凡夫,其中五品觀行位以下為外凡,初信至十信為內凡),因無明覆蔽,不得開顯如來祕藏。

唸佛功德,從真心起,真心如日,無明如暗,是日出,群暗消,稱洪名,無明滅,故唸佛能豁破無明,開顯如來藏心,此如來藏心,乃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祕藏,破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無明斷盡,證入常寂光土,究竟成佛。謂之究竟位。

《要解》雲:「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即修慧也。」「二邊」指空有二邊,理一心不亂,不為空有二邊所擾亂,全歸中道,念念流入薩婆若海,(如來一切種智海),《疏鈔》雲:

「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本體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無,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所念之佛,歷歷分明,若言亦有亦無,則有念無念俱泯,若言非有非無,則有念無念俱存。」是理一心不亂境界也。亦即正念佛時,內無我相,外無人相眾生相,中無壽者相,雖離四相,但是,一句佛號歷歷分明,句句清楚,念念不斷,心心無間,是名理一心不亂也。

《疏鈔》雲:「理一心者,念而無念,即實相也。」《文鈔·復馬契西居士書五》雲: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乃唸到相應時,雖常唸佛,了無起心動念之相,(未相應前,不起心動念念則不念矣),雖不起心動念,而一句佛號,常常稱念,或憶念,故云:『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無念,不可認做不念,無念而念,謂無起心動念之念相,而復念念無間。」《華嚴經》雲:

「若常唸佛心不動,則常睹見無量佛,若常睹見無量佛,則見如來體常住。」正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之理一心不亂境界也,以三昧論,是菩薩唸佛三昧也。

或曰:「四禪八定,次第分明」,吾則曰:「九品四土,位次炳然」,四禪八定,不了生死,九品四土,一生成佛,上之則等覺菩薩,如文殊,普賢尚發願求生淨土,下之則五逆十惡,亦可立登九品,故《要解》雲:

「上上根不能逾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矧彌陀接引,釋迦勸進,吾輩凡夫,何甘落後?當勤精進,踵文殊普賢賢之芳蹤,秉釋迦彌陀之遺教,信願持名,依教奉行,堪稱如來第一**,眾生第二導師也,祈上求。

運氣不好的人都是品行不好的人嗎?這話是不是有些絕對啊?阿彌陀佛

4樓:保衛南瓜

佛教角度來說今生所受皆是前世所累,沒有無緣無故的運氣不好,所以今生要積德行善才能改變命運,總之就是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梵 字可以做名字嗎? 列如個人名字 或者 佛教產品的名字 請講解 急急 急 我想用來起個產品的名字· 5

5樓:苦海碼頭雲真子

可以用梵 字做名字,因為見到梵字既容易聯想到佛學,如此則會從側面地更加彰顯佛學。很多人都曾用過這個字作名。根據佛學理論所講:

「法無定法」――即沒有什麼死板的規定和要求,佛法是圓融的;又「萬法皆空」――提示什麼事物都是空相,不用掛礙。若有所執著即著法縛之相,因此是找不到不能用「梵」字之理由的。另外,此字未見有何諱忌或約定俗成不宜應用的**,因此可以大膽放心應用。

6樓:陶硯螞蟻

可以而且很好,尤其是佛教用品,梵字本身就表法。

7樓:l楚輕狂

這麼多年我還是不懂為什麼自己人

8樓:無盡意

完全可以。「梵」字的意思,簡單講是清淨。其寓意很深很廣。總而言之,用這個字起名字,很有意義!

9樓:拉瑪那馬雜湊

不會。梵brahmā音譯詞「梵摩」、「婆羅賀摩」、「梵覽摩」之省,意為「清淨」、「寂靜」。

10樓:希洛男爵

可以的,並沒有硬性規定佛教產品不能使用梵字。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會,放心好了,只要不是將完整的咒或經銷燬就沒事。你這麼做不但沒過失還有功德,因為「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看過的人腦海裡都會增加佛的印象,增長善根,後必因善根積累到一定程度而得解脫,所以幾個字或一句一偈都沒有過失,但包裝盒上最好別有佛像,因為買家用完必然扔掉,被踐踏銷燬都不恭敬,都有過失,所以要慎重。

信仰佛教要禁慾嗎,佛教為什麼要禁慾?

在佛陀的教化裡,對於 欲 的界定是很廣的,包括的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六大類,也就是說,只要是你能通過自己的感官接觸到的東西,都在 欲 的範圍之內,簡單來說也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理方面的慾望,一類是心理方面的慾望,在西方來說,有一個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理論,這也是屬於 欲 的範疇。至於你提到的 ...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傳統文化和宗教信仰屬於愚昧 迷信和很可笑的東西

這是人造成的,不是文 化或宗教本身的問題。就好像,如果人人都拿西紅柿來打人,長此以往,人們就慢慢覺得西紅柿主要是用來打人的,而不是用來吃的。誤解就產生了。傳統文化和信仰也一樣。你看看那些弘揚傳統文化的人,有多少是做樣子的?有多少人是在迷信?信的人自己都搞迷信,自然不能令他人信服。真正的弘揚傳統文化和...

拜關公,這也是信仰佛教的嗎?為什麼

因為關於死前和佛門有聯絡。好像是保護了一家寺廟的經書。因為關羽忠孝義俱全。就被佛教後面的人封為伽藍菩薩。是佛門的 大神。各大幫派的忠義神。明確是拜 關公的,不屬於佛教。佛教稱為伽藍菩薩。要知道,關公是儒 釋 道同時尊崇的人物,儒家把關公當做仁義的代表,道家把關公當做神明,而佛教認為是 之神。不是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