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是A 僱傭勞動者的抽象勞動B 僱傭勞動者的具體勞動

2021-04-13 06:39:18 字數 4927 閱讀 6174

1樓:沒名的精靈

僱傭勞動者的剩餘勞動是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

判斷「僱傭勞動者的剩餘勞動是剩餘價值產生的唯一源泉』對錯並說明理由

2樓:匿名使用者

剩餘價值並非僱傭勞動創造,而是"非僱傭勞動"所"創造"長期以來,包括馬克思本人在內的幾乎所有的學者都認為:剩餘價值是由僱傭勞動創造的。什麼是僱傭勞動呢?

就是一個資本家所直接僱傭的勞動力的勞動耗費,馬克思認為,這個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所獲得的剩餘價值,就是由這種僱傭勞動創造的。與這個資本家的僱傭勞動相對應的是另外一個(一些)資本家所僱傭的勞動。比如有a與b兩個資本家,他們僱傭的勞動力的勞動分別是a與b,那麼,a對於a來說就是僱傭勞動,但對於b來說就不是僱傭勞動---不妨稱之為"非僱傭勞動";反過來,b對於b來說是僱傭勞動,而對a來說就非僱傭勞動。

而馬克思及眾學者的觀點,就是認為a所獲得的剩餘價值是由a創造,而不是b創造的;同樣,b所獲得的剩餘價值由b創造而非a創造。

但從馬克思自己的價值論邏輯來說,這個觀點並非正確的觀點。因為,馬克思對價值及價值量的介定(決定)因素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這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已經包含著對這個觀點的否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價值的決定的實質是什麼?

就是說,任何一個資本家所生產的商品,其價值並非是由這個資本家的實際(勞動)耗費所決定,而是由一個"社會性的耗費"所決定,而這個社會性的耗費是指什麼耗費呢?它是指生產同類商品的同一個行業中,各個資本家的成本耗費的匯合。比如,在一個生產相同商品的行業p裡,存在著a、b、c、d這四個資本家(他們都生產相互之間具有高度代替性的商品,比如生產相同型別的彩電),其中,每生產一個商品,a的成本耗費是a,b的成本耗費是b,c的成本耗費是c,d的成本耗費是d。

於是,a、b、c、d四個資本家中,各自生產的每一個商品所具有的價值(價值量),按馬克思"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衡量,就是(a+b+c+d) ÷4,即這四個資本家在一個商品上的成本耗費的平均值。這個價值量:(a+b+c+d) ÷4,顯然不是由任何一個資本家本身僱傭的勞動所創造,它是由同類資本家各自所僱傭的勞動耗費所形成出來的。

可見,一個資本家的商品所具有的價值與所獲得的剩餘價值,並非由這個資本家所僱傭的勞動創造,雖然其中也包含著這個僱傭勞動所決定的一部分。那麼,這些僱傭勞動創造什麼呢?他們創造的是剩餘產品,而不是剩餘價值。

從一般意義上說,剩餘產品並不就是剩餘價值(但從某種特殊意義上說,剩餘產品與剩餘價值也具有相同的意義),因為產品必須要到市場上出賣,才獲得一種價值;而馬克思所強調的價值的"社會性",正包含了這種社會化的"出賣"行為對價值的決定作用。實際上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也是從剩餘產品出發推理論證出來的,他設想資本家所僱傭的的僱傭勞動者一天的勞動中,花費比如5小時來為自己生產"必要產品",即補償自己的工資所必需的產品,但勞動者一天的勞動卻沒有到5小時就終止,而是延長至8、10、12…小時,這樣,5小時以後的勞動所產出的產品,就是剩餘產品,這些剩餘產品包含著剩餘價值。但按馬克思"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邏輯,這種剩餘價值並不由資本家僱傭的這些勞動所創造。

