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語文文言文中「謝」字的用法及例句有哪些

2021-05-01 00:22:51 字數 4437 閱讀 8666

1樓:匿名使用者

謝 [xiè]

1)古邑名 。在今河南省唐河南

例:於邑於謝,南國是式。——《大雅》

2)姓。

例:謝女——指晉朝女詩人謝道韞

謝 [xiè]

1)向人認錯道歉。

例:自謝曰。——《戰國策·趙策》

2)用言辭委婉地推辭拒絕

例:乃召拜黯為淮陽太守, 黯伏謝不受命。——《史記·汲黯列傳》

3)辭去官職。

例:若此兒不救,便當回舟謝職,無復遊宦之興矣。——《南齊書·王僧虔傳》

4)告辭;告別。

例: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史記·李將軍列傳》

5)告訴;告誡。

例:謝漢使。——《漢書·李廣蘇建傳》

6)以言辭相問候。

例:至府,為我多謝問趙君。/界上亭長寄聲謝我,何以不為致問?——《史記·趙廣漢傳》

7)感謝。

例:休謝之。——《三國演義》

8)逝去。

例:詔曰:弟勰所生母潘早齡謝世,顯號未加。——《魏書·彭城王勰傳》

9)酬謝。

例:婚禮不許多用盤盒豬羊糖餅,不許厚禮物謝媒。——明·海瑞《禁約》

10)衰敗;衰落。

例:宿覺名未謝,殘山今尚存。—— 宋·葉適《宿覺庵》

11)遜讓;不如。

例:既鯨鯢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訴其本懷,避賢謝拙。——《宋書·王巨集傳》

12)避免;避開。

例:必以儷辭為文,何緣《十翼》不能一致,豈波瀾既盡有所謝短乎?——章炳麟《文學總略》

讀音[xiè]和[xiè]

釋義1)對別人的幫助或贈與表示感激:~~。~儀。~忱。~意。面~。致~。感~。

2)認錯,道歉:~過。~罪。

3)推辭:~絕。閉門~客。

4)凋落,衰退:~頂。~世(去世)。凋~。新陳代~。

5)告訴,詢問:「使人稱~:『皇帝敬勞將軍。』」

6)遜,不如:「錦江何~曲江池?」

7)古同「榭」,建在臺上的房屋。

8)姓。

組詞1)謝謝[xiè xie]

感謝的表示。感謝,尤指對接受別人給予的或提供的恩惠說些感激的話

2)答謝[dá xiè]

受了別人的好處或招待,表示感謝;用文字或行動表示他已知道並注視;接受稱讚或賞識

3)謝意[xiè yì]

感謝之意

4)鳴謝[míng xiè]

公開表示謝意

5)謝絕[xiè jué]

婉辭,推辭

6)道謝[dào xiè]

用言語表示感謝

7)致謝[zhì xiè]

向人表示感謝之意

8)萎謝[wěi xiè]

花草枯謝

9)謝步[xiè bù]

親友前來拜訪或慶弔,事後赴其家回拜表示感謝,稱「謝步」。

參考資料

初中文言文之字的用法以及例句

文言文中 於 的用法,要有中學的例句

2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中 於 的用法:往;去。如;好像。

又如:於何(如何)〈介〉如引進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意義相當於「在」、「到」或「在…方面(上、中)」。又,如成於機杼。

介詞,到。於以(在何處);於茲(在此);於時(在此)引進動作、行為的物件,相當於「向」、「對」、「對於」

又如:他做的事於人民有益表示動作、行為的所從,意義相當於「從」或「自」、「由」 。在被動句中,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相當於「被」不拘於時。

例句: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於:

又,如成於機杼。譯文如果有本領可以達到目標而沒有做,對於別人來說是可以嘲笑的,而發生在本身是有悔恨(後悔)的。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唐· 韓愈《師說》於:於時(在此)引進動作、行為的物件,相當於「向」、「對」、「對於譯文:但是對於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

擴充套件資料

於,yu,於是迂、紆的本字,本義為曲折。較早的字是在「幹」的旁邊有一條迂曲的線,行路時要繞著走。「於」是一個漢字,從古代就有這個字了,只是和現在的意思不同,屬古今異義。

「於」不是「於」的簡體字(《簡化字總表》、《通用規範漢字表》都沒有規定「於」簡化為「於」,《新華字典》對「於yú」的解釋是「同於」),「於」、「於」多數情況相通,但「於」並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義,「於」也並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義。

同時「於」也是一個姓氏,但不同於「於」姓。常見於文言文中。

參考資料

3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中於的用法有6種:

1、對,對於。向 例:貧者語於富者曰。

(《為學》)2、在,從 例: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3、與,跟,同。

例: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隆中對》)4、到 例: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5、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魚我所欲也》)6、被 例: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初中文言文裡「而」字的用法有哪些?

