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亞的代表作張秀亞的單篇作品

2021-05-29 14:13:31 字數 5397 閱讀 5822

1樓:夢寐冬季

張秀亞(1919—)女,作家。河北滄縣人,筆名陳藍、張亞藍。幼年時全家遷居天津。

2023年入省立第一女師。2023年開始在《益世報文學週刊》、《國聞週報》發表作品。第一首詩作《夜歸》現收入詩集《秋池畔》。

2023年出版第一本**集《大龍河畔》。

2023年考入北平鋪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次年轉入西洋文學系,畢業後入本校研究所史學組,後任助教。2023年到四川重慶任《益世報》副刊編輯。2023年回輔仁大學任教。

2023年到臺灣,2023年出版到臺後第一本散文集《三色堇》。2023年任臺中靜宜英專教授。2023年輔仁在臺覆校,回輔仁任中文系和研究所教授。

2023年赴美考察,並在西東大學進修。創作風格新穎清麗,意境深遠。作品以散文著稱。

著作有短篇**集《大龍河畔》、《皈依》、《幸福的泉源》、《珂羅佐女神》、《尋夢草》、《感情的花朵》、《七絃琴》、《那飄去的雲》、《藝術與愛情》、《張秀亞自選集》;散文集《少女的書》、《三色堇》、《牧羊女》、《凡妮的手冊》、《懷念》、《湖上》、《愛琳日記》、《兩個聖誕節》、《北窗下》、《曼陀羅》、《我與文學》、《心寄何處》、《書房一角》、《水仙辭》、《天香庭院》、《人生小景》、《我的水墨小品》、《石竹花的沉思》、《白鴿.紫丁花》、《海棠樹下小窗前》、《愛的輕歌》、《杏黃月》、《湖水秋燈》;詩集《水上琴聲》、《愛的又一日》、《秋池畔》;其他還有《詩人的小木屋》、《寫作是藝術》、《張秀亞選集》、《張秀亞散文集》;另有與法國lefeuvre合著的《西洋藝術史》著作11冊,翻譯著作10餘種。

張秀亞的散文色彩繽紛,詩情濃郁,筆致秀逸。她的散文多擷取身邊的物事人情和個人經歷,或寫景詠物,或描人情世態,或緣事寫情,看似小事一樁,寫來又各有情致。寫日月山川,花島蟲魚,則文字優美,筆調輕鬆,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寫對世界和人生的宗教情懷,則溫暖如炬,仁愛虔誠,悲天憫人而又積極入世;寫個人心境,則緣事而發,觸景生情,喟嘆感慨,都有較強的詩情,這使她的散文自成一派,獨具特色。

如《種花記》、《杏黃月》、《秋日小札》等,都是睹物興情,移情於物的佳作,那空 的山景,綺麗的城市風光,溫馨繾綣的情意,一一躍然紙上。她的散文敏感多思,洞微悉幽,純真雋永。她能捕捉生活中種種動人的「真趣」,善於激發想象和聯想,從平凡中發掘出純真不凡的美來,如《髻》回憶了慈母一生的磨難,讚頌了母親淳厚和仁愛的心懷,**味幽美,感人至深,是她的代表性作品,文中也可看出她長於刻畫人物的優勢。

張秀亞的散文也有生動的意象,清麗的文筆,意境幽遠且不乏淡淡感傷。她能靈活處理敘事、抒情、寫景和議論等技巧因素,做到虛實結合,反覆渲染,組織意象,營造意境。如《沒有荷葉》寫雨中的山城,夾敘夾議,寫景抒情,虛實相映,意境幽遠,詩情盎然。

張秀亞的散文很講究語言的錘鍊和修辭手法,用詞生動準確,散文呈現詩意美和韻律美。

2樓:匿名使用者

散文集:《三色堇》、《牧羊女》、《凡妮的手冊》、《懷念》、《我與文學》、《北窗下》、《水仙辭》、《天香庭院》、《人生小景》、《海棠樹下小窗前》、《湖水秋燈》等。

短篇**集:《大龍河畔》、《皈依》、《幸福的泉源》、《七絃琴》、《那飄去的雲》等。

詩集:《水上琴聲》、《愛的又一日》、《秋池畔》等。

學術集:《西洋藝術史》(法國lefeuvre合著)等。

3樓:卓兒和乾

《大龍河畔》、《皈依》、《幸福的泉源》、《珂羅佐女神》、《尋夢草》、《感情的花朵》、《七絃琴》、《那飄去的雲》、《藝術與愛情》、《張秀亞自選集》;散文集《少女的書》、《三色堇》、《牧羊女》、《凡妮的手冊》、《懷念》、《湖上》、《愛琳日記》、《兩個聖誕節》、《北窗下》、《曼陀羅》、《我與文學》、《心寄何處》、《書房一角》、《水仙辭》、《天香庭院》、《人生小景》、《我的水墨小品》、《石竹花的沉思》、《白鴿.紫丁花》、《海棠樹下小窗前》、《愛的輕歌》、《杏黃月》、《湖水秋燈》;詩集《水上琴聲》、《愛的又一日》、《秋池畔》;其他還有《詩人的小木屋》、《寫作是藝術》、《張秀亞選集》、《張秀亞散文集》,雪,春天的眼淚

