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菩薩們指點,好端端的清淨自在無煩惱,為什麼會冒出個十法界

2021-04-19 02:56:52 字數 5806 閱讀 5513

1樓:煩惱即菩提

本來清靜,因為一念無明,便有了不清靜的世界。然後妄念相續,因果相纏,煩惱熾盛。

2樓:水在江湖雲在天

自性本來清淨,煩惱即是菩提,迷人不知

3樓:慧運居士

煩惱源於執著,所以說看破放下。

4樓:上終南山

要放下、要善護自己的心。心淨土淨。

十法界中的菩薩有幾個等階?十法界中的佛相當於圓教哪個等位的菩薩

5樓:

阿彌陀佛!

您的問題很深,不是一般人能夠回答的,引用淨空老法師的論述,雖不完全切題,但可以做為參考。

淨空法師:十法界裡面的佛,沒見性

摘自淨空法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2009/7/29 臺灣

從戒得定,「戒為定體」,定到一定的程度,他就開智慧,「慧為定用」,這樣才能夠攝受一切眾生,自然的,沒有絲毫勉強,就像父母關心嬰兒一樣,不附帶任何條件,這叫親,這愛叫親愛。『攝生德』離不開智慧與慈悲。所謂『大智照真名為質直』,「質」是本質,「直」是正直,在菩提心裡面叫真誠心。

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跟我們講的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三心,這個三心是講體、講用。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用裡面又分兩種,自受用跟他受用,自受用叫深心,他受用叫回向發願心,經上說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也給我們講菩提心,也講三種,名稱不一樣,意思一樣。

把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更清楚,論裡面講菩提心的體叫直心,就是此地講的質直,直心是道場。直是什麼意思?沒有彎曲,完全是它的本質,沒有絲毫東西摻雜在裡頭,純真無妄,真心。

它的作用,自受用也叫深心,跟經上講的名稱完全相同;他受用,他受用叫大悲心,經上講的迴向發願心,論上講的大悲心,就是大慈悲。合起來講,這意思就很容易體會。

真心從哪來的?從智慧出來的。智慧不現前,哪有菩提心!

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沒發菩提心,辟支佛沒發菩提心。為什麼?智慧沒現前,自性般若智慧沒現前。

在三德祕藏裡面,阿羅漢只有解脫,不是究竟圓滿的解脫,解脫是自在,他得了一些自在,不是究竟圓滿,法身他沒有證得,般若智慧沒有現前,他有沒有定?有定,他定功還不夠。在愣嚴會上,釋迦牟尼佛講阿羅漢的定叫第九定,超出六道。......

再深一個層次,辟支佛所證的,第十個等級,辟支佛所證的,智慧還沒有開。再深一級,第十一個層次,菩薩。第十二個層次,佛,十法界裡面的佛,沒見性,智慧不開,所以他沒有證得法身,般若智慧不現前,他能得什麼?

能得解脫,不是圓滿的解脫,古人有講,他得半個解脫。再深一層的定功,就出了十法界,到第十三個層次,出十法界,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般若智慧現前,大智照真。

什麼人發了菩提心、真發菩提心?初住菩薩。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都沒有真正發菩提心。

四聖法界裡面的佛菩薩也有發菩提心,相似位,不是真實位,相似。天台大師講六即佛,講十法界裡面的佛叫相似即佛。我們六道里面,初學佛的人像我們這個,我們這是叫名字即佛,有名無實。

真修行,真的相應,這叫觀行即佛,他真正在修觀,真正在修行,觀行。觀行再提升,相似,這十法界裡頭。出了十法界,真的,那不是相似,雖是真的,沒有圓滿,叫分證即佛,他是真的,他沒有圓滿。

所以分證是從初住到等覺,都叫分證,四十一個位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華嚴經》上說的,分證即佛。最後一個,那是究竟即佛,那是究竟圓滿。也就是說,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了,常寂光現前,究竟即佛。

天台大師跟我們講佛,佛有六種。前清時候,慈禧太后叫人家稱她為「老佛爺」,那是有名無實,那叫做名字即佛。日本這個皇帝稱「天皇」,名字天皇,他不是真的天人,他還是凡夫,名字即中。

由此可知,『柔和質直』最低的層次是什麼人?是真正發菩提心的人,在《華嚴經》裡面是圓教初住菩薩,他已經超越十法界。換句話說,一發菩提心就超越十法界;菩提心沒有發,他在十法界裡面,他出不去。

見思煩惱不斷,他出不了六道輪迴,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這諸位一定要記住。見思煩惱是什麼?我們只要把綱領記住,常常想想自己有沒有,身見有沒有?