4樓:王者歸來黑龍

而(1) 第二人稱代詞, 一般作定語

某所,而母立於茲。

( 2 ) 副詞,譯為「就,才」。

然則何時而樂耶?

(3)連詞

並列關係,一般不譯。

泉香而酒洌。

遞進關係,譯為「並且」或「而且」。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承接關係,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溫故而知新。

轉折關係,譯為「但是」或「卻」。

人不知而不慍。

假設關係,譯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修飾關係,連線狀語與中心詞,可譯為「地」也可不譯。

面山而居。

因果關係,譯為「因而」。

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及夫遊之樂也。

文言虛詞「而」字 用法判斷歌訣

「而」字用法功能多, 常作連詞表關係。 前後詞意認真辨, 仔細分析巧判斷。 左右平等表並列, 前後動作表承接, 後面意深表遞進, 後面意轉錶轉折, 動作未發表假設, 前面條件表假設, 前因後果表因果, 連線狀謂表修飾。

同「爾」代詞作人稱, 複音「而已」在句末。

初中文言文常用字解釋 附例句

5樓:匿名使用者

1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到……去)

2若入前為壽(你,你的,你們)

3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若夫:用在一段話開頭,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但是、可是)7採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優點、長處)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處理好)9善乃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喜歡、羨慕)

6樓:74110辰

昔吳起出遇故人②,而止之食。故人曰:「諾。

」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③?

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飯。老友說:「好啊。

」吳起說:「(我在家裡)等待您一起進餐。」老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啊。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

要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吳起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臨境,吳起欲攻之.不去,則甚害田者;去之,則不足以徵甲兵.於是乃倚一車轅於北門之外而令之曰:

"有能徙此南門之外者賜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還,賜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東門之外而令之曰:

"有能徙此於西門之外者賜之如初."人爭徙之.乃下令曰: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宅."人爭趨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韓非子·內儲說上》)

吳起擔任魏武侯時的西河郡守.秦國有個小哨亭靠近魏境,吳起想攻下它.不除掉小哨亭吧,會對魏國的種田人構成很大危害;要除掉小哨亭吧,又不值得為此徵集軍隊.

於是吳起就在北門外靠置了一根轅木,然後下令道:"誰能把它搬到南門外,就賞給誰上等田地,上等住宅."沒有人去搬它.

等到有了搬動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列了賞.不久吳起又在東門外放了一石赤豆,並下令說:"誰能把它搬到西門,賞賜如前.

"人們搶著搬它.於是吳起下令道:"明天將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國大夫,賞他上等田地住宅.

"人們爭先恐後.於是攻打哨亭,一個早上就拿下了.

初中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子

以 一 介詞 1 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 因為 由於 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陽樓記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前一個 以 表原因,後一個 以 表目的。出師表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陳涉世家 2 介紹動作行為所憑藉的條件,可譯為 憑藉 按照 依靠 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以...

文言文中然的用法,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然 一 指示代詞。相當於 如此 這 這樣 那樣 有時在對話中也做對答詞,相當於 是的 對 等。例 吳廣以為然 對 陳涉世家 然後知吾向未始遊 這 始得西山宴遊記 然則北通巫峽 既然這樣 岳陽樓記 謂為信然 這樣 隆中對 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這 上樞密韓太尉書 然,胡不已乎 既然這樣 公輸...

文言文中「之」字都有哪些用法,文言文中的「之」字有幾種用法?

一 之 作代詞用 之 作代詞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點的 之 字 1 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馬說 2 名之者誰?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記 3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4 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小石潭記 5 撤屏視之,一人 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撫尺而已。6 下視其轍,登...