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確實是這樣,比如,農民將自己多餘的糧食(即剩餘產品)拿到市場**,但在不同的市場,或者在同一個市場中不同的時候,這種**所獲得的價錢都不一樣,有時候,這些糧食**低廉,而有時候,它們又可以**高昂;這些現象都反映了(用社會性來決定的)價值的不確定性。在此,實際上不是僱傭勞動在決定價值,而是非僱傭勞動在決定價值,比如上例中,資本家a的商品價值是由資本家b、c、d的勞動決定的,而不是由a自己的a決定的。

馬克思價值論出現上述問題,主要是因為人們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意義瞭解得不夠深入,以為這個勞動時間可以"內化"為任何一個資本家產品中的確定的勞動耗費。但實際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於任何一個資本家的產品來說,都是外在的並且是不確定的。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價值,必定會產生一系列重大問題:

如將交換價值混淆於價值,,將"價值實現"混同於"價值決定",及價值量的難以確定,比如馬克思在構思"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時,就產生了多種"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形態,主要有:原本意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有需求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再生產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些都是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衡量價值所產生的不確定性的反映。

實際上如果我們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研究足夠深刻,那麼也可以從中獲得重大發現,即可以發現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實質---必要勞動價值論。必要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區別於任何一個勞動價值論的一種富有革命性與時代性的創造。但在這種勞動價值論裡,"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並沒有起到決定作用,而是起到參考與借鑑作用。

如何理解這種作用呢?比如我們知道,在一個國家裡**具有決定權,但他不得不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才能做出決定。在這裡,我們不能說社會各方面具有決定作用,而是說它們具有必不可少的受到參考與借鑑的物件。

必要勞動價值論裡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也具有這樣的性質,即它並不是價值量的決定因素,但它卻是非常關鍵的受到參考與借鑑的物件。這既是對人們通常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觀點的批判,也是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思想的新的重視的體現。

剩餘價值的源泉還是僱傭工人的剩餘勞動嗎

3樓:匿名使用者

源泉並沒有變,僱傭工人的剩餘勞動是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

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自動化只是意味著剩餘價值生產所使用的生產工具更加先進了,不論是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還是「無人工廠」,它們在本質上依然是物化勞動或不變資本的實物形式.它們的價值是在工人生產它們的過程形成的,在它們參加產品的生產時,只是把原有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而不創造新價值,更不能創造剩餘價值.在生產自動化條件下,直接從事生產勞動的工人相對減少,而從事科研、設計、技術和管理勞動的人員日益增加,「總體工人」中的腦力勞動的比重不斷增大,勞動的複雜程度和強度日益提高,從而成為生產力特別高的勞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勞動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和剩餘價值.

總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自動化是人類社會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晶,它的普遍採用會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使資本家全體獲得比過去更多的剩餘價值.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自動化是資本家獲取高額剩餘價值的手段,而僱傭工人的剩餘勞動仍然是這種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

勞動是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嗎

4樓:匿名使用者

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當然如果你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的話,可以否定這樣的觀點.承認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就是承認馬列的思維體系.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任何真理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都是絕對真理中的一環.

5樓:上官三雲

也就是說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也是剩餘價值的唯一**。首先你要明白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但是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比方說我們在爬山的時候在山上撿一根樹枝做柺杖,這根樹枝就有了使用價值,但是這根樹枝在我們爬完山就沒有用處了,也不能作為商品賣出去,所以沒有價值。

這裡的價值可以看做貨幣,金錢。

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也是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 麻煩解釋一下這句話!!

6樓:超影隨行

這裡的勞動

力商品就是勞動力,要與商品區分開。因為商品的價值源泉是抽象勞動。商品的使用價值有兩個源泉,一個是生產資料,一個是勞動力,這個好理解吧?

要生產一個蛋糕必須要有原材料和勞動力。但是勞動力價值的產生只需要去使用它行,不需要有生產資料做鋪墊,以上。

7樓:南緯十度

也就是說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

是價值的**,也是剩餘價值的唯一**。首先你要明白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但是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比方說我們在爬山的時候在山上撿一根樹枝做柺杖,這根樹枝就有了使用價值,但是這根樹枝在我們爬完山就沒有用處了,也不能作為商品賣出去,所以沒有價值。

這裡的價值可以看做貨幣,金錢。

勞動是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嗎

8樓:法號六芒

一、自然的物資資料也會產生剩餘價值.大家可以看到自然的林木或果樹在沒有人類勞動的作用下仍然會長大或結出果實也就是較前一年而言出現了剩餘,並且也能滿足人類的需要即具有使用價值,有誰說它**於人類勞動或者說凝結著人類的勞動?又有誰能說出剩餘的唯一**是人類勞動?