張秀亞的單篇作品

4樓:情意綿綿〃冂醈

李稼麗--從「小白鴿」說起,中國語文,第11卷第2期,2023年8月1日,頁39

易象--一首詩的檢討 自由青年 ?第33卷第5期 2023年3月1日 頁17—18

王明書--讀張秀亞著〈千里姻緣〉有感 中華**? 2023年7月4日 11版

張秀亞--〈在大龍河畔〉的尋夢者 愛書人 第3期? 2023年9月 頁51—52

文奇--張秀亞的〈慈湖謁陵〉, 婦友,第274期,2023年,頁16

文奇--張秀亞的〈慈湖謁陵〉,湖水‧秋燈? 臺北 九歌出版社? 2023年7月 頁167—170

野渡--純散文的藝術——欣賞〈靈泉〉,中華**,2023年2月15日,11版

王明書--張秀亞等著〈靈泉〉——純散文的藝術,中華**,2023年2月15日,11版

朱星鶴--散文選讀——**張秀亞的〈星的故事〉,中華文藝,第112期,2023年6月,頁63—65

朱星鶴--**張秀亞的〈星的故事〉,甜蜜的星光——憶念張秀亞女士的文學與生活(下),臺北,光啟文化事業公司,2023年9月,頁583—585

施國英--張秀亞〈星的故事〉 ?甜蜜的星光——憶念張秀亞女士的文學與生活(下),臺北,光啟文化事業公司,2023年9月,頁590—592

趙天儀--兒童詩欣賞26——張秀亞的〈蜜蜂〉,2023年3月7日

沈謙--第三之耳朵與第三之眼睛——評張秀亞〈重來〉,幼獅少年,第108期,2023年10

月,頁105—107

沈謙--第三之耳朵與第三之眼睛——評張秀亞〈重來〉,獨步,散文國——現代散文評析,臺

北,讀冊文化事業****,2023年10月,頁27—32

沈謙--第三之耳朵與第三之眼睛——評張秀亞〈重來〉,甜蜜的星光——憶念張秀亞女士的

文學與生活(下),臺北,光啟文化事業公司,2023年9月,頁543—549

蔣守謙--獨具韻味的情境——讀張秀亞的〈霧〉,語文月刊,2023年第9期,2023年9月,頁20

王宗法--尺素納千嬌—讀〈霧〉,臺港文學觀察,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23年11月,頁163—165

葉海煙--動靜兩相宜——張秀亞〈談靜〉賞析,****,2023年8月28日,21版

葉海煙--動靜兩相宜——張秀亞〈談靜〉賞析,甜蜜的星光——憶念張秀亞女士的文學與生活(下) 臺北,光啟文化事業公司,2023年9月,頁586—589

巫仁和--談國文科的創造思考教學——張秀亞的〈溫情〉一課為例,教育實習輔導,第3卷第4期(總第13期),2023年5月,頁37—40

謝敏玲--〈溫情〉,國語**,2023年6月23日 4,13版

景尼--「溫情」不溫情?——張秀亞〈溫情〉中的作者為何袖手旁觀 ?國文天地 ?第17卷

第5期(總197期),2023年10月? 頁55—57

林清泉--喜讀〈新秋〉,****,2023年1月31日,10版

林明德--信仰之歌——張秀亞《心曲》讀後,甜蜜的星光——憶念張秀亞女士的文學與生活(下) ?臺北,光啟文化事業公司,2023年9月,頁703—705

賈植芳--〈雪〉、〈紫丁香〉,現代散文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23年6月,頁1043—1047

張秀亞的父與女的讀後感

5樓:若舞飄逸

父與女觀後感

在觀影過程當中,我不止一次在思考,時光流轉,女孩為何每次都要騎著自行車去河堤。隨著最後一次女孩搖晃著下車的時候我才領悟到,騎著自行車就好像女孩這一生的生命旅行。開始輕快,中途穩健,老時搖晃。

其實,小女孩的一生,代表了我們大多人的一生;父親是代指,代指了我們的最愛,最重要的東西;河是一層明顯的鴻溝阻礙。 小女孩在一次又一次騎車前往河邊的時候,我發現小女孩每一次擦身而過的路人與小女孩自身都形成鮮明的對照:當她還是小女孩的時候,路人是一個老婦人;而隨著小女孩的長大至衰老成老婦人的過程中,她身邊的路人卻隨之慢慢退變成一個小女孩。