還把身體當作自己。邊見有沒有?邊見就是對立,我還有沒有對立的念頭,我有沒有跟人對立,跟哪些事對立,跟一切萬物對立,有對立你就曉得見惑沒斷。

還有沒有成見?自以為是,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還有沒有?最後一個邪見,不屬於上面四大類的,所有一切錯誤的知見都叫邪見,這見惑。

這五樣東西都沒有了,你才是須陀洹,《華嚴經》上講初信位的菩薩,信位是小學,小學一年級,你才入一年級,這五個都沒有了。這五樣東西都沒有了,要問我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到這個境界?到這個境界可以由試驗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到了。

如果是真的到了,我們六種能力有兩個恢復,就是六通,須陀洹恢復兩種,天眼、天耳。天眼,功夫雖然不大,但是一般人看不到的你能看到,一般人聽不到的你能聽到,天耳、天眼通了,初果。如果證到二果,又有兩樣神通出現,他心、宿命。

宿命就是知道自己過去未來,宿命;他心,別人心裡想什麼,你知道,你只要一作意,作意是我一注意,他心裡想什麼,你馬上就知道。你要不作意的時候,你就不知道;一作意,我想知道,馬上就知道,這是他心通。如果證得三果,又得到一個,神足通。

神足通就是變化,《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你能夠變化,你能夠分身;你到外面去旅行不要交通工具,我想到美國,我這一念已經跨過太平洋,已經到美國。到四果阿羅漢,最後一種神通叫漏盡通現前。漏盡通是思惑斷盡,貪瞋痴慢疑沒有了,就是這十條,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貪、瞋、痴、慢、疑,這十條統統斷掉了,超越六道,六道就沒有了。

由此可知,六道從**來的?六道就這十條來的。這十條裡頭你有一條,其餘九條統統都有,你就出不了六道。

你要想真出六道,那這十條你要把它斷盡,統統放下,證阿羅漢果。統統放下了,遇到淨土法門,唸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他不在同居土。同居土是六道凡夫去往生的,超越六道,不在同居土,在方便有餘土。

由此可知,十法界裡面,六道是同居土,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超越十法界,阿彌陀佛有實報莊嚴土,釋迦牟尼佛也有實報莊嚴土。這些事實真相,我們愈來愈清楚。

佛法當中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法法皆平等,十法界依正莊嚴全都是平等,都是自性變現的,都是自性流露的【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若明佛理,隨拈一法,皆能窮其究竟,歸於平等。

是知佛法,無淺非深,深亦可淺,直無淺深次第可說。故不可取著其相,而曰則非也。然為接引眾生,啟導進步,又不能不假設一淺深次第,以及種種莊嚴之事。

故不可斷滅其相,而曰是名也。」「若明佛理,隨拈一法,皆能窮其究竟,歸於平等。是知佛法,無淺非深,深亦可淺,直無淺深次第可說。

」這是跟諸位講真實話,佛法裡的確沒有淺深次第。你以為有淺有深,那還是你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就有淺有深;離分別執著就萬法平等,沒有淺深次第。不但次第沒有,淺深都沒有。

為什麼?統統歸一,歸到心性,全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怎麼不平等?法法皆平等,十法界依正莊嚴全都是平等,都是自性變現的,都是自性流露的,這是你真的明白佛所講的這些道理。

一切法裡隨拈一法,這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這個意思。皆能窮其究竟,究竟是什麼?究竟是心性,任何一法,你要是仔細去觀察、去研求,到最後都歸到自性。

自性就是平等,所以說歸於平等。《無量壽經》在經題上教給我們修學的總綱領,《無量壽經》這個經題非常圓滿。「佛說」,一般經上的佛說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這三部經經題上都有佛說,那個佛不是指釋迦牟尼佛,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佛為眾生都說《無量壽經》,都說《阿彌陀經》,都說《觀無量壽佛經》,所以這三經是一切諸佛都說的,其它的經一切諸佛不見得都說,因為佛法要觀機,根機不對,佛決定不說的,這三部經一定要說,因為它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所以跟其它經上的佛說,意思不一樣。「大乘」,大是指心量之大,廣大無邊,普度法界一切眾生。「無量壽莊嚴」是我們所求的。

所求的是性德圓滿的現前,那是無量,用一個壽做代表,無量壽命、無量智慧、無量光明、無量德能,一切都是無量的。莊嚴是表現在事相上的美好,美輪美奐,沒有一絲毫的缺陷,這是莊嚴,是所求的。用什麼方法求?

清淨心、平等心、覺心,覺而不迷,用這三個方法求。所以「清淨平等覺」,是經題指示我們修行的總綱領。你修清淨平等覺,你就得大乘無量壽莊嚴,你得這個果。

經題上是有因有果,有理有事,有性有相,經題是真的圓滿,究竟圓滿。隨拈一法,皆能窮其究竟,都歸到法性,都歸到究竟平等,佛家說萬法平等,道理就在此地。不但性平等,相還是平等,作用也平等。

我們一般人看不出來,一般人頂多可以承認性平等,相不平等。我這個相跟佛相長得不一樣,怎麼會平等?我們作用也不平等。

其實這種不平等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妄想執著裡生出來的,妄想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離妄想執著就平等,這妄想執著一離,相就變,變跟佛相一樣,世俗間算命看相的常說「相隨心轉」。

佛的相怎麼變現出來的?佛心清淨,佛的相是清淨心變現出來的。我們把妄想執著丟掉,放下了,心清淨,現出那個相就跟佛一模一樣,可見得是平等的。

從真的方面講是平等的,從假上面講是不平等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由此可知,佛法無淺非深,深亦可淺,直無淺深次第可說;發心學弘經的人,這一句話一定要記住。所以佛法可以深講,可以淺講,可以長講,可以短講,沒有不自在!