也許有人會說你總要僱人採摘果實不就是人類的勞動嗎?那麼請問這些果實的效能及數量並沒有因此而發生變化至多不過轉移了一部分勞動力價值而已,有勞動創造的價值嗎?憑什麼說勞動是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呢?

二、自然物資資料的差異即級差地租本身也是自然的物資資料產生的剩餘價值.地主在兩塊不同肥力的土地上僱用了同一組農民使用了相同量的勞動量,經過一個收穫季節,結果出現了不同產量的農產品基中較肥的一塊比較瘦的一塊出超了1000公斤,這1000公斤農產品難道也是勞動產生的嗎?很顯然這是自然的饋贈,並非**於勞動.

也許有人會說,勞動者付出的勞動力可能是相等的,但創造的價值不是想等的,那為什麼不讓瘦地也創造出相同的價值呢?

三、知識(科學技術或文學藝術)條件的改進或提高也是產生剩餘價值的**.企業主或資本家在投入勞動量不變的條件下由於採用了新的機器或技術方案,使產品產量及質量得於大幅度提高,這在現代企業生產活動中是常見的事,由此產生的剩餘價值難道也是**於勞動?有人會說知識也是人類的勞動產物啦!

那麼請問,這種勞動是不是已物化為知識或產品上的勞動價值?如果是那就對了,不過它在下一次生產活動就成了死勞動價值並同樣會對產生剩餘價值作出貢獻!這說明知識這種過去的勞動成果(死勞動)也是產生剩餘價值的**.

四、資本也是產生剩餘價值的**.從前面三條所述可知,在生產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追加資本(即價值本身也包括資源的價值、前人的勞動價值和知識價值等)也可以產生更多的剩餘價值.即使所謂的勞動價值,只要在下一輪生產活動中參與進來,它就和其它要素一起成了下輪經濟活動的資本或本錢.

因而,上述各要素都可以轉化成資本,成為剩餘價值的**.

由此可見,勞動是產生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是不成立的,至少是不科學的論斷!

在筆者看來,馬克思價值理論只有在特定的假設條件下才是可行的,那就是自然資源及知識都是全人類公有的.在這種條件下,一切價值可以通過打上勞動的標籤來實現.但那樣的情形只在原始社會及馬克思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假設條件下才可以成立.

而對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條件來說,絕對地適用其價值理論及剩餘價值理論是極其有害的,也是不可行的!

辨析 具體勞動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

錯誤!有的物質和物品沒有經過具體勞動加工也具有使用價值。如自然界中的水不用經過具體勞動就可以供人類和動物飲用 供人類洗滌及灌溉等 自然界的空氣不用經過具體勞動加工就可以直接供動植物呼吸 自然界的石頭 木棒不用經過具體勞動就可以直接用作 或工具。等等。但是,具體勞動可以創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 新的使用價...

抽象勞動是價值唯一源泉。又說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

關鍵是 價值 和使用價值 你沒有區分開 具體勞動 勞動力 轉換成商品 才能產生使用價值 價值是指交換來說的 比如說 同一個商品 a廠的成本是 5元 b廠改進技術了 成本是3元 但是這件商品的價值不會由於b廠的成本降低而變低 它是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 而這種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就是指的是 抽象勞動 而...

為什麼說勞動是一切財富和文化的源泉是錯誤的

馬克思認為,財富不同於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因此,創造價值的源泉只能是勞動。而財富就不同了,財富是指商品的使用價值,即商品的自然屬性。創造財富的源泉是多樣的,除了勞動之外,至少還包括勞動資料和勞動物件。所以,馬克思在 資本論 中明確指出 勞動並不是它所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