這樣的人物安排不會是不經意的,它總該是有所暗示的。當等待到了一個新的輪迴,也就是身邊的參照是一個與自己當初一樣的一個騎著小自行車快樂地顛簸在路上的小女孩時,或許就是盡頭了——女孩(應該是老女孩)最後躺在父親離去時劃的船裡緬懷過去,而此時,父親出現了,老女孩一邊甩掉時光一遍跑向父親——她又是父親的女孩了,她的等待終於結束了。可能預示著死亡讓離別有了重聚,讓等待有了句點。

然而當老去的一代死去,新的一代的等待也會隨之終結嗎?答案永遠是否定的……

在看這個動畫短片的時候,片中女兒對父親的情感輕而易舉的勾起我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愫,每次回家又離開的畫面浮現。最有力的是父親溫暖而乾燥的手,最孤寂的是父親送走我轉身以後的背影。

6樓:匿名使用者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

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寫讀後感一般應做到三點:

1、要讀懂原文的內容.「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先讀後感.因此,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讀,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內容,才會寫出自己的真實體會.

2、寫自己體會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敘述的內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體會最深的內容來寫.體會不深,感想不豐富,讀後感就寫不成功.

女性作家作品選講選這門課的原因

7樓:的人

50年代,可謂臺灣女性文學的奠基期。以蘇 雪林、謝冰瑩、張秀亞、琦君、林海音、孟瑤、 郭良蕙、徐鍾佩、鍾梅音、繁露、張漱菡等人為 代表的女作家群,她們對故鄉女性人生命運的憶 舊和對臺灣女性生存境遇的感懷,成為她們共同 關注的內容。但哀怨的控訴多於積極的抗爭,人 道主義的關懷超過女性意識的觀照;其女性形象 仍然是被社會命運所左右的走不出父權家庭的一 群。

2、六七十年代,是臺灣女性文學的發展期。女作 家們對女性命運的考察,由外部存在形態的描述 轉向內部本體生命的發掘,由一味的控訴揭露轉 向對世俗倫理道德的大膽挑戰。其創作更多地側 重於人性、潛意識、性心理對女性人生的影響力 量,表現方法也從傳統的現實主義,一變而為象 徵的、暗喻的、意識流的現代派文學創作流向。

3、80年代以來,臺灣進入了新女性主義文學 的勃興期。曾心儀、李昂、廖輝英、***、 蕭颯、朱秀娟、袁瓊瓊、蘇偉貞、蔣曉雲、李 元貞、楊小云等人為代表的女作家,以現代社 會知識女性群體覺醒的姿態,再創了臺灣女性 文學歷史的輝煌。新女性主義文學面向社會的 現實性、關心普通女性人生的大眾性、以及引 導女性意識的前衛性,使它產生了強烈的社會 影響力。

(一)林海音 1、生平與創作 女,原名林含英,原籍臺灣省苗 慄縣,林海音於2023年3月18日生於 日本大阪,不久即返臺,當時臺灣已 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其父林煥父不 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 曾先後就讀於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 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任《世界日 報》記者。不久與報社同事夏承楹結 婚。2023年8月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 回到故鄉臺灣。

趙師秀的代表作,趙師秀的作品賞析

約客 抄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襲 池塘處處蛙。有約不bai來過夜半,du閒敲棋子落燈花。zhi 數日 dao 數日秋風欺病夫,盡吹黃葉下庭蕪。林疏放得遙山出,又被雲遮一半無。庵西 數裡庵西路,東風去更吹。稻寒生葉細,鬆老作花遲。小憩嫌無侶,曾遊憶有詩。新螢光尚小,未暗出空池。巖居僧 開扉在石層,盡日...

張秀亞的《杏黃月》主題思想是什麼

託物寄興,是這篇文章突出的特點。杏黃月 既是寄託感情的載體,又是引發聯想的誘因,它是題目,也是文眼。文章由眼前的杏黃月色起筆,啟開了感情的門扉,在排遣不開 消除不了的愁悶中,湧起了欲同友人相聚而不可得的快快之情,又緣這快怏的情懷,清晰地回憶了那明快朗麗的少女時代的校園生活,感到 她像回到了往日,她著...

高爾基,魯迅,張岱,布豐的代表作

高爾基 小市民 母親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 馬卡爾 楚德拉 魯迅 朝花夕拾 彷徨 吶喊 野草 而已集張岱 陶庵夢憶 西湖夢尋 明聖二湖布豐 自然史 包括 地球形成史 動物史 人類史 鳥類史 爬蟲類史 等 高爾基代表作 1892年發表 作 馬卡爾 楚德拉 浪漫主義作品如 馬卡爾 楚德拉 伊則吉爾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