但是你一定要如教修行才行,你要不如教修行,就是經上講的受持讀誦,你就很難為人演說的時候來得這麼圓融自在。一定自己要身體力行,要在行持當中證實佛所講的理論、境界,然後你說出來自自然然左右逢源、頭頭是道。「故不可取著其相,而曰則非也。

」**上「則非」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教給我們不可以取相,不可以著相。取著,取就是分別,著就是執著,在一切現相當中不可以分別,不可以執著。不但世法裡面我們不要去分別執著,佛法裡面也不要分別執著,你才能看到真正的東西。

一落在分別執著裡面,你就看不到,真的東西看不到,你所看的是假的。佛教給我們是實話,我們要相信。「然為接引眾生,啟導進步,又不能不假設一淺深次第,以及種種莊嚴之事。

故不可斷滅其相,而曰是名也。」你自己不錯,修行著實有得功夫,到達信心清淨,平等性現前。法相唯識裡面說得好,修行要在「轉識成智」,這是法相宗講的,修行最重要的原則綱領就是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

轉識成智必須要知道,有的是因上轉,有的是果上轉。果上轉,我們就不需要理會,證果自然轉。要緊的是因上轉。

因上轉的哪兩種?

六、七是因上轉,

五、八果上轉,前五識跟阿賴耶是果上轉。由此可知,修行,法相宗修行人,他著力的地方就是要轉第七識跟轉第六識,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第六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

第七識是四大煩惱常相隨,執著,堅固的執著。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一切不分別,心就平等。一切不分別,觀察就妙了,看到什麼?

萬法一如,法法平等,妙觀察。

六、七二識就是妄想執著,六識是妄想,七識是執著。世尊在本經裡面告訴我們無住,無住就是離妄想執著。眾生境界沒轉過來的時候,是凡夫,是二乘,是權教菩薩,對於這些人又必須要行大慈大悲,以善巧方便去誘導他,假設一個淺深次第,這個淺深次第是什麼?

五乘佛法、三乘佛法,這是淺深次第。小乘裡面,四果四向;大乘裡面五十一個階級,信、住、行、向,這都是世尊假設的淺深次第。在果證裡面有種種莊嚴,種種莊嚴是什麼?

隨心所變。你心裡不相同,外面境界就生變化,依正都變化。正報是自己身體,身體起變化,相貌會變。

人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慈悲,他那個相慢慢變,就變成像菩薩一樣,別人一看生歡喜心。如果每天嫉妒嗔恨,他相也在變,慢慢就變成阿修羅、羅剎,人家看到恐怖,看到就害怕,相隨心轉。這個正報身在變,環境也在變,環境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

這一個地方人心地都善良,都忠厚老成,這地方沒有天災人禍,居住的環境依報好。新加坡這個地方許多外國人都讚歎,為什麼讚歎這地方?這地方的老百姓老實、守法,這是其它地區比不上,新加坡雖然小,可以說是世界上模範城市。

這是真的,多少國家到此地來,想學新加坡,這正確的。人人能守法,這個社會安定,社會安定才能夠繁榮,老百姓才能夠安居樂業,過幸福快樂的日子。佛法為我們講的,比這更深入,佛法讓每一個眾生,自動自發,改過遷善,斷惑證真,這又是世間法所不能比的。

由此可知,佛法裡面講許許多多淺深次第,是假設的,經上常常有「是名」,是名是顯示這個意思。

本人明年想考雅思,求高手們指點。。。

大叔我也在準備雅思,有句形容雅思的老話,後面半句是七分靠實力八分靠運氣九分靠上帝,你這問題我剛問過我們老師,她的是有可能,但在這半年裡你要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統籌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時間,報個班是必需的 希望你早日實現自己的目標!8分還是有難度的,根據自身的水平,7分是可以達到的,要是想輕鬆點,那你聽說...

求點好看的小說,求點好看的小說 要完結的

七界傳說 這是一本該死的書,我打字的 他以萬千魅力讓讀者為之瘋狂 三國牛人附身記 我就覺得這個好看.文理雙修 鬼律師朱雀記 中國龍組123 符醫天下 渡劫專家的後現代生活 天劫醫生 保證本本精彩而且符合你的要求哦 至尊無賴 武林高手在校園 求點好看的 穿書娛樂圈文,很好看的。奪舍女配要崛起 呼嘯山莊...

要擺觀音菩薩和財神爺該怎麼擺放求指點

1 有同學來問我,家裡供的佛像 菩薩像,擺的位置,有人來跟他講,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到底怎麼辦?這是魔來擾亂。他讓你起分別,讓你起執著,讓你起煩惱,所以決定不能聽。2 佛像供在家裡面要供在什麼地方?如果你家裡面的房子很多,應當要空出一間做佛堂,供養佛 如果房間不多,就供在客廳,都行。客廳供在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