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白羽的散文有哪些特性劉白羽散文的寫作特點

2021-03-05 09:19:22 字數 3606 閱讀 5153

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劉白羽的散文感情奔放,雄壯豪邁,具有強烈的抒情性,而其抒情方式往往又是通過哲理式的議論形式表現出來的。如《燈火》中,作者由一個小水電站發出的燈光,想到「這是人民自己用勞動創造的燈光」,並進一步發揮「這是起源戰爭年代風雪之夜那一星星燈光,不過,發展了,擴大了,它已不是星星之火,而是把我們整個新世界照得閃閃發光的那一種光芒了」,接著他進行了一段哲理式的抒情:「現在戰爭過去了,可是在我的心中卻永遠留下了那個燈火。

……因為,它是革命的燈火,年輕的燈火,勇敢的燈火,因為它是穿過暴風雨而明亮過來的燈火,它是還可以引導我們再穿過暴風雨的燈火。」作者通過這段議論式的抒情,不但拓展了燈火深遠的意境,而且還展示了深刻的革命哲理。此外,如《長江三日》、《日出》等等,都體現了這種議論式的抒情特點。

正如作者所說:「如果作者不把血、感情流注到文章裡,文章又怎能有燃燒的熱情、有光彩呢?」劉白羽的散文結構嚴謹、簡練。

在散文的謀篇佈局中,常以感情的發展來佈局。通過情感這根線,串起歷史與現實的畫面,既簡潔利落又不蔓不枝。如《長江三日》,作者以「生活、奮鬥」這根情感主線,從時間與空間上,把古代「美女峰」神話、德國現代革命家書簡、沿途的屈原故鄉秭歸、昭君故里香溪、萬家燈火的武漢及「升入雲端」的大橋有機地聯絡在一起,給讀者以廣闊的視野空間,又不顯零亂。

再如《日出》、《青春的閃光》等散文,都有一根鮮明的感情主線貫穿始終,不僅清晰顯示出散文的情感脈絡,而且通過它,從容地體現新的時代的政治激情。不過,總的說來,其散文也有許多不足,一是激情有餘而含蘊不足。其散文從結構安排、選詞用句以及畫龍點睛的哲理式議論等方面都著力體現欣逢盛世的激情,這種激烈的情感抒發方式,固然給人巨集闊的氣勢,但常流於空泛。

作為心靈化的結晶,散文顯然也需要應有的含蘊;二是其散文情感強烈的政治意識形態化。劉白羽的散文,表現出強烈的政治化情緒,從《在北京的春天》、《火炬映紅了長江》到《朝鮮在戰火中前進》、《對和平的誓言》等的取材可以看出其散文所具有的政治情懷,或對新時代、新中國盡情的歌頌與歡呼,或以火一樣的情感激勵人們在困難時期勇於奮進,爾後創作的偏重描寫景物的散文如《長江三日》、《日出》、《紅瑪瑙》等,雖將這種缺少節制的政治抒情轉化成一種隱喻的形式,但依然有強烈的說教感。其三是文辭冗贅,為將意象表達成便於理解的政治意識的隱喻而不遺餘力,從而損傷了形象的感染力。

2樓:匿名使用者

他的散文基調是歌頌光明、歌頌英雄的人民;深刻的哲理性是他散文的特色。劉白羽散文風格激越、剛健,閃耀著時代的光彩, 善借景抒懷,使作品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 他的散文的語言激情充沛,詞句鮮亮峭拔,富有充實感。

劉白羽散文的寫作特點

3樓:登登生生

他的散文基調是歌頌光明、歌頌英雄的人民;深刻的哲理性是他散文的特色。劉白羽散文風格激越、剛健,閃耀著時代的光彩, 善借景抒懷,使作品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 他的散文的語言激情充沛,詞句鮮亮峭拔,富有充實感。

4樓:匿名使用者

劉白羽(注:劉白羽(1916-),北京人。30年代開始發表散文、**。

2023年去延安。40年代中期曾在重慶的《新華**》工作。主要作品集有,**集《早晨六點鐘》、《火光在前》,報告文學和散文集《對和平宣誓》、《早晨的太陽》、《晨光集》、《踏著晨光前進的人們》、《紅瑪瑙集》等。

)50年代後期開始,也主要從事報告文學、散文的寫作。《紅瑪瑙集》收入60年代初他的最具特色的那些散文作品,如《日出》、《燈火》、《長江三日》、《櫻花漫記》等。作者自己認為,它們連同稍後發表的《平明小札》,是「對新的美的探索的結果」。

他參加的40年代內戰,是他感受和想像的「資源」,也是評價生活的標尺。這決定了他經常採用現實生活場景和戰爭年代記憶相交織的構思方式。也記敘事件,也描繪場面,但最主要是抒發那種激越的感情;正如作者所說:

「不是為了給那個年月的動人姿態,作一點速寫畫,也不是希望在紙上留下一點當時的氣息,而主要的是為了一種感情的衝激。」(《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秦牧(注:秦牧(1919-1993)廣東澄海人。

少年時期在新加坡度過,2023年歸國。參加過抗日救亡活動。出版過《秦牧雜文》(收1943-44年的作品)。

50年代,除中篇**《**海岸》外,散文集有《星下集》、《貝殼集》、《花城》、《潮汐和船》,文藝隨筆《藝海拾貝》。8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長街燈語》、《花蜜與蜂刺》、《睛窗晨筆》等近十部。)的散文則表現了重視「知識性」的特點。

秦牧60年代散文的寫法,是雜文和隨筆的調合。文章有著清晰的觀念框架和論證的邏輯線索。用來支援這些觀念的,是有關的歷史記載、見聞、傳說等材料的串聯、組織。

那些被廣泛稱道的作品,如《古戰場春曉》、《社稷壇抒情》、《土地》、《花城》等,得益於有更多的情感的融入,和材料組織所顯現的聯想的豐富和從容,夾敘夾議也加強了談天說地的趣味。

劉白羽的散文

5樓:諾幾亞

《日月經天》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觀察景物得到的感受。

教學難點:瞭解作者隨著觀察點的變化寫景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

劉白羽,2023年9月生,北京人。中**員。2023年在《文學》月刊上發表短篇**《冰天》,開始走上文學道路。

2023年出版短篇**集《草原上》。翌年春赴延安。抗戰期間投身敵後戰場,寫出《五臺山下》、《太陽》、《幸福》等**。

解放戰爭時期轉戰東北,寫有**《無敵三勇士》、《政治委員》,報告文學《光明照耀著瀋陽》等。新中國成立後,在擔任文化領導工作的同時,發表了《日出》、《長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訊。晚年筆耕不輟,寫有四部長篇:

報告文學《大海》(**的前半生),**《第二個太陽》(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回憶錄《心靈的歷程》(獲中國傳記文學獎),**《風風雨雨太平洋》。歷任中國作協副主席、名譽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長,解放軍總政文化部部長。本文選自《中華散文珍藏本·劉白羽卷》。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思考:課文第一句話寫道「過了七十七個中秋節,今天才從大自然中發現一種奧祕,得到一種啟迪。」想一想,作者發現了大自然的什麼奧祕?得到了怎樣的啟迪?

三、瞭解課文內容,概括各段的段意。

1段:寫中秋節當晚作者在床前所見到的月亮高掛中天的美景。描寫月亮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2段:寫中秋節次日凌晨月亮高懸西天到隱沒西天的景象。

3段:寫太陽還未露出地面的情景。

4段:寫太陽出來時日月平列在一條平行線上的奇觀。

5、6段:從日月輪迴中悟出一個道理:運動中的永恆,永恆中的運動。

7段:過渡段

8段:進一步強調從日月輪迴中所悟出的人生奧祕:一切一切的美都在運動中活躍、存在。

9、10段:回憶在羅馬看到黃昏時分日月同輝的壯美景象。

11段:寫從回憶中的景象,再看眼前景象得到的感悟:日月同輝,宇宙永生。

12、13段:寫從中秋賞月得到的啟迪:一切美都在運動中變化,一切美都在運動中升騰,又在運動中隱沒與消失。

四、仔細閱讀課文,作者在賞月時觀察點、觀察角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第一次:中秋節當夜,窗前,看到月升中天。

第二次:寫中秋前次日黎明,走上樓頂,仰首西望,看到淡淡的月亮高懸西天。

第三次:寫在樓頂上緩緩漫步中,看到月亮冉冉下降,晨曦初顯。

第四次:轉身向東,發現太陽還未露出地面,已將強烈的紅光從地平線直射西方。

第五次:寫太陽升上來時,日月同在一條平行線的奇觀。

五、總結寫作特點:

1、隨著觀察點的變化寫景的特點。

2、理解作者觀察景物得到感受的寫法。

劉白羽的相關事件

1995年11月2日,中國作家協會 中華文學 會 華藝出版社聯合舉行的 劉白羽創作生涯六十週年紀念暨 劉白羽文集 首發式 活動後,劉白羽就想到上海看望巴金,向巴老送書。果然,這年的11月25日,在巴老92歲華誕的時候,80歲的劉白羽專程從北京來到上海,為巴老祝壽,向巴老贈送自己剛剛出版的十卷本 劉白...

散文寫作應該注意什麼散文的寫作要求有那些方面

有一次,一位青年朋友向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請教什麼是散文,怎樣區分散文與 和詩歌時候,馮驥才說 一個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 就像散文 一個人突然被推到水裡 就成了 一個人被大地彈射到月亮裡 那就是詩歌。散文,就是寫平常生活中的那些最值得寫下來的東西。不使勁,不刻意,不矯情,不營造,更無須 絞盡腦汁 散文最...

巴金的散文有哪些,巴金散文有哪些

30年代是巴金 創作的第一個高峰期。這期間,他先後完成的長篇 有 死去的太陽 海底夢 砂丁 春天裡的秋天 雪 即 萌芽 新生 愛情三部曲 霧 雨 電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等。在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 代表了他此時創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還創作了大量的短篇 其中短篇 集有 復仇 光明